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古城曾是顯赫的軍事要塞,現只有10戶人家,一到晚上靜得可怕

2020-12-27 山水叢林處

我們的國家歷史悠久,遍及祖國大地的古城古遺蹟就是其中之一,有的古城依然興盛,有的卻在歷史的長河中沒落,永泰古城便是其中之一。

永泰古城是位於甘肅省景泰縣西南部幾十裡處的古城,靠近祁連山脈,同時它也是甘肅省境內戈壁灘上的一座「孤城」。在《中國國家地理》上,有一期節目讓我了解到了這裡,節目詳盡地記錄了這個即將消失的古城的歷史,一直對這樣的地方很感興趣,帶著好奇和朋友們踏上了尋找永泰古城的路程。

圖中可以看出,整個永泰古城呈橢圓形,佔地318畝,四面各建一甕城,俯瞰古城猶如一隻烏龜,故又稱「永泰龜城」,古城四周基本上沒有任何建築,儘是一望無際的戈壁荒漠。然而,根據歷史記載,這裡曾經是一片草木茂密的森林,但由於自然環境的惡化,使這裡變成了延綿不絕的戈壁灘,以至於大部分人口都離開了這裡,幾近孤城。

建於明清(1608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永泰古城原為防禦外敵侵擾而建,並在城中設有守衛,是名副其實的軍事要塞,但現在由於自然環境的變化,已逐漸衰落。目前所見的城門為古城之門,不過城門並非最初建造,是最近才有影視劇組進駐此處拍攝影視劇而建。

門前是一片荒草叢生的戈壁和連綿不絕的祁連山脈,可見永泰舊城為抵禦外敵的第一道屏障,祁連山脈為第二道天然屏障。城門口還有一片水潭,從前的水潭水質很清澈,可供住在此水潭裡的居民取水飲用,隨著人口的外遷,這片水潭也被廢棄,成為羊群飲水的地方。

古城牆均為黃土夯築,高12米,厚6米,周長1717米,在當時可以說是防禦設施十分堅固。這也是目前整個城市池子裡最熱鬧的地方,每次放羊人回來,成群結隊的羊群走過城門,場面十分壯觀,還記得有一組獲獎的中國國家地理金獎照片就是拍攝於此。

進入古城內部,一條條寬闊的土路延伸到古城內部,兩側還保留著許多軍事設施,如練兵場、望塔、軍草倉庫、城牆上的射垛口、馬場馬道等,再加上城外的土墩臺、護城河和甕城等,設計十分完備,堪稱「中國古代軍事要塞典型的典範」。

原住在這兒的1300多戶人家,不過都是50年代的事了,近幾十年來,由於生態問題越來越嚴重,出現了水資源短缺、土壤沙化、森林面積銳減等嚴重的生態問題,面對這樣一個不斷惡化的環境,村民們只好搬出家門,留下大約10戶人家不願離開這裡,守護著這個曾經美麗的家園。

我也去看望了仍然住在這裡的60多歲的老人,他們原來都是這裡小學的校長,現在又當了古城的文保員。根據老先生的說法:古城除了水質問題外,最大的問題是沙塵,從每年九月份到明年五月份,沙塵天氣都會非常嚴重,再加上雨水減少,所種的作物基本上沒有收穫。

現在這兒除了種些糧食外,養羊幾乎是這兒唯一的經濟來源,也使這幾個近孤城的城市稍微有些生氣。走過古城就能遇見放羊的牧民,古城裡的草也不多了,起初古城周圍的草木還挺茂密,現在也慢慢的少了起來,現在他們每天都會到很遠的地方去放羊。

舊城裡的房子都是黃土砌成的,不過由於年久失修,加上年久失修,大部分的房子都呈現出一種破敗的樣子,顯得比較荒涼,不時會有風沙襲來,讓人無處藏身。

城內還有一所保存完好的小學,建於1914年,整體建築別具一格,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築特色,目前因人口多為外遷,又無生源,現已荒廢,只剩一面國旗和一位老人在此守衛著這座見證了古城繁榮的淨土。

該城內還有幾處近些年拍攝影視劇遺留下來的建築,其中最高大的就是一座教堂,整體造型特別是內部造型十分美麗,劇組撤離後,這座教堂也荒廢了下來,木地板上到處都是羊群在這裡避雨留下的羊糞,這裡也成了遊客們拍攝的地方。然而,現在這裡已經成為了危房,門口有一塊警告牌。

到現在為止,我們還在這裡住過本地人家,房間裡收拾得很乾淨,和外面的世界簡直是兩碼事,在這裡吃過本地特色的麵條,味道很可口。

永泰古城並非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進出古城無需購票,而且古城內幾乎也沒有任何旅遊配套設施。慢慢踏進整個城市,最讓我感到心曠神怡的,是寧靜,極靜,只有沙沙的響聲,如果不是這一行來這裡,這種寧靜還真有點讓人害怕,特別是在晚上。

相關焦點

  • 永泰古城,一個明清軍事要塞的標本
    永泰古城位於甘肅省景泰縣境內,明清兩朝,這裡曾經是一座顯赫的軍事要塞,這裡因為戰爭而興起,又因為自然環境的改變而衰落。
  • 白銀永泰古城:西北戈壁上的軍事古堡
    李崇仁是當年明朝兵戶的後代,在永泰城居住的時間跟這座城一樣久,說起古城建築李崇仁如數家珍。李崇仁在地上一邊講解一邊畫出古城形狀  永泰古城位於景泰縣境內,修築於明萬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明清兩朝,這裡曾經是一座顯赫的軍事要塞。
  • 陝西最坎坷的古城,曾是繁華商鎮和軍事要塞,央視報導卻遊客稀少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人越來越追求精神需求,而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出國旅遊,中國的第三產業也發展迅速,中國的名勝古蹟很多,其中最熱門的是古鎮遊,如山西平遙古鎮、張家界鳳凰古城,遊客絡繹不絕,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陝西省最多的,今天我要說的是陝西最坎坷的古城,曾是繁華商鎮和軍事要塞,央視報導卻遊客稀少
  • 永泰古城——記憶之城
    建成後即成為軍事要塞,蘭州參將就駐紮在這個城堡內。當時,城內駐有士兵2000多人,馬隊500人,附屬設有火藥場、草料場、磨坊、馬場等機構。1永泰古城簡介 城牆上有炮臺12座、城樓4座,城下有甕城、護城河,城南北兩側分別指向蘭州和長城方向建有綿延數十裡的烽火臺。
  • 甘肅有一座古老而名不見經傳的古城,有400多年的歷史,值得一遊
    一提到古城,一般會聯想到平遙古城、麗江古城、徽州古城、閬中古城等四大古城,如今也是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以其獨特的景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吸引著眾多的遊客。除了這些,當然還有一些因地理位置偏僻或早已破敗的古城,在甘肅就有這樣一座古城,幾乎沒人知道。
  • 黃河邊的這座古城並不古,完全新建,卻鼎鼎大名,吸引無數遊客
    經歷無數戰火洗禮的關隘要塞,在和平年代儼然已經失去了其戰略意義,不過其作為那些影響歷史進程的軍事戰爭的見證者,依然擁有其無窮的魅力,吸引著無數的遊人來這裡憑弔懷古。在這些著名的軍事要塞關隘之中,大多已經開發成為旅遊景區,這裡不僅有其獨有的軍事文化,也有地形險要的自然風光,例如萬裡長城之上的山海關,北依雄山,東臨大海,不僅人文歷史文化深厚,而且風景也極為秀美,現已是著名的旅遊風景名勝區。
  • 尋訪永泰古城
    因此,我也能夠一遍又一遍從電視節目和視頻短片中,一睹永泰古城的尊容和風採,特別是羊群從古城門進進出出的畫面,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去永泰古城看一看,成了我心中割捨不下的一個念想,而且越來越強烈。
  • 貴州鎮遠古城有3家富戶,2戶當官1戶經商,經商的家裡堆滿寶貝
    因為鎮遠古城是懷化、銅仁和黔東南三地區五縣的交匯處,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曾是兵家必爭之地,在明清時期,全國各地有許多商人在此做生意。鎮遠古城保留下來的古民居古巷道依山而建,層次分明,每條巷道都能互通。這些古民居有三怕:一怕水、二怕火、三怕山上滾大石。大都建著高高的風火牆,並且依山勢越來越高,能很好地起著防火的作用。
  • 永泰古城
    永泰古城位於景泰縣寺灘鄉,距離縣城西南方約27公裡,因城堡形狀酷似金龜而馳名。
  • 永泰古城 這個荒茫之境似乎還吹著400年前古老的風
    遠眺永泰古城   永泰古城,位於甘肅景泰縣寺灘鄉,建成於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永泰城是坐落在甘肅景泰縣寺灘鄉境內的一座明清軍事要塞。這是明清時期用於防範外敵的烽火臺,如果發現有敵入侵,便從永泰城的第一個烽火臺點火,依次傳遞,很快就將信號傳入蘭州。絲綢古道上的每一座城池,似乎都與軍事防禦有關。永泰古城也不例外。
  • 龍巖古城,曾比鳳凰古城美太多!你一定不知道…
    幾年前,和同學、朋友到湘西鳳凰古城旅遊,面積不足一平方公裡的小小古城,城內一條短街,幾座古民居,沿河的吊腳樓……每天吸引數以萬計的中外遊客,人潮如湧
  • 明代古雷城,古城村的驕傲
    另有古城林氏後裔1919年航船到臺灣金門,定居於金門縣金城鎮金山路八十八巷三弄一號,其後代林水源尋根問祖回古城,捐資修《古城林氏族譜》。古城林氏有祖祠2座,皆在古雷城內,一為上祖(大祖)修德堂,一為下祖春德堂。
  • 甘肅四百年歷史的軍事要塞,如今昔日輝煌不再,現在破爛不堪
    像江南水鄉一樣,每個人都知道的地方總是有很多人去,多了就沒什麼新的意義了,今天作家來給人們看不同的風景,這裡只是普通人聽到的,一次也沒有去過,但是有著400多年歷史的軍事要塞,有著獨特的水上交通工具,去這裡旅行會覺得有特別的價值。
  • 萬全衛城將再現明代軍事要塞風採
    萬全衛城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是保存較為完好的明代軍事城堡,素有「明代衛所制活化石」之稱,具有很高的歷史、軍事和文化價值,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更難得的是,經歷六百多年風沙侵蝕後,萬全衛城依然完整,是現如今明代城堡中保存最完好的一處。
  • 【頭條】「橋」這戶水上人家
    如今,這戶水上人家儼然成為一個精神坐標,為這座城市帶來持續的溫暖。管橋護橋的水上人家 2003年起,今年71歲的周億生和妻子鄒啟秀在錦江河面生活已經16年。 2002年,隨著市場經濟的大潮,周億生和妻子鄒啟秀在水面上開辦起水上餐廳,後因經營不善只能停辦。
  • LP封面上的阿娜努日要塞,昔日軍事要塞,今日喬治亞風景名片
    冬季的喬治亞一片肅靜,司機一路車開得飛奔一般,如果要再拍《速度與激情》,建議導演可以安排到這邊跟格國的司機飆一下車技。從提比里西出發前往卡茲別克雪山,沿途會經過一個城堡:阿娜努日要塞(Ananuri)。
  • 愛沙尼亞這座歷史古城美若童話,北歐唯一的中世紀格調城市
    作為首府城市的塔林市,是世界聞名的旅遊景區,而塔林古城則是這座夢幻國度裡洋溢著中世紀氣質的童話世界。早在1997年時,塔林古城就已經被聯合國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這座古城也不負眾望,千百年來,用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如詩畫般醉人的城市景觀向遊客展現著它的無窮魅力。
  • 鎮遠古鎮,黔東要塞上的山水人家
    回頭看,一座緬甸使者騎著大象過橋來的雕像,矗立在這座黔東南重鎮一隅。鎮遠,素有「滇楚鎖鑰,黔東門戶」之稱,舊時,它是貴州地區通往雲南、緬甸地區的交通要塞。緬人騎象雕像 本文圖片都由作者提供抵達山的高處,站在要塞瞭望臺上,蜿延的㵲陽河宛若將古城劃分為二,優美的流線與依山而建的民居分布自然形成了太極八卦圖的布局。
  • 【龍巖記憶】龍巖古城,曾比鳳凰古城美太多太多!
    文/吳遠平幾年前,和同學、朋友到湘西鳳凰古城旅遊,面積不足一平方公裡的小小古城,城內一條短街,幾座古民居,沿河的吊腳樓……每天吸引數以萬計的中外遊客,人潮如湧,旅遊收入日以百萬元計算站在鳳凰古城樓上,情不自禁,想起龍的故鄉,現已飄逝並逐步被世人遺忘了的龍巖古城來。那是座比鳳凰古城更加古老而美麗的古城。龍鳳本是一對陰陽互補而齊名的吉祥物,有龍才有鳳。龍鳳成雙才完美。而今鳳凰獨存,令人嘆惜,龍啊!你現在何方?
  • 一座邊防要塞、貿易重鎮是怎麼淪為衰敗古城的?
    而當中原王朝勢力鼎盛時,農牧分界線被一直推進到賀蘭山-陰山一線,雁北地區成為農耕世界的戰略前沿,中原王朝在這一地帶徙民實邊、屯田耕種,作為進一步向北推進最直接的兵源和後勤補給基地和重要的軍事防禦縱深。       另一方面,在內蒙古高原南緣和雁北地區之間,依然存在眾多平緩山巒。所以,無論是遊牧民族,還是農耕王朝,都無比重視山巒中依靠河流谷地形成的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