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學 | 廣東客家服飾紋樣分析

2021-02-19 天津時裝周

 廣東客家人作為南遷漢人,受到了漢文化的影響,紋樣仍保持了漢族服飾文化的審美習慣。廣東客家服飾圖案體現了中國民間傳統吉祥圖案的文化積澱,在自然環境、民族遷徙、民間信仰、民族雜居、文化特徵等各個因素的影響下,最終形成了廣東地區獨具特色的客家服飾紋樣文化。

 服飾的紋樣能夠增添服飾面料和色彩的多樣性。廣東客家服飾紋樣靈感多來源於生活中,主題廣泛,主要涉及到客觀的自然界和人類的主觀創造。而廣東地區的客家服飾上經常使用的紋樣主題中可以大致分為植物、動物、人物、幾何和文字五個方面。

植物紋樣中常有佛手、桃花、牡丹、竹子、梅花、葫蘆、桃子和石榴等,這些植物在中國傳統紋樣中都象徵著吉祥如意、富貴長生、多子多福。花卉紋樣因為色彩豔麗而具有極強的裝飾性多用於布貼、冬頭帕、童帽、鞋墊和繡花鞋等。

在廣東客家傳統服飾中經常使用到的動物紋樣有龍鳳、龜、金魚、喜鵲、蝙蝠、雞、虎、蝴蝶和蜜蜂等,蝠諧音福,雞諧音吉,金魚和雙喜同時出現時,諧音金玉雙喜,飽含祈福吉祥之意。而不同的動物在不同的服飾上使用的頻率也有所差異,如兒童的虎頭帽上的老虎紋樣,虎為百獸之王,彰顯出了威武,闢邪驅災。冬頭帕和繡花鞋上則常用到蝴蝶,蝴蝶的形象美麗、輕盈,常來比喻婚姻、愛情美滿和諧。這是新娘穿的繡花鞋上必用的圖案之一,寄託著她們對婚姻幸福美滿的渴望。而在所考察到的廣東客家服飾眾多藏品中,有一件大花葉、羽毛圖案的女款長袍,圖案的組合形式很有新意,不同於傳統的花鳥組合形式,更加具有現代感。

人物紋樣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神仙,使用率較高的人物有八仙、媽祖、觀音、壽星和羅漢等,這些人物多使用金銀打造成裝飾品縫製在服裝上,多用於兒童服飾,含有保護、驅邪、祈福的寓意,希望兒童能夠健康茁壯的成長。

幾何紋樣則包括點、線、三角形、菱形、八卦符號等,因其簡潔有序、易於織繡而被客家人所青睞。在廣東客家服飾中,幾何紋樣多作為邊飾或織帶上,以二方連續形式構成,通過陰紋、陽紋編制出特殊的圖案,色彩鮮明。陰陽相合,寓意著生生不息。

字形紋樣有著豐富的含義,與中原漢民族一樣,廣東客家人也會將漢字進行變形,像福、祿、壽、囍、財等反映生產生活內容的文字和符號,使其圖案化、藝術化,字形紋樣多用於冬頭帕和圍裙上。

 客家服飾在造型上把自然的原形同符號的表象拉開了一定的距離,又從內在的意義中找到了兩者的對應性,形式上採用了簡約化、抽象化的造型表現手法。和中國傳統圖案紋樣相似,客家服飾紋樣的造型方式也大致分為兩種:首先是具象紋樣,具象紋樣是以現實中的實物原始形狀為表現形式,像客家服飾中的人物紋樣以及一些很具象的動植物紋樣,如竹子、桃、鴛鴦、金魚等。其次是抽象紋樣,抽象紋樣是人表達出來事物的形式偏離了原事物的表象,將事物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徵提取出來,化繁為簡進行創新改造,達到意象的效果,具有一定的誇張性。廣東客家服飾上的抽象紋樣有很多,如簡化的蝙蝠、雲紋、菊花、牡丹等紋樣,廣泛應用在服裝的袖口、領口、裙片等部位,簡約但不失實物原本的特徵,更加具有時尚感。

廣東客家服飾紋樣多採用比較規範的排列方式,遵從點、線、面的平衡,注重整體的造型效果和風格統一。在構圖時多遵循二方連續、四方連續和適合紋樣。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是由一個基本紋樣,按照一定的規律反覆連續而形成的紋樣,是廣東客家服飾刺繡中使用率頗高的基本構圖方式。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的表現方式有平鋪、對稱和重複。植物紋樣和字形紋樣也多使用二方連續,將植物或字形簡化再造後組合成帶狀圖案;平鋪式主要用於動植物紋樣、物品紋樣和字形紋樣;重複式常用字形紋樣或物品紋樣按照一定的規律形成統一形式從而組成新的紋樣,多出現在廣東客家服飾中的布貼和鞋墊;對稱式是將紋樣左右對稱用於服飾上,這是一種保守、擁有較長歷史的構圖方式,在客家服飾中較常使用,多用於廣東客家服飾中的圍身裙、童帽、肚兜等。適合紋樣是將紋樣就地適形的填充在一定區域內,如童帽上的適合紋樣多填充在圓形裡、擋裙上半部的紋樣多填充在梯形內,體現出一種和諧勻稱的統一感。

 服飾的色彩是識別服飾特點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對於傳統的服飾來說,其色彩可以體現族群的文化特徵。所以廣東客家服飾色彩是了解廣東客家文化的重要部分。客家傳統服飾吸取了粵繡色彩的特點,表現鮮明、強烈,富有裝飾感。 客家藍現已成為客家服飾的代名詞,廣東客家人親近自然,服飾除了代表性的客家藍,還常用青、黑、灰、白作為服飾主要基色,服飾紋樣色彩運用了對比色、互補色、同類色來構圖,如女性的服飾以紅色、黃色等暖色為主,搭配少量的冷色,強烈的色彩組合給視覺上帶來了衝擊,突出客家文化特色,形成了不一樣的色彩美感。傳統的客家刺繡多採用兩種以上的顏色,構成紋樣的色彩的差異,而表達出各題材的精神內涵的寓意和情感。雖然不用地區的客家服飾紋樣配色因環境、生活習慣等因素會有一定的差異,但大體上色塊的選擇都以高純度、低明度的深色系列為主,保留了中原漢族的審美傾向。

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集中在粵閩贛地區,客家人從中原遷居到此地後,與當地漢族和少數民族相融合,形成了豐富、精神而獨特的客家服飾裝飾文化。客家服飾多採用印花、扎染、刺繡等裝飾手法,服飾多為單色,裝飾圖案很少,常見的有兩種類型:刺繡圖案和手工靛染印花。廣東客家人多生活在粵閩贛邊區地帶,生活和氣候條件使得服裝材質多以棉、麻為主,其中經濟實用的夏布、家機布被廣泛使用,這類布料除了經濟實惠外,還因耐磨耐髒而方便客家人在田中勞作。由於客家地區多種藍作靛,所以大部分客家人的紡織用品以藍色或藍色印花為主。用靛藍染出簡單的幾何圖案或花型,簡約淳樸又自然,充分的體現了客家人質樸的審美特徵。刺繡。刺繡是針線在織物上繡制的各種裝飾紋樣的一種工藝。客家傳統刺繡的技法吸收了廣繡、蘇繡、京繡等技法,通過口傳身授在民間流傳,如打籽繡即為典型的京繡技法,而槍針為廣繡技法,套針為蘇繡技法。客家傳統刺繡圖案主要運用在領口、袖口、下擺、前襟、鞋、童帽、肚兜、荷包等上面。相對於印染,刺繡給客家服飾帶來了更豐富的表現形式和藝術美感。

相關焦點

  • 客家傳統服飾,你了解過多少
    客家服飾的分類就其本義包括「服」和「飾」兩大類,「服」即通常意義上的衣服,「飾」指配飾,指衣服上搭配的一些裝飾物品。                    客家傳統服飾是客家人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以中原漢服為基礎,吸收了生活在贛閩粵邊區的畲、瑤等少數民族的服飾元素,並逐漸適應當地地理環境而發展起來的藝術結晶。
  • 客家人的「三美」,從傳統客家服飾中就有所體現,你知道嗎
    今天我們來談談客家服飾與客家文化之間的關係。客家文化,就是以漢民族傳統文化為主體,融合了古越族和畲瑤等少數民族文化而形成的一種多元文化。而獨具特色的客家服飾既源於中原傳統服飾,又融合了當地居民服飾的特點,充分體現了客家文化兼容並蓄的態度。
  • 瑤族服飾傳統紋樣剖析
    【提 要】本文從豐富多彩的瑤族服飾實物出發,結合有關考古、民族民俗資料,探究瑤族服飾傳統紋樣的文化內涵,揭示服飾文化與民族歷史、圖騰崇拜、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等民族意識形態的關係。20世紀90年代初,廣西博物館為舉辦《中國瑤族服飾》展覽,在廣西及毗鄰的湖南、廣東、雲南、貴州等瑤族居住比較集中的地區,徵集、收藏了各種瑤族服飾近百套,幾乎囊括了國內50多個瑤族支系的服飾,為瑤族服飾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本文擬從這些服飾實物出發,結合有關考古及民族民俗材料進行研究,對瑤族服飾紋樣作一探討,挖掘深藏於其中的文化內涵,揭示服飾文化與民族意識形態的關係。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裝飾紋樣等介紹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鄧啟耀的《民族服飾:一種文化符號》一書中說:黔東南清水江流域的苗族,以龍圖案作為服飾的主要裝飾紋樣。這樣的分析很有意思,事實上,世界上諸多農業文明,都與河流及其水利事業有著密不分的聯繫。以水利化農業佔主導地位的民族,總要尋找一個文化象徵或崇拜徽記,不管它是牛龍還是蛇龍,或是別的什麼。它們一旦被某一群體所認同,便具有了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而凝固、現身在祭壇、神殿、文字、圖像、服飾等一切可以保存、傳達這一信息的文化符號之中。
  • 苗族服飾文化,花卉、植物圖案在服飾上的運用
    用於衣領時有8個和4個兩種卷卷花苗族蠟染紋樣,流行於黔南貴定、龍裡、福泉等地,用於婦女服飾。紋樣以曲線表現雞冠形狀,有適合紋和二方連續等形式。常用於婦女衣裙和圍腰等物品。板凳花苗族蠟染紋樣,流行於貴州西北及安順部分苗族地區。紋樣以幾何直線表現交錯組合的木凳形狀。常以二方連續形式運用於女裙邊飾,寓豐盛好客之意。剌藜花苗族挑繡紋樣,流行於貴州貴陽花溪、安龍貞豐等苗族地區,用作婦女服飾、圍腰、頭帕的圖案。
  • 客家人的服飾文化
    客家服飾,顧名思義就是客家人的服飾。客家服飾是以中原文化元素為基礎,變化發展而來的文化藝術形式,是對客家人勤勞、樸實生活的詮釋客家服飾的種類繁多。客家人稱衣服為「衫褲」。「衫」指上衣,褲指下衣。「上穿大襟衫,下著大襠褲」是客家人最常見的衣著打扮。
  • 穿客家傳統服飾依舊優雅時髦
    圖片來自網上客家服裝保守,簡潔,實用。日常的客家服裝被稱為衫褲,由上衣,和褲子組成。這是一款寬鬆袖口的無袖領襯衫,緊貼右鎖骨。圖片來自網上因為客家人傳統上習慣於捕魚和耕種,所以客家服裝是為了辛苦勞動而設計的,衣服是用耐用的材料製成的,並且是直線裁剪的,使它們易於剪裁和縫製。此外,女士衫上的緊固件可以到達右側腋下,一直到腰部,便於母乳餵養。
  • 翼天文旅集團:身著藍布衫,心系客家人|客家服飾
    彰顯獨特的文化、習俗客家人,作為漢族民系之一也有自己的傳統服飾今天,要介紹的是客鄉老街的客家服飾展區來看看從古至今的客家人的服飾演變了解客家文化的重要載體——客家服飾但是由於客家民系的形成原因和客家人生活環境等特定因素,客家服飾與中原服飾相較,在形制和文化內涵上也產生了一些變化。中原服飾自古以來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寬鬆肥大。自先秦開始,我們的先人們總是深衣大袍,寬大博帶,這種服飾穿著舒適,顯得輕鬆瀟灑。客家服飾的形制基本保持了中原服飾的特點,但也產生了一些變化。
  • 中華紋樣之團花紋:風靡於清代貴族間,女子服飾美學的登峰造極
    諸位讀者您好,今天為您介紹的是中華傳統紋樣中的團花紋樣,顧名思義「團花紋」即是各種植物、動物和吉祥文字等組合而成的圓形圖案,廣泛應用於傳統服飾,一般位於服裝的胸背及肩部位置,如袍服和唐裝等,團花紋樣最盛行的時期是清代,從許多清宮文物中可見它的影子。
  • 中國傳統文化,彩繪服飾紋樣,百褶褲的研究
    在大遷徙的流動中,西域各民族有的入居中原,中原漢民族有的遷居西域,僅從服飾文化交流中,就可看出明顯的印證。百褶褲營 盤古墓出土的百褶褲,為手工紡織的純毛織品。它不僅質地細軟、柔和,且式樣新穎,做工細緻、複雜,呈現了變化多端的形態。這種褲裝形式僅此一例。
  • 中國傳統文化,彩繪服飾紋樣,假面舞服
    半臂衣錦面飾連珠紋、動物、花卉紋樣,色彩以青蓮、綠、黃、粉紅為主色調,間以赭、藍等色。褲裝有綠綾綢橫襠大口褲或緊腿褲。褲身貼體,以助舞姿。腰東連珠帶並三角形彩巾和褶邊方巾小裙飾以及兩片長及腳踝。尾部開衩的彩帶,足穿尖頭軟底錦靴,靚裝豔服,獨具特色。
  • 中國傳統文化,彩繪服飾紋樣,樂舞服飾
    騎兵戎裝樂舞服飾龜茲人善歌舞。且流傳極廣。到了隋唐時期,早已聞名遐邇。樂舞服飾是龜茲服飾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頗具特色。衫、裙、帔帛、紗巾為龜茲樂舞服飾的主要特徵。壁畫中的樂舞者,多著窄袖短衫,腰束緋色羅裙;也有樂舞者上身半裸,腰束羊腸裙或褲,裙或褲貼體,動態時似褲,合攏時似裙。還有那半裸的舞者,從肩至腰部纏繞披帛或紗巾,縛臂揚袖,飄逸飛舞,彈指作拍,顧盼流情,或回身對舞,旋轉騰跳,氣氛熱烈。
  • 客家三寶組合,登廣東衛視《見多識廣》人氣暴漲!50多家媒體報導
    著名客家組合客家三寶,7月19日登上廣東衛視《見多識廣》欄目演唱新客家山歌、並參加益智類節目答題,在各大媒體、朋友圈、社交平臺人氣暴漲,受到各地客家鄉親的高度關注及讚美。
  • 廣東一座有名的客家城市,大部分人是說客家話,是廣東客家大本營
    廣東是中國客家人最多的省份之一,客家人口超過2500萬,客家人在廣東分布是比較廣的,大部分城市都有客家人,不過,主要分布在廣東梅州、河源、惠州、韶關一帶。也許很多人不知道,就連移民城市深圳的原住民也是客家人,現在客家人也多,當然,肯定不是最多,廣東客家人最多的城市是梅州。
  • 明代服飾制度真的很森嚴?那為什麼宮妃的補子紋樣可以1年數變?
    龍補子明人呂毖將此5卷選編成集,取名《明宮史》並流傳於世,多為史家採信,其中所寫應景補子蟒衣以及應景紋樣面料當是事實,一些傳世和出土文物也印證了這種服飾的存在。一品文官仙鶴補服既然服飾制度那麼森嚴,怎麼會允許補子紋樣變來變去呢?這就要說了,應景補子是補子中的特殊存在。
  • 中國傳統紋樣——這很中國!
    中國紋樣,自古以來就是美的驚魂,來自東方的想像力全都凝聚在纖細又曲折迂迴的紋路裡。畫紋樣的藝術,開啟於夏朝,世世代代由簡入繁,從以記載自然事物,到宗教的敬仰。
  • 中國傳統紋樣150張
    服飾紋樣 在歲月的長河中,我們的祖先創造了許多嚮往、追求美好生活、寓意吉祥的獨具民族特色的圖案。 從服飾到玉器,每種紋樣都有其獨特的魅力,這些中國服飾的傳統紋樣圖案巧妙地運用花卉、蟲魚、鳳凰、龍蟒等紋樣,實用美觀,藝術之光生生不息。
  • 服飾藝術|中國傳統紋樣!(漲姿勢,25種中國傳統紋樣圖鑑
    有的作二方連續排列,有的構成四方連續紋樣。盛行於戰國時期。在當時的玉器上,亦常見雕琢有蟠螭紋。 05 蒲紋 即蒲蓆的紋樣,由三種不同方向的平行線交叉組織,用淺而寬的橫線或斜線把玉器表面分割成近乎蜂房排列的六角形紋樣
  • 廣東足運中心與梅州客家籤約
    本報訊 (記者張少邦)昨日下午,廣東省足球運動中心與梅州客家足球俱樂部在五華縣橫陂足球小鎮舉行籤約儀式,合作共建廣東女子足球隊。廣東省足協主席葉細權,廣東省足球運動中心主任程志文,梅州客家足球俱樂部總經理曹陽及有關負責人出席籤約儀式。
  • 中國傳統紋樣:18種紋樣
    18種紋樣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起自遠古文明初、延至當代,不論是玉器、漆器、服飾還是裝飾,都銘刻著傳統紋樣的特色瑰美。傳統紋樣計十八種:雲雷紋、祥雲紋、環帶紋、忍冬紋、鳳鳥紋、如意紋、饕餮紋、方勝紋、唐草紋、曲水紋、垂鱗紋、萬字紋、纏枝紋、雲頭紋、八寶紋、壽字紋。雲雷紋現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代晚期,雲雷紋已比較少見。雲雷紋是青銅器上主要銘刻的紋飾。呈圓弧形捲曲或方折的迴旋線條狀。圓弧形也稱雲紋,方折形也稱雷紋,合稱雲雷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