楷書,有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子昂四大家,而使用最廣泛,學習人最多的是歐陽詢的楷書,簡稱為「歐楷」!
歐楷的代表作是《九成宮醴泉銘》(簡稱《九成宮》),由魏徵撰文,歐陽詢書丹而成,堪稱歐陽詢的「登峰造極」之作,歷來為學書者推崇,視為楷書正宗,視為「天下第一楷書」。
《九成宮醴泉銘》屬於瘦硬書風,它的點畫比瘦金體粗,比顏體字瘦,這點在原碑上體現更為明顯,無論是李琪版還是三井的拓片,都顯得有些豐腴,與原碑還有一定差別。
《九成宮醴泉銘》拓本
可惜原碑因年久風化,加之捶拓過多,斷損嚴重,幾乎無一筆不鑿,以致筆畫枯疲,鋒芒全失。
歐楷的精髓是「平正中見險絕」,孫過庭《書譜》專門談歐楷:
「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
凡是做不到「平正中見險絕」的的楷書,算不上得歐陽詢的精髓,比如今天特別流行的「田楷」,完全放棄了「險絕」,一味求穩定,結果搞成千人一面的印刷體。
《姚孟起臨九成宮碑》
在清代出現好幾位歐楷書法家,如林則徐、黃自元、成親王、姚孟起等人,其中最像歐陽詢原碑的,只有姚孟起一人!
在書法史是這麼描述的:正書宗歐陽詢,嘗臨九成宮醴泉銘逼肖!
《姚孟起臨九成宮碑》
《姚孟起臨九成宮碑》是姚孟起的成名之作,渾厚沉勁,意態飽滿。寫撇、捺常用圓筆,顯得圓融流暢。寫彎鉤用轉法,曲圓較長,適成全字有力的支撐,更把歐楷的「平正中見險絕」的精髓體現得淋漓盡致!
相對李琪版、三井版的拓本,《姚孟起臨九成宮碑》偏瘦硬,這點又與原碑一致,姚孟起對歐楷的把握,可謂爐火純青,甚至對拓本一些結字進行糾偏,並且還原了全文1108字,這又是拓本無法比擬的。
《姚孟起臨九成宮碑》
《姚孟起臨九成宮碑》是逼肖(最像)《九成宮醴泉銘》原碑,成為晚清、民國時期最火的楷書字帖。
今天把《姚孟起臨九成宮碑》進行高清複製,期待學習楷書的朋友們喜歡!
《姚孟起臨九成宮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