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戰爭的殘酷無情讓每個人都對此避之不及,但戰爭又是難以避免的,因為它關乎到國家的利益和安全。就像在1945年,蘇軍與英美聯軍共同發起的攻德之戰,就是難以避開的選擇,否則德國侵略者的魔爪就會伸向他們的國土與人民。但令人不解的是,分明德國的敗局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為什麼史達林還是要不惜以犧牲30萬士兵為代價,而強攻柏林呢?
具體來講,主要因為這三個原因:
一、為了有機會分得更多的戰利品。由於長時間的與德國侵略者進行對抗戰爭,以至於國內的大量基礎設施遭到了無可挽回的破壞,而且還搭上了數千萬條人命的代價。且不論自己是否會贏得最後的勝利,就當前的情況來說,蘇聯已經敗得很慘了,可以說是自身的元氣受到了極大的傷害,戰後修復的難度非常之高,成本也是不可估量之大。
因此,為了盡力彌補自己的損失,史達林認為,最高效可行的辦法就是佔領柏林後,爭取分割戰利品的主動權,然後直接從德國把可用的資源、技術成果等搬回來,也有利於本國軍事與科技方面的提升。
二、防止敵軍有翻身的機會。儘管當時的蘇軍在戰爭上佔據了一定優勢,但並不代表自己處於壓倒性勝利的局勢裡。因為彼時柏林雖然接近於淪陷的境地,但不代表整個德國也都淪陷了,相反,德國其他地方還有數百萬的兵力正在待命,隨時準備出手拯救柏林。因此,為了防止給柏林一個喘息的機會,史達林一定要攻下柏林。
另一方面,史達林還有來自英美聯軍的顧慮。因為蘇聯和英美國家組建聯盟,只是出於戰爭需要,並非因為關係友好所自願進行的,原先的矛盾依然是存在的,只是因為戰爭而暫時先擱到一邊了,一旦戰爭結束,蘇聯和英美國家依然會像戰前一樣,回到對立的位置上。所以既然這樣,倒不如趁戰事未結束時趕緊先攻下柏林,佔據分割戰利品的優先權,以防最後英美聯軍侵吞掉所有的戰利品。
三、藉機向英軍秀實力。要知道,邱吉爾和史達林其實一直是屬於硬碰硬、相互對立的關係。在史達林眼裡,邱吉爾甚至比納粹分子希特勒更難應對,而邱吉爾又是一個妥妥的「仇蘇派」,所以史達林就想藉助攻打柏林的機會,向英國「鐵相」邱吉爾展示一波蘇軍的實力,告訴他自己不是好惹的,希望對方放棄挑釁自己的機會。
當然,促成史達林這樣做的原因裡,也少不了希特勒的「煽風點火」。據說,為了弱化蘇美英聯軍的實力,希特勒還利用他們三者的矛盾,故意使了一招分化他們的「離間計」,就是特意放出風聲,說英軍會在拿下德國後,反過來再打蘇聯的主意。雖然這招不是很高明,但確實給史達林耳邊吹了吹風,讓史達林對英軍的防備心更強了。
往期精彩內容
中國最後一個老太監回憶:清朝嬪妃生活奢侈,洗澡都不用手
明朝的神秘組織,東廠、西廠、錦衣衛惹不起,他們是幹什麼的?
除香港和澳門,中國還有一地被租借99年,卻提前50年回歸我國
5歲孩子被判處凌遲,割不了三千刀怎麼辦?皇帝說:養大再活剮
古人多久洗一次澡?平民幾個月洗一次都很奢侈,而官員還會因此放假
參考資料
《第三帝國的興亡》《攻克柏林》
申明
題/德國敗局已定,為何史達林還要強攻柏林,以至於讓30萬士兵送死文/尋歷史真相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