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縣:小小竹蟲成為致富密碼

2020-12-17 廣西新聞網

2020年11月06日 17:57 來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莫雁 編輯:李香瑩

石龍村駐村工作隊員周金榮(左)與村幹部(中)到廖廷傑(右)的竹蟲養殖場查看竹蟲生長情況。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莫雁 攝

廖廷傑養殖的蟲種。廣西新聞網通訊眼 莫雁 攝

廣西新聞網靈山11月6日訊(通訊員 莫雁)「我家養殖的竹蟲賣到酒店、燒烤攤一斤能有90元收入,一對蟲種一次就能產一斤半的幼蟲,一批竹蟲20天就能出售,高蛋白、有營養、成本低、收益高!」談起竹蟲經,廖廷傑自信滿滿。

廖廷傑是靈山縣三海街道石龍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勤勞的他通過養殖蜜蜂和水稻提高了家庭收入,於2019年成功脫貧。今年7月,廖廷傑的大哥從廣東清遠帶回了幾隻竹蟲,說竹蟲銷售市場大,邀請他一起養殖。拿不定主意的廖廷傑帶著竹蟲來到了村委的大門。

「這個產業好啊,投入小、收益高,不需要花費時間打理,還不耽誤你幹農活,特別適合你。」在了解竹蟲的習性和市場後,石龍村駐村工作隊員周金榮鼓勵道。在打聽到養殖竹蟲需要大量椰子殼時,石龍村扶貧駐村工作組來到三科農商城,通過本地的電商大戶聯繫了海南的電商,他們答應定期在當地幫忙收購大量椰子殼寄到廖廷傑家。養殖原料問題的解決為廖廷傑擴大養殖規模增添了底氣,四個月來,廖廷傑不斷擴大養殖規模,石龍村委幹部、駐村工作隊紛紛當起了朋友圈的竹蟲「代購」。市場打開後,許多酒店、燒烤攤也向他訂購竹蟲,一時之間竹蟲供不應求。「我今年7月開始養,到現在收入將近5萬元,我要繼續擴大養殖規模,爭取每月穩定增收1萬元以上。」 廖廷傑表示。據了解,廖廷傑帶動本村15戶村民養殖竹蟲,從 「吊車尾」到「排頭兵」,廖廷傑成了石龍村群眾津津樂道的新鮮事。

2015年精準識別以來,靈山縣以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為目標,引導群眾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不斷優化產業布局,補齊發展短板,有力加快群眾增收致富的步伐。據悉,該縣依靠脫貧攻堅幫扶政策,逐漸形成了水稻、荔枝、柑橘等特色產業集群,「5+2」特色產業覆蓋貧困戶12833戶,覆蓋率93.88%。下一步,該縣將繼續推進特色產業擴規模、提質量、增效益,提升脫貧攻堅質量,奮力譜寫該縣新時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相關焦點

  • 白白胖胖的小蟲子成了「致富蟲」,岑溪一位「90後」妹子做到了!
    竹蟲又名竹蜂、竹蛆,它靠啃吃幼嫩竹筍吸收養分,因其富含高蛋白、胺基酸深受吃貨們青睞。張瓊芝邊講解邊在椰子殼裡翻找著,不一會手上就抓滿了一條條白色的蛆,張瓊芝說,這就是她的致富秘鑰--竹蟲,而兩位養殖戶正是因它慕名而來。
  • 竹蟲竹象禾花蜢山貓肉
    小夥伴漫遊雲浮回歸,分享竹林山區野味宴: 椒鹽竹蟲、油炸竹象、美極禾花蜢、紅炆山貓肉、黃鱔煲仔飯。
  • 湘西民間美食——油炸竹蟲
    湘西多竹(木),竹(木)多有蟲。當地村民到竹林中尋找當年生的有病斑或竹節明顯變形的新竹,砍開竹節捉竹蟲作為菜餚食用。竹蟲富含蛋白質、胺基酸,是湘西群眾喜愛的美食。竹蟲不僅好吃,而且營養豐富,久而久之,竹蟲便流向了市場,成為人們的一道美食,既消滅了害蟲,又增加了經濟收入,形成了採伐,販運竹蟲的專業戶,後來竹蟲越來越少,吃得快,長得慢,蟲災幾乎被消滅,蟲價也不斷攀高。
  • 小時候在農村抓過的「竹蟲」,現在竟然成為了餐桌上的美食!
    分布於陝西省以南、長江中下遊各省,主要為害毛竹、桂竹、紅竹、金毛竹、篌竹等的竹筍。以幼蟲蛀食竹筍,使筍枯死,還蛀食留養的嫩竹,使其生長不良,在成竹前易被風吹折成斷頭竹,即使成竹,也造成頂端小枝叢生及嫩竹縱裂成溝等畸型現象,結果竹材硬脆,不堪利用。成蟲以筍為補充營養,影響筍竹的生長,對下一輪筍的產量有嚴重的影響。近幾年竹象甲危害有進一步加重的的趨勢。
  • 巴吉村的「致富密碼」
    (中國減貧故事)巴吉村的「致富密碼」 中新社林芝9月30日電 題:巴吉村的「致富密碼」 作者 冉文娟 謝牧 午後的巴吉村幾乎看不見人影。
  • 廣東肇慶:廚師回鄉創業開酒店,竹蟲也能做粵菜
    2020年8月,廣寧縣獲得中國烹飪協會專家組同意,被列入全國「中餐廚師之鄉名錄」,成為第六個「中國廚師之鄉」。一、焗竹蟲在廣寧縣境內,竹子隨處可見。而青翠茂密的竹林中,就藏著一種美味的食材——竹蟲。竹蟲就是竹象的幼蟲,成熟的竹蟲是金黃色的,圓圓胖胖。
  • 農村這兩種養殖業:「竹蟲」和「柴蟲」養殖,前景怎麼樣?
    像一些珍貴的美味:農村的「竹蟲」和「柴蟲」也是受到眾多美食愛好者的追求,而竹蟲和柴蟲都是野外生長的,那麼是否也可以把它作為一種項目人工養殖呢?」「竹蟲」竹蟲,又名竹蜂、竹蛆。寄生在竹筒內,以食嫩竹為主,從竹尖逐節往下吃,最後藏於根部筒內,到11月份體肥停食,宜捕,過時則變蛹。竹蟲不僅哈尼族喜食,壯族、布依族亦喜食善捕。布依族居住的河谷地帶,楠竹茂密,視其竹尖發黃,即可剖開竹莖採取。
  • 「退」出後的致富新路
    本報記者 巫美橋紅 通訊員 周 琥 王學政11月27日,走進平樂縣沙子鎮保安村古等屯富農竹蟲養殖示範園,在1500多平方米的飼養車間內,整齊擺放著一排排飼養竹蟲的塑料盆。養殖場業主謝富傑正陪同客戶查看種蟲長勢,養殖場的員工精心備料準備餵蟲。這裡曾是年產1.6萬隻竹鼠的自治區陽光助殘扶貧基地,在國家產業政策的引導下轉型成為桂林市最大的竹蟲養殖示範園。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竹鼠被列入國家產業政策調整禁養陸生野生動物範疇。「養殖竹蟲投資小、利潤高、回收期短、見效快。」
  • 廣西90後靠養殖「爆漿」竹蟲帶動上百農戶增收
    [解說]在廣西柳州市柳城縣大灣村良村屯一片翠綠甘蔗地裡,竹蟲養殖戶謝中文和妻子全輝進正在砍甘蔗,為竹蟲們準備1天的食物。將甘蔗打碎後,夫妻二人提著桶走進有2000盆規模的養殖間內,依次打開蓋子為竹蟲餵食。
  • 巧家紅山:小小蠟蟲「引客入鄉」鋪就致富路
    今年,紅山鄉蠟蟲產業又喜獲豐收,來自湖南、四川、貴州的「蟲客」都不約而同地來紅山收購蠟蟲,小小蠟蟲「引客入鄉」,大大提高了當地群眾的經濟收入,為當地老百姓鋪就了致富路。據了解,該鄉黨委政府為保護蠟蟲產業、增強產業發展後勁,通過召開蠟蟲產業發展大會,邀請蠟蟲產區幹部、群眾參與,共謀蠟蟲產業發展;拍攝了微電影《天蠟情》,展現紅山村民與山外「蟲客」誠信往來的醇厚風情,永續「白蠟蟲之鄉」的樸素情懷
  • 肉乎乎能「爆漿」的大白蟲竟是美味?廣西有人養它月賺5萬
    竹鼠養殖本是謝中文夫妻兩人的致富希望,二人創辦了「柳城縣良聯養殖專業合作社」。2020年年初,疫情的到來打破了他的致富夢想。謝中文的養殖合作社。謝中文和妻子全輝進在砍甘蔗餵竹蟲。窮則思變,看見養竹鼠這條路走不通,謝中文開始琢磨養點其他的,既要盤活自己的養殖場,又能利用起自家的甘蔗林。經過多番尋找,謝中文發現竹蟲是一個合適的品種。
  • 種下「致富竹」 誓讓荒山變「金山」
    小寒後,群山環抱的雨城區碧峰峽鎮黃龍村氣溫驟降,山高林密,草木失色,但眼下村民們上山開荒種雷竹的熱情不減。  「砍竹子每天能掙150元,以後流轉的土地每年還能收租金。」大部分村民相信,依託黃龍村獨特的地理環境優勢,規模化種雷竹的致富路子行得通。
  • 小小燈籠做成致富大產業
    近年來,為增加群眾脫貧致富能力,內西村依靠扶貧車間發展燈籠產業,20多名貧困群眾從事燈籠製作,每人年均收入20000元以上,小小燈籠已成為群眾的「致富燈」,照亮脫貧致富路。
  • 小小姬松茸撐起「致富傘」
    浪平鎮:小小姬松茸撐起「致富傘」 www.gxbszx.gov.cn  2020-07-15 09:17  閱讀:18164次  作者:黃榮盛  編輯:吳黃蘭  來源:右江日報
  • 小小甜菇娘,致富大產業
    下一步,我們要擴大規模,改進包裝,建立分選車間,針對不同的消費市場,菇娘的包裝也不一樣,看客戶要求,提供給超市的就是小包裝、精品包裝,走市場的就是箱裝、筐裝等,進一步拉伸產業鏈條,把菇娘這個小產業做大做強,成為全村人致富增收的新途徑,讓菇娘真正甜到百姓心裡。」
  • 廣西靈山縣廖氏
    廣西靈山縣廖氏¡廣西靈山、橫縣、欽州、邕寧四縣市廖氏族史編委會廣西靈山縣位於首府南寧市的南面,素有「中國荔枝之鄉」的美稱,有廖氏人口兩萬叄仟陸佰人左右。喜璋、喜升(五、六房)兄弟二人於明朝嘉靖三十八年(即公元1559年)從橫縣蓮塘鎮廖村遷移靈山縣靈城鎮石龍村安居落業,至今已有四百五十二餘年。喜璋、喜升是靈山縣廖氏中歷史最悠久的一支。都頭系勞嶽都下武圖民藉七甲系下武鄉七冬是也。吾石龍開基始祖喜璋公妣勞氏太婆生三子:德滿、德茂、德遜三大房即是二世祖也。
  • 鹽津中和:搶抓時令種方竹 助力群眾增收致富
    竹產業是鹽津縣的三大富民產業之一,中和鎮緊扣竹產業這一扶貧產業目標任務,積極帶領群眾大力發展方竹產業,提高經濟收入,實現增收致富。3月5日,記者來到鹽津縣中和鎮中和村的茶園一社,看見群眾正在搶抓時令,栽種方竹。從竹苗裝卸、運送,到挖坑、栽種,鄰裡互助相幫。整個山頭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
  • 2020靈山縣召開招商引資工作成果新聞發布會
    廣西新聞網記者 嚴曉波 攝廣西新聞網靈山12月4日訊(記者 嚴曉波)12月4日,2020年靈山縣招商引資工作成果新聞發布會在靈山縣政府召開,會上通報2020年靈山縣招商引資工作主要成果、工作措施和今後的努力方向。靈山縣副縣長陸漢川等領導出席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 宣城市宣州區董志強:小小竹棍 撐起生命的支點
    9年前的一場車禍,讓他高位截癱,而靠著小小竹棍他堅強地開始了新生活。每天用嘴咬著竹棍靈活操作平板電腦,如今,他不僅在網絡上開設了「菜市」,幫助村民買賣蔬菜和土特產,還加入了公益組織藍天救援隊,參與工作任務。
  • ...青竹——青神縣青竹街道:打「竹牌」 唱「竹戲」 繪就竹裡振興路~
    青竹街道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陳雲華回憶說,「為了進一步宣傳家鄉的竹編文化,我又帶動周邊的上千名群眾跟我一起學竹編,他們很多人都通過發展竹編產業掙到了錢,走向了致富道路。」近年來,青竹街道以蘭溝村為代表的竹編產業迅速發展,逐步形成了生產、銷售、展示等產業鏈條,農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