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皮內鏡減壓手術,微創治療腰椎管狹窄症!

2020-12-23 騰訊網

病例介紹

77歲的魏奶奶,1年前出現腰部疼痛,步行幾十米就感覺左腿麻木、疼痛,需蹲下休息一會兒,才能繼續行走,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深受困擾。

近日,魏奶奶來到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脊柱外科求醫,入院檢查,核磁共振顯示腰椎中央管狹窄,以L4為段明顯,黃韌帶增生,硬膜囊受壓。診斷為腰椎管狹窄。

由於魏奶奶年齡較大,身體基礎條件較差,不能耐受傳統手術。付強主任帶領團隊充分討論後,決定為魏奶奶行經皮內鏡微創手術治療。

進一步完善術前檢查後,在麻醉師的配合下,付主任使用鏡下磨鑽磨除關節突,鏡下槍鉗咬除殘餘關節突,並切除增生黃韌帶。不到2個小時,手術順利結束。術後患者症狀明顯緩解,第5天康復出院。

1、什麼是腰椎管狹窄?

椎管是由前方的椎體後壁、椎間盤,側方的椎弓根、關節突,以及後方的椎板和黃韌帶組成。這些組成部分增生肥厚或者椎間盤的突出等都可以造成椎管狹窄。

腰椎管狹窄症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腰椎骨與軟組織(關節突關節、椎板、黃韌帶、椎間盤等)發生形態與組織結構的變化,導致中央椎管、神經根管或椎間孔狹窄,使脊髓、神經根和(或)馬尾神經受到壓迫,引起一系列臨床症狀的疾病。

2、腰椎管狹窄病因?

腰椎管狹窄的原因有很多,臨床上以退變性腰椎管狹窄為主,多見於老年人。與機器用久會磨損的道理相似,人的腰椎在磨損、退變時,會引發骨刺生長、韌帶增生肥厚,導致腰椎管狹窄,使脊髓和神經受壓迫。

由於椎管組織的退行性改變是主要誘因,因此腰椎管狹窄其實是一種自然規律,就象年齡大了頭髮會變白一樣。幾乎每個人到了一定年齡都會出現椎管內不同程度的狹窄,只是大多數人狹窄的程度還不足以出現腰腿疼的症狀而已。

3、腰椎管狹窄治療方法?

腰椎管狹窄症是腰腿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好發於中老年人。腰椎管狹窄是一種慢性病,一般不需要緊急治療,但當臨床症狀嚴重,且保守治療無效時,應考慮手術治療。

傳統開放椎板切除減壓術具有療效確定的優點,但對脊柱穩定性影響較大,常需內固定和融合。其存在手術創傷大、併發症較多等缺點,尤其對老年人具有一定挑戰。

4、什麼是經皮內鏡減壓術?

隨著醫學技術發展和生活方式變化,人們對疾病的治療提出了更快、更微創、更精準、更有效的要求。目前,微創已成為脊柱外科的重要方向 。

近年來,經皮脊柱內鏡在脊柱退變性疾病的治療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隨著手術設備和技術的逐步成熟,其手術適應證已從單純腰椎間盤突出症擴展至腰椎管狹窄症,手術入路也從單純椎間孔入路擴展至椎板間入。目前,隨著內鏡下高速磨鑽、椎板咬骨鉗等手術器械的應用,臨床上已可以安全有效地切除椎板、關節突等骨性結構,達到神經根管、側隱窩、椎管成形減壓的目的。

經皮內鏡減壓術就是在內鏡下對椎管和鄰近軟組織退變導致的椎管容積減小進行有效減壓,包括處理突出的椎間盤、骨刺、增生肥厚的小關節和黃韌帶等。目前,經皮內鏡可以實現對單節段腰椎管狹窄症的有效減壓,具有手術創傷小、恢復快、療效滿意等優點。

專家介紹

付強,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教授,醫學博士,上海市科技啟明星,2018年10月人才引進至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擔任脊柱外科主任及微創中心主任。

1994年起在上海長徵醫院脊柱外科專業從事脊柱外科,1999年獲得長海醫院骨外科博士點授予的首位博士學位,是長海醫院脊柱外科創建者之一。成功完成6000餘臺各類脊柱手術。現任國際脊柱外科SAS學會會員,中國SAS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創傷學分會交通傷學組委員,中國殘疾人康復學會脊髓損傷學組委員,中國康復學會脊柱脊髓損傷學組委員,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雜誌編委,中國軟組織疼痛學會脊柱內鏡學組委員,上海脊柱外科微創學組委員,自然基金委神經精神疾病青年基金項目評委。

在上海長徵、長海醫院專業從事脊柱外科臨床及科研工作25餘年,師從趙定麟、賈連順、侯鐵勝等國內著名脊柱外科名師。赴美國、法國、瑞士、德國等國學習脊柱外科新技術。對脊柱脊髓損傷、退變、畸形等傷病有較深入的研究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擅長頸椎病、複雜脊柱損傷、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滑脫症、腰椎管狹窄症、複雜下腰椎翻修術、脊柱側凸、脊柱腫瘤、脊柱結核等疾病的手術治療。近十年在國內較早開展了骨質疏鬆症外科微創成形術、脊柱內鏡、經皮椎間孔鏡、脊柱微創管道、脊柱微創拉鉤等微創新技術。

在脊柱外科領域獲得發明專利6項,主編出版上海市科技圖書出版基金專著《脊柱外科影像學圖譜》等專著十餘部,完成國家自然基金、軍隊科研基金和上海市科委基金六項,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60餘篇,SCI論文20餘篇。

相關焦點

  • 腰椎管狹窄症和腰椎滑脫能不能做微創手術?
    絕大多數醫生都建議進行開放手術,但是同時也告知存在較大的手術風險,因為老人體態比較胖,同時患有很多內科疾病,服用多種藥物,家人和老人自己也十分擔心手術的風險,想尋求一種微創的方式來治療。 但是聽很多人說腰椎滑脫和腰椎管狹窄無法進行微創手術,或者手術效果不好,老人十分苦惱,到底該怎麼辦呢?
  • 腰椎管狹窄手術等了2年,咋回事?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林輝通訊員喬海洋    近日,90歲的李奶奶從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椎間盤中心康復出院,她得的是腰椎管狹窄症,需要手術治療。可就是這個手術讓許多接診醫生望而卻步,也讓李奶奶足足等了兩年。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醫生如此傷透腦筋呢?
  • 哈醫大二院骨科微創手術一次性解決兩個突出合併狹窄的腰椎
    今年60歲的趙先生(化姓)患有兩個節段腰椎間盤突出合併腰椎管狹窄症,近兩個月臥床不起,因為懼怕手術,選擇了藥物治療,但1個月後症狀沒有明顯好轉,最終經受不住病痛折磨的趙先生來到哈醫大二院骨科六病房B區(脊柱微創外科),王新濤教授為其在局麻下進行了經皮椎間孔鏡的微創治療,一次手術同時對腰椎兩個節段進行了治療,手術2小時,術後腰部僅有兩個不足1cm的創口,疼痛立即消失,當晚就可以下地活動了
  • 從解剖、影像診斷到治療,全面講解腰椎管狹窄症!
    (七)手術治療  手術是治療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症的有效方法之一。關於手術治療的研究很多,大多數研究顯示手術治療的近期及遠期療效優於保守治療。  Weinstein等學者2008年發表於新英格蘭雜誌的著名SPORT(The Spine Patient Outcomes Research Trial)研究結果顯示,手術治療腰椎管狹窄症的效果要明顯好於保守治療。
  • 脊柱內鏡單側雙通道(PBED)技術治療腰椎管狹窄
    近年來,脊柱內鏡技術已被廣泛用於椎管狹窄、椎間孔狹窄和腰椎間盤突出症等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術治療。圖:椎間孔鏡技術與傳統手術相比,內鏡手術具有保留椎旁肌、減少失血量、促進術後早期恢復等優勢。一些研究已經顯示出內鏡下手術治療腰椎管狹窄具有明確的優勢。
  • 微創手術治療腰突,你了解多少?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都會問到的一個問題:腰椎間盤突出到底要不要手術?對於飽受腰椎間盤突出折磨的患者,手術治療風險高,費用大,對大多數患者而言,進行手術是巨大的經濟、精神壓力。為了更好的幫助大家了解最新的手術技術,消除大家的恐懼感,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腰椎間盤突出治療的微創手術。1內鏡技術腰椎間盤微創手術主要依靠的是內鏡技術。
  • 南通二院骨科率先在市區成功開展首例UBE腰椎手術
    中國江蘇網11月23日南通訊 11月19日下午,南通市第二人民醫院骨科王永副主任醫師團隊成功開展了腰椎微創UBE技術(單側雙通道脊柱內鏡技術)下椎管減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患者腰椎管狹窄症引起的疼痛、麻木症狀得到有效緩解,填補了南通市區UBE技術空白,也為南通地區微創治療脊柱退行性病變打開了新思路
  • 北京友誼醫院首次成功運用新術式治療腰椎退行性疾病
    隨著我國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發病率呈逐年增長趨勢。傳統腰椎減壓融合內固定術是治療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金標準,但該術式會導致較高的慢性疼痛發生率,給患者帶來痛苦。隨著技術的進步,脊柱內鏡技術為腰椎退變性疾病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契機,該術式的發展使得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腰椎滑脫症的治療進入到了微創化操作的時代。
  • 渭南市骨科醫院完成全市首例經皮後路脊柱內鏡下減壓椎間融合椎弓...
    渭南青年網(編輯 閔盼龍 通訊員 薛超)2020年4月10日,渭南市骨科醫院脊柱外科劉運動醫師團隊成功完成渭南地區首例經皮後路脊柱內鏡下減壓椎間融合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標誌著渭南市骨科醫院在脊柱微創外科方面取得重大技術突破,同時填補該技術在渭南地區的空白。患者:田某,女,67歲,以"腰痛伴雙側下肢疼痛無力半年,加重1周"入院,診斷為:1、腰5椎體滑脫症 2、腰椎管狹窄症。患者腰痛明顯,活動受限,雙側下肢麻木無力,行走困難,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患者既往體質較差,肥胖,患有高血壓病20年,冠心病5年。
  • 小心腰椎管狹窄症!
    說到腰椎管狹窄,有些人可能並不陌生,當患上這個病時,病人都有複雜的心態,心裡有一連串疑問:腰椎管狹窄是否非常嚴重?是否一定需要手術治療?還有沒有更好的治療方法?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關於腰椎管狹窄的那些事。
  • 脊柱科微創手術技術——MIS-TLIF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骨科領域的多發病、常見病,如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腰椎滑脫症等。目前,臨床推崇的治療方法有以脊柱內鏡為代表的後路鏡、椎間孔鏡,以腰椎融合手術為代表的MIS-TLIF、OLIF等微創治療方法。今天主要帶您了解MIS-TLIF微創技術!
  • 腰椎內鏡由外至內單側入路雙側減壓:有效性和安全性的12步驟指導
    隨著脊柱內鏡手術技術和適應症的發展,全程單通道脊柱內鏡手術作為最微創的減壓方法開始應用於腰椎管狹窄症的治療,不僅能夠充分給椎管減壓、切除黃韌帶,對脊柱穩定性的影響也較小!近期,AO微創團隊將全程單通道內鏡腰椎管狹窄減壓術更名為腰椎內鏡單側椎板切開雙側減壓術(Lumbar Endoscpic 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 ,LE-ULBD)。
  • 腰椎經皮隧道減壓手術,不再擔心術後癱瘓
    許多患者聽到要手術都嚇得不敢回診,擔心萬一手術失敗會導致終身癱瘓,僅透過復健來減緩疼痛痠麻。為此,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基隆長庚紀念醫院提供了另一種侵襲性較低的「腰椎經皮隧道減壓手術」供患者選擇。 基隆長庚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昝文清指出,因長年姿勢不良及勞動,造成許多中老年人患有腰椎骨刺等脊椎退化性疾病,走路或站立時,下背、臀部及下肢痠麻痛甚至無力,必須坐或蹲才緩解。
  • 上虞人民醫院開啟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微創時代 7.5毫米脊椎內鏡手術...
    近年來,上虞人民醫院骨科脊柱外科以微創技術為發展重點,其中內鏡下手術作為當前微創脊柱技術發展的熱門,手術技術日益精煉,治療疾病類型不斷拓寬,療效更加明顯,在上虞地區處於絕對領先地位,在省內同級醫院中保持領先水平。
  • 婆婆走50米路就邁不動腿,原是腰椎管狹窄惹的禍
    楚天都市報記者 鄭晶晶 通訊員 馬遙遙秋冬季是老年人退變性疾病的高發期,退變性椎管狹窄是引起老年人腰腿痛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那麼,退變性椎管狹窄的病因是什麼?有哪些症狀?應該通過保守治療還是微創手術治療?
  • 鏡彩絲路明珠繪微創藍圖,精準脊柱專家獻大愛無疆
    甘肅省中醫院李晨旭教授講述「微創通道下單側入路雙側減壓治療腰椎管狹窄症」甘肅省中醫院葉丙霖教授講述「大通道內鏡治療腰椎管狹窄症的臨床體會」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李元貞教授講述「腰椎管狹窄鏡下減壓的重點及注意事項」
  • 腰椎間盤突出症常用的兩種微創手術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神經外科的一種常見疾病,大多數這類患者經保守治療後症狀可緩解,但還有一些患者仍然需要手術才能緩解疼痛和其他症狀。而說到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手術,就不得不提現在非常常用的「雙鏡技術」。目前大部分的腰椎疾病手術都可以通過微創技術完成,其中「雙鏡技術」算是裡面的佼佼者,也是目前神經外科推出的對整個腰椎疾病的一個整體的解決方案。「雙鏡技術」裡面的「雙鏡」,一個指的是椎間孔鏡技術,另一個指的是顯微鏡技術。
  • 腰椎管狹窄症如何治療?
    作者:朱鋒 香港大學骨科學系醫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腰椎管狹窄症。腰椎管狹窄症是引起腰痛或腰腿痛最常見的疾病之一。那麼腰椎管狹窄,變窄之後,會有什麼樣的危害呢?腰椎管狹窄症,通常典型的症狀就是腰腿部的疼痛和間歇性跛行,所謂的間歇性跛行,就是您在行走一段距離時間後,出現下肢的酸脹麻木。通過一段時間的休息,或者改變體位,這個症狀呢,會很快消失。然後您再繼續行走呢,這個症狀又會出現,這個叫間歇性跛行。
  • 腰椎間盤突出症保守治療無效,是否應該考慮微創手術?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機理在前面幾篇文章中都有簡述,對於大部分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都是可以保守治療的,但是畢竟還是有保守治療無效、有效但是反覆發作或症狀特別嚴重的患者,就不得不採用手術治療。今天我主要說下手術治療中的微創手術。
  • 脊柱健康加油站|80歲老人腿困腳乏,一查發現腰椎管就像糖葫蘆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林輝通訊員喬海洋 核心提示|如果家中有老人,出現下肢無力、間歇性跛行、走路走不遠等症狀,要小心腰椎管狹窄症。近日,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椎間盤中心接診了一位80歲的老齡患者,腿困腳乏半年多,輾轉血管外科、神經內科、風溼科等多個科室,終於找到了病因——腰椎管狹窄症,從老人家的磁共振上可以看出,其腰椎管被壓得像糖葫蘆一樣,中間椎管幾乎沒有縫隙。 腿沒勁兒,腰不疼也會病在腰椎 80歲的常老先生平時還算硬朗,除了血壓偏高吃點降壓藥外,也沒太多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