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靜,作為全國模範司法所長,她的本職工作幹得有聲有色;同時她也是一名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為了運用所學幫助更多的人,這些年一直行走在公益路上,成為一名受人尊重的愛心使者。
吳德靜
2020年12月26日下午,由汶上藍雅社工申報承辦的山東科學大講堂第344期活動在汶上縣中都街道辛王莊社區拉開帷幕。本期講堂主題為「心理健康與社區和諧」,也是2020年度民政部「護童成長」兒童關愛項目及共青團中央「雙零社區」創建項目的延伸。
在講堂上,汶上縣司法局郭倉司法所所長、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助理社工師吳德靜作了「心理健康、家庭和諧與社區和諧」主題講座,並帶領30餘名社區兒童體驗了「培養良好習慣」為主題的團隊活動以及集體經典誦讀環節。活動目的是從社區居民家庭教育知識普及入手,幫助家長們更新育兒觀念,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學會夫妻相處之道,提高經營家庭的能力,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環境和社區環境。
在社區兒童之家,帶領孩子們實施「趣味十足的互動遊戲「貓和老鼠」鍛鍊了孩子們的基本運動技能和躲閃能力;主題遊戲「結冰」則可以培養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習慣,促進孩子公德的形成和遵守。參加活動的家長紛紛表示受益匪淺,強化了家庭觀念,學會了夫妻相處之道,增加了育兒知識的積累,孩子們也通過參與團隊活動獲得了體驗的快樂和自信心的提升。
這次活動只是吳德靜日常工作的一個縮影,司法所長和公益結緣,這還要從多年前她拿到的一個證書說起。作為青年幹部管理學院的優秀畢業生,吳德靜自學通過了山東大學新聞學本科課程,又考取了國家公務員,進入汶上縣司法局郭倉司法所工作。作為一名基層司法工作人員,為促進社區矯正人員的心理矯治試點工作,早在2005年她就自費報考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司法與罪犯心理矯治專業專科函授課程以及社會心理學應用研究生課程,期間,還通過了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考試,2007年就拿到了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證書。
吳德靜接受媒體採訪
「拿到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證書後,我就覺得應該充分發揮它的作用,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吳德靜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那時候,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整個社會關注的焦點和家庭教育難題,吳德靜發動當時一起學習心理學的同道一塊,深入到各中小學校學校、校外培訓機構和鎮村留守兒童之家,通過普法宣傳教育、團體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講座的方式,為農村留守兒童及其現有監護人提供公益服務,一做就是十幾年。在預防青少年犯罪、提高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提高監護人科學育兒水平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為發動更多的心理學人進入公益隊伍,2013年4月,吳德靜在兄弟縣區心理學同行的幫助下開始籌備成立心理學公益組織。因為成立條件要求,需要50名心理諮詢師會員才可以審批通過,她一個學校一個學校的拜訪尋找參加心理諮詢師考證的人員,同時發動現有的心理諮詢師去聯絡所有持證的心理諮詢師,經過5個月的共同努力,共吸納了68名個人會員、34個團體會員,在民政局正式登記註冊了汶上縣第一個心理學社團組織——汶上縣心理學會。
公益組織成立了,接下來的重點就是如何更好的發揮機構和人員的作用,服務於更多的特殊社會群體。為強化隊伍專業服務水平,吳德靜自己出資購買了精神分析等心理學基礎網絡課程,免費提供培訓場地,定期組織會員接受專業培訓;同時多次邀請省內外心理學專家、教授分別針對精神分析、行為認知、催眠、團體輔導和家庭教育等方面進行專業培訓,一支專業的心理服務團隊打造出來了。
「讓更多人因心理學而受益」成為吳德靜帶領的心理普及團隊的宗旨,也是紮根在她們心裡難以動搖的信念。普及過程中遇到過重重的困難和障礙,但都走過來了。在早幾年裡,心理學大眾接受程度並不高,甚至一些單位、學校對此並不接納,不敢接受心理教育進校園、進單位,擔心會影響正常的教學管理和人事管理,村居、社區也會因為害怕孩子們參加活動發生安全問題承擔責任而不願意組織心理輔導活動。吳德靜帶領諮詢師們從自己的本職工作職責入手,對郭倉轄區乃至全縣的社區矯正對象提供系統的心理疏導和心理矯治,為他們進行定期心理測量、入矯和解矯心理風險評估和針對性的心理矯治方案。基於這些實踐經驗,吳德靜接受省司法廳委託參與了全省社區矯正心理健康教材編寫,全省各兄弟單位請她去講授心理學應用於基層司法工作課程。
吳德靜還將心理學及傳統文化的應用總結成「三入一平」人民調解經驗,多次在全省乃至全國範圍內交流推廣,先後被評為「全市最美人民調解員」、「全省首批人民調解專家」、全國模範司法所長。她將普法宣傳教育與心理教育相結合,在預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中實現創新,引起了很大反響。然而這些工作,都是她們團隊的公益付出,沒有一分錢的回報,也沒有明確的工作考核指標獎勵,有時還會拿出錢對特困家庭和孩子實施一些緊急物資救助。「我只希望讓更多的人因為我們的服務而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從而更加重視和支持心理學普及工作」,吳德靜十幾年如一日一直堅持下來。慢慢的,更多的單位開始主動聯繫預約各類心理學課程。
在康驛鎮的一次貧困家庭未成年子女團體輔導活動結束後,吳德靜讓孩子們都去找本次活動結識的新朋友握個手,大部分孩子都三三兩兩找到了夥伴熱烈的聊天,有一個在室內穿著雨靴的女孩和另一位食指含在口中的女孩呆呆的站著,眼裡透著膽怯和失落。憑著專業的敏感性吳德靜認識到,如果處理不好,會給這兩個困境兒童帶來二次傷害,加重她們「自己不值得愛」的自卑感,因此,她把兩個孩子拉到一起,經過簡單的專業引導,其中一個孩子主動伸出手,兩個孩子就很自然的牽手笑了。看著這一幕,吳德靜既感動又滿意的笑了,眼睛卻溼潤了。因為一次成功的心理輔導真的可以治療一個人,對其一生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在「啟扉 築夢」精準扶貧家庭未成年子女心理陪護項目中,她通過心理學敘事療法讓孩子們坐成一圈輪流講述自己的「悲慘故事」,然後再幫助她們改寫和升華自己的人生故事,找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作為繼續生活下去的力量進行「賦能」,讓一個個「父親去世、母親改嫁」的孩子得到治癒並建立新的社會支持,喚回一個個孤獨的生命的力量。有的團體輔導中,處理多個類似的因為「二胎」引發的「父母偏向」造成的孩子心理傷害的案例,或幫助未成年子女克服自卑心理,重新揚起生活風帆的案例......
2016年以來,省民政廳、省科協、團省委等各級、各政府部門開始購買社會組織公益服務,基於團隊的專業積累,吳德靜團隊通過實力競爭獲得更多的支持機會,擴大了服務範圍和服務量,為團隊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吳德靜帶領她的團隊成員正在實施的有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支持民政部的「護童成長」兒童關愛項目、共青團中央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雙零社區」創建項目、中國社工聯支持授權的「安縣小屋」社區居民疫情後常態化心理服務項目、縣婦聯婚姻輔導中心婚姻糾紛調解公益項目、縣民政局困境兒童保障和兒童關愛保護公益項目、山東大學特殊群體心理評估項目組「社區矯正人員心理評估與矯治聯合實驗室」項目等。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吳德靜及時組建了專業團隊,為汶上縣及濟寧周邊居民提供心理援助和法律諮詢600餘人次;電話和在線化解糾紛32起,先進事跡2次在司法部《人民調解》雜誌發表。組織開展普法宣傳和心理健康網上課堂36次,受益家長和孩子達4700餘人次。利用微信公眾號「汶城心理援助」和「心理評估與矯治」普及疫情防控相關知識67次。
同時,她非常重視糾紛預防和基層群眾整體素質的提高,先後成立汶上縣心理學會和藍雅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帶領心理社工和法律顧問深入村居和學校開展「法德講堂」巡迴活動,為村居兒童青少年、留守婦女和老人等特殊群體提供普法宣傳和安全自護教育、禁毒知識宣傳、團體和個體心理輔導600餘場次。
努力終將收穫。她的團隊在2018年全市「孔孟和諧使者」評選活動中有4名會員入選候選人,最終有一人當選。吳德靜本人先後被評為全國模範司法所長、全省首批人民調解專家,曾獲省市「三等功」,全市最美人民調解員、汶上縣第四屆最美汶上人、汶上縣第九屆勞動模範。多次被評為濟寧市最美志願者、優秀巾幗志願者和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疫情期間,武漢團市委頒授「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青年志願服務證書」;5月被評為全市抗擊疫情最美志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