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才子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價歐陽詢:
「詢八體盡能,筆力勁險。篆體尤精,飛白冠絕,峻於古人,擾龍蛇戰鬥之象,雲霧輕籠之勢,幾旋雷激,操舉若神。真行之書,出於太令,別成一體,森森焉若武庫矛戟,風神嚴於智永,潤色寡於虞世南。其草書迭蕩流通,視之二王,可為動色;然驚其跳駿,不避危險,傷於清之致。」
張懷瓘分別列出歐陽詢篆書、行書、楷書、草書的精髓,堪稱是唐朝「翰墨之首」,而在所有的書體中,歐陽詢最為擅長的莫過於楷書。
歐陽詢與顏真卿、柳公權、趙孟的楷書並稱為「楷書四大家」,其字體因為有平正中見險絕的特點,特別有利於初學者臨摹,所以後世將其書法稱為「歐體」或者「歐楷」。
而提到歐楷中的代表作大家都會想起《九成宮碑》、《虞恭公碑》、《化度寺碑》、《皇甫君碑》等等,很多人以為《九成宮碑》是歐陽詢最為經典的作品,其實不然,歐陽詢筆下的《皇甫君碑》瘦硬挺拔,才是最為純正的歐楷,最為險絕的歐體字!
歐陽詢筆下的《皇甫君碑》,不管是其用筆、字形還是結體構造都有北齊書法的風韻,瘦硬大氣、骨力勁挺,構字法度嚴謹,章法卻疏朗有致,看上去非常雅致大氣,這種秀美且儒雅的氣質,盡顯格調,堪稱最為典範的歐體字!
著名書法評論家翁方綱曾評價此碑說:「是碑由隸成楷,因險絕而恰得方正,乃率更行筆最見神採,未遽藏鋒,是學唐楷第一必由之路也。」
後世無數書法家在此作中汲取營養,而後蔚然成家,尤其是清朝很多書法家受此影響,比起說黃自元、成親王永瑆等等。
但是此書卻存在一個爭議之處,那便是現代書法大師啟功老師指出了一個錯誤,原碑文中有段話是這樣的:「作固同於西蜀,設險類於東泰」。而啟功認為東泰的說法不通,應為「東秦」, 東秦指的是齊國。不過這個問題尚需學術界進行最終確定。
不管如何,此作的藝術價值不可否認。
遺憾的是歐陽詢筆下的《皇甫君碑》距今年代已久,真跡早已面目全非,只留下些許拓本於世,今天我們通過多方努力找到民國時期的拓本《皇甫君碑》,我們將之進行1:1高清複製,還原出其原本的墨彩風姿,送給各位書法愛好者。
——編輯 芊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