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海軍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在改造過程中,涅瓦設計局為了配平左側飛行甲板地外飄而在維克拉瑪蒂亞號的艦島右側整了一塊將近十米寬的外飄甲板。
這個設計讓涅瓦設計局飽受抨擊,但是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的艦島右側平臺是由其特定名稱的!這塊甲板的名字叫做阿拉斯加走廊!而且阿拉斯加走廊不止出現在維克拉瑪蒂亞號之上!讓維克拉馬迪亞號航空母艦聲名狼藉的艦島右側甲板從不是什麼愚蠢的設計!
邊緣化的阿拉斯加走廊
英國皇家海軍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提出的CVA-01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是一艘標準排水量 54500噸,滿載排水量63000噸的大型航母,艦長293.94米,寬71.3米,飛行甲板全長269.4米,最高航速30節,續航力7000海裡。但是CVA-01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都穢土轉生了,所以盤子特地把CVA-01伊莉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特地拎出來的目的的什麼?
注意伊莉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艦島右側!
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的艦島長61米寬5.49米,要是沒點軍事底子的容易認為CVA-01是蘇聯的航母,手動狗頭,CVA-01航空母艦最為特殊的就是位於艦島右側的寬度為10.36 米的阿拉斯加走廊(正式稱呼是「阿拉斯加滑行道」)
俄羅斯在規劃如何改造戈爾什科夫號載機巡洋艦的時候在艦島右側設計寬度將近十米的艦島右側甲板,除了配平外,也有著將右側甲板作為飛機滑行道的想法。否則的話,直接增加艦島前後飛行甲板的外飄幅度不就行了麼?
而且,俄羅斯在改完維克拉瑪蒂亞號之後覺得這種改造還不錯,所以涅瓦設計局在最新推出的海牛級核動力航母的艦島右側也設計了一個阿拉斯加走廊,但是海牛級核動力航母的阿拉斯加走廊是一塊通過液壓撐杆進行收放的甲板,海況良好或者飛行甲板停滿艦載機的時候就可以將甲板撐開,不需要的時候就可以收起。為了讓軍方明白艦島左側的甲板不是涅瓦腦子有坑,專門在這個走廊上擺了三架SU-33!
英國和俄羅斯推崇的所謂的阿拉斯加走廊又有什麼用呢?如果這種設計有優點的話,美國航母為啥不用?
阿拉斯加走廊有何作用?優缺點是什麼?如果阿拉斯加走廊這麼好為什麼沒有一艘航母才用了阿拉斯加走廊設計?
阿拉斯加走廊是什麼?阿拉斯加走廊位於艦島右側,這條走廊寬度大於艦載機摺疊機翼後的寬度,並且阿拉斯加走廊的淨高允許艦載機通過。
有什麼用:阿拉斯加走廊的作用是車輛與艦載機的調度通道,艦載機和車輛可以通過阿拉斯加走廊在前後停機區之間進行調度,通過阿拉斯加走廊調度艦載機時,艦載機不會經過起降區,徹底避免了艦載機調度對艦載機起降的影響。
英國人的想法是在後部停機區停放的艦載機,通過阿拉斯加走廊前往前部起飛點,問題是CVA-01型航空母艦的艦島左側安全區的最小寬度大於艦載機摺疊後的翼展,所以還不如讓艦島儘可能靠右,以提供更大的調度安全區呢……
也就是說阿拉斯加走廊的優點是能夠避免艦載機調度對艦載機起降的不利影響,缺點是阿拉斯加走廊位置會浪費一定的甲板空間,導致上層建築靠近甲板中線,艦島的亂流會增加起降難度。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讓艦島更為靠近艦體右側,能夠提供更大的艦載機調度區,甚至提供更多的永久停機位。可見對於全新設計的航空母艦而言,阿拉斯加走廊實在是不是什麼好的設計。所以二十一世紀英國人設計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的時候取消了阿拉斯加走廊設計。
涅瓦設計局在設計海牛級核動力航母上的時候,也是考慮到了阿拉斯加走廊的使用率問題,所以採用了可收放的阿拉斯加走廊設計。也就是說全世界唯一一艘真的擁有阿拉斯加走廊的航空母艦是印度人的維克拉馬蒂亞號。問題是俄羅斯留的後手比較多所以將艦島右側的阿拉斯加走廊用兩座吊臂堵住了……
小結
阿拉斯加走廊是一種優點與缺點同樣突出的設計,可以徹底避免在艦載機執行起降任務時無法進行艦載機調度的缺憾,但是使用阿拉斯加走廊也會帶來上層建築靠近艦體中線,進而導致艦載機起降可能撞艦島的問題,只能說任何沒有成為主流的設計都是有著明顯缺點的,主流設計向來是沒有什麼突出的優點,但是卻是最穩妥,缺點也最少的設計。#尋找真知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