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立秋了,雖然高溫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但「桑拿天」漸行漸遠了……
根據《中國天文年曆》顯示,今年立秋的準確時間是2020年8月7日,09:06:03。
早立秋與晚立秋
在北京有句諺語:「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據磚家說判斷早立秋還是晚立秋有兩種方法:
一種是:以立秋當天的農曆日期來判斷。每年立秋的公曆時間並沒有大的出入,但農曆時間就有差別了。一般而言,立秋在農曆六月為早,七月為晚。
另外一種是:如果當年立秋的時間在當天早上,那就算「早」,如果立秋的時間在下午或者晚上,那就算「晚」。
今天是陰曆六月十八,而立秋時間是上午,那今年應該是早立秋。
其實不管早立秋還是晚立秋,在北京,立秋之後,還有「秋老虎」等著大家。今年秋老虎厲害麼?民間有一種「順秋」的說法,說如果立秋下雨的話,秋天會來得順利,如果不下雨,那麼秋天的雨水就會少,那麼出現高溫天氣的可能就會增加。
立秋節氣的傳說故事
中國上下有5000多年的歷史,走過了那麼漫長的歲月,最不缺的就是民間故事傳說,大到一些傳統佳節,小到每年的24節氣,都會有相關的故事傳說。馬上,我們就迎來今年的立秋節氣,你聽過哪些關於立秋的傳說故事?
梧桐令牌的傳說
梧桐本是知歲的神仙,少昊的妃子,住在能看到日落的泑山。梧桐育有一子一女,女兒叫鳳凰,繼承了母親的靈動與聰慧,兒子叫蓐收,殺伐冷峻,被天帝封為秋神。《山海經》記載,秋神的左耳盤著一條蛇,左手拿著一把曲尺,右肩扛著一柄巨斧。蛇是生,斧是死,蛇和斧象徵生殺予奪的權利,曲尺象徵裁定人間是非曲直。蓐收被封秋神後,縱橫人間,無日無夜裁定曲直、殺伐奸佞、誅滅宵小,儘管伸張了正義,但戾氣充盈世間,世人時時自危,民無寧日。天帝得知後,始遣梧桐化作樹木下凡,掌管十二月令牌,節制秋神,為人間劃定執法殺伐的時間。據《花鏡》載:梧桐能知歲,枝有十二葉,喻十二月,若閏月,則多出一片。「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立秋,梧桐落葉即是頒發令牌,秋神得令方能裁曲直、決生死。自此,人間處決犯人,都是在梧桐落葉的立秋之後,稱為「秋後問斬」。
梧桐走後,鳳凰思念母親,經常下凡與母親團聚。「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鳳凰非梧桐不棲,實際上是女兒對母親的眷戀。因此,古代皇宮一定要栽梧桐,一來知歲,二來引鳳。
立秋別忘「貼秋膘」
北京人在立秋時,有「貼秋膘」、「咬秋」等講究。
先說說咬秋吧,在北京立秋這天有吃瓜的習俗,叫做「咬秋」,俗稱"咬瓜",意為天氣轉涼,瓜類水果少了,趕緊多吃點瓜,要不然就等來年了。但是現在瓜果梨桃一年四季都有,所以不用擔心想吃瓜的時候吃不到。但立秋這天可以吃點瓜應景。
咱再來說說貼秋膘:早年間,流行在立秋這天稱體重,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瘦了當然需要"補",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餚,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據小編考證,立秋這天姑娘們可以放開腮幫子吃肉,吃多少肉都不會胖。
北京人喜歡吃肉,比如以前在北京街頭看見哪個大老爺們吵架賭氣的,經常會說一句:「誰也不是吃素的」 。潛臺詞意思就是,爺們兒我是吃肉長大的,不是那麼好欺負的。
一說貼秋膘小編首先想到了銅鍋涮肉,天氣熱忍了一夏天,現在終於可以名正言順的搓一頓了。
老北京人吃涮肉講究原汁原味,手切的羊肉用清湯一涮,恰好能最大限度的保證羊肉的鮮美,吃出食材純樸本味。
北京人喜歡吃烤肉,過去老北京人貼秋膘也以烤肉為主。而京味兒的烤肉與內蒙、新疆的烤肉以及西方的烤肉有很大的區別。京味兒烤肉在製作時,把羊肉先用蔥姜和調料醃製好,然後放在炙子上邊炒邊烤,大家圍在炙子爐四周,一邊大口地吃肉,一邊喝白酒,很有點剽悍豪霸之氣。
貼秋膘也離不開爆肚,爆肚兒吃起來一定要脆嫩,吃爆肚講究一口只夾一塊,抹著調料碗底託著香菜蔥花蘸起調料入口,嚼在嘴裡要有咯吱咯吱聲響的「齒感」,並有清香的口感,而且不油不膩,據說還可治胃病。吃爆肚的人如會喝酒,總要喝二兩,喝完酒,吃兩個剛出爐的燒餅,確實是一大快事。
吃鴨子。烤鴨講究外觀飽滿,顏色呈棗紅色,皮層酥脆,外焦裡嫩,並帶有一股果木的清香,細品起來,滋味更加美妙。將荷葉餅抹上甜麵醬再放蔥段、黃瓜條、烤鴨片捲起來吃,那叫一個解饞……
醬肘子,講究天福號的。這醬肘子可有多種吃法,冷切片蘸三合油吃。北京人喜歡用烙餅,蔥絲,甜麵醬,肘子切片,像吃烤鴨一樣,趁熱卷著吃。
北京人常說「好吃不過餃子」,北京人就是喜歡吃餃子,頭伏吃餃子,冬至吃餃子,過年吃餃子,破五吃餃子,下酒吃餃子,出門餃子等等!所以貼秋膘當然得吃一兜肉的肉丸兒餃子……
北平之秋似人間天堂
老舍筆下北平之秋便是人間天堂!
對咱老北京人來說
立秋,是赴一場與時節的盟約
青草瘋長,已成過往;
生命充實,已知去向
作為一個飽滿的季節
秋也可以比方成開朗的人生立場
因此,若將每日當作生命裡的立秋
便是將日子悄然歸零的一種生存智慧
也是一種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處世藝術
當天兒不再烏塗了
坐等北京天高雲淡
小風兒一刮涼颼颼
最美的秋高氣爽的藍天白雲吧!
立秋養生
重在「收」與「養」
古人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之說,養生一定要順應四時,才能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1.立秋撞上三伏天,養生謹防「秋老虎」!
今年立秋仍處在「三伏天」內,暑氣一時還很難消。養生專家提示:「秋後一伏熱死人」,此時節,市民要密切注意天氣預報,一旦出現「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溫。此時晝夜溫差逐漸變大,也要預防感冒著涼。
2.立秋養生---收斂陽氣
立秋後,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應當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
早睡可以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到舒展。另外,早睡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可預防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生。
3.立秋養生---養肺護肝
中醫認為,肝為將軍之官,攘外平內全靠肝,相當於西醫的解毒、免疫功能。而「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一身之氣,皆出入於肺。攘外平內之後,就要治理。管理自身、養生不能不靠肺。
肺屬金,而秋季大地一遍金黃,故肺主秋季。另外秋季主收,燥為秋季之主氣,而肺為「嬌髒」不耐寒熱,故很容易被秋燥所傷,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
而秋天屬金,金克木,所以秋天這種氣會抑制你的肝氣、肝血的生發。肝開竅於目,所以這時候呢眼睛的視力就會有所下降。應該注意護肝早睡,早起。
- End -
掃碼關注公眾號
掃碼看視頻
掃碼加好友
相關閱讀
60多年前的北京!第6張照片是北京孩子最喜歡的,現在變味兒了!
「進門叫人」,聽北京人的!太真實了!
156歲的全聚德,為了生存降價了!但能找回以前的味兒嗎?
北京的"地盤",居然距離北京1060公裡!
5年前的電影《老炮兒》,張一山這段北京話太溜了!
今天二伏了,北京人的麵條就得這麼吃!!
東四,將要回到60年前!老街坊們怎麼看?
老北京人小柯,這段北京話太地道了!您能都寫出來嗎?
【珍貴視頻】老北京中產階級記錄片!您想像不到的生活實錄!
北京破獲驚天大案:案情細節讓無數人咬牙切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