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人一敗再敗,英軍為何放棄進攻?邱吉爾的決定幫了一個倒忙

2020-12-11 騰訊網

對於義大利人而言,1940年可不是什麼好年份,幾乎是處處失敗。尤其是在北非戰場,義大利人幾乎是要被英國人趕下海去了。德國的小鬍子最終看不下去了,在1941年2月6日指派隆美爾帶領一支部隊去幫助義大利人抵禦英軍的進攻。可是隆美爾抵達時,義大利人幾乎輸的家底都快沒了,英國人只要一次進攻就能把義大利人和隆美爾一起趕下大海。面對這種緊迫的局面,隆美爾必須想盡辦法保住現有陣地。但就在隆美爾嚴陣以待的時候,英軍卻突然放棄了進攻。那麼到底是發生了什麼,穩操勝券的英軍會突然放棄進攻呢?

一、輸的底朝天的義大利人

義大利人在北非戰役爆發前於北非的利比亞有第5集團軍和第10集團軍兩個單位,兵力多達20萬人之多,如果再加上利比亞的僕從軍則有50萬之眾,隨時可以入侵埃及

。而英國人可以用來防禦埃及的部隊則僅僅只有5萬人左右,兵力不夠充沛,戰線又過長,根本無力阻擋義大利人的進攻。就憑這點力量要攔住義大利人的進攻,實在是有點痴人說夢。

只要義大利人能鼓起勇氣,不計代價的發起進攻,那麼英軍最終命運估計就是被趕下大海。(但誰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畢竟「偉大」的義大利軍隊是戰無不敗的軍隊)

但對於英國人而言,他們也不是全無優勢。雖然說英軍在兵力上存在數量上的劣勢,但是在素質上他們卻比義大利人優秀多了。

在法國戰役爆發後的一系列衝突裡,英軍都是穩佔上風,反倒是人數上有優勢的義大利軍隊損失慘重。

尤其是在6月28日,英軍在空襲託布魯克時引發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效果——義大利的空軍元帥伊塔洛·巴爾博在乘坐飛機視察託布魯克時英國空軍恰好發起空襲,

結果「驍勇善戰」的義大利軍隊竟然把巴爾博的飛機給擊落了,以至於巴爾博元帥出師未捷身先死。(有個說法是巴爾博自己讓高射炮不要顧忌他的,結果是真沒顧忌啊,一炮就給打下來了)

巴爾博一死不要緊,義大利軍隊算是徹底沒了主心骨。

雖然後來換上了魯道夫·格拉齊亞尼元帥來指揮作戰,但是這位老兄拖到1940年9月9日才命令大軍發動進攻,之後走了7天就以補給問題為由停了下來。

格拉齊亞尼任憑墨索裡尼在羅馬如何催促他都不肯前進,一直等到12月才計劃在12月中旬繼續發動進攻。格拉齊亞尼心裡盤算的不錯,只要補給到位了他就能發揮人力優勢把英軍給擊敗。

然而他耽誤的時間實在是太多了,這給了英國將領阿奇博爾德·韋維爾以重整軍力的時間,讓他能夠發起一次反擊。

在1940年12月8日,英軍突然發起反擊,可憐的義大利人根本沒想過英軍會發起反擊,頓時陷入了慌亂之中。

開戰五個小時,義大利的數十萬大軍就土崩瓦解,四千多義大利人或戰死或被俘。三天後,義大利人就損失了38000人左右(大部分做了俘虜),連利比亞境內的卡普措要塞也被英軍奪取。

等到了1941年2月3日,英軍已經攻克了託布魯克要塞和德爾納。義大利軍隊遭遇了一場可怕的失敗,只要在給英國人一點時間,英國人就能攻下的黎波裡把義大利人趕下大海。

二、隆美爾抵達北非

在1941年2月6日,也就是格拉齊亞尼全軍覆沒的時候,希特勒找見了他的愛將——埃爾溫·隆美爾。

隆美爾曾經擔任過希特勒的「元首衛隊」的指揮官,深受希特勒的信任。在法國戰役裡,隆美爾也曾指揮德國第七裝甲師,並因神出鬼沒而讓盟軍畏懼於他。

這次希特勒召見隆美爾,就是希望隆美爾能夠帶領第5輕裝師和第15裝甲師去北非,幫助義大利人穩住戰線。

畢竟如果義大利人在北非輸個底朝天的話,對於軸心國將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然而這個任務卻異常艱巨,因為這兩個師完全被運抵北非起碼要到5月底才能結束了,在那之前義大利人能否堅持住可是個問題。

隆美爾本人一向願意接受挑戰,所以他立刻接下了希特勒給的任務,然後在2月12日乘坐飛機抵達了的黎波裡。

但是入目之處卻讓他樂觀不起來,義大利人各個毫無鬥志,好像是丟了魂的殭屍一樣。隆美爾估計別說現在英國人殺過來,估計就是沙漠裡的土著殺過來都能把義大利人給打趴下。更要命的是現在英國人就在阿蓋拉構築戰線,隨時都可能衝過來,將義大利人一網打盡。

如此惡劣的局面逼迫隆美爾必須立刻做出決斷,否則等待他的就是一場可怕的失敗——他很可能會和義大利人一起進英國人的戰俘營,或是和義大利人一起被英國人趕下大海。

為了避免這種可怕的命運,

隆美爾立刻要求義大利軍隊在阿蓋拉以西三百公裡處的蘇爾特布置部隊

,一個義大利的裝甲師和一個步兵師被派遣到了這裡,此舉在戰術上可以有效的威脅英軍的側翼,又能讓英軍摸不到頭腦。

隆美爾同時也把剛給他送來的一個偵察營和一個戰防炮營送上了一線,加固義大利人的陣地。

同時在福斯汽車和大眾車上糊上紙殼鐵皮,偽裝成一輛輛坦克,然後他讓這些坦克在沙漠裡來回馳騁,搞出一副德軍坦克眾多的假象來迷惑英國人,讓其不敢貿然進攻。

當然了,這種把戲說到底是不得已而為之,如果被英國人識破的話就不是什麼好事了。

好在在2月24日,德意聯軍擊退了英軍試探性的攻擊,這為德軍爭取到了一些時間。

到了3月11日,第5輕裝師的一個裝甲團終於被送抵前線,這讓隆美爾有了一定的本錢來應對英國人可能發起的攻擊。

但是讓隆美爾摸不到頭腦的是,佔據優勢的英國人似乎並沒有對的黎波裡發動進攻的念頭。

要知道,這可是德意聯軍最脆弱的時候了,錯過這個機會英軍就很難取勝,但為什麼韋維爾卻遲遲沒有讓英軍發動進攻呢?

三、幫倒忙的邱吉爾

事實上不是韋維爾不想進攻的黎波裡,而是他手頭實在沒有兵力發動進攻了。

因為在12月12日,邱吉爾發來了一份電報給韋維爾,表示自己對英軍能夠提早三個星期獲得勝利深感快慰。但自己卻不得不停止北非的進攻了,因為現在需要把部隊抽調到希臘去。

邱吉爾要求韋維爾以最低限度的兵力據守昔蘭尼加的戰線,同時最大限度的將部隊送到希臘去,空軍也要一併送到希臘去。

總之一句話,邱吉爾不打算繼續在北非發動進攻了,他希望將英軍都調到希臘戰場去發動進攻。

邱吉爾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看到了義大利入侵希臘所帶來的一種希望。

如果他能夠派遣遠徵軍進入希臘,並幫助希臘人擊敗義大利人的話,那麼他就可以和希臘結盟,然後組成一支聯軍進入南斯拉夫境內。一旦進入南斯拉夫的話,邱吉爾自信他可以有辦法在巴爾幹半島組織起一個反德國的同盟,從而實現在德國的側翼狠狠地打擊德國。

另一方面,從巴爾幹半島的攻擊也可以有效的威脅德國人在羅馬尼亞的油田,倘若德國人失去油田的話,那麼德國強大的戰爭機器就將不攻自破。

抱著這樣的想法,邱吉爾開始抽調在北非的英軍參與到他的瘋狂構想裡。這一命令自然引發了很多非議,畢竟英軍馬上就要攻克的黎波裡了,現在停下進攻的腳步,這不是瘋了嗎?但是邱吉爾的命令是十分強硬的,韋維爾也只能硬著頭皮給邱吉爾準備部隊。

最終邱吉爾在1942年2月份得償所願,從韋維爾這裡抽走了驍勇善戰的大英國協澳大利亞第6師和紐西蘭第2師,戰鬥力強大的英國遠徵軍第11步兵師也被調了去。而反觀韋維爾現在手上剩下的部隊,也不足以去攻克的黎波裡了,故此他只能放棄。

邱吉爾這個計劃能不能成功尚且兩說,但他給韋維爾留下的絕對是一個天大的窟窿。

韋維爾現在剩下的部隊基本上都是二流部隊,替補上來的大英國協澳大利亞第9師和英印第4師訓練都沒有完成,根本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戰鬥力。而替換下英國第7裝甲師的英國第2裝甲師也是個水貨裝甲師,坦克都是老舊的型號和義大利人的坦克,戰鬥力基本是為零。

如今事情發展到這一步,誰都知道沒可能拿下的黎波裡了,所以韋維爾也只能放棄他原來的計劃,寄望於在重整軍隊後能重新發起進攻了。

結語

邱吉爾的命令在某個程度上幫了隆美爾的大忙,因為如果邱吉爾沒有調走部隊的話,那麼就算是希特勒親自來鼓舞士氣,也不能改變德意聯軍被趕下大海的結果。

而韋維爾本身也基於德軍的運力和運輸效率判斷,認為不到5月份之後,德軍是沒有足夠的兵力發起一場聲勢浩大的反擊的。因此他也就執行了邱吉爾的要求,為遠徵軍提供了兵力。

本質上韋維爾的判斷相對還是正確的,只不過他忽略了隆美爾這個人。如今他浪費了這麼多的時間,還讓隆美爾有機會重整軍力。那麼一旦隆美爾發動進攻,則英軍必然損失慘重。

事實證明了韋維爾忽略隆美爾是個錯誤,這一錯誤也直接決定了英軍在下一次戰役的勝敗生死。

參考文獻:《北非戰場》

《第三帝國系列:非洲軍團》

《隆美爾戰時文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相關焦點

  • 英國的鐵血首相邱吉爾,在大戰裡卻把自家的將軍坑了好幾次
    最先被坑了的就是阿奇博爾德·珀西瓦爾·韋維爾,這位1883年出生,曾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失去了一隻眼睛,而被稱為「獨眼」的老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奉命鎮守埃及,隨時準備抵抗來自義大利方面的攻擊。而此時英軍在北非的兵力十分匱乏,韋維爾幾乎只能靠數量稀少但精銳的機械化部隊和義大利人作戰。
  • 德國敗局已定,為何史達林還要強攻柏林,以至於讓30萬士兵送死
    引言戰爭的殘酷無情讓每個人都對此避之不及,但戰爭又是難以避免的,因為它關乎到國家的利益和安全。就像在1945年,蘇軍與英美聯軍共同發起的攻德之戰,就是難以避開的選擇,否則德國侵略者的魔爪就會伸向他們的國土與人民。
  • 崩了隆美爾門牙的託布魯克圍城戰,英軍是如何守住託布魯克的?
    一、退無可退的英國人在隆美爾抵達北非之前,英國人的局勢都還算好,因為義大利人已經在他們的羅盤行動裡,被打的一敗再敗。英國人只用了三萬六千多人,就把義大利在前線的十五萬大軍幾乎灰飛煙滅,意軍陣亡三千人,被俘十一萬五千人,義大利視若珍寶的託布魯克和的黎波裡的門戶班加西也英軍奪去了。
  • 中國男排為何一敗再敗?連身材矮小的日本都沒贏
    中國男排世界男排聯賽15戰1勝14負戰績糟糕,全隊排世界前五的身高,卻讓自己0比3完敗於身材矮小的日本男排,網口實力和進攻實力不俗的現實卻讓自己接連以1比3負於加拿大隊、阿根廷隊和澳大利亞隊,更是0比3完敗於亞洲第一強隊伊朗男排,比賽過程說明中國男排實戰技術欠缺。
  • 二戰三千英軍的神奇勝利,貝達富姆之戰一戰擊潰數萬義大利軍隊
    被英軍連續伏擊後,意軍決定派增援力量解救被圍困的第10軍團。2月6日,100餘輛意軍坦克和裝甲車開始向班加西方向進發,其中有不少都是最新的M13/40中型坦克,這款新型坦克擁有一門性能較佳的47毫米炮,能夠擊毀英軍的輕型及巡航戰車。而此時意軍卻犯了一個兵家大忌:在複雜條件下進行裝甲進攻,意軍卻選擇了分批開進的方式。
  •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邱吉爾的豐富經歷
    英國政府要求德軍午夜之前必須撤軍,否則英軍將會介入戰爭。但是德國拒絕撤軍,於是邱吉爾立即採取行動,派出新造的戰艦追擊敵人。但是並不順利,僅僅一天,德軍就擊沉了三艘英國戰艦,1400名英軍喪生。這讓邱吉爾很沮喪。不久,邱吉爾又在比利時重整軍隊(此時他的第三個孩子出生了),可是前線的戰鬥並不樂觀,陣亡人數讓他很震驚。
  • 德國敗局已定,為何蘇聯還要傷亡30萬人為代價,對柏林進行強攻?
    1945年4月16日,蘇軍發起了共計262萬的部隊,對拱衛首都柏林的80萬德軍發動了進攻,這也是歐洲戰場最後一場大規模戰爭,戰鬥進行的異常激烈,雙方投入了3萬門火炮和3000多輛坦克,將近6000多架飛機,雖然蘇軍憑藉著優勢潮水般的發動猛攻,然而不斷後退的德軍卻依然沒有放棄,在柏林的街巷中和蘇軍展開激烈的槍戰
  • 墨索裡尼:一個喜劇化人物的悲劇一生
    曾經奧利弗為了討好邱吉爾,特地與他聊起了二戰——邱吉爾一生的光輝時刻。奧利弗問嶽父二戰中最佩服的人物是誰,邱吉爾的回答是墨索裡尼。奧利弗大驚:為何您會敬佩這樣一個法西斯首領呢?邱吉爾意味深長地告訴他:「因為墨索裡尼槍斃了自己的女婿。」這是一則關於邱吉爾「毒舌」的趣說,我們的主角墨索裡尼在裡面擔任了一個類似於喜劇小丑的角色。
  • 廣廈為何一敗再敗?成了最讓人失望的球隊
    那麼從第一階段以來哪支球隊表現最讓人意外呢?其實最讓人失望的非廣廈莫屬。外援的戰場然而隨著第二階段的到來,雖然外援都回歸了,但是廣廈卻突然迷失了自我,球隊孫銘徽連續帶傷出戰,超負荷的運動讓其狀態十分低迷,得分王漸漸成了賽場的隱身人,孫銘徽無論得分還是助攻,數據全面下降,而兩個外援並沒有想像中的那樣,能扛起球隊的重任,導致廣廈戰績一敗再敗,三連敗後在福建隊贏了了一場,
  • 隆美爾的封帥之戰:殺回馬槍攻陷託布魯克,邱吉爾在白宮痛苦萬分
    1942年6月21日,英國戰時首相邱吉爾正在美國訪問,這一天上午他應約來到白宮與羅斯福總統討論軍事形勢,在座的還有英軍總參謀長布魯克和馬歇爾。邱吉爾吹得正嗨的時候,有人進來遞給了羅斯福一張粉紅色的紙條,總統掃了一眼後又轉遞給首相,而等到邱吉爾看完紙條後,臉色登時像死人一樣慘白。
  • 在二戰中,義大利投降後,盟軍為什麼不從義大利進攻德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是否從義大利進軍歐洲,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在《邱吉爾回憶錄》裡,他多次說到了這個問題。 盟軍預計登陸義大利本土後,義大利很有可能會退出戰爭,這樣盟軍就可以迅速從義大利攻入歐洲腹地,向西可進攻德國本土,向東可切斷東線德軍的後路,從而使東線德軍腹背受敵而迅速覆滅,東線德軍佔到德軍總兵力的半數以上
  • 蒙哥馬利能到非洲,多虧德國人幫助;進攻隆美爾,5天損失一萬人
    果不其然,邱吉爾開始改組中東司令部,由亞歷山大任英軍中東總司令,戈特為第8集團軍司令。蒙哥馬利接替亞歷山大任第1集團軍司令,負責盟軍登陸非洲的「火炬行動」。原先有人提議蒙哥馬利去非洲,但遭到邱吉爾的否決。
  • 德國名將常施狡計,屢次讓英軍大敗而逃,世人稱他為「沙漠之狐」
    在這種北非無戰事的局面中,隆美爾帶著精銳的第五裝甲團率先來到了北非,而把大部隊留在義大利做進軍北非的最後準備。隆美爾進非洲,並沒有引起英國人的充分重視。他們知道隆美爾只帶了一個團,大部隊還在地中海那邊,義大利人也只有是有一個師的兵力,而且還是敗兵。
  • 邱吉爾:戰時首相,永不放棄,用精神信念重燃英國人心中的驕傲
    英國首相邱吉爾曾經人生中有過一次最經典的演講,而這次演講也是邱吉爾人生最後一次演講;邱吉爾這次演講本來打算用30分鐘進行,但是在演講開始時候,他走進會場,看向觀眾們,只說了一句話就結束了演講:「never give up!never never never give up!」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永不放棄,永遠,永遠都不要輕言放棄。
  • 一敗再敗,放水的火箭,挑選的季後賽對手真的好打嗎?
    火箭最近幾場一敗再敗,真的是在為了挑選季後賽對手而放水嗎?如果按照這個排名,火箭在首輪將會對陣保羅帶領的雷霆隊,雷霆隊在本來是擺爛的球隊,結果在保羅帶領下,一路殺進季後賽,並取得了西部第四的成績,主力是保羅,亞歷山大,加裡納利,亞當斯,羅伯森,還有超強第六人,
  • 二戰中,所向無敵的納粹德軍為何會最終失敗?「十大」原因說明了問題
    美國雖然是一個靠發戰爭財、習慣看熱鬧的惡棍,但其軍事實力太過強大,這樣大塊頭的傢伙只可作盟友,不可做敵人,而義大利這個盟友對於德意志來說,實在是百害而無一利,完全是個扯後腿的傢伙,不僅不能幫忙,相反還會幫倒忙,如果沒有義大利這個盟友,希特勒也許還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幹點「正經事」,另一個盟友日本更是一個毫無可信度、又自私自利的蠢貨,它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管不顧,在沒有與希特勒通氣的情況下,直接過早的將美軍拉入了二戰
  • 80年前 英軍在北非發動「羅盤行動」義大利軍隊一觸即潰淪為笑柄
    儘管韋維爾將軍只有36000名士兵,120門火炮和275輛坦克,卻主動發起了進攻,這讓義大利軍隊始料未及。圖為1940~1941年英軍軍服。義大利軍隊共有15萬人,1600門火炮,600輛坦克,卻被英軍擊潰。英軍在一個半月時間裡,推進了500多千米。
  • 邱吉爾——那個拯救了西方世界的人
    他出生於1874年11月30日,儘管人們認為他是名典型的英國人,但實際上他有著一半美國血統。他的母親珍妮的父親是一名富有的紐約股票投機商,他的父親蘭道夫·邱吉爾勳爵是一名英國貴族,也是重要的政治人物。從學生時代伊始,邱吉爾就意識到文字的力量,縱觀其一生,邱吉爾精湛的文字功底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利用。
  • 邱吉爾為什麼說,萬幸義大利成為德國的盟友,而不是我們的
    對於日本偷襲美軍珍珠港的舉動,他用了「日本就像掉進陷阱的野豬」的名言,來形容日本的愚蠢決定。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日本的挑釁直接將強大的美國拉入二戰戰團,自此後法西斯軸心國節節敗退,希特勒也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不過人家小日本的軍事實力卻著實了得。雖然武器算不上精良,但是其軍事素養、戰術執行力和意志力非常驚人,僅憑一己之力就橫掃東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