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王府,是明代成都的皇城,其位置就在今天的天府廣場、成都體育中心一帶。
傳說蜀王府舊址,是三國時期劉備的「老皇城」。史料記載,明洪武十八年(1378年),朱元璋分封藩王鎮守全國各地,其第十一子朱椿被冊封為蜀王。在朱椿入蜀之前,朱元璋下旨給景川侯曹震,讓其參照京師皇城規制營建蜀王府。曹震奉旨,於當年在皇城舊址開始建蜀王府,歷時5年完成。,
蜀王府位居城內正中,坐北朝南,端直方正。共有兩重城垣,外為蕭牆,內為宮牆,宮牆東到東華門街,西到西華門街,南到紅照壁,北到東御河街一帶。建成後的蜀王府,成為明代藩王中最精美的一座宮城,故後世俗稱「皇城」。
從1378年朱元璋冊封蜀王,到1644年明朝滅亡,266年間,蜀王府共歷十世、13個蜀王。朱至澍是最後一個蜀王,享受藩王之尊近30年。
1644年9月9日,張獻忠攻陷成都,走投無路的蜀王朱至澍投井自殺。張獻忠佔據蜀王府,成為這裡的主人。
當年,張獻忠在四川稱帝,將蜀王府改為西王府,承運殿改為承天殿。張獻忠在這座皇城裡過了兩年多皇帝癮。
1646年9月,因受到滿清軍、南明軍南北夾攻,張獻忠在軍事上接連失利,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於是決定放棄成都,出川重新尋找立足之地。
離開成都前,他下令將蜀王府和成都所有建築燒毀。大西軍四面縱火,成都變成火海。大火漫延一個月,成都古城化成了一片焦土。
成都被焚毀後,很長時間無人居住,殘破的城池內荒草遍地,野獸成群出沒,蜀王府成了老虎窩。直到康熙年間,清朝政府才在成都重新恢復省會。
那麼,蜀王府堆積如山的財寶到哪裡去了呢?
從史料記載和考古結果看,主要是三個去向:一部分是張獻忠組織軍隊轉移時遭遇楊展伏擊,隨船沉入了彭山江口的江底(考古隊這次發掘近2萬件);一部分被張獻忠義子孫可望、李定國等帶到貴州雲南;還有一部分極有可能藏在蜀王府或成都某個地方。
近些年,成都多次在天府廣場一帶大興土木,陸續發現刻有龍紋的建築物碎片,但沒有挖到寶物。
2013年10月,在成都體育中心籃球場建設工地,考古人員發現了蜀王府遺址,隨後出土了大量宋代至明清的瓷器,可惜還是沒有發現張獻忠寶藏。
《張獻忠剿四川實錄》、《聖教入川記》、鄭光路著《張獻忠剿四川真相》、田聞一著《張獻忠大西皇帝夢》、王興亞著《狡黠的張獻忠》、《張獻忠傳論》、小說《張獻忠》以及部分地方志。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