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位化轉型進入2.0時代,眾所周知的Kubernetes已經成為了雲原生落地的事實標準,為企業應對業務模式非常頻繁的變化提供了極大便利,從原來的雲模式變成雲原生模式,可以實現雲原生應用快速開發、交付。根據Gartner的估計,2020年,大概有75%的全球化企業將在生產中使用容器化應用。
為能夠讓Kubernetes真正的實現開箱即用,青雲QingCloud (qingcloud.com)打造了容器平臺KubeSphere,是在Kubernetes之上構建的分布式作業系統,是用於數據中心的、可插拔的企業級多租戶容器平臺,並在GitHub上開源,受到全球90多個國家用戶入駐。
目前在社區中,用戶更是把KubeSphere稱之為"雲原生的全家桶",支持DevOps、微服務架構、應用跨平臺一鍵部署的核心功能開箱即用,同時還擁有健壯的容器基礎設施與企業級增強特性。從開源至今,KubeSphere便受到了社區用戶的喜愛與強烈關注,並已經加入CNCF社區。截止2019年12月底,GitHub Star數達4200多,Forks 數量達到 640。其中,國內Aqara、本來生活、華夏銀行、微眾銀行、新浪等企業客戶紛紛入駐。
本著"用戶為先"的理念,青雲QingCloud希望通過社區推進KubeSphere的發展。根據過去,KubeSphere在線下活動及線上GitHub開源社區獲得的反饋來看,用戶對於多集群與項目管理呈現出了較大需求。原因在於Kubernetes正在向統治一切基礎設施的方向邁進,Kubernetes集群規模將越來越大,一個集群已經承載不了企業現有的業務,企業會擁有多個集群,分布式的管理這些業務。
對此,KubeSphere容器平臺產品負責人於爽對外分享了KubeSphere表示,KubeSphere將會持續幫助用戶追趕加速雲原生的速度,針對不同的企業業務場景進行加強,除了支持多集群外,還會支持網絡租戶隔離、計量、GPU可觀察性,對接vGPU的功能。同時在還會在公有雲上交付更多圍繞容器、Kubernetes、雲原生的功能。除此外,KubeSphere 還將會向運營計費場景進行靠攏,通過可插拔的方式構建一個完整的業務形態,從而在KubeSphere上實現類似應用商店的概念,讓用戶只要打開就可以使用或整合,並提供AI模型訓練環境市場,把青雲QingCloud的AI算法、第三方AI算法,通過市場提供給最終用戶。
未來的雲原生市場中,也許就像現在的手機、電腦市場一樣,越來越多用戶正在依賴著擁有圖形化界面、更簡單易用的Android、Chrome OS、Ubuntu,但甚至可能都不知道何為Linux。更簡單高效的KubeSphere也讓更多企業不再困擾於Kubernetes中的海量工具,開始專注於"用",而非"怎麼用"。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