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茂友書法講壇《大宋書法賞析》第5講——蘇舜欽《草書詩帖》

2021-01-09 騰訊網

花發上林、月滉淮水——蘇舜欽《草書詩帖》

蘇舜欽(1008—1048),北宋著名書法家、文學家和詩歌評論家,字子美,一字倩仲,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人。蘇舜欽是蘇舜元之弟,兄弟倆稱霸書壇,在當時被稱為「二蘇」。舜欽自幼好為文墨,慷慨曠達,成年後滿腹經綸,中進士,並由範仲淹舉薦,試任集賢殿校理,遷監進奏院。後因得罪奸佞,被削職為民,流寓蘇州,購置水石築滄浪亭,人稱「蘇滄浪」。吟詩習字,發憤於歌賦,詩與梅堯臣齊名。寄情於筆墨,行書草書皆入妙品,尤其是草書每每酒酣落筆,縱橫潑灑,心臻精妙。而為《懷素自敘帖》前六行補缺,則更顯示出蘇舜欽草書藝術造詣的深厚。

歷代書家對蘇舜欽的評價頗高。大文豪大書家歐陽修不僅喜愛蘇舜欽的詩文,更愛其書法。他說舜欽書法「乃柳公權之法也。亦嘗較之斜正之間,便分工拙」,又說「自蘇子美死後,遂覺筆法中絕」。黃庭堅則說「子美於蜀綾紙上楷寫字極端勁可愛」,「似古人筆勁」。  蘇舜欽一生著作頗豐,留有文學作品《蘇舜欽集》、詩歌評論《滄浪詩話》、書法理論《論草書》和書法作品《今春帖》、《留別王原叔古詩帖》等。

蘇舜欽《草書詩帖》

《草書詩帖》為紙本草書墨跡,分為四帖。四帖間筆墨情趣相似,可認為出於一時,但風格各異。第一帖沉穩蘊藉,如成竹在胸,筆勢不緊不慢,如涓涓細流,緩緩而下。第二帖筆勢迴環纏繞,如大河奔流,第三帖第四帖則波濤萬頃,金蛇狂舞,一展草書之氣勢的奔騰與痛快淋漓。這也許是草書氣勢走向的規律,先緩後疾,由松而勁。蘇舜欽《草書四帖》是這樣,懷素《自敘帖》也是這樣,蘇東坡的《草書醉翁亭》更是這樣。

書寫草書需要豪放曠達的性格和波瀾起伏的情感。放逐為民,悲憤鬱悶於胸固然是蘇舜欽草書藝術的一個契機,而其「如古之任俠,氣直無前」、「如五陵少年,訪雲尋雨,駿馬青衫,醉眠芳草,狂歌院落」,則為蘇舜欽草書藝術提供了深厚的情感基礎和創作動機。蘇舜欽的草書正是其放蕩形骸的生活的真實寫照。其草書用墨枯溼濃淡、節奏輕重快慢的巨大反差中,他得到了心靈的安慰和情感的寄託。劉墉有詩云:「子美交窮被鬼欺,滄浪情沚濯纓宣,胸中磊塊毫端露,只有廬陵具昭知。」可謂頗有見地。《草書四帖》就是運用了節奏和筆墨的大反差才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在用筆上,此帖不在乎筆鋒的正側逆轉而注重筆勢的走向與連續,突出遊絲的穿插與連帶,從而加強了字與字之間的上下連接,強化了草書咄咄逼人的氣勢和暢通無阻的墨氣,增添了草書的藝術魅力。

在結構布局上,此帖也作了一些有益的嘗試,採取小字距、特大行距,顯得疏朗有序,為其草書提供了揮灑自如的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墨趣的表現力,增大了黑白的反差。然而用這麼大的行距在歷代書作中是極為罕見的。要駕馭這樣的大行距只有非凡的才智、藝術功力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需要書家有驚人的魄力和膽量。而蘇舜欽並不以此為滿足,在每行的安排上又是別具匠心。每行總有幾個字游離於行軸,左右搖曳,如第二行的「迷」、每四行的「西」,並故意增強字體大小的反差,有時一字比一行字的總和還大,如「迷」。這種左右搖曳和大小的反差增強了草書的氣勢、活力和藝術表現力,為草書藝術的發展作了一次成功的嘗試。

相關焦點

  • 米芾經典書法:手札墨跡《草聖帖》全卷賞析,又名《論草書帖》
    導讀《草聖帖》這本米芾墨跡有好幾個名稱,比如:《論草書帖》、《張顛(癲)帖》、《草聖帖》、《論書帖》,這本書帖屬於米芾草書墨跡,是米芾傳世書法真跡,《草書九帖》之中的第五帖。「書初無意於佳乃佳」,米芾的這本《草聖帖》屬於隨筆而寫的手札,帖中內容講了米芾本人對於草書學習的看法,還有米芾對幾個以寫草書為主的名家的評論。米芾學習書法,最崇尚的當屬魏晉書法,比如山陰父子(王羲之、王獻之),這個觀念在《草聖帖》中也有體現,米芾始終認為,學習書法當根植傳統,追求魏晉風流,否則書法便容易成為俗品。
  • 蔡茂友書法講壇《大唐書法賞析》第1講——法度森嚴的唐代書法
    而書法也是在繼承兩晉六朝文化遺產的同時,形成了氣勢磅礴、法度森嚴的藝術特色。繁花似錦,百家爭雄,唐代書法的鼎盛完全可以與晉代媲美。 設立書學,是唐代的創舉,為唐代書法人才濟濟、名家輩出在制度上提供了保證。而提及唐代尤其是初唐書法,唐太宗是一位不可不提的關鍵人物。他不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一代明君,而且是一位很有藝術造就的書法家,他書學右軍,而英俊雄邁之氣超過右軍。他首創以行書入碑,可以稱得上古今帝王書法之冠。唐代帝後善書者除唐太宗外,還有唐高宗、睿宗、明皇、肅宗、竇後、武則天等、他們對書法的篤誠追求更使文人墨客趨之若鶩。
  • 黃庭堅書法全集
    治平三年(1066),山谷21歲,在官吏考試的預試中得第一名;第二年,及進士第三甲。歷汝州葉縣時,大名府、國子監教授,吉州太和知縣。崇寧四年九月三十日卒於宜州館舍,終年61歲,紹興初,追諡文節,工詩文,受知於東坡,與秦觀、張耒、晁補之並稱為「蘇門四學士」,開創「江西詩派」,與東坡合稱「蘇黃」黃山谷書法與蘇軾米南宮、蔡襄齊名號稱「宋四家」。
  • 書法字帖 @ 米芾臨《十七帖》
    善詩,工書法,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 米芾的五世祖是宋初勳臣米信,高祖、曾祖以上多為武職官吏,其父名佐,字光輔,官至武衛將軍。其母閻氏,曾為宋英宗趙曙皇后高氏的乳娘。  米芾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善詩,工書法,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
  • 高清書法大圖(40000多張)
    《誠實論卷經第十四》劉繪《徐嶠墓誌》北魏《元倪墓誌》北魏《元昉墓誌》北魏《元暐墓誌》初拓本北魏《司馬紹墓誌》衛夫人書法古代十大美女書法家司馬光 《資治通鑑殘稿》高清版吳昌碩《臨石鼓文冊》唐《張九齡墓志銘》唐《紀太山銘》刻石 高清大圖唐寅行書《落花詩冊》唐摹《萬歲通天帖》姚孟起臨《九成宮》姚孟起臨《九成宮》單字放大版姚孟起臨《唐塼塔銘》墨跡姜夔《小楷跋王獻之保母帖》孫過庭草書《佛遺教經》宋克草書《唐宋詩卷
  • 兩宋書法,鮮明的尚意之風
    在書法史上,黃庭堅的地位也很高,假如僅就書法的個性開創而言,他的成就和影響甚至在蘇軾之上。黃庭堅的行書、草書在中國書法史上都享有盛譽。他的行書筆勢雄健,大開大合,在書法史上可謂門庭兀立。草書點畫跳躍神採飛揚,在書法史上也堪為一絕。
  • 儒雅有致:蔡襄書法《蒙惠帖》高清賞析!
    在這裡給大家簡單的介紹如下:謝賜御書詩表 北宋 蔡襄《謝賜御書詩表》是楷書,《謝賜御書詩表》的書法充分注意的勾畫轉折處,「接近於虞世南法派,亦帶徐浩、還有一點顏真卿的風格,為蔡書極精意之作」。乾隆宮內先後也曾得三卷此帖,這只是其中的一件,這件作品的真跡現在存在日本;而刻人的《三希堂帖》並被《石渠寶笈》收錄的一卷今天還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蒙惠帖 北宋 蔡襄20世紀80年代見到一份摹寫本,水平基本上與《三希堂帖)》相當,但遠不及真跡,被私人所收藏。
  • 臺北藏米芾書法墨跡15帖,賞析
    照之於書法,那「萬毫齊力平鋪紙上」的筆法,在書法家以氣運腕的作用下,同樣可以「啄」,如《紫金研帖》中「蘇」字的草頭兩點、「之」字上點的寫法;可以「叨」,如帖中的眾多橫畫的起筆;甚至還可以「夾」,這是一種「衄」法,如帖中「其」字的下兩點;可以「叉」,如帖中「物」字收筆的兩撇。總之,米芾的《紫金研帖》,是為了使書法血濃骨老、筋藏肉盈並且能夠姿奇態逸而靈活用筆的產物。
  • 書法史上一部「草書神帖」,專家:練好這943個字,書法能有大成
    朱大有草書《臨十七帖》這樣的法帖這中國書法史上屈指可數。這件《十七帖》便是其中的煊赫名帖,在中國草書界的地位極高,可以這樣說,學習草書,倘若繞開了《十七帖》,你的書法格調便不會很高。朱大有草書《臨十七帖》《十七帖》當中的筆法和結字之法,不僅適用於草書,同樣也適用於其他書體,其變化技巧和用筆法則,是貫通整個書法一脈的。
  • 《上陽臺帖》是李白存世的唯一書法墨跡,他的書法同他的詩一般
    《上陽臺帖》是李白存世的唯一書法墨跡,他的書法同他的詩一般,高視闊步,物我兩忘,天馬行空。信筆而出,隨意天成,整篇所包蘊的那種渾樸天真的氣息格調令人嘆服。統觀全帖,用筆縱任自然,婉轉流暢,俊朗蒼勁,飄然灑脫,形態萬千。
  • 草書書法作品欣賞,中國古典詩詞賞析(五言古詩1)
    根據各位書友建議,我把自己創作的一些草書書法作品高清圖片,結合我對詩詞原作的理解、賞析,以合集專欄形式呈現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夠認可,並提出寶貴意見,更希望我的作品能夠對各位書法愛好者起到一點交流、幫助作用。
  • 明代帖學盛,「館閣體」興——淺談明朝書法特點及書法名家
    明代帖學盛,「館閣體」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書法的發展。明代書法,前期主要是繼承元代書風,中期,祝允明和文徵明書風佔主導地位,後期董其昌書風成為主流。董其昌號稱明代書法之集大成者,與邢侗、米萬鍾、張瑞圖並稱明末四大家。
  • 蘇軾書法:黃州寒食詩帖
    《黃州寒食詩帖》,紙本,25 行,共129字,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 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 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黃州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 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黃庭堅在此詩後所跋:「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 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    詩中陰霾的意象如小屋、空庖、烏銜紙、 墳墓……渲染出一種沉鬱、悽愴的意境。
  • 王鐸草書研究第八期:各年齡段書法風格的不同
    黃道周是王鐸政治上、書法上的摯友,傅山是王鐸書法的推崇者和效法者。他們的觀察應該是比較精當的。王鐸自己也在《自書瓊蕊廬帖》再跋中說:「此予四十六歲筆。五十以後,更加淬礪,仍安於斯乎?譬之登山,所躋愈進,愈峻以曠,已經崇峰,頓俯於下。凡畫以自足,皆為河伯一流。」
  • 走進北宋——米芾書法(全集)
    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米芾書畫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畫獨具風格特點。在書法也頗有造詣,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主要作品有《張季明帖》《李太師帖》《紫金研帖》《淡墨秋山詩帖》等。米芾所書《蜀素帖》,亦稱《擬古詩帖》,是天下第八行書,被後人譽為中華第一美帖。
  • 和「雪」有關的書法名作
    蔡卞《雪意帖》 29.3 x 34.1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釋文:卞拜覆 雪意殊濃 甿畝大洽 殊為可慶 蒙賜答誨 尤以感慰適行首司呈賀雪笏記 似未穩 試為更定 如可用 即乞令寫上也 不備 卞拜覆 四兄相公坐前4.宋 範成大 《雪晴帖》範成大《
  • 書法播講 | 天下第九行書《松風閣詩帖》之: 閱世臥雲壑,松風天下名
    煌煌大宋,可謂文化盛世。在這個星光耀眼的時代,黃庭堅,是一顆璀璨的巨星。他的詩與書,冠絕天下。無論怎樣排列組合,你會發現都不可以缺少了他。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他排行首位。「蘇黃」,蘇軾與黃庭堅,師生齊名,何等了得。大宋320年的歷史,成名的書法家何止成百上千,可是聚光燈下只有四人格外醒目:蘇黃米蔡。假使缺少了黃,大宋的書法將是殘缺的、不完整的。
  • 書法大家稱謂大全,長知識!(附高清書法作品)
    在書法圈裡經常會提到這些人和稱呼,他們是書法圈內的名家,也是後人學習書法的楷模。喜歡書法,這些書法大家的稱謂一定要了如指掌,默然於心。
  • 黃庭堅書法全集(含長卷-高清)
    黃庭堅是一位極富創造精神的書法家,無論是行書,草書,楷書,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書法凝練有力,結構奇特,富有創造性,經常運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單字之間的界限,使線條形成新的組合,節奏變化強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為北宋書壇傑出的代表。
  • 古今書法字體大合集、古代碑刻書法拓本殘本古籍421本約8.7G
    這是我這些年來收集的書法書籍目錄:(宋)黃庭堅草書公以道安帖 (1)(明)文徵明小楷千字文(清)孫枝秀編歷代聖賢篆書百體千文2500常用漢字-趙體行楷5000常用漢字鋼筆三體字帖99天鋼筆字速成練習法:行書[條幅10講].孫敏.掃描版[隸書導學 隸書用筆間架一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