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病夫」,英國人為何如此自嘲?

2020-12-23 直播港澳臺

文 / 陳冰

直新聞:英國變種新冠病毒危機繼續發酵,已有40多個國家頒布緊急旅行禁令,你怎麼看英國戰疫形勢?

特約評論員 陳冰:這是很sad的事。在西方人最看重的聖誕節來臨之際,英國的變種新冠病毒帶來一場危機,不僅英國封城,40多個國家頒布緊急旅行禁令,切斷與英國的往來。英國出境的貨車,在公路上排成長隊動彈不得,原先預想的港口城市多佛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廁所,也是不幸言中。

如果再加上英國脫歐可能是「淨身出戶」,也就是無協議退歐,那就會在英國和歐洲之間設海關,進出口貨物都要增稅,英國會更加混亂,經濟上就不是撞一下腰的問題,很可能會招致300年來的衰退,因為英國還沒有做好與歐洲大陸設關卡的準備,也沒有和美國等國籤署貿易協定。這一屆英國政府有點盲亂,無論是處理新冠疫情、退歐,還是處理國際關係,都顯得懶散,精算師好像蛻變成了莽撞的憤青。

英國衛生大臣漢考克說新冠新變種已經「失控」,這個「失控」描述得很誠實,不僅疫情防控、脫離歐洲上失控,在處理外交關係上也有點失控,比如處理中英關係、對待香港問題,與美國的關係也處理得不好,讓現任川普和當選總統拜登都不滿意,這在以往是很少見的。英國媒體自我嘲諷英國是「歐洲病夫」,承認「歐洲向英國關上了大門」,都是雙重含義,有疫情防控上的,也有經濟和地緣政治上的。可以說,英國在政治上的亂局,可能要通過一兩場大選,才能逐漸理順,特別是疫情防控和脫歐後的經濟安排。但這個國家的承受力也是很強的,見過風雨,只要下決定整治和新生,還是很有能耐的。只是,英國決定脫歐後一直在逆勢而行,經濟力量和國際聲譽要恢復到幾年前,還是很不容易的。我個人的感覺是,英國要花好幾年時間才能重返正常和理性。明年英國政壇一定不會平靜,詹森的首相寶座搖搖欲墜。

直新聞:英國的突變新冠病毒究竟有多厲害?新冠疫苗會不會難以發揮作用?

特約評論員 陳冰:英國是一個信息開放的國家,不會藏著掖著,有啥問題都會較快地公布出來。發現突變的新冠病毒傳染性高出70%,也是英國率先公布的,就此帶來整個歐洲的恐慌,對英國關門。但是世界衛生組織根據英國提供的數據研判後認為,沒有證據顯示變種病毒會讓症狀更加嚴重,或是比目前主流病毒株更致命,只是變種病毒更容易傳播。

中國的醫學家張文宏也說,病毒變異是自然現象,在意料之中,單一的突變降低疫苗的效力可能性不大。鍾南山院士說,英國病毒變異對疫苗的影響尚無證據。最新的消息說,德國BioNTech和輝瑞研發的疫苗,對這種變種病毒仍有免疫效果,能夠產生抗體,這就證實了中國科學家的預言。所以說,已開發的疫苗幾乎肯定會對變種病毒起作用。現在人們擔心的是,如果變種病毒再次發生突變,會不會避開疫苗產生的抗體作用,使疫苗失去功效。不過免疫學者也說,有新變種,就有與時俱進的新疫苗應對。不管怎樣,還是要提防新冠病毒的傳染。疫苗科學家說,與新冠共存,起碼得10年以上,這是我們不能不面對的「新常態」。

直新聞:英國的新冠疫情這麼嚴重,為何有些亂港分子還要逃往到英國申請庇護?這不是自投毒地嗎?

特約評論員 陳冰:是的,從常識講,人們都是想到更安全的地方去。但是反中亂港分子、「港獨」分子,他們可不是正常人,是政治病毒和政治垃圾。他們到英國流亡或者申請避難,已經不管新冠病毒了,有能落腳的地方就不錯了,連美國都不想收留他們。

不過我想藉此機會提個醒,那些沒有案底但想持BNO證件到英國的港人,特別是年輕人,需要很好地考慮這是不是好的選擇。

首先,英國的疫情防控沒有根本好轉,用英國官員的話說是「失控」,而持BNO到英國的港人,不能享受社會福利,如果不小心感染了新冠,那可是一筆不小的錢。

其次,英國疫情防控不力,就很少有工作機會。英國今年8月到10月的失業率達到4.9%,創下2016年以來的新高。英國央行預計,明年第二季度英國失業率可能到8%,就業前景極不看好。即便持有BNO的港人允許在英國工作,可沒有工作可幹,那只能坐吃山空,還要承受家庭分離的痛苦。

再次,英國之所以要降低門檻,給持有BNO證件的港人以工作和學習機會,留下一個5年後拿綠卡的念想,實際上是要港人去填補英國的經濟漏洞。他們把帳算得可清楚了,英國智庫「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今年7月發布的報告說,一家四口每年基本生活開支最少要80多萬港元,住6年就要開支近500萬港元,還不算住房、醫療和教育費用等。30萬港人移民,英國就能得到120億英鎊的收入。僅申請BNO費用,一家4口就得準備4萬港元;醫療保險費用一家4口5年最少15萬港元。英國放寬BNO期限,是要港人花完積蓄、無家可歸,這是嚴峻的現實。他們收留幾個亂港分子,不過是誘餌,最主要的要香港中產階層人士到英國花錢消費。看清了這一點,看清了英國經濟不算好的前景,我想港人會作出明智選擇。剛剛看到一個故事,一位從事策展的香港青年手持BNO去年10月到倫敦後,發出好多求職信沒有回音,加上封城沒法走動,最後只好花20多萬港元學理髮,然後自己僱傭自己,今年好幾個月是零收入,到8月份才有零星的客人,痛感自己的生活遠不如在香港精彩。

相關焦點

  • 「病夫」帽子物歸原主,高傲的英國被疫情打敗!自嘲「歐洲病夫」
    在英國發現傳染性更強的新冠病毒新變種後,英國政府採取更為強力的疫情封鎖措施,但仍有倫敦民眾大量外逃,英國混亂不堪,歐洲眾多國家,一個接一個地「禁航」。英國人,一下成了最「不受待見」的歐洲群體。02自嘲是「歐洲病夫」,或許一點也不為過曾經的世界老大,淪落到如此境地,確實讓人難以相信,也感到十分可憐而可悲。
  • 英發現病毒變異 媒體自嘲:英國已成為「歐洲病夫」
    媒體自嘲:英國已成為「歐洲病夫」據報導,英國首相詹森(Boris Johnson)19日表示,新冠病毒變異後的傳播性,比已存在的病毒毒株高出70%。英國衛生大臣漢考克(Matt Hancock)20日發出警告,由變異病毒毒株引發的疫情「已經失控」。英國政府19日宣布發現一種變異新冠病毒株正在倫敦與英格蘭南部地區快速傳播消息後,全球各國陸續針對英國發布禁航令,藉以防堵恐怖變種新冠病毒入侵。目前至少有40個國家及地區向英國祭出禁飛令。
  • 「歐洲病夫」!英國媒體集體自嘲!英國成為「國際棄民 」
    圖為 疫情下的英國英國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是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儘管經濟實力再強的國家都抵抗不住來自疫情病毒的打擊,全國人民共同抗疫,據了解英國衛生和社會保健部20日公布,在24小時內,該國新增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 「歐洲病夫」!英國媒體集體自嘲
    在英國發現傳染性更強的新冠病毒新變種後,英國政府採取更為強力的疫情封鎖措施,但仍有倫敦民眾大量外逃,英國混亂不堪,歐洲眾多國家,一個接一個地「禁航」。英國人,一下成了最「不受待見」的歐洲群體。紅色為對英國「禁航」的歐洲國家(圖源:每日郵報)一眾英國媒體,用犀利的言辭形容這種尷尬的國際地位。《每日鏡報》直接在頭版上印出「歐洲病夫」(SICK MAN OF EUROPE)的標題;《泰晤士報》頭版稱,「歐洲對英國關上大門」;《太陽報》對於法國的態度評論道,「法國沒有絲毫憐憫」。
  • 英國又來胡說八道?聖誕節「泡湯」怨中國,媒體自嘲「歐洲病夫」
    眼看2020即將結束,英國卻在這最後的關頭給世界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大戲。前幾天,英國人還在為「脫歐」而做準備,然而沒過幾天,英國就已經被歐盟集體「隔離」了。一下子,英國變成了「最招人嫌」的歐洲群體。一夕之間,英國變成了「萬人嫌」?根據英國廣播公司的報導中稱,在英國境內已經發現了變異病毒,而且它的傳播速度非常快。由於這變異的新冠病毒毒株相比原來的新冠病毒毒株傳播性提升了70%,英國首相詹森也正式宣布將開啟「封城」模式。儘管政府採取了封鎖措施,但還是有很多倫敦民眾試圖外逃。
  • 倫敦封城,英國成了「歐洲病夫」,英軍還想去「打敗」俄羅斯?
    英國人成為了「歐洲病夫」了!這不是有人在嘲笑英國,而是英國媒體對自己國家的一種自嘲。據觀察者網報導,近期由於英國的新冠病毒發生變異,導致這種病毒具備更強悍的傳染性。所以,在遭到約30個國家封鎖之後,英國媒體將英國當成被盟友拋棄的「歐洲病夫」。
  • 從歐洲霸主到「歐洲病夫」,大英帝國連最後的「面子」也不要了?
    但風水輪流轉啊,由於2020年英國防疫不當,導致倫敦成為了變異新冠病毒的培養皿,這種變異病毒的傳染性增強了50%,從去年10月份爆發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僅僅12月31號當天,英國單日新增新冠感染病例就突破5萬關口,再度創下了歷史新高。連英國自己的媒體都看不下去了,直接在報紙的首頁刊登了「歐洲病夫」這四個醒目的大字。
  • 英國自嘲「歐洲病夫」 需求激增導致貨櫃船大面積延誤
    英國疫情這幾天成為國際關注焦點,原因是其境內出現了一種更具感染性新冠病毒新變種,多國對此緊急宣布限制英國旅客入境。 法國、西班牙、比利時、義大利等超40個國家採取了針對來自英國旅客或貨運的緊急措施,相繼緊急宣布關閉邊境、停飛往返英國航班等措施,應對新冠病毒新變種。
  • 被30多國限制交通 英國媒體連「歐洲病夫」都用上了
    被30多國限制交通 英國媒體連「歐洲病夫」都用上了 時間:2020年12月22日 06:59:05&nbsp中財網   「『歐洲病夫』:因擔心(變異的新冠病毒),(多國)切斷與英國的(交通)聯繫」,路透社21日以此為題的報導稱,多個歐洲國家當天因為擔心英國出現的一種新變異的新冠病毒,紛紛切斷與英國的交通聯繫。
  • 遭40多國「孤立」,英媒自嘲「歐洲病夫」!美國抗疫隊長稱沒必要斷...
    原創 民航資源網 民航資源網北京時間22日0點,英國衛生和社會保健部公布,過去24小時內,英國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3364例。目前英國平均每10萬民眾中有284人已確診感染新冠肺炎,而英國近期突然加劇的疫情與一種新變異的新冠病毒有關。
  • 揚言明年來中國示威,短短幾天卻變成「歐洲病夫」,英國臉面丟盡
    2020-12-23 09:32:35 來源: 三分亮劍 舉報   最近幾天,英國迎來讓人意外的疫情大反彈
  • 被30多國限制交通,英國媒體對自己真狠,連「歐洲病夫」都用上了!
    「『歐洲病夫』:因擔心(變異的新冠病毒),(多國)切斷與英國的(交通)聯繫」,路透社21日以此為題的報導稱,多個歐洲國家當天因為擔心英國出現的一種新變異的新冠病毒,紛紛切斷與英國的交通聯繫。報導提到,法國關閉了邊境,禁止來自英國的人員和卡車入境,關閉了與「歐洲大陸最重要的貿易幹線之一」。英國交通大臣格蘭特沙普斯表示,這一舉措令人驚訝。「歐洲對英國關上大門」,英國《衛報》將這句話上了標題。英國《每日鏡報》在頭版打出「歐洲病夫」(SICK MAN OF EUROPE)的文字,還配有首相詹森帶著口罩的照片。
  • 「歐洲病夫」,英國製造聖誕節慘案?還妄圖甩鍋,遭到靈魂拷問
    更令人擔憂的是,大批人群聚集在火車站、地鐵站等公共場所,甚至還有很多人不戴口罩,這極易引發大規模聚集性感染事件。就在英國國內一片雞飛狗跳之時,多達14個歐洲國家迅速對其採取了交通限制措施,禁止任何來自英國的客運或航班入境。
  • 「歐洲病夫」名不虛傳,變異病毒失控民眾大逃亡,封國恐為時已晚
    此外荷蘭、比利時等國家也開始實施相關禁令,德國等國在研究相關限制措施,英國人一夜之間成了「最不受歡迎」的人。 惡果很快就顯現,據義大利《共和國報》報導,義大利衛生部通告稱,已經從一例確診病例中提取到近日英國所發現的新冠病毒變異基因。如果不出意外,即便選擇立刻封國,歐洲各國也很難堵截大舉逃離倫敦的英國人,可能世界其他地區的「封國」也已經晚了。
  • 英國媒體稱英國為「歐洲病夫」,巴西足球明星稱巴西總統博索納羅是川普的兒子
    英媒稱英國為「歐洲病夫」,美專家稱沒有一個州達到重新開放的標準,德國專家稱寬鬆政策像火山一樣危險,巴西足球明星稱巴西總統就是川普的兒子...海外疫情每日播報5月7日。🇬🇧 英國今日累計201101,昨日新增6111,增速3.13%,死亡30076例,死亡率14.96%英國首相詹森稱最早下周一開始放鬆疫情封鎖措施。但英國連續四天檢測人數低於「每日10萬人」的標準。
  • 奧斯曼帝國是如何變成「西亞病夫」的?
    但這並不是說,守家有道的「東亞病夫」就比「西亞病夫」要來得高明。從地緣政治來說,晚清比奧斯曼帝國要幸運得多,清王朝在地理上畢竟離歐洲列強距離尚遠,與英國和法國幾次戰爭的實際規模其實都相當有限,對方千裡迢迢的也就派出了個一兩萬人,清軍的慘敗完全是因為自身的戰鬥力實在不濟而不是對方有多強,而沙俄雖然和清朝接壤,但戰略重心畢竟在歐洲,能拿來侵略你的是偏師中的偏師了;但反觀奧斯曼帝國,俄國和奧地利乃至全體歐洲列強就在家門口虎視眈眈,時刻惦記著奧斯曼的龐大家產,一出兵可都是幾十萬大軍級別的
  • 倫敦封城:英媒驚呼「歐洲病夫」,倫敦被劃「疫區」可能性幾何?
    12月21日,英國著名報紙《每日鏡報》在自己報紙的頭版,用無比碩大的字體,寫下了一個堪稱轟動一時,未來註定也會流傳後世的超大標題:SICK MAN OF EUROPE——歐洲病夫。歐洲病夫四個碩大的英文單詞,分成兩行,將感染新冠病毒初愈不久的英國首相詹森戴著口罩的形象緊緊包圍在報紙頭版中間,充滿了某種不可言說的象徵主義:英國自稱歐洲病夫。
  • 都是「病夫」,為何感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比大清強很多
    在國家體量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有550萬平方千米,人口2380萬,可以說和大清不在一個重量級上,可為何在人們的印象中,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要比大清強很多呢?從此,歐洲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奧斯曼帝國擴張,拜佔廷帝國危在旦夕。
  • 走心和走腎之別:協約國不加掩飾的嫌棄將歐洲病夫送到了對立面
    然而,當年的奧斯曼帝國尚無「國中土耳其」的美譽,跟德奧也並無多大交情,在明眼人都認為英法實力佔優的情況下,他們為何要義無反顧地自取滅亡呢?糾結的歐洲病夫作為與大清齊名的「歐洲病夫」,曾經人見人怕的奧斯曼帝國早已是明日黃花,淪為了列強們的魚肉,卻也應了中國的一句古話: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 此國比清朝還悲慘,被列強戲稱為西亞病夫,被迫分裂成40多個國家
    大家都知道,20世紀初期的世界上,有兩個超級帝國,他們分別是大清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不過可悲的是,這兩個超級帝國,卻被列強們戲稱為東亞病夫和西亞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