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位女性讀者跟我分享了她的現實經歷:「父母重男輕女,成績比哥哥差,被罵吃乾飯,成績比哥哥好,被罵讓哥哥受委屈。有什麼好吃的,眼巴巴的看著哥哥吃,和哥哥起爭執,挨批評的永遠是自己。為了擺脫這種壓抑的家庭束縛,她努力讀書,考取離家最遠的大學,自己勤工儉學,畢業找工作,落戶在外地。可是按月給父母寄錢補貼家用還不夠,還要被罵給的少。自己和男友存錢買房結婚,父母卻硬要她出錢給哥哥在老家蓋房娶親,男友通情達理,拿出一半的存款讓她支持家裡,可是父母嫌棄給的太少,居然罵她不孝,讓男友跟著受委屈。」
這樣的情況我聽後也非常感慨,文明發展至今,還有父母對兒女的控制到如斯情景,根本不管兒女的感受和死活。你是否經也歷過親人的道德綁架?用鬼谷子的處世哲學可以得出結論:禁人做惡,可也;強人行善,綁也。就跟部分老年人在早高峰的地鐵、公交上強迫疲憊補覺的上班族必須讓座,否則就喧囂辱罵一般。要深入的分析這種情況,我們先來看古代的一個案例。
鄭武公
一、
鄭國在鄭武公的治理下日漸強盛,他和老婆武姜生下兩個兒子,分別是鄭莊公和共叔段。武姜因為生莊公時難產,就更加偏心順產的共叔段。
莊公繼位之後,武姜讓他封邑共叔段,莊公同意將京邑賜給共叔段。共叔段在武姜的支持下不斷招募門客,壯大自己的武裝勢力,大臣祭仲向鄭莊公諫言,如果任由共叔段發展,將威脅國君地位。
鄭莊公深以為然,但是卻不採取行動,只是說: 「母親求我賜地給他,他有母親的寵愛,我又有什麼辦法呢?」祭仲又說:「武姜和共叔段都非常貪婪,如果現在不把隱患消除,等將來他們做大,麻煩就大了。」
鄭莊公
鄭莊公說:「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做事沒有正當性,總有一天會自取滅亡。隨著共叔段越來越過分,勸諫鄭莊公拿下共叔段的人越來越多,莊公卻覺得時機未到,直至共叔段有了謀取君位的切實行動,鄭莊公才派軍將其剿滅。因為大義凜然得到群臣的支持,所以不費吹灰之力。
二、
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惡人怕天不怕,善惡到頭終有報,夜路走多了總會碰到鬼。因為多行不義就會惹來天怒人怨,惡人自有惡人磨,總會有更兇惡的人讓他吃盡苦頭。
共叔段
妄圖通過傷害別人為自己謀取利益,這都是下等人的所為,不是高明的選擇。所以說行走江湖還是多行義舉,王道無敵,站在正義的制高點,這才是上上之選,是離成功最近的一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