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想退退不了,有人主動退休被表揚,古代官員退休不容易

2021-01-13 百家號

現代社會社保制度已經非常發達了,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有不少人到中年,就嚷嚷著想要退休的存在。說白了就是嫌棄工作太辛苦、生活沒自由,平日裡養家餬口,到了休息日還要周旋在各種亂七八糟的人際關係當中,總之就是要多辛苦、就有多辛苦。但是現代人如此,古代人的情況也沒好到哪去。當然古代人跟現代人不同的是,沒有那麼多給人打工的營生,所以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古代的那些官員,到日子了怎麼退休、能不能退休?

當然不同的時代,退休制度是由根本性區別的,而且很多時候也不是所到日子了你就可以退休,然後乖乖回家靠著養老金過日子。比如在大漢朝,規矩是這樣的:官員年老退休,可以領到原來三分之一的俸祿作為退休金。運氣好一點,有皇帝的特批,退休待遇還能保持跟當官時候一樣待遇的俸祿,當然這種人並不多。至於有些幸運兒中的超級寵兒,不僅能在退休以後拿到和原來工資一樣多的退休金,還能得到皇帝的格外賞賜,什麼房子、牲口等都不在話下。

到了唐朝,退休制度已經非常完善了,基本就是在崗位上幹到七十歲就可以退了。但是問題是古代那個醫療條件和養生模式,能夠活到七十歲的絕對屬於高壽,相當一部分官員,沒到七十歲的時候就已經將生命奉獻在崗位上了,哪裡還有什麼機會去領退休金呢?而且在唐朝,大臣們辛辛苦苦一輩子,到了退休是沒有退休金的,除非皇帝特批。所以很多人出於生活需要,真是在崗位上奮鬥了一輩子,一直幹到「犧牲」。

到了宋代,官員們的退休待遇要比之前的時期好很多。按照這個時期的規定,官員退休之後,可以官升一級、且享受原來一半的俸祿。雖然表面功夫做得不錯,但是還是有很多大臣不願意退休,因為退休後的待遇再怎麼好,也比當官的差勁。也是因為這樣一種宏觀環境,歐陽修同志在六十五歲就開始退出朝廷、不做官了,也不再白吃朝廷俸祿的時候,簡直被天下人視作「楷模」。說白了歐陽修的行為用現代化來說,就是不吃大鍋飯,堅持靠自己,不給組織和社會製造過多的負擔。

到了大明朝,官員退休的年齡明顯提前,官員的退休年齡和現代社會持平。但是就算如此,99%的人還是不願意退休,畢竟退休之後可以收到的小錢錢,只有原來的一半,為了生活,說什麼也不想退的、大有人在。而且這種一半的俸祿還僅僅局限在中央官員當中,換言而之你要是地方官員,很有可能退休之後一分錢都沒有,真是慘兮兮。畢竟當官的也是有家有口的,他們大多數情況下除了當官啥都不會做,萬一退休了,而且還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以後的日子可咋過。

而且萬一遭遇了明朝萬曆皇帝那種情況,簡直就像是打工的遇到了沒有事業心的老闆,現代社會一個人要想辭職,老闆要麼比較看好你,會想辦法挽留、要麼覺得雙方不合適,乾脆一拍即散,總之得有個現身說法。就算本人不出來說,也得委託人力資源部給個結論。但是萬曆皇帝由於創下了多少年都不上朝的光榮歷史,所以在他的手底下做事,就算是有一天不想幹了,找個講道理的地方、想表達一下退休的意願都沒地方。要是對眼前這種場景受夠了、想撂挑子走人,那直接走就是了,完全不用在乎其他人的感受,因為壓根沒有人會有感受。退休辭職都找不到人,還哪裡談得上領俸祿、收銀子呢。

至於大清朝情況也好不到哪去,能在工作崗位上安安靜靜幹到老已經是萬幸,還有些當官的想退休的時候,簡直是不得善終,隨時有可能因為自己的一句話就獲罪。像和珅辛辛苦苦跟著乾隆奮鬥了一輩子,乾隆退休了,他也跟著退休了。

所以從這些古代官員的情況來看,簡直跟現代人的工作狀況形成鮮明的對比。古代很多官員真是一生都在秉承著堅持和兢兢業業的原則(雖然本質原因是為了更高級的俸祿),本人認為,雖說這種精神還是很值得現代人學習的,但是不同環境下的不同選擇、多少有些大時代環境背景的因素,今時跟往日當然不一樣。

相關焦點

  • 古代官員退休那些事:退休年齡一般人達不到,告老還鄉不等於安全
    古代的官員老了,都能「告老還鄉」?那可不一定。更進一步說,「告老還鄉」就等於可以頤養天年嗎?那也不一定,而且可能兇多吉少。至於為什麼,我們下面一起了解一下古代的退休,也就是「致仕制度」。「致仕」是古代專指官員退休的術語。中國人自古講究「葉落歸根」,古代官員到了一定年齡,因為身體健康等原因,一般就要主動辭官歸鄉,頤養天年。不過,不同於今天到法定退休年齡就自然退休,古代官員致仕的條件是非常嚴格的,而且,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如願告老還鄉。
  • 古代京城最繁華,但為何許多京城的官員,在退休時都會返回家鄉?
    咱們這麼講吧,在古代什麼樣的人是最容易人口流動到別的地方居住,甚至紮根下來的呢?一個是商人一個是官員,尤其是官員,不管你是從全國哪一個偏僻小村考上來的,隨著你的官職越做越大,你最終肯定是要到都城去工作的。而且在都城工作很多年,會不會有人就此就紮根下來變成這個京城人了,以後一大家子都帶過來呢?
  • 【疫無情 人有愛】閆慧傑:退休不退「疫」
    【疫無情 人有愛】閆慧傑:退休不退「疫」 2020-03-16 1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古代官員退休後為何要回老家?惜命只是其一,答案讓人很無奈
    古代官員退休叫做致仕,一般情況下是七十歲以後,或者是老病昏聵無法處理政務時才會向皇帝提出。皇帝批准後,這些退休的大臣大部分都會返回故鄉,然後在老家終老餘生。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為什麼古代官員退休後都會返回老家,難道留在京城或者就任地生活不好嗎?
  • 致仕:從宋朝的退休制度中看古代官員的退休制度
    我國有著十分健全的退休政策,我們到了一定的年齡就可以退休享受生活了,而且我們退休之後還可以享受到社會保障。退休不是我們現代社會才有的,在古代退休制度就已經相當完善了,在最初的時候,退休稱之為「致仕」。我國古代的退休制度最早出現於周代,《禮記·曲禮》中記載:「大夫七十而致事。」這個規定只涉及了大夫一級的官員,但是在古代時期,由於生產力水平與社會發展水平的不高,大部分人根本就活不到七十歲,所以在那個時候,退休制度如同虛設。
  • 延遲退休,不「退保」的三大理由,你退你就「被騙了」
    近段時間,延遲退休的話題始終熱度不減。雖然延遲退休目前並沒有具體的實施時間,但一些人已經坐不住了,並表示如果實施延遲退休,自己就會「退保」。昨天身邊的一位親屬,也在網絡上看了一些關於延遲退休文章和評論,打起了退保的念頭。這樣的說法是真的嗎?你相信你就「被騙了」。
  • 王貞饒:退休黨員激情不退,發揮餘熱!
    這首看似在穿林越磡、棘刺懸崖的採蘭詩境中,透露的是他退休後,對教育事業的那份熱愛不變、熱情不減的赤子之心。也正是因為這份赤子之心,他的退休後生活依然閃亮,依舊精彩。   王貞饒1967年參加工作,2007年從道真自治縣的教師行業退休。從那時起,他剛從學校的課堂上退下來,馬上又站在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的宣講臺上,站在優秀傳統詩詞培訓班的講堂上,站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舞臺上。
  • 古代官員退休,為何一定要回老家?落葉歸根,並非主要原因
    古人云「四十強仕,七十致仕」,70歲一般被認為是古代官員正常退休的法定年齡。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制定了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分化大臣權利的先進官制體系後,還制定了系統、完善的官員致仕制度予以配合。
  • 宋代官員退休後能享受哪些待遇?
    宋代的文官福利是歷朝歷代中最好的,不僅在職期間俸祿優厚,而且在退休之後還可享受很多的待遇。這裡就來具體講一講宋代官員退休方面的一些內容。古代官員退休稱「致仕」,宋代致仕制度在唐代的基礎上有了更大的發展,經太祖、太宗兩朝,到真宗朝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備的制度。宋代致仕的條件有兩個,一是年齡,二是是否犯有贓罪。宋初,即遵守「士大夫七十而致仕」的古制。太宗雍熙二年(985),武將王彥超請求致仕,曾對人說:「吾聞朝廷之制,七十致仕。吾今六十九矣,當自知止足之分。」
  • 【抗疫人物】黨員奇玉勇:退休不退志,退伍不褪色!
    【抗疫人物】黨員奇玉勇:退休不退志,退伍不褪色! 1983年參加公安工作,2019年退休,警齡37年。 1982年入黨,黨齡38年。這一組數字,不僅是黨員奇玉勇工作經歷的寫照,更是民警奇玉勇為民服務經歷的佐證。
  • 湖北省武漢市社矯局臨退休黨員蘆進紅:疫情不退我也不退
    即使接到退休通知,疫情不退我也不退。」還有一個星期,蘆進紅就要退休了,但他對此似乎並不在意。1960年3月19日出生的蘆進紅,是湖北省武漢市社區矯正工作管理局的一名老黨員。疫情發生後,蘆進紅主動請戰,自發到自己居住的社區報到,志願服務,每天做好公共場所消殺、防疫宣傳等工作。2月初,接到黨員幹部下沉社區幫扶對接的通知,蘆進紅又奔赴新的崗位。
  • 2020年即將結束,2021退休教師、企退人員的退休金會上漲麼
    2020年即將結束,2021年裡,退休老師、各企退人員的退休金會上漲嗎?走在大街上,坐著公交,大多數人的茶餘飯後,退休人員最關心的話題莫過於「眼下的退休金會上漲嗎?」這種。許多老友見面,公眾場合,這更是退休老師們討論最多的話題之一。眼看著2020年即將結束,儘管由於2020年的情況很特殊,困難重重,且目前已實現了16連漲,但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上漲可能性真的很大。有人預測,2021年企退人員的退休金會有所上浮,尤其有望實現企退與機關事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的17連漲。
  • 古代官員退休後,為什麼都選擇告老還鄉?留在京城養老不好嗎?
    或是繁華的都市,或是清幽的小院,或是溫馨的寵物,或是熱鬧的家人,不同的方式都有人喜愛。現代人的退休生活,有人喜愛都市的便捷,有人喜愛鄉下的清閒,各有各的喜好。但縱觀古代的歷史記載能夠發現,那個時候的官員總是在退休後回到自己的老家生活。這樣極具共性的選擇,背後透露出來的又是怎樣的情懷?
  • 為什麼商業大佬想退休不容易?看看李嘉誠、侯為貴、馬雲就知道了
    作為我們普通的打工人,掙夠了錢,就回歸故裡,早早地退休了,了無牽掛。然而作為掌握一個商業帝國的大佬能輕易地退出嗎?其實是不容易的,李嘉誠、侯為貴、馬雲、陶華碧都是最好的明證。讓我們看一下這幾個比較典型的例子。
  • 古代官員退休「落葉歸根」,告老還鄉是唯一選擇,法律明文規定!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不可能像機器一樣一直工作下,等到老了的時候,所面臨的問題就是退休。古代官員也有退休制度,大多數的古人當了官,在退休之後又沒有選擇留在當官的地方,反倒是告老還鄉,為什麼不願意留在自己生活了很多年的地方而選擇告老還鄉呢?
  • 漢代官員的老年生活:退休靠自願,並且沒有退休金
    古人對年齡有很多講究,將六十歲稱為耆,認為到了這個歲數就不再做事,只能指使別人;到了七十歲被稱為耄,此時的人已經白髮蒼蒼,耳目都已經不靈敏了,也就不能再做什麼了。因此,古人認為到了七十歲人就應該退休回家,準備頤養天年。古代官員形象自漢以來,中國的文化核心是由儒家思想構成的,儒家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孝"。
  • 公務員可以提前退休,但大部分都不願意退,現在不退也不行了
    當時成為公務員的,多是20多歲的年輕人,到現在也差不多剛好到了退休年齡,因此這幾年裡,公務員退休數量會明顯多於以往。不過,並不是每個公務員都會幹到退休,即使前兩年說了公務員可以提前退休,但是真正願意退的寥寥可數,這其中又有什麼問題呢?今天就一一說來!
  • 古代官吏退休叫做「致仕」,那他們退休後,福利待遇怎麼樣?
    和現代人一樣,古代的人也有工作年限,依據我國現今所實行的公務員法,我國現代人的工作年限應不超過六十歲,我國法律明確規定,男性到了60周歲可以退休,女性則為50周歲。且公民拿到退休金證後,可以享受國家或企業的福利待遇。既然現代都有明確的退休福利規定,那麼古代退休之後都有什麼樣的福利待遇呢?
  • 退休官員密集被查:退休18年落馬、退休15年投案、挖出75歲高齡貪官
    其中,李鶴於2014年12月退休,已退休6年有餘;王振林於2006年8月退休,已退休近14年半。 近年來,退休官員被查的案例屢見不鮮。《中國新聞周刊》梳理發現,這些被查辦者中幾乎包括了各級別官員。有的辦完退休手續的同年就被查,有的被查時已退休18年。其中,有的腐敗問題發生在退休前,有的腐敗問題延續到退休後,他們「退而不休」,繼續依靠「權力餘熱」進行腐敗。
  • 古代官員退休後,為什麼都得回老家?不止因為落葉歸根
    古代統治者建立了科舉制度,使得那些寒門子弟可以通過科舉考試成為官員為國效力,實現自己的夢想。官員們也有三六九等之分,各種等級制度非常的嚴明,除了對官員的等級制度規定非常嚴明之外,對於官員退休之後的規定,也是非常的嚴格。古代官員退休後,為什麼都得回老家?不止因為落葉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