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際網路
作為青雲QingCloud(qingcloud.com)團隊打造的一款容器平臺,KubeSphere是在Kubernetes之上構建的分布式作業系統,用於數據中心的、可插拔的企業級多租戶容器平臺。在2018年7月推出首個版本KubeSphere 1.0.0後,經有2年多的發展,KubeSphere至今已經更新至3.0版本。
在談及KubeSphere發展取得的成績時,KubeSphere容器平臺產品負責人於爽表示:「KubeSphere被廣大開源社區用戶親切的稱為『雲原生全家桶』,KubeSphere 被電商、門戶等網際網路客戶,銀行、保險泛金融類客戶這些 IT 前沿技術敏感的行業客戶所選擇,同時也很高興看到製造業、公共事業等傳統行業客戶在數位化轉型中生產環境使用起了KubeSphere。「
具體而言,首先,KubeSphere核心功能做到讓用戶「開箱即用「:從提交代碼、構建應用、應用發布到測試環境、測試通過發布到準生態環境及生產環境,這一套流程在KubeSphere平臺上可通過可視化界面進行統一的管理。第二,不管是傳統微服務框架還是主流的雲原生微服務框架,在KubeSphere平臺上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支持。第三,KubeSphere支持應用跨平臺一鍵部署。KubeSphere既可以安裝在青雲之上,也可以安裝在其他雲平臺、物理機或者VMware之上。對此,於爽表示,研發團隊聚焦企業客戶業務應用、由專業的產品體驗設計師優化Kubernetes在使用過程中的體驗,「我們最終目的是降低:平臺落地的成本、用戶使用的成本。」
目前,用戶最關心的是多集群、項目管理等。Kubernetes集群規模越來越大,一個集群已經承載不了企業現有的業務,企業會擁有多個集群,分布式的管理這些業務。因此, KubeSphere 3.0版本中支持多集群管理。同時,KubeSphere 3.0也向傾向網絡租戶隔離、計量、GPU可觀察性,對接vGPU的功能。
另外,KubeSphere團隊還將會有一些跟企業用戶關聯度很大的功能,比如計費功能。在業務場景上, KubeSphere 會提供AI模型市場,把青雲QingCloud的AI算法、第三方AI算法,通過AI模型市場提供給終端用戶。
「雲原生一定是企業應用最核心的架構。」不過在企業數位化轉型建設中,於爽也強調:「我們希望 KubeSphere 成為為雲原生時代的福音,雲原生是趨勢,但廣泛被接受還需要一定的發展期,同時,還是不主張為了雲原生而雲原生,企業信息化發展路徑中也有多種架構可以嘗試和選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並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連結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智慧財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依法儘快聯繫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