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34-草書釋讀28

2020-12-14 黃簡講書法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34-草書釋讀28

L7-34草書釋讀28

3.4 天氣

這個各位很熟悉,陰晴風雨露霜雲雪之類,所謂天氣,古人認為都是氣的變化。

「氣」字,最早的「氣」字沒有這麼多筆畫,就是三條線,看起來很像「三」字,表示雲氣、雲層。後來為了跟「三」區分,把第一筆起筆向上彎起,或更進一步,把第三筆收筆下彎,變成新的「氣」字。小篆是一二三筆線條都彎,寫起來未必容易。隸書如秦簡所書,字形是跟金文3的,中間一筆是直線,但粗略一看還可能誤會為「三」字。漢隸最後一筆帶有雁尾,這是裝飾性的。

「氣」和下面加了米的「氣」原是兩個字,意義不同,照《說文解字》的解釋:「氣,饋客芻米也,《春秋傳》曰:『齊人來氣諸侯』」,送米給人為「氣」,這個字義上讀Xi4,不要理解為齊人來氣氣諸侯,理解文字的本義很重要。因為三橫的「氣」容易誤會,逐漸以「氣」替代「氣」,而送米給人這個意思,另外造了兩個字:一個是「米」上加「既」,另一個是「氣」左邊加「食」,這兩個字《說文》都收入了,作為說文或體。草書是跟加了「米」的這個「氣」而來的。

在西漢簡牘中,已經可以看到「氣」字中間的乙字形,由向右收筆、帶有雁尾的外略勢,變成了向左收尾。索靖和王羲之把原來三筆「氣」字,組成豎筆勢,然後下面加上一個「米」字。「米」字規矩寫法可看皇象,先取馬樁勢,然後又字形交爭勢。王羲之寫快了,看上去好像十字勢加奮筆勢。注意索靖寫「米」,上面是少一點的,不構成馬樁勢,《月儀帖》中有好幾個「氣」,他中間當口字形來寫,既不符合文字結構,也不如用馬樁勢來得方便。

智永、孫過庭、鄧文原寫上面的「氣」,分兩個筆勢,第一勢像「今」字草書那樣寫,袞筆勢,然後寫一個折釘勢,這比單用一個豎筆勢好看。

「陰」字,經過長期變化,到小篆、秦漢隸書確定為三部份:即左邊是「阜」,右旁上面是「今」,右下是「雲」。草書阜耳勢簡化為一室,同節耳勢一樣,或者用橫豎一折,如智永這樣寫,簡單一些。「今」篆隸寫法人字形下有兩橫,「雲」也有兩橫,加起來就是四橫,可以只寫三橫,三表示多。看王羲之、智永、孫過庭,「今」和「雲」橫筆只寫三橫,以豎筆開始,所以是一個三開豎筆勢。下面取一個玉函化勢,最後一筆分開為一點好看,智永整個右旁都當豎橫寫,最後沒有分出一點。

「晴」,我們現在寫的「晴」是一個俗字,正字是這樣的,從「夕」從「生」,「生」是「星」的省寫。《說文》:「雨而夜除星見也,從夕,生聲」,夜間雨停了,看見星星,這就是晴,所以跟「星」有關。有些書法家喜歡寫「晴」的本字,如吳昌碩,但大多數還是照流行的俗字來寫。王羲之有《快雪時晴帖》,「晴」字就用俗字,可見東晉時這俗字已經被上層貴族接受了。草化很簡單,左邊的「日」用飛帶勢,右旁上面的「生」拆為十字勢和奮筆勢,下面不是「月」而是「丹」,演化為「月」的樣子,用一飛帶。裹束起來,就成了一個很流行的草字「晴」。

「風」最早就是「鳳」,飛翔時長尾隨風掦起,後來在旁邊加了一個聲旁「凡」。金文寫法非常繁複,相信大多數人都忍無可忍,到這程度簡化是必然的,楚簡一下子把筆畫減下來了。小篆「凡」下的「鳥」,看起來竟然變成了「蟲」,結果「凡」加「鳥」是「鳳」,「凡」加「蟲」就「風」。許慎勉強想出一個解釋:「風動蟲生」,所以「風」跟「蟲」有關,其實只是字形的訛變,但「風」和「鳳」就此分開了。

「風」字草化,上面的「凡」拆成鳳翅勢和一橫,下面的「蟲」,口字形用一橫替代,餘下的就是一折。現在寫「風」最後有一點,秦代小篆、隸書沒有的。裹束起來就如皇象《急就章》「風」,注意收筆還有雁尾。今草收筆改為向下,整個字看起來是鳳翅勢中寫一個「之」。這個外框鳳翅勢可以倒筆寫,如吳昌碩這樣,先寫右旁一半,回過來寫左邊一半,下面的「之」不用三橫,省為兩橫,熟練後常有省筆。

「雨」字,皇象《急就章》「雨」看起來像真書,智永把中間的筆勢,改為小字形顧盼勢,草化程度很小,但問題來了,因為幾斤幾兩的「兩」也是這樣寫的。「兩」字在《急就章》第八,這一章大多損壞,元代趙孟俯、鄧文原等人寫法均同「雨」字。明代宋克補了第八章,圖片左邊是真書釋文,右邊是章草,斤兩的「兩」框架中左邊用兩點,看一去更像「雨」字。我很懷疑元明人這種寫法,「雨」、「兩」不分,《急就章》原文中的「兩」,皇象會這樣寫嗎?

在智永《真草千字文》中,「雨」和「兩」分得很清楚。「雨」字寫得近於行書,如果你想再草化一些,可以參考吳昌碩的「雨」字寫法。吳昌碩寫法其實和智永差不多,草書規則講過,為了避免來回走重複路,左豎往往縮短或省略,這一來外框就成了曲鉤勢,裡面加一個顧盼勢就完成。而「兩」字完全是另一種寫法,絕對不會搞錯。智永這寫法必有所本,不會是他自己臆造。《章草草訣歌》也收入了這個寫法,這是對的,不少人寫草書是靠查字典的,字典收入哪一種寫法對他們影響很大。

滿

順便說一下「滿」字草寫,小篆是這樣的,右旁上面的「廿」,如果用一橫替代,和下面的筆畫就組成了「兩」字。這樣一來,草書「滿」就是三點水旁,取散水、隔水都可以,右旁一個曲鉤勢移位,然後加上交爭勢即可。

「雨」是一個部首,有很多我們熟悉的字,如「雲」。「雲」最早沒有雨字頭,就是單寫一個「雲」,但古文中某人說話常用「某某雲」,為了兩字分開,天上的「雲」加上「雨」字頭繁化,其實有雲未必有雨。下面的「雲」字草化,規矩點好像「之」字加一點,寫快了直接往下拉出,沒有一點,幾乎等於「之」字。至於上面的「雨」字,就是曲鉤勢加豎筆勢一開。有時候「雲」上下兩部分共享一筆,如皇象少寫一橫。

27課講到「處」字的草化,「處」上面是虎頭,草化也是先寫曲鉤勢,然後寫豎筆勢一開。換句話說,草書中「虎」字頭和「雨」字頭寫法一樣,所以《曹全碑》「處」字直接寫成了雨字頭。

掌握了「雨」字頭的寫法,「雨」部的字就容易了,如智永寫「露」字,就是「雨」字頭下加一個「路」。

「雷」,雨字頭下一個「田」字。「田」字外框是鐵圍勢,裡面的橫豎當撇捺寫,形成交爭勢,這在以前講過了。

雨字頭下加一個「相」,這是「霜」。「相」是第10課講的,章草是戈法加駝頭,加上雨字頭就是「霜」,這裡索靖雨字頭用曲鉤勢加顧盼勢。今草把一點移到最後,戈法和節耳化勢連寫,加雨字頭就是今草的「霜」,孫過庭《書譜》有這個字。趙孟俯、鄧文原兩人的《急就章》,「霜」字下面用兩點,變「相」為「想」,這是寫錯了。選字帖很重要,學章草還是用皇象本《急就章》,雖然字少一點,損壞多一些,但比元明人靠得住。

《說文解字》:雪,「從雨,彗聲。」上面是「雨」,下面是「彗」,所以直到民國年間,吳昌碩等文人寫「雪」還是從「彗」。草書當然會簡化點,上面是「雨」,下面取石楯勢即可,注意石楯勢是一折兩橫,元明以來一些人下面少了一橫,舍石楯勢取駝頭勢,晉唐很少人會這樣寫。

「霞」,兩字頭下面一個聲符「叚」,雨字頭寫法我們知道了,關鍵是「叚」草書怎樣寫。金文「叚」右旁有個覆手「爪」,下方有一隻向上的手,左上角一折兩點,學者考證為「石」字簡寫。「叚」的意義是借東西,從字形來看是借一個石器。《說文》收了兩個小篆寫法,其實差不多,左邊是「石」的變形,右旁上下是兩隻手。草化有三種方法,一是左邊用一豎三橫,右旁上下兩隻手省去一個,剩下的撇捺又字形,改為豎橫。皇象的「叚」就是這樣寫的,因為單獨寫「叚」沒有找到字例,我用放假的「假」做例子,你不要看那單人旁就可以。二是先寫橫豎,然後下面兩橫用倒筆變成一折,最後又字形也是一折,這樣就出現了兩折,如智永。三是先寫橫豎,下面兩折,第一折用轉,連同第二折產生九字形鳳翅勢,如孫過庭所書。皇象、智永都用使,孫過庭加了一個轉來平衡直線條。這三種寫法,只要加上一個「雨」字頭就是「霞」,我相信大多數人會選後面兩種,孫過庭這種很流行。

吳昌碩寫「霞」是這樣的,如果去掉下面的雨字頭,再去掉下面的九字形鳳翅,剩下來的是一橫兩豎,或一橫兩點,這比孫過庭寫法多了一筆。但剛才講到,說文或體左邊本來就是四橫的,把四橫分配到兩個筆勢中,不是一次過,應該可以接受。

今天就講這些,謝謝各位。

本節要點:

■自然:天氣。

■氣,陰晴風雨雲露雷霜雪霞。

■其他:兩,滿。

複習思考:

試用草書寫下面詞語〔擴號內不必寫〕: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詩經·秦風〕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詩經·小雅〕

■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李商隱〕

■客舍并州己十霜,歸心日夜憶鹹陽。〔賈島〕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

相關焦點

  • 黃簡講書法,認識草書(一)不寫錯字,寫好草字
    草書受到大眾的喜愛,但很多人找不到學草書門徑,學了很多年,還是讀不出草字,寫草書也要靠查字典,靠比對描畫,當然非常辛苦。書法密碼微店 我的草書課程,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是認識草字,詳細介紹草字是怎樣形成的,習慣上稱之為草法。
  • 黃簡講書法(筆法篇):第07課書法課程安排
    這一本書,究竟從何讀起,哪幾篇要精讀,哪一些只要泛讀,初學者往往摸不到門徑,理論課程的重點,就是導讀這本書中最重要的篇章。譬如這一篇,晉代衛恆《四體書勢》。他講了篆隸草行真五大書體是怎麼來的,了解書體的歷史,這是最重要的論著。讀過這一篇之後,你就知道書體是怎樣演變的。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草書篇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草書篇中國草書是為書寫便捷而產生的一種書體。草書一般分為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種。草書的用筆原理與楷書、行書基本相同,仍然要求以中鋒為主、兼用側鋒,只不過比楷書、行書簡捷、流暢而已。正所謂楷書「詳而靜」、草書「簡而動」。
  • 黃簡講書法:書法七級課程草書(一)
    學書法,先學筆法。這是訖今為止,我看到最好的書法初級課程《筆勢》講座,共分51集。適合中小學書法教師培訓學習。適合書法愛好者自學之需。>書法七級課程《草書》>課程《草書》02.書法七級課程《草書》下期導讀全集目錄七級草書課程所需字帖
  • 于右任1944年出版的字帖,《標準草書》節選鑑賞,草書書法的精髓
    于右任于右任的書法奧秘在於以意御筆,神遊太虛。用筆唯簡,筆隨意書。于右任的書法也貴在用線,用線十分有力,雄渾灑脫,開一代書風。從書法發展史來看就可以體會到于右任書法的美感了。明清以降,書法更講究文人的個人意趣,樸拙澀開始佔主流。但現在卻矯枉過正一條道走到黑,出現了為藝術而藝術的醜書,這就背離了書法的本質。他的字易識、易寫、準確、美麗,道盡書法真諦。可惜今人多不識大道至簡的道理,把一些畫蛇添足、不守規矩的怪書、醜書當成最高境界,可笑至極矣!
  • 標準草書千字文:四大五常,一起來學習「常」字的寫法
    在家學書法 標準草書千字文 >連載系列課程 其簡約之旨,正體現了他對作草提出的「四忌」:「忌交、忌觸、忌眼多、忌平行」,同時,他刻意追求文字書寫的削繁就簡,以至把草書逐步簡化到似乎不能再簡的程度,這一特點又是前無古人的創造。
  • 從草書起源和發展,到于右任創立標準草書的得失:漫談草書
    將草書不斷發展和演變的歷史長河中,值得提及的重要事件逐一加以介紹和分析,希望用我的糙磚能引來美玉,引來更多有關草書書法知識的真知灼見,並能給書法愛好者在掌握草書知識上帶來些許幫助。草書的起源及發展:草書產生的原因:「草」在漢字的解釋當中,有不細緻,潦草之意。還有匆促,急促的含意。「草」字用在書體當中,很好的解釋了這種書體產生時的特點:即潦草而快速。
  • 怎樣學好草書
    寫好草書有哪些技巧呢?下面主要談談什麼是草書以及寫好草書的方法。 中國書法所說的草書,不是潦草的寫法,而是一種規範寫法的獨立書法形式。草書是典型的線條藝術,具有高度概括與抽象性,形似龍蛇飛舞而又神採飛揚,精神煥發,這就是草書的魅力。 草書入門大全 一、什麼是草書?
  • 帶你從零學草書|草書千字文「001」——天地玄黃
    今天我們要學的是「天地玄黃」四個字,先來看一下智永的寫法:(左邊為草書,右邊為真書)首先來看「天」字:王羲之草書:三③第2筆是「撇折撇折」的連寫,寫法有點像寫行書的絞絲旁,跟稍後我們要講的「玄」字下部「么」寫法基本相同。
  • 草書勢-崔瑗
    [注]《草書勢》,崔瑗(77-142年)字子玉,涿郡安平(今屬河北)人,年輕時遊學京都洛陽,與張衡、馬融等為伍,官至濟北相。崔瑗書法師法杜度,擅長章草,在書史上地位顯要,人稱崔、杜。《草書勢》是談論草書技法的文章,用比喻的手法加以描述。文見《晉書列傳第六·衛恆傳》   這是流傳至今的我國歷史上最早的一篇書法論文,而且是論草書的。
  • 中書協徐利明狂秀草書,筆墨飛揚恣肆,卻被網友批評書法布局太次
    在書法界,草書的書寫是最容易弄巧成拙的,結構、筆墨、布局、線條等,有一個地方處理不好就會影響整幅書法作品的品質。因此,許多的書家即使有多年的書寫經驗,也常常出錯。徐利明講書法由此看來要想寫出一幅好的草書作品,不僅需要紮實的書法功底,還需要綜合的文化素養。
  • 書法創作時手腕如何做旋轉運動?香港書協主席黃簡講了四種方法!
    香港書法家協會黃簡認為書法的核心是用腕,他說:「我是堅決地搖腕派,沈尹默先生以為轉指必破壞筆力,這是真知灼見,我深然……幾乎所有的點畫都可以用搖腕寫出來。所以,要給予足夠的重視。」書法創作時手腕怎樣運動?黃簡推崇唐代書法家孫過庭的「使轉」說。他認為「直線」是「使」;「弧線」是「轉」。
  • 【書法辣評】 王世國:為何只有草書才能稱「聖」
    而在中國書法發展史上也有能夠稱「聖」者,如東晉王羲之,因為他的書法「盡善盡美」,就被尊為「書聖」。不僅如此,書法史上也有因為寫某一種書體技藝最高超者,也能稱「聖」,如東漢時期創立「今草」的張芝和唐代狂草大師張旭,就被譽為「草聖」。
  • 古籍張天錫:集王羲之《草書韻會》金人集字草書字典,書法典籍
    張天錫:集王羲之《草書韻會》分上下兩部,是有金人張天錫編纂的集字類草書字典,集成漢章帝、草聖張芝、史遊等一直到金朝趙秉文、王萬慶等258位著名書法大家的草書之字形,均按上平聲、下平聲、上聲、去聲、入聲等順序排列字體。 張天錫,金人,號錦溪老人,今山西永濟縣人。
  • 《中國書法》:唐代草書之張旭、懷素
    唐代草書,氣象恢宏。其中,尤以張旭,減省王字,肆其意恣、雄逸氣象,卓然成為盛唐典型;而懷素悟其用筆三昧,『以狂繼顛』,是為張旭再傳弟子。詳情可欣賞《中國書法》2020年9期「唐代草書特輯」。中國藝術的極詣,即狂草,梁武帝講中庸,但仍然不得不以「劍拔弩張」為美的一種。中國美學講溫柔敦厚,怨而不怒,但藝術史上的大潮,從來就是大草開局,應說,中國美學,中國藝術的主流,是「狂」,而不是「聖」。中外人士皆以中國為中庸之國,驗之藝術與美學,大不然矣。漢末,張芝時代,空前絕後的草書怒潮,張旭時代空前絕後的狂草熱,不用這個觀點,是說不清楚的。
  • 學習草書可以師從的書家及字帖
    一、蕭衍《草書狀》:蕭衍即梁武帝,南朝梁的建立者,長於文學,善音律,並精於書法。《草書狀》開始說了一些諸如「二王父子為兄弟 ,薄為庶息(妾生的兒子),羊(欣)為僕隸」之類的狂話。他的論述對書法技巧和鐘王藝術成就的特點,提出了一些看法,頗精到,強調了「飛走流注之勢,驚涑峭絕之氣,滔滔閒雅之容... ...」。認為草書應是「古英儒之撮拔,豈群小、皂隸之所能為」。對做草書的書家提出了人品、氣質方面的要求,。大段鋪陳的語言,讚頌了草書的姿態,與前幾篇基本相同。
  • 十大草書大師
    由於唐太宗並不十分欣賞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象其父作品那樣有大量留存。傳世名作《洛神賦十三行》又稱「玉版十三行」。    王獻之的書法藝術,主要是繼承家法,但又不墨守成規,而是另有所突破。在他的傳世書法作品中,不難看出他對家學的承傳及自己另闢蹊徑的蹤跡。前人評論王獻之的書法為"丹穴凰舞,清泉龍躍。精密淵巧,出於神智"。他的用筆,從"內拓"轉為"外拓"。
  • 書法有法丨國展草書:「歷史的繁榮期」?「當代無草書」?
    在當今書法家群體中,習草書者最多;在蘭亭獎、國展中,草書來稿與人展數量最盛:這是當下草書書法的基本現狀。
  • 25篇常用漢字的草書筆法字帖,楷書對照示意,書法學習進階之選
    一般人在練習書法之初,往往多是找來字帖臨摹,能夠模仿得一模一樣就很滿足了。因此,往往停滯在字法階段的人還是比較多的。眾所周知,一幅書法的好壞,還要看整個畫面的構圖美。好看的字湊在一起,不一定是好的書法。相反的,有時候個別的字不算好看,但整幅作品卻能使人賞心悅目,這就是章法的作用。
  • 蔡茂友書法講壇《大宋書法賞析》第5講——蘇舜欽《草書詩帖》
    寄情於筆墨,行書草書皆入妙品,尤其是草書每每酒酣落筆,縱橫潑灑,心臻精妙。而為《懷素自敘帖》前六行補缺,則更顯示出蘇舜欽草書藝術造詣的深厚。 歷代書家對蘇舜欽的評價頗高。大文豪大書家歐陽修不僅喜愛蘇舜欽的詩文,更愛其書法。他說舜欽書法「乃柳公權之法也。亦嘗較之斜正之間,便分工拙」,又說「自蘇子美死後,遂覺筆法中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