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敗局已定,為何史達林還要強攻柏林,以至於讓30萬士兵送死

2020-12-22 尋歷史真相

引言

戰爭的殘酷無情讓每個人都對此避之不及,但戰爭又是難以避免的,因為它關乎到國家的利益和安全。就像在1945年,蘇軍與英美聯軍共同發起的攻德之戰,就是難以避開的選擇,否則德國侵略者的魔爪就會伸向他們的國土與人民。但令人不解的是,分明德國的敗局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為什麼史達林還是要不惜以犧牲30萬士兵為代價,而強攻柏林呢?

具體來講,主要因為這三個原因:

一、為了有機會分得更多的戰利品。由於長時間的與德國侵略者進行對抗戰爭,以至於國內的大量基礎設施遭到了無可挽回的破壞,而且還搭上了數千萬條人命的代價。且不論自己是否會贏得最後的勝利,就當前的情況來說,蘇聯已經敗得很慘了,可以說是自身的元氣受到了極大的傷害,戰後修復的難度非常之高,成本也是不可估量之大。

因此,為了盡力彌補自己的損失,史達林認為,最高效可行的辦法就是佔領柏林後,爭取分割戰利品的主動權,然後直接從德國把可用的資源、技術成果等搬回來,也有利於本國軍事與科技方面的提升。

二、防止敵軍有翻身的機會。儘管當時的蘇軍在戰爭上佔據了一定優勢,但並不代表自己處於壓倒性勝利的局勢裡。因為彼時柏林雖然接近於淪陷的境地,但不代表整個德國也都淪陷了,相反,德國其他地方還有數百萬的兵力正在待命,隨時準備出手拯救柏林。因此,為了防止給柏林一個喘息的機會,史達林一定要攻下柏林。

另一方面,史達林還有來自英美聯軍的顧慮。因為蘇聯和英美國家組建聯盟,只是出於戰爭需要,並非因為關係友好所自願進行的,原先的矛盾依然是存在的,只是因為戰爭而暫時先擱到一邊了,一旦戰爭結束,蘇聯和英美國家依然會像戰前一樣,回到對立的位置上。所以既然這樣,倒不如趁戰事未結束時趕緊先攻下柏林,佔據分割戰利品的優先權,以防最後英美聯軍侵吞掉所有的戰利品。

三、藉機向英軍秀實力。要知道,邱吉爾和史達林其實一直是屬於硬碰硬、相互對立的關係。在史達林眼裡,邱吉爾甚至比納粹分子希特勒更難應對,而邱吉爾又是一個妥妥的「仇蘇派」,所以史達林就想藉助攻打柏林的機會,向英國「鐵相」邱吉爾展示一波蘇軍的實力,告訴他自己不是好惹的,希望對方放棄挑釁自己的機會。

當然,促成史達林這樣做的原因裡,也少不了希特勒的「煽風點火」。據說,為了弱化蘇美英聯軍的實力,希特勒還利用他們三者的矛盾,故意使了一招分化他們的「離間計」,就是特意放出風聲,說英軍會在拿下德國後,反過來再打蘇聯的主意。雖然這招不是很高明,但確實給史達林耳邊吹了吹風,讓史達林對英軍的防備心更強了。

往期精彩內容

中國最後一個老太監回憶:清朝嬪妃生活奢侈,洗澡都不用手

明朝的神秘組織,東廠、西廠、錦衣衛惹不起,他們是幹什麼的?

除香港和澳門,中國還有一地被租借99年,卻提前50年回歸我國

5歲孩子被判處凌遲,割不了三千刀怎麼辦?皇帝說:養大再活剮

古人多久洗一次澡?平民幾個月洗一次都很奢侈,而官員還會因此放假

參考資料

《第三帝國的興亡》《攻克柏林》

申明

題/德國敗局已定,為何史達林還要強攻柏林,以至於讓30萬士兵送死文/尋歷史真相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

相關焦點

  • 德國敗局已定,為何蘇聯還要強攻柏林,以至於讓30萬士兵送死
    1945年4月,蘇軍集中了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白俄羅斯第一、二方面軍,總計260萬部隊,向德國首都柏林發起了最後的戰役。這場戰役持續了近一個月,最終,蘇軍在付出30多萬人傷亡的慘痛代價之後,成功將蘇聯紅旗插上了德國國會大廈樓頂。
  • 德國敗局已定,為何蘇聯還要傷亡30萬人為代價,對柏林進行強攻?
    在這場戰役當中,德軍傷亡投降40萬人,而蘇軍的傷亡同樣不低,傷亡了將近30萬人,實際上,考慮到當時的情況,在阿登反擊戰失敗後,德國就已經是敗局已定,蘇軍完全可以等到西方盟軍的推進,再對柏林進行合圍,迫使德國投降,為何蘇聯人依然還是打算強攻柏林,以至於造成數十萬的傷亡呢?就讓我們來好好分析一下。
  • 發動柏林戰役前,德國敗局已定,蘇聯為何還要浪費30萬兵力?
    柏林會戰,亦稱柏林戰役,是二戰中蘇德戰場,蘇聯實施的最後以此戰略性進攻的戰役。1945年4月16日,蘇聯集中了白俄羅斯第1、2方面軍、烏克蘭第1方面軍等三個方面軍270個師和騎兵師,20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14個空軍集團軍,共250萬兵力。
  • 柏林戰役前德國敗局已定,蘇聯為何放棄「圍而不攻」的戰略?
    自1944年6月6月,反法西斯聯盟盟軍在諾曼第登陸,開闢第二戰場,德國也因此陷入了腹背受敵的境地,而蘇德戰爭也在「十次史達林突擊」中把德軍完全趕出了蘇聯的國土,蘇聯紅軍此後便開始橫掃東南歐,最終於1945年4月開始發起對柏林的總攻。
  • 二戰後期德國敗局已定,蘇聯為何仍要犧牲30萬士兵,強攻柏林?
    畢竟這場戰役是二戰的終結之戰,蘇聯經過此戰基本確定了自己超級大國的地位,這其中或許有些我們不知道的原因,讓蘇聯如此的堅決,以至於犧牲了三十多萬名士兵才打下了這塊納粹最後的戰場。讓我們把眼光看的再廣一些,我們或許能夠知道蘇聯如此堅決的原因,或許三十萬戰死沙場的勇士比不上史達林格勒的人數,但這也是精兵強將啊,到底是為了什麼?
  • 二戰後期,德國敗局已定,為何仍要蘇聯傷亡30萬進攻柏林?
    二戰時期,德國運用閃電戰,在歐洲一路橫掃,迅速佔領了大半個歐洲,但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的成功,改變了戰局的走向。1945年,德國的敗局一定,但蘇聯仍組織了大批部隊準備進攻柏林,這又是為何呢?4月16日,蘇聯紅軍集結了250萬人,共三個方面軍,在42000餘門火炮和火箭炮、6250輛坦克和7500架飛機的配合下,向德國法西斯最後的巢穴柏林發動了進攻。柏林戰役的勝利,自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角度來看,它標誌著德國法西斯的徹底滅亡,歐洲戰場也因此結束,以蘇聯紅軍的徹底勝利結束了蘇德戰爭!
  • 蘇聯在莫斯科擋住了德國進攻,為何德國在柏林擋不住蘇聯進攻
    那麼,在德國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希特勒為什麼還要實行焦土政策?他到底有什麼目的呢?在很多人看來,希特勒此舉是想和蘇聯同歸於盡,是一種氣急敗壞之下的不理智行為。但實際上,焦土政策的實施,正是希特勒深思熟慮後作出的決定。
  • 柏林戰役死傷達30萬,蘇聯軍隊單獨攻城,這不是一場簡單的收尾戰
    1944年,德國東普魯士的內梅爾斯多夫村被蘇聯紅軍攻陷。這場戰役之後,德國敗局已定,失去了兩線作戰的實力,只能轉入防守階段。而面臨英美聯軍和蘇聯紅軍這樣強大的對手,防守戰只不過是拖緩失敗的腳步而已。在柏林戰役發起之前,蘇聯有兩個選擇:「圍而不攻」或者直接進攻。
  • 隋文帝楊堅共有五兄弟,隋亡時,為何不見他的這些兄弟出來救國?
    說到這裡,很多人就會有疑問了:隋朝滅亡的時候,為何不見這些人出來救國呢?「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楊堅建立隋朝後,發展得還算是不錯,他的四個弟弟也算是出類拔萃。在四個弟弟中,老二老三和他是同一個母親生的,老四老五是李氏所生。老二在北周就是大將軍,不過,隨著北周伐齊,他戰死了。換句話說,大哥還沒登基的時候,他已經去世了。
  • 1944年德國敗局已定,為什麼德國不和盟軍議和,而是負隅頑抗
    在戰爭剛開始的時候,希特勒德國的軍隊可謂是進展得非常的順利,幾乎可以用勢如破竹這種狀態來形容,當時幾乎佔領了整個歐洲。當時德國打下了法國,而且差點滅掉了英國,只不過英國憑藉著強大的海軍和英吉利海峽的天性苦苦防守。在搞不定英國的情況下,德國開始將主力東調最後開始攻打蘇聯,剛開始的時候幾乎把蘇聯打得落花流水,損失慘重,在當年的時候德軍已經殺到了莫斯科成像,差一點就把莫斯科拿下來了。
  • 柏林戰役時,德國敗局已定,為什麼蘇聯仍要犧牲30萬人選擇進攻?
    柏林戰役爆發的時候,德國還有數百萬軍隊能夠調動,如果蘇聯不抓緊時間攻克柏林,那麼希特勒可能會調動更多的部隊來到柏林,到時候蘇聯再想要攻克柏林,需要付出的代價就不止是30萬人這麼簡單了。況且在蘇聯圍攻柏林的時候,英美兩國也在積極調兵遣將,蘇聯不加緊攻克柏林,攻克柏林的功勞就可能被英美兩國奪走。柏林戰役時期,德軍還有很強的實力蘇聯軍隊包圍柏林的時候,柏林並不是一座孤城,希特勒仍然可以調動數百萬軍隊作戰,只是這些部隊都被牽制在其他地方,無法快速支援柏林。
  • 拜仁慕尼黑vs柏林赫塔,主隊優勢顯而易見,客隊後防孱弱敗局已定
    在北京時間的10月4日23:59分,拜仁慕尼黑將迎來他們德甲第三輪的比賽,面對的對手將是柏林赫塔。本場對戰五冠王拜仁唯一的劣勢就是體能不足,畢竟在3天前,剛從多特蒙德身上拿到慘勝。不過對於這樣一支陣容厚度遠超於對手的拜仁來說,這是小事一樁。在弗利克的調教之下,如今的拜仁能攻善守,得分套路層出不窮,且本場又是主場作戰,拜仁的優勢顯而易見。
  • 蘇聯人單槍匹馬進攻柏林,以死傷30萬人的代價,最終換來什麼?
    1945年4月16日,蘇聯紅軍集中250萬大軍,在45000門大炮,6000多輛坦克和7000多架飛機的配合下,組成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重兵集團向德國首都柏林發動總攻。經過惡戰,蘇軍以死傷30萬人的代價佔領了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以盟國的勝利而告終。
  • 史達林下令攻佔柏林後,傷亡為何如此慘重?半個月就有30萬人傷亡
    1945年4月30日蘇軍終究還是打敗了德國,在柏林希特勒被逼無奈選擇自殺德國不得不投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屬於戰敗國卻只跟西邊的國家認輸,不願意和處於東邊的蘇軍投降。
  • 二戰往事——當死傷慘重的蘇聯人終於攻破柏林,德國女人的災難來了
    窮兇極惡的希特勒要求德軍部隊處決任何抓到的蘇聯政委,俘虜的紅軍士兵處決或運往集中營,作為強迫勞工至死。數百萬蘇聯平民也慘遭毒手被德國佔領軍毫無理由的逮捕。 直到一年後蘇聯已經敗退至首都莫斯科,但蘇聯依然按時組織了紅場閱兵,這是歷史上最著名的閱兵之一,受閱部隊在閱兵結束後直接開赴前線。史達林等聯領導人坐鎮莫斯科以表明堅守首都的決心。
  • 敗局已定的1944,為何德軍死戰不退,拒絕投降,背後有三大原因
    然而,二戰中的德國可謂是打到了最後,直到1945年4月下旬希特勒自殺身亡,柏林實際被蘇軍用蠻力攻克的情況下才終於放棄抵抗。從作戰的角度看,德軍是堅持到了最後一刻才投降的。從當年的情況看,其實到了1944年,甚至1943年下旬,任何人都看得出來戰爭形勢發生了逆轉,決定性地不利於德國,單純按照參戰國的綜合工業能力和人口規模來算,德國就像一隻蒼蠅一樣會被拍死。
  • 俄解密二戰柏林戰役檔案文件
    不得不用強攻奪取俄羅斯國防部解密柏林戰役檔案文件,其中介紹了蘇聯軍人在1945年春天的英勇行為。柏林戰役勝利75周年前夕,俄國防部在其網站上開設「衛國戰爭最後戰役」欄目,其中有來自中央檔案館基金會的歷史文件。
  • 盟軍為什麼沒有在柏林戰役結束之後進攻蘇聯
    1945年4月16日,蘇聯集中白俄羅斯第1、2方面軍、烏克蘭第1方面軍等三個方面軍270個師,20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14個空軍集團軍,共250萬部隊,2450架飛機、14200門火炮、15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對柏林發動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