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二戰末期開始,美蘇兩大國開始掀起了噴氣式戰機研發浪潮。作為傳統航空強國,英國也不甘落後,大名鼎鼎的霍克公司就在噴氣機研發領域另闢蹊徑,研發出英國初代噴氣艦載機——"海鷹"。在設計創新方面,"海鷹"配備了羅羅公司的經典"尼恩"離心式渦噴發動機,並且首次採用了後掠翼設計。由於當時包括美蘇等各國都將噴氣機研發的重點放在了空戰機型領域,獨樹一幟的"海鷹"迅速引起了各國關注。此後,包括荷蘭、西德、印度等多個國家都紛紛採購"海鷹",讓其成為50年代初一款十分經典的艦載噴氣戰機。
整體來說,上世紀40年代,各國在噴氣機研發技術水平方面還十分有限。因此,儘管霍克公司作為英國空軍的傳統合作商,曾經研發出"颶風"等多款戰鬥轟炸機,但最初在噴氣機研發方面也是進展緩慢,其中的"海鷹"研發項目也是在傳統螺旋槳戰機基礎上改進而成的。而在完成空戰版"海怒"戰機的研發後,信心十足的霍克公司在競爭英國皇家空軍訂單時卻遭遇慘敗。由於英國皇家空軍更加青睞於"流星"和"吸血鬼",霍克公司不得不另闢蹊徑,轉而在"海怒"基礎上研發首款艦載機。
要知道,在二戰結束後,英國皇家海軍的航母艦載機依然是老式"飛龍"螺旋槳戰機。儘管此前,英國皇家海軍一度考慮在"流星"和"吸血鬼"兩款空戰機型基礎上進行改進,但效果缺乏可陳。相對來說,由於採用了當時最先進的"尼恩"離心式渦噴發動機,再加上"海鷹"採用了簡潔化的機體設計,在機動性、航程以及海上作戰適應性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優勢,這款戰機迅速贏得了包括邱吉爾在內英國政府荷甲軍方高層的認可。值得一提的是,和當時僅僅具備對空攔截能力的眾多初代噴氣戰機相比,"海鷹"載荷能力十分出色,還可以搭載航空炸彈及火箭,甚至還兼具偵察機的作戰功能,超強的全面性也迅速贏得了英國皇家海軍官兵的認同。
自1953年開始,"海鷹"戰機就正式開始交付服役。根據權威數據統計,霍克公司總共生產了500多架"海鷹"艦載機,包括了F1、F2、FB3(戰鬥轟炸機型)、FGA4、FGA6等多個型號。在十多年的服役期中,"海鷹"一直是英國皇家海軍主力戰機,並且還參加了1956年的蘇伊士戰爭。期間,英國向大英國協國家以及眾多西方國家推銷這款戰機,但由於美制戰機佔據了市場主導,最終包括荷蘭、西德(西德採購後將其作為空軍戰機使用)和印度三國先後購買了"海鷹"艦載機。到了1961年,英國皇家海軍開始逐步退役"海鷹"艦載機。
在採購"海鷹"的海外國家中,印度在採購數量方面可以說首屈一指。早在1961年,印度就一次性接收了24架"海鷹",由於使用效果反饋良好,此後印度又先後從英國和西德採購了多批二手"海鷹",總數量達上百架。甚至在1971年的印巴戰爭中,印度海軍"維蘭特"號航母還出動了"海鷹"戰機對巴基斯坦吉大港(目前屬孟加拉國)展開了空襲。
除了在實戰中嶄露頭角之外,印度海軍飛行員還曾經駕駛"海鷹"戰機實現了水下彈射逃生。1976年3月4日,印度海軍王牌飛行員Debras中校在"維特蘭"號航母上進行例行訓練。由於航母彈射器發生故障,他所駕駛的"海鷹"直接墜入大海,而行動中的航母隨後即將碾壓戰機而過。千鈞一髮之際,Debras中校沉重冷靜地等待航母駛過,成功地完成了水下彈射逃生。這次壯舉,至今依然是水下彈射逃生的深度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