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陽最古老的寺廟,當屬敖山廟。敖山古稱鷔山,位於大陂市。山不高,也不大,但因山形秀聳,狀如鷔鳥,故名。相傳,鷔鳥是種不祥鳥,全身雪白,嘴巴呈紅色。敖山境內,有條小河,由東向西流,名叫敖河,由大陂市匯入耒水。梁陳至唐初期間,耒陽縣稱耒陰縣,縣城便設在大陂市。古時交通不便,只有山路和天賜的敖河。敖河雖不寬,水也不深,卻漕船如潮,商賈雲集。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韓愈被貶為江陵府法曹參軍,赴任途中,自郴至衡,路過耒陽。韓愈信仰佛學,順便從耒水登岸,趕到真安寺拜佛,寫下《題木居士二首》。真安寺,永定元年僧守德建,敖山廟即由真安寺發展而來,因而成為耒陽歷史最悠久的寺廟。這座小廟,因供奉一位名仙——敖王,也就是後漢高祖劉知遠,便香火旺盛,名聲遠播。每年的農曆五月廿三日,是敖王生日。從這天凌晨起,連續七天七夜,人們在大廟前,唱戲、拜章、祭祀、遊船、舞龍、舞獅。數以萬計的信男善女,紛至沓來,焚香許願的,祈禱平安賜福的,還願的,抽籤問卦的,捐功德金的,晝夜車水馬龍,人員延綿兩公裡。光是抽籤的,就有幾十個臺子。人員涉及衡南、衡陽、安仁、常寧、茶陵、郴州等地,連廣東、江西的信士也來朝拜。敖山廟會由此形成,此後發展為每年舉行3次大型活動,10餘次小型活動。大的活動主要有:農曆正月初二遊船,二月十九觀音菩薩生日拜章,五月廿三敖王生日唱戲。敖山廟會影響深遠,2006年被列為首批「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耒陽最大的寺廟
耒陽最大的寺廟,當屬盤古廟。出市區,沿107國道北行五六裡,左側有山丘,形如羅盤,從山腳到山頂,棟棟建築,突兀而出,巍峨矗立,琉璃覆頂,紅牆疊上,這就是盤古廟。相傳神農炎帝踏足耒陽,發明農具耒耜,教民耕作,當年秋收之後,為感念祖先盤古賦予自己的智慧,於此拜祭。突然,狂風大作,電閃雷鳴,一塊巨石,從天而降,似人非人,手握板斧,恰如開天闢地的祖先盤古。於是,炎帝號召部族伐木鑿石,建廟宇供奉巨石於內。當然,傳說歸傳說,史載,盤古廟始建於唐哀帝天祐二年(公元905年)。耒陽人重視命名,過去給男孩起名,往往不是「某乃」就是「某古」,以致外地人稱呼耒陽人,乾脆直呼的「耒古子」。我無法考證盤古廟的來歷,究竟是與盤古有某種關聯,還是源於這種取名習慣。歷史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它總是不經意的給人們留下點線索,語言或風俗,卻又讓人難以琢磨透,不能準確地抵達真相與原貌,於是,便引誘人們孜孜以求。當然,於盤古廟,名字的來歷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文化底蘊,以及隱藏的歷史密碼。盤古廟於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重修,抗戰時被日軍炮火摧毀,1983年再次重建。有意思的是,此廟兼祀佛道神祗,設有佛教藏經房,收藏有洪武南藏經100卷、乾隆大藏經168卷。1995年,三寶弟子彭南和,看中此地潛藏的宗教旅遊價值,接手開發,堅持十餘年,先後建成多個景點,面積八百餘畝,建築面積萬餘平方米。盤古前殿、盤古中殿、天王殿、地下龍宮、念佛堂,無不雕梁畫棟,分外耀眼。彭南和因此獲得個「護法居士彭大師」的美名,人們茶餘飯後,經常提及他,提及這個「當代愚公」。
耒陽海拔最高的寺廟
耒陽海拔最高的寺廟,乃侯憩仙寺。侯憩仙海拔580多米,三國時諸葛亮徵伐南蠻,曾駐兵於此,削木成兵,捶劍湧泉。山上至今有孔明井、孔明碑、點兵臺、營盤寨等古蹟。諸葛亮又名諸葛武侯、諸葛孔明,故此山名侯憩仙,又名孔明山。山勢延綿起伏,大小七十峰,巋然而矗,氣勢磅礴,如柱擎天。遊客遊此山,多是從上架鄉南箕衝攀登,一路上,山徑蜿蜒,峰巒重疊,茂林修竹,雞聲喔喔,田園秀美,流泉潺潺,景色十分迷人。登臨山頂,站在古寺前,舉目四望,耒陽、永興、安仁,三縣之山巒,就在腳下,茫茫如海浪騰湧。南北朝時期,山人為紀念諸葛亮,在他得議事廳舊址上,建成寺廟,內設忠義祠,內塑劉、關、張之像。千百年來,無數信男信女紛紛趕來,頂禮膜拜。1996年,當地人發起募捐,把寺廟修葺一新,還通了電、公路,開闢有停車場,整理了孔明亭等諸葛遺蹟。古往今來,很多文人墨客,登山吟詩,留下墨寶。我最熟悉的是明代周文時的《侯憩仙閣》:「忠烈武侯公,籌兵憩此中。旗旌思舊幟,中扇緬遺蹤。天浩蠻煙淨,山藏廟貌崇。我緣尋勝剎,精氣若為通。」有段時期,湖南佛教協會的一位副會長,在寺廟中修養。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靈。不知這侯憩仙,是因寺而有名,還是這侯憩仙寺,因仙山而有名?
耒陽最神聖的寺廟
耒陽最神聖的寺廟,自然是城隍廟。城隍廟,起源於遠古時代,當時流行水(隍)庸(城)的祭祀,為《周宮》八神之一。所謂「城」,是土築的高牆。所謂「隍」,指沒有水的護城壕。古代先民認為,他們的生產生活安全,都有神在主宰,並管領陰間的亡魂,城和隍就是城市的保護神。耒陽古縣城,雖然很小,但城牆高大,有四條城門,其中三面建壕城,一面是耒水,城隍廟就在城東面湧金門內,八角亭的左側。元朝曾重修。那時,耒陽人丁興旺,升格為州府,城隍廟自然成為萬民祭奠的熱鬧之處。明朝嘉靖郡守白石蔡作《城隍廟記》:「元加封爵,我朝釐正,止稱城隍之神,通天下郡邑皆許立廟。凡守令以下新任必告。塑望必偈。三時厲祭必請以臨。水旱疾疫必禱。」也就是說,新任地方官員,上任之初,都要到城隍廟相告。每月初一十五以及清明、中元、下元三個節日,都會來祭拜。倘若遇上天災人禍、瘟疫,人們首先要做的就是來城隍廟,求土地神。耐人尋味的是,這座神聖的廟宇,曾是耒陽革命者的駐地。1925年2月12日,耒陽最早的共產黨員賀恕,與妻子朱舜華在城隍廟建立耒陽縣地方執委,書記便是大名鼎鼎的劉泰。次年11月14日,耒陽縣總工會設在城隍廟,劉泰任委員長,羅濤、謝幼安為副委員長,伍雲甫任秘書長。奇怪的是,民國時期,耒陽居然有兩處城隍廟,一處就在金錢寺右側,一處在水東江三順寺右側,將一邑分為二,鬧出天大的笑話。建國初期,兩處城隍廟被毀,如今的城隍廟,是在金錢寺右側原址重建。當然,再也不會有新任的政府官員前來祭拜了,人們遇到洪災旱災,也不會再想到它。城隍廟,冷冷清清,成了一個擺設,一道歷史記憶的符號罷了。
耒陽最秀氣的寺廟
耒陽最秀氣的寺廟,當數鹿岐寺。寺廟位於城區五裡處的耒水東岸,緊臨京珠高速公路。三面環水,峻峭挺拔,層巒疊障,交通便利。有詩曰:「白雲靄靄鹿岐峰」,成為耒陽八景之首。寺廟就在半山腰,建築面積四千多平方米,蒼松翠柏,草木青青,鳥語花香。史載:漢代名儒蘇耽,在此悟道升天;明朝狀元羅洪先,在此修煉成道。山上至今有蘇仙庵、蘇仙亭、八卦井、升仙石,縹緲於白雲中。鹿峰寺建於何時,尚未找到史料考證。1990年,寺廟重建,內有鹿岐峰碑壁,收集古今吟詠鹿岐峰和耒陽的詩詞近百首。碑壁上蓋琉璃瓦,墨玉石鐫刻,氣勢恢宏。清代大書法家何紹基曾長期寓居於此,明狀元羅洪先留下的「鹿岐勝概」手跡尚存。「鹿峰寺」及「鹿岐峰碑壁」為中國佛教研究所長吳立民所提。從寺廟右側,有八卦井,井水清澈見底,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可治百病。山中空氣清新,峰頂經常雲霧繚繞,古木參天,流連其間,如入仙境。
耒陽最出名的寺廟
耒陽最出名的寺廟,該算金錢寺。金錢寺在群英路,上馬家巷出口,始建於南朝梁天監一年(503年),當時只有一座大雄寶殿,後屢經擴建,逐漸成為古剎名寺、宗教聖地,享譽全國。元朝至正年間(1361年),改為報恩寺,後又改為「奉國寺」,明朝恢復金錢寺之名。至明末清初,已有千佛殿、毗盧殿、地藏殿、大佛殿、觀音堂、羅漢堂、藏經樓,常住僧人一百餘人。金錢寺坐西朝東,為院落式殿堂,院內二進二廂,南北有偏殿,南有城隍殿,北為僧侶用房。寺正門黃瓦青牆,石門裝飾壁畫浮雕,美輪美奐,門口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尊石獅。金錢寺歷代香火鼎盛,高僧輩出,慧能、道階、觀空、心專、茗山,這些禪字傳人,不僅在中國,而且在東南亞諸國享有盛譽。最為盛名的是清光緒年間的住持道階法師,學識淵博,曾三次出國講經朝佛,足跡遍及東南亞諸國,功德斐然。慈禧太后敬重金錢寺的名氣,特賜鑾駕半副、御刻《大藏經》一卷,金鏤袈裟、金缽、金羅漢、玉如意各一件,可惜,到如今金缽、金羅漢、玉如意都丟失,只剩下金鏤袈裟,成為鎮寺之寶。
耒陽最神秘的寺廟
耒陽最神秘的寺廟,是轄神廟。該廟坐落在南陽鎮,也叫黑神廟。廟內供奉著當地的保護神——周身漆黑的轄神。耒陽話中,「轄」的讀音,與「黑」相同,這是很奇怪的現象。有關轄神的傳說,有多個版本。流傳最廣的,是這樣一個版本:古時,這裡出了個大官,因與黑白無常發生爭執,草菅人命,觸犯天條,玉帝龍顏大怒,指派南海觀音到當地撒布瘟疫,以示懲戒。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不願傷害眾生,便化成女乞丐,明察暗訪,了解民心,尋求化解辦法。時值正午,迎面跑來一個後生,臉瘦削黑黝,身上補丁搭補丁,不小心把她撞倒了。觀音菩薩故意發怒:「難道欺負我是個叫化婆不成?」後生雙膝「撲通」跪地:「老媽媽,對不起,適才因家母病急,我打柴賣點錢買了藥,急著回家熬藥,不想撞著您了,望恕罪!」 觀音菩薩見後生心腸善良,為人厚道,心中暗喜,繼續試探說:「看來你是個孝子,我膝下一對兒女,要有你這等孝順,我怎會討飯喲!我命苦啊!」後生同情地說:「您不要討飯了,到我家與老母作個伴吧!」 後生不由分說,背起老人一步一步朝自家走去。快到家時,後生回頭一看,老媽媽不見了。他驚愕之際,眼前出現一位慈祥老太太,對他說:「我本南海觀音,奉玉帝之命降難於你們這一帶人,今遇上你這等好後生,讓我怎能下手!可君命難違啊!如果有個人願意把這包瘟疫藥吃了,就能解救千百萬人的災難。」後生便跪求觀音菩薩把藥給他吃了。他知道馬上就會死去,就將剛買的藥交給觀音菩薩,求她轉交給老母。觀音菩薩十分後悔,施盡法術搶救,怎奈該藥為玉帝特製,其毒無所解之法。後生死後,全身變墨黑。人們為了紀念他,在他墳墓邊建了座廟,這就是黑神廟。玉帝聞聽後生的壯舉,極為感動,降旨將他的魂招去,封其為管轄妖神的督總。從此,黑神爺做了「轄神督總」,黑神廟也改稱轄神廟。說來也怪,自從黑神爺任「轄神督總」後,世風日好,秩序井然,鄉民夜不閉戶,安居樂業。有意思的是,雲南白族崇拜的大黑天神,也是吃掉瘟疫藥的黑神。而在貴州貴定古城和婁山關等苗族、土家族聚居的地方,也有黑神廟。貴州為黔,黔為黑色,故稱為黑神。漢族、白族、苗族、土家族,佛教、道教,通過黑神的神話傳說,關聯在一起,這當中藏著什麼文化秘密呢?這是個謎。
進入新世紀以來,耒陽的寺廟激增,多達六百餘處,僧眾上千人。有的村,便有兩座廟宇。這麼多的寺廟,良莠不齊,無人管理。有的甚至成為斂財的場所,完全變了味兒。佛的精神內核就是善,一個人缺了善良,即使身在佛門,心還是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