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敗局已定,為何蘇聯還要傷亡30萬人為代價,對柏林進行強攻?
在這場戰役當中,德軍傷亡投降40萬人,而蘇軍的傷亡同樣不低,傷亡了將近30萬人,實際上,考慮到當時的情況,在阿登反擊戰失敗後,德國就已經是敗局已定,蘇軍完全可以等到西方盟軍的推進,再對柏林進行合圍,迫使德國投降,為何蘇聯人依然還是打算強攻柏林,以至於造成數十萬的傷亡呢?就讓我們來好好分析一下。
-
為什麼蘇聯人要單槍匹馬攻佔柏林?30萬人的傷亡,換來了什麼
讓我們把目光投向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蘇聯紅軍在柏林對德發起了最後一次戰略反攻,史稱柏林會戰。在整個柏林會戰中,蘇聯總共集結了3個方面軍,先後投入了250餘萬兵力,並為其配備了2450架飛機、14200門火炮、1500輛坦克等武器。
-
柏林戰役蘇軍優勢明顯卻傷亡慘重!原因何在?
眾所周知,柏林會戰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德戰爭中,與蘇聯發起進攻的最後一次戰略性戰役。按當時的兵力來說,蘇軍有250萬人的兵力,6000餘輛坦克,7000多架飛機,甚至大炮高達4萬多門,而德軍卻只有不到100萬人,坦克數量是蘇聯的六分之一,飛機數量也不到蘇聯飛機數量的三分之一,大炮也達不到1萬門,無論從哪方面對比看來,蘇軍的優勢都非常明顯,但為什麼到最後,佔優勢的蘇軍傷亡還是高達30萬人呢?有關軍事專家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
死亡2700萬,傷亡6000萬,蘇聯在二戰中為何傷亡如此慘重?
當然,這場戰爭最終也是以正義勝利而告終,不過,這場戰爭造成的傷亡也是歷史之最。從中國在抗日戰爭中的傷亡情況就能看出,傷亡高達3500萬,要知道,當時中國人口也就才四萬萬,接近中國總人口十分之一的傷亡,可見勝利的代價有多慘重。然而,在同盟國中,中國的傷亡人數並不是排在第一的,傷亡最慘重是數量。
-
發動柏林戰役前,德國敗局已定,蘇聯為何還要浪費30萬兵力?
到25日時,蘇軍已經包圍了柏林。蘇軍對柏林的強攻中,採取多路向中心突擊的戰術,雙方經過激烈的巷戰,於27日進入柏林中心。29日,蘇聯開始強攻國會大廈。次日,希特勒在總理府地下室自殺。德軍沒了主心骨,潰不成軍。5月2日,衛戍司令H.魏德林將軍率部投降,柏林會戰結束。它也標誌著德國法西斯的滅亡,以及歐洲戰事的結束。
-
二戰後期,德國敗局已定,為何仍要蘇聯傷亡30萬進攻柏林?
1945年,德國的敗局一定,但蘇聯仍組織了大批部隊準備進攻柏林,這又是為何呢?4月16日,蘇聯紅軍集結了250萬人,共三個方面軍,在42000餘門火炮和火箭炮、6250輛坦克和7500架飛機的配合下,向德國法西斯最後的巢穴柏林發動了進攻。
-
死亡2700萬,傷亡6000萬,二戰時期蘇聯為何死傷如此慘重?
但二戰因戰死亡的人數,中國還不是排第一位的,還有一個國家比中國傷亡還重,這就是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的死亡人數竟然多達2700萬人!傷亡總計6000萬人!這使得蘇德戰爭成為20世紀全世界傷亡最慘重的戰爭。這個數字可真的讓人倒吸一口涼氣,當時蘇聯全國兵役適齡(16歲至40歲)男子幾乎全部非死即殘。
-
抗日戰爭騰衝反擊戰,日軍兵力嚴重不足,國軍為何卻傷亡慘重?
衛立煌下令由霍揆章第二十集團軍負責渡河作戰,周福成第五十三軍一馬當先突破日軍高黎貢山防線,打通了前往騰衝的道路。騰衝是日軍在西南地區最重要的據點之一,但是此時日本緬甸方面軍因為遭受夾擊而損失慘重,駐守各地的兵力也早已捉襟見肘。
-
柏林戰役前德國敗局已定,蘇聯為何放棄「圍而不攻」的戰略?
其實在1944年10月,蘇聯紅軍攻下德國東普魯士的內梅爾斯多夫村後,就已經標誌德國法西斯的敗局已定,因為從當時的局勢來看,德軍已經沒有實力兩線作戰,更何況主要以防守戰為主。既然法西斯敗局已定,蘇聯軍隊在柏林戰役中為何不選擇「圍困德軍」的戰略戰術,反而以傷亡近30萬人的代價贏得最終勝利呢?
-
柏林戰役死傷達30萬,蘇聯軍隊單獨攻城,這不是一場簡單的收尾戰
在柏林戰役發起之前,蘇聯有兩個選擇:「圍而不攻」或者直接進攻。最終蘇聯集結250萬兵力,以傷亡30萬軍士為代價,將柏林攻陷。英、美沒有參與柏林戰役1945年初,蘇聯軍隊在匈牙利戰役中取得勝利,東線戰場的最終勝利近在咫尺。
-
蘇聯為什麼要獨自攻佔柏林?最終死傷30萬,帶來了什麼?
二戰歷史上最大的一場戰役是什麼,毫無疑問是柏林戰役。對於這場戰役質疑卻非常多,在那個時候德國已然無力回天了,註定面臨失敗,可是這樣情況下蘇聯依然要對柏林發起總攻,也因此損失了8萬士兵,大家不理解為何當時只有蘇聯一國攻佔柏林,武器裝備更厲害的英美卻在一旁袖手旁觀。
-
二戰中國傷亡3500萬,蘇聯傷亡4640萬,為何反差那麼大?
這場大戰持續了六年時間,所有參戰國家哀鴻遍野、生靈塗炭,當時由蔣介石領導作戰的中華民國戰後傷亡人數高達3500萬,而在歐洲東線主戰場中,蘇聯的傷亡人數達到驚人的4640萬,也是在二戰中傷亡人數最多的國家。 二戰時期中國大約有4億人口,是蘇聯人口的兩倍之多,戰後傷亡人數卻意外少於蘇聯,難道德軍的殘暴程度要高於日本?其實不然。
-
宋江徵遼很順利,為何徵方臘梁山弟兄傷亡慘重——人口是戰爭生力軍
宋江徵方臘是一場苦戰,弟兄們傷亡慘重,生還的很少。同樣是戰爭,徵遼和徵方臘的結果為何就不一樣呢?宋江回到宋江徵方臘也是,徵遼,取勝,很容易,攻打遼國攻佔我們自己的城池,很容易收回來;但是遇到了方臘這樣實力雄厚,人口數倍於梁山,戰勝它還是很不容易的。
-
長平之戰,秦國同樣傷亡慘重,為何非要打,不能妥協退讓嗎?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對於秦軍來說,也付出了25萬左右的傷亡代價。那麼,問題來了,長平之戰,秦國同樣傷亡慘重,為何非要打,不能妥協退讓嗎?一首先,眾所周知,在古代戰爭中,「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是比較常見的情況。在長平之戰中,雖然趙括導致趙軍全軍覆沒,不過,在反覆的較量中,趙軍也讓秦軍傷亡慘重。
-
1938年臺兒莊戰役中,中國軍隊傷亡5萬人,那麼日軍傷亡多少呢?
而臺兒莊大捷也是中國軍隊的著名戰役,在這場戰役之中,我軍傷亡5萬餘人,日軍傷亡多少呢?真相確實是殘酷的。1938年2月下旬,中國軍隊和日軍在臨沂交戰,中國軍隊戰鬥勝利之後,日軍卻心有不甘,不願敗退,於是乘機向南進軍攻佔了藤縣。
-
蘇聯人單槍匹馬進攻柏林,以死傷30萬人的代價,最終換來什麼?
1945年4月16日,蘇聯紅軍集中250萬大軍,在45000門大炮,6000多輛坦克和7000多架飛機的配合下,組成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重兵集團向德國首都柏林發動總攻。經過惡戰,蘇軍以死傷30萬人的代價佔領了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以盟國的勝利而告終。
-
德國敗局已定,為何蘇聯還要強攻柏林,以至於讓30萬士兵送死
1945年4月,蘇軍集中了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白俄羅斯第一、二方面軍,總計260萬部隊,向德國首都柏林發起了最後的戰役。這場戰役持續了近一個月,最終,蘇軍在付出30多萬人傷亡的慘痛代價之後,成功將蘇聯紅旗插上了德國國會大廈樓頂。
-
黎巴嫩大爆炸傷亡慘重 硝酸銨威力為何如此之強
黎巴嫩大爆炸傷亡慘重 硝酸銨威力為何如此之強8月5日,很多人在網上都看到一個視頻,爆炸形成了巨大的蘑菇雲,隨後一棟大樓瞬間消失,周邊大量房屋被摧毀。爆炸威力為何如此之大,甚至相當於小型核彈?該如何安全儲存和防護?硝酸銨在常溫下穩定、不燃硝酸銨的分子式是NH4NO3,常溫下是一種無色無味的透明晶體或白色晶體,極易溶於水,比較容易吸溼結塊。根據《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大典》,硝酸銨在常溫下穩定、不燃。遇見可燃物著火時,能助長火勢。
-
1945年4月30日,蘇聯紅軍攻佔柏林
1945年4月,蘇聯紅軍三個方面軍共250萬人開始發動柏林戰役,對德軍進行最後的反擊。至四月底,紅軍已經逼近柏林城下。在戰役最後的數天,戰鬥的規模和策略已經變成爭奪每棟大樓的每一間房,柏林每一寸土地都成為極有價值的戰略目標,更誇張的是,有些德蘇雙方的軍隊前線相隔只有數間房遠,夜晚還聽到對方說話的聲音。圖為進入柏林市區的蘇聯紅軍。4月30日早晨,蘇軍已經推進至柏林中心,柏林城防司令黑爾姆特魏德林將軍報告彈藥用盡,最多只能堅守不足24小時。圖為廢墟前的德軍軍官。
-
1938年臺兒莊血戰,中日雙方傷亡有多慘重,戰死的最高將領是誰?
導語:1938年臺兒莊血戰,中日雙方傷亡有多慘重,戰死的最高將領是誰?臺兒莊戰役在我們抗日戰爭中佔有重要地位,因為這是第一次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對日軍的大型戰役勝利,此戰擊打了日軍的囂張氣焰,迫使日軍兩大王牌師團暫緩南下,為徐州會戰的部署贏得了時間,而參戰的中國軍隊英勇頑強,以自身較大傷亡消滅日軍一部,創造了正面戰場成建制包圍並消滅大部日軍兵力的第一場戰術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