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筇竹撐起脫貧大產業
中共大關縣委十三屆七次全會提出「種竹養豬、採矽抽氣、文旅康養」的產業發展思路,把竹作為群眾脫貧致富的支撐,大力發展竹產業。2019年末大關縣竹林面積達54.58萬畝,竹產業綜合產值3.8億元,3.16萬人依託竹產業實現了穩定脫貧,14.8萬餘人受益,高山峽谷中建起了一座座綠色銀行。
大關縣堅持黨建引領,立足「中國筇竹之鄉」特色品牌,念好「山」字經,作好「竹」文章,打好生態牌,通過組織化模式推動發展壯大以筇竹為主的竹產業,貧困山區走出一條「竹」夢前行道路。
打破產業發展「貧」頸
——依靠竹
大關縣地處烏蒙山區,全縣99%的國土面積是山地,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制約了經濟發展,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一度時期貧困人口達2.6萬餘戶11萬餘人,佔全縣總人口近40%。怎樣「在峽谷中求生存,在峭壁上謀發展」?這是歷屆縣委政府一直思考的重大課題。進入本世紀後,該縣先後嘗試發展核桃、水果、蔬菜、畜牧等產業,但受地理條件、氣候等因素制約,均不能形成規模,造血功能弱,帶富效應差。
「全縣天然筇竹林達20.83萬畝,佔全球筇竹總面積的50%以上,可以大力發展筇竹產業,發展生態竹經濟」,黨員幹部向縣委提出建議。
致力於大關筇竹研究20餘年的西南林業大學教授董文淵博士認為,大關多陰雨溼霧,適宜竹類植物生長,筇竹屬國家三級保護竹類,筇竹筍肉質鮮嫩,是山中珍品,經濟價值較高,筇竹杆盤節突出,適合做手工藝品,可因地制宜發展筇竹產業,既能發展經濟,也有利於生態保護。
聚焦脫貧攻堅,推動產業發展。大關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緊盯農業產業散、小、弱的現實問題,把脈問診,對症下藥,確立竹產業發展道路。通過組織化方式加快竹產業發展步伐,縣委主導政府主推,成立竹產業發展中心,組建筇竹研究院,制定了「一縣一品」筇竹產業發展總體規劃,設立西南林業大學董文淵博士專家工作站,以筇竹為主的竹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2018年,大關縣被中國林學會授予「中國筇竹之鄉」稱號,2019年8月,被列為「雲南省一縣一業」特色縣。
組織引領群眾參與
——種植竹
木桿鎮是大關縣的主要筇竹產區,很多家庭賣筍收入佔年收入的80%以上。該鎮按照「全域種竹、全竹利用、全民致富」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竹產業,廣大群眾見到了實效,得到了實惠。2019年,實現竹筍產量6000餘噸,產值8000餘萬元,人均採筍收入達8000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大關縣圍繞「一核、兩片、三帶、沿路沿河」總體布局,在全縣9個鄉鎮劃定竹產業規劃區,深度打造木桿細沙、玉碗火地等15個「一村一品」重點建設專業村,咬定「青山」不放鬆,鎖定「頻道」不換臺,成立由縣委書記和縣長任「雙組長」的筇竹產業發展領導組,縣處級幹部包鄉聯村推進,縣、鄉、村、組黨員幹部一線組織實施,組建以林業、竹產業辦等部門黨員幹部為骨幹的技術指導組下沉到鄉村蹲點指導,實現了黨組織統籌幹、幹部帶頭幹、群眾跟著幹的竹產業發展良好環境。
把黨員示範帶動作用發揮出來。以黨員幹部和黨員種竹大戶為帶頭人,以資金、技術、項目、勞務合作為紐帶,建立黨員與農戶「1+N」產業幫扶機制,結成「黨群共商聯合體」,實現互惠互利,共同發展。木桿鎮細沙村黨員劉厚忠領辦新興筇竹開發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62戶群眾以1900餘畝土地入股,流轉32戶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三塊地」1500餘畝發展竹產業。銀吉村黨員輝華美創辦吉禽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2019年育筇竹苗65畝,帶動貧困群眾務工480人(次)。
以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為著力點,在全縣82個貧困村(社區)建立集體經濟公司,通過竹林流轉、竹林入股、竹林託管、合作社統一經營等多種形式,鼓勵引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竹大戶和致富帶頭人帶動,實現組織化、規模化發展。目前,通過黨組織引領創辦合作社155個,入社群眾1.2萬戶3.8萬人。開展1萬餘人(次)的竹產業種植和加工技能培訓,引導群眾「把山當田耕、把竹當菜種」,盤活荒山及土地資源,發展附加值更高的竹產業。
截至2019年末,大關縣累計投入竹產業發展資金1.08億元,布點育苗基地20個,年出土優質苗1500萬株以上,新建成竹基地23.7萬畝,竹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竹」夢前行揚帆起航
——開發竹
竹產業發展起來了,關鍵是拓寬市場銷路。大關縣通過吸引外地企業、扶持本地企業、鼓勵返鄉創業的方式,打通竹產業發展神經末梢,推進萬噸級規模竹筍加工園區、筇竹產業示範園區、筇竹文化廣場、筇竹筍交易中心、年產1500噸竹炭加工廠、「一村一品」加工車間等項目建設,走上「黨支部+合作社+龍頭企業+工廠車間」的產業發展和加工一體化道路。引進貴州紅赤水、杭州所氏竹業、深圳海輝電子科技等5家企業參與竹基地建設、竹筍加工和竹材利用。
通過2年的發展,「烏蒙源生·至尊筇竹」品牌走向省內外,開發出「清水筍、鹽漬筍、泡椒筍和幹筍」4個品牌10餘個系列竹筍產品,「木桿」牌清水筍產品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竹筍產品遠銷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國家。所氏竹業製作的筇竹原竹家具在第二屆中國(上海)國際竹產業博覽會上斬獲金獎。筇竹圓竹家具及新型筇竹杖亮相2018年首屆世界竹藤大會。2019年6月南亞國家商品展暨投資洽談會期間,所氏竹業與越南鴻燊商貿責任有限公司成功籤訂採購框架協議,大關筇竹產品走向世界。
種下生態竹,鋪就致富路。大關縣大力推行「支部+基地」「支部+企業」「支部+人才」的模式,推動竹產業投入多元化、產業特色化、基地規模化、生產規範化、產品品牌化、經營集約化、市場開放化發展,實現一、二、三產融合,逐步把竹產業培育成為大關高原特色優勢產業和群眾脫貧致富的支柱型產業。
「到2026年,全縣竹林面積可達100萬畝,竹產業產值達68.7億元,實現『抬頭看見竹、出門摸到竹、致富依靠竹』,遍布全縣的竹山將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金山銀山』」,廣大黨員幹部對未來滿懷希冀。
(文章來源:雲南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DF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