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最完整的農民軍王府——忠王府,為何1964年被撤銷文保資格?

2020-12-22 國史拾遺

文化古蹟,這對於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歷史記憶,所以需要重點保護,而我國對不可移動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護級別就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物保護單位不是5A級景區,它一旦確定幾乎就不可能被撤銷,因為它承載的是歷史,歷史價值是不會消退,只會提升的,我國1961年3月4日公布了第一批保護對象,至2019年10月已公布了八批,共5058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但是,這其中有一個地方很特殊,它還真被剔除過,這是70年來唯一一個被除名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那這麼特殊的單位是哪個呢?就是位於江蘇蘇州的太平天國忠王府。

這是個什麼地方呢?清朝鹹豐十年四月(1860年6月2日),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率部攻克了蘇州,並以蘇州及其周邊的20多個州縣建立了蘇褔省。當年8月,拙政園及其周圍的潘姓、汪姓等宅邸逐步改建為其辦公及居住場所,是為忠王府。

但是,太平天國運動後來失敗了,同治二年十一月(1863年12月),李鴻章的淮軍攻克蘇州,其時對忠王府的改造還未徹底完成,忠王府被改為江蘇巡撫衙門,並按照清代禮制重建了忠王府的大門,並且拆除了東西轅門、角樓和鼓吹亭,所有帶龍的彩繪被全部塗抹,這成為了符合封建禮教的衙門。

天王府當然早就被燒得一乾二淨

之後江蘇巡撫衙門遷至新址,這裡又陸續成為了八旗奉直會館、直奉公館、偽江蘇省維新政府、蘇州行政區專員公署、蘇州博物館等,建國後,這裡成為了文物保護單位。它有歷史文物價值,因為它是中國歷史上遺存下來最完整的農民起義軍王府,因為它雖經改動,整體布局仍保留完好,除龍鳳之外的各式彩繪、雕刻也基本保存。

1961年,太平天國忠王府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是在1964年,它文保資格被撤銷了,原因在於:忠王李秀成的爭議。

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被俘虜後,在監獄中寫下了數萬字的自述,這裡曾國藩在處決他之前讓他寫的,自同治三年六月廿七日至七月六日,每日約寫七千字。曾國藩親自審閱,供狀上每行每句都有曾國藩硃筆圈點,改正人名、地名的錯誤和錯字,「其諛頌楚軍者刪之,閒言重複者刪之」。例如:「有一日」簡化為「一日」,「具」改為「俱」;「尋」改為「潯」,「兩國奸民」改為「曾帥追兵」,也有寫成「左京堂」之誤,曾國藩卻不改正為「左宗棠」。

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中,這本書是有問題的,這造成了太平天國史學界爭論很久的一個問題:李秀成是否變節。

《李秀成自述》這本書全書無結尾,而且自述原稿卷末第74頁以後的內容部分被撕去,而且原稿有很多刪改,這自然是因為原稿有不可告人之處,現有的供詞中有很多李秀成諂媚清朝皇帝的話語,比如「自願以「罪將」之身,出面代為招降太平軍餘部,從而「盡義對大清皇上,以酎舊日有罪愚民」」,筆者手頭早期的《中國近代史》 就評價:「這是李秀成的嚴重失節行為,是他一生中不能洗刷的最大汙點」。

但僅僅通過這個就說李秀成變節,也有些牽強,所以也有不同的觀點,比如這自述是不是曾國藩偽造的,1944年,廣西通志館秘書呂集義在湘鄉曾國藩故宅獲見李秀成自述的秘本,便據九如堂本(世傳版本,由曾國藩在安慶印刷,分送軍機處備查和各地方大吏披閱,計27818字)與之對勘,補抄被曾國藩刪除的5600餘字(仍脫漏大約2880字),太平天國史學界泰鬥羅爾綱經多年研究,判斷指出這份文獻雖不完整,有被曾國藩撕毀、刪改和偽飾的地方,但確係出自李秀成手筆。這一結論最終得到了多數學者的認同。

但是,至於李秀成是不是真的要投降,爭論更大,羅爾綱認為李秀成是詐降,是想效仿姜維偽降鍾會故事,後來趙矢元、苑書義提出了異議,認為這就是「妥協投降」,這兩派觀點至今還在爭論。

曾引發軒然大波的《李秀成自述》

在60年代後期,官方傾向於投降論,中期開始,這種爭論開始白熱化,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李秀成受到怎樣的評價可想而知,有人斷言忠王是個「叛徒」,其《自述》是一本背叛太平天國革命事業的「自白書」。於是,李秀成遭到了激烈的批判。

所以,受次牽連,忠王府的文保資格就被撤了,顯然1964年撤銷資格的決定,政治因素遠遠高於真實歷史文物價值因素,這當然是不太合適的。

1981年,忠王府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資格被恢復,算是還了一個歷史本來面目,畢竟,李秀成是否變節可能存在爭議,但「忠王府」的歷史價值還是確定的。

相關焦點

  • 太平天國李秀成的忠王府
    蘇州市現存一座太平天國時期的建築群,即太平天國忠王府。忠王府196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忠王府與蘇州市博物館連為一體。太平天國庚申十年(清鹹豐十年)四月二十三日(1860年6月2日),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與英王陳玉成。
  • 蘇州忠王府與忠王李秀成
    蘇州拙政園旁矗立著忠王府,至今忠字匾高懸,訴說著蘇州百姓對忠王李秀成深深的緬懷之情。 忠王府大門外觀忠王府頗有品味和氣勢,是李秀成辦公和召開軍事會議的地方,而非私人住所,內設供太平軍禮拜的教堂和一座供將領和士兵娛樂的戲臺。
  • 遊蘇州忠王府:窮小子李秀成逆襲,統帥百萬大軍,最後卻身首異處
    文/Hannah 前一陣到蘇州博物館參觀,在蘇博內看完之後,走到了忠王府的側門,蘇州忠王府也就是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的王府,當年讀太平天國的歷史時,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洪秀全,而是李秀成,天平天國的將領雖多,但真正能打仗的只有石達開,李秀成以及陳玉成。
  • 金碧輝煌忠王府:李秀成誓死守護,李鴻章慨嘆人間仙境
    但是李秀成卻是這些人中死得最蹊蹺、最有爭議的一個。「忠王忠不忠」這個學術話題至今仍然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先不討論這個學術話題。  李秀成讀過3年書,小學肄業文憑,29歲的時候加入了蕭朝貴的隊伍裡,隨後參加了攻打永安的戰鬥,跳槽去了石達開部。
  • 北京著名王府——順承郡王府
    順承郡王府在民國年間,曾一度為張作霖的大帥府,解放後為全國政協辦公地。順承郡王府一直保存完好,上個世紀末,全國政協禮堂修建新樓,將順承郡王府異地搬遷,復建到了朝陽區朝陽公園東側,這也是北京的鐵帽子王府第一次整體異地復建。
  • 最簡樸的忠王府,令李鴻章嘆為觀止
    太平天國運動有些人可能很好奇,這樣一支毫無正義感的起義軍,為何能在十幾年之內席捲大半個中國呢?一是洪秀全生在亂世,大環境適合建立太平天國。再者,我們聊一下這土地最後分給農民了嗎?什麼是農民佔有一塊土地,擁有這塊土地的所有權?
  • 和珅的豪宅——恭親王府
    恭王府位於前海西街,建於乾隆年間(1776—1785年),原為清代乾隆寵臣和珅的私宅,時稱「和第」。後和珅因貪汙罪於嘉慶年間被抄家處死後,此處私宅便贈給了慶親王永璘。同治朝時(1851年),由於恭親王奕訢協同慈禧發動政變有功,慈禧太后便將此宅贈予他,此宅由此得名恭王府,並沿用至今。恭王府平面圖
  • 李秀成在忠王府親切地接見呤唎,談進攻上海,但李秀成錯了
    1860年8月,李秀成自上海前線回到蘇州後,見到了前來拜訪的英國人呤唎。呤唎原是英國海軍的一名低級軍官。1859年來到香港。他對清朝印象不好,渴望對他的對立面太平天國有所了解。為了多觀察一些太平天國實況,辭去軍職,在一艘名為英國人產業實為中國商人的小輪船上當大副。
  • 全球最「貴」豪宅之一,號稱首富都買不起的恭親王府,究竟貴在哪
    根據史書記載,和珅抄家時的家產約有白銀8億兩之多,幾乎相當於清朝十五年稅收之總和了。在和珅所遺留的家產中,最珍貴的無疑就是那座金碧輝煌的「和第」。乾隆四十一年是和珅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在這一年的正月,和珅被乾隆皇帝任命為戶部右侍郎,三月又被任命為軍機大臣。一個月後,乾隆皇帝又升其為總管內務府大臣,八月又被調任鑲黃旗滿洲副都統。
  • 絕無僅有,大同代王府內,為何會有座大成殿
    代王朱桂是朱元璋的第十三兒子,五歲時候被封為豫王,十八歲又改封為代王后,於次年即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就藩大同。代王府位於大同城中心東北,王城坐北朝南,呈長方形。四周有高大的城牆,四面各有一門,門為金釘朱戶之制。
  • 京華物語丨清代王府為何大多位於什剎海?
    作為現今北京保存最為完整且唯一對社會開放的清代王府,恭王府迄今已有240餘年的歷史。在歷史上,這裡曾先後作為清乾隆時期權臣和珅,以及清嘉慶時期慶僖親王永璘的宅邸。1851年,這一宅邸又被賜封給恭親王奕訢,恭王府的名稱也由此得來。
  • 曾經統治雲南300年的沐王府,明朝世襲最久的藩王,為何走向衰落
    提起沐王府,大家都會想到《鹿鼎記》上的沐王府。其實,在那個時候,沐王府早已經不復存在,只是民間依舊懷念沐王府,流傳著關於沐王府的傳說。眾所周知,沐王府是明朝唯一一個世代不被削藩的王朝,從明朝建立到明朝覆滅,沐王府從未被削藩。可以說,從沐王府出現到消失,它幾乎一直處於鼎盛的狀態。
  • 遊桂林靖江王府
    靖江王府是目前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明代藩王府,它建於明代洪武年,當時明太祖朱元璋將其侄孫朱守謙封為靖江王,朱守謙將原元順帝潛邸萬壽殿改建為自己的王府。承運殿是府裡保存較完整的建築之一,進入大殿後,只見朱紅色的大門上「橫七豎九」的門釘象徵著權力與富貴。承運殿內陳列了許多關于靖江王府的圖片、文物等史料,在這裡可以深入的了解桂林的歷史。
  • 說說靖江王府的那些事!
    ▲靖江王城,明朝共有12代14位靖江王居住於此,歷時280年。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於洪武二年(1369年)將侄孫朱守謙分封桂林,稱靖江王。同時,選擇獨秀峰南麓、原元順帝潛邸萬壽殿作為靖江王府所在地。▲1372年至1392年,靖江王在萬壽殿的基礎上建成了靖江王府。1393年到1403年,靖江王又在王府外圍修建了靖江王城。
  • 晉城王府風雲錄
    用一句話總結說,在明朝,山西一方面輸出了四分之一的總人口去支援全國,另一方面,山西還接納了大量的親王郡王落戶山西,其郡王數量,領先全國。 用現在的話說,這實際上是明中央政府對山西玩的一招「騰籠換鳥」。山西能怎麼辦?走出去,請進來,自己都說了不算,誰讓你元末明初時候,受到的戰爭破壞最少,保存的人口最多,經濟物質條件又最優越呢?
  • 北京城裡各大蒙古王府
    僧格林沁,漠南蒙古科爾沁旗人,1825年襲封科爾沁郡王,1855年晉封親王,1859年在大沽海戰中督軍奮戰打敗英法聯軍,。1865年5月在豫魯皖鎮壓捻軍陣亡。其子伯彥諾謨詁承襲親王爵,老住戶稱這所府址為「伯王府」,伯彥諾謨詁王曾任御前大臣、光緒的騎射「諳達」(老師)。原僧王府前門在炒豆胡同,後門在板廠胡同,王府分中、東、西三路,各為四進院。
  • 王府井大街得名於明代十王府,但是真有十座王府嗎?
    與「自永樂十五年六月」兩句,並做了顛倒,同時刪去了「自」字。後來者撰文引用時,如不核對《實錄》,就難發現其中紕漏。永樂營建北京工程分為兩期。第一期,西宮工程即改建原燕王府(在今西城靈境胡同以北府右街左右),從永樂十四年(1416年)八月到永樂十五年四月,完成殿宇1630餘間;第二期,皇宮壇廟等工程,從永樂十五年六月到永樂十八年十二月。
  • 【讀城】成都明代蜀王府記
    朱椿長大來成都就藩,發現歷時八年(1382年——1390年)修建的蜀王府竟然如此富麗雄偉,認定應該花費那麼多的錢財,康太監被父皇誤判為貪汙而敕死,是冤枉的。於是,在成都修建了「康公廟」 (今康莊街位置)以悼念康太監。其實,康太監的確死得冤枉。當初,朱元璋派他到成都督建蜀王府,曾特別吩咐「修好點」。康太監又深知朱元璋特別喜愛朱椿。
  • 蜀王府在成都哪個位置?下面是否埋有寶藏?
    蜀王府,是明代成都的皇城,其位置就在今天的天府廣場、成都體育中心一帶。傳說蜀王府舊址,是三國時期劉備的「老皇城」。史料記載,明洪武十八年(1378年),朱元璋分封藩王鎮守全國各地,其第十一子朱椿被冊封為蜀王。在朱椿入蜀之前,朱元璋下旨給景川侯曹震,讓其參照京師皇城規制營建蜀王府。曹震奉旨,於當年在皇城舊址開始建蜀王府,歷時5年完成。
  • 600年,天下第一王府,首次揭開神秘面紗!2300年,大同史上最具看點的大明王府光影音樂遊園會,震撼來襲!(文末有福利包!)
    代王府於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在遼、金西京國子監的基礎上興建王府,於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建成。代王府歷經了明王朝由建國而至失國的歷史過程,先後有11位代王在此處理政務和生活起居,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