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蘇聯人要單槍匹馬攻佔柏林?30萬人的傷亡,換來了什麼

2020-12-22 大國將令視頻

讓我們把目光投向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蘇聯紅軍在柏林對德發起了最後一次戰略反攻,史稱柏林會戰。在整個柏林會戰中,蘇聯總共集結了3個方面軍,先後投入了250餘萬兵力,並為其配備了2450架飛機、14200門火炮、1500輛坦克等武器。在長期對抗中,因為蘇聯紅軍早就吃透了德軍的作戰模式,所以戰役一開始,德軍在柏林外建立起的防線就迅速瓦解,在德軍無法再集中作戰後,蘇聯紅軍便發起了衝鋒,迅速搗毀為德軍提供掩護的防禦工事,蘇聯紅軍經歷了激烈的巷戰後終於攻佔了柏林。

4月30日,希特勒於總理府自盡,5月9日,德軍代表便在無條件投降協議書上簽字,歐洲戰場基本結束。柏林會戰結束後,蘇聯紅軍傷亡數據超過了三十萬,可以說蘇聯其實贏得並不輕鬆,人們對此其實十分疑惑,當時的法西斯德國已經是眾矢之的,除了蘇聯紅軍之外,美國、英國也都在攻打德國,那蘇聯為何還要單槍匹馬的發起柏林會戰呢?其傷亡的傷亡數據,為蘇聯贏來了什麼?

回顧蘇德戰役全程便知,德軍其實早就走上了潰敗之路,在同盟軍開始進行諾曼第登陸時,德軍就已經是多面受敵,此時德軍的境遇已經和二戰初期大不相同。在不停抽調軍隊同時進行多場戰役時,德軍的整體士氣就已經十分低落,而隨著德軍的失勢,包括美英在內的同盟軍便逐漸放緩了攻打德軍的步伐。只有蘇聯紅軍還在德軍持續對抗,實際上,美國、英國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坐山觀虎鬥,在減少己方傷亡的同時,就等著採摘最後的勝利果實。

蘇聯其實也知道美英兩國打的什麼算盤,但還是決定對柏林發起攻堅,主要是因為在蘇德戰爭前期,德軍對蘇聯進行了沉重的打擊。因此蘇聯進行柏林會戰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是受到了仇恨的驅使,蘇德戰爭中最慘烈的史達林格勒會戰給蘇聯人民留下了巨大的心理創傷。而柏林會戰就能讓蘇聯完成對德國的打擊報復,並給德國造成最後的致命一擊,否則若是德軍調整了過來,蘇聯接下來的作戰就會變得更加艱辛,而這絕不是蘇聯想看到的局面。

在柏林會戰中,蘇聯紅軍可以說是向世界各國展示了一番自己的「肌肉」。在蘇德戰爭前半段,由於蘇聯是突然遭到了德軍的襲擊,毫無應戰準備工作,使得蘇軍前期連連失利,大片國土失守。而在當時的國際環境中,能笑到最後的必定是軍事實力強大的國家,否則很可能會成為別國侵略的對象。所以,柏林還會戰就是蘇聯展示自身軍事實力的大好機會,這有助於讓其他國家清楚的認識到,別打蘇聯的主意。而這也有效的阻止了一場新的世界大戰發生。

對於蘇聯本國來說,柏林會戰勝利的意義非同小可。若是最後是英國、美國、蘇聯等國家聯手攻下了柏林,那戰果很少的蘇聯在國際影響力上就會處在美英等國之下,而蘇聯紅軍取得了柏林會戰的勝利,人們就會認為法西斯德國的戰敗離不開蘇聯的重大貢獻。長遠來說,這為蘇聯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和輿論氛圍,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蘇聯的國際地位。

相關焦點

  • 蘇聯人單槍匹馬進攻柏林,以死傷30萬人的代價,最終換來什麼?
    1945年4月16日,蘇聯紅軍集中250萬大軍,在45000門大炮,6000多輛坦克和7000多架飛機的配合下,組成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重兵集團向德國首都柏林發動總攻。經過惡戰,蘇軍以死傷30萬人的代價佔領了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以盟國的勝利而告終。
  • 蘇聯為什麼要獨自攻佔柏林?最終死傷30萬,帶來了什麼?
    二戰歷史上最大的一場戰役是什麼,毫無疑問是柏林戰役。對於這場戰役質疑卻非常多,在那個時候德國已然無力回天了,註定面臨失敗,可是這樣情況下蘇聯依然要對柏林發起總攻,也因此損失了8萬士兵,大家不理解為何當時只有蘇聯一國攻佔柏林,武器裝備更厲害的英美卻在一旁袖手旁觀。
  • 1945年4月30日,蘇聯紅軍攻佔柏林
    1945年4月,蘇聯紅軍三個方面軍共250萬人開始發動柏林戰役,對德軍進行最後的反擊。至四月底,紅軍已經逼近柏林城下。在戰役最後的數天,戰鬥的規模和策略已經變成爭奪每棟大樓的每一間房,柏林每一寸土地都成為極有價值的戰略目標,更誇張的是,有些德蘇雙方的軍隊前線相隔只有數間房遠,夜晚還聽到對方說話的聲音。圖為進入柏林市區的蘇聯紅軍。4月30日早晨,蘇軍已經推進至柏林中心,柏林城防司令黑爾姆特魏德林將軍報告彈藥用盡,最多只能堅守不足24小時。圖為廢墟前的德軍軍官。
  • 德國敗局已定,為何蘇聯還要傷亡30萬人為代價,對柏林進行強攻?
    在這場戰役當中,德軍傷亡投降40萬人,而蘇軍的傷亡同樣不低,傷亡了將近30萬人,實際上,考慮到當時的情況,在阿登反擊戰失敗後,德國就已經是敗局已定,蘇軍完全可以等到西方盟軍的推進,再對柏林進行合圍,迫使德國投降,為何蘇聯人依然還是打算強攻柏林,以至於造成數十萬的傷亡呢?就讓我們來好好分析一下。
  • 史達林下令攻佔柏林後,傷亡為何如此慘重?半個月就有30萬人傷亡
    蘇聯能在德國獲得利益最大化,計劃並實施提前發動戰爭,打他們個措手不及史稱柏林戰役,1945年4月15日凌晨5點這個令德國人終生難忘的時刻,蘇軍就開始了對柏林的強力攻擊,據不完全統計當時有一百多臺大炮一起對著德國攻擊。
  • 盟軍為什麼沒有在柏林戰役結束之後進攻蘇聯
    守衛柏林的德軍為維斯瓦河集團軍群,總計48個步兵師、9個摩託化師、6個裝甲師,共80萬人,700門火炮和迫擊炮,5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342架作戰飛機。 ,經激烈巷戰,於4月27日突入柏林中心區,29日開始強攻國會大廈,30日希特勒在總理府地下室自殺,5月2日衛戍司令魏德林將軍率部投降,柏林會戰結束。
  • 柏林戰役時,德國敗局已定,為什麼蘇聯仍要犧牲30萬人選擇進攻?
    柏林戰役爆發的時候,德國還有數百萬軍隊能夠調動,如果蘇聯不抓緊時間攻克柏林,那麼希特勒可能會調動更多的部隊來到柏林,到時候蘇聯再想要攻克柏林,需要付出的代價就不止是30萬人這麼簡單了。況且在蘇聯圍攻柏林的時候,英美兩國也在積極調兵遣將,蘇聯不加緊攻克柏林,攻克柏林的功勞就可能被英美兩國奪走。柏林戰役時期,德軍還有很強的實力蘇聯軍隊包圍柏林的時候,柏林並不是一座孤城,希特勒仍然可以調動數百萬軍隊作戰,只是這些部隊都被牽制在其他地方,無法快速支援柏林。
  • 二戰後期,德國敗局已定,為何仍要蘇聯傷亡30萬進攻柏林?
    1945年,德國的敗局一定,但蘇聯仍組織了大批部隊準備進攻柏林,這又是為何呢?4月16日,蘇聯紅軍集結了250萬人,共三個方面軍,在42000餘門火炮和火箭炮、6250輛坦克和7500架飛機的配合下,向德國法西斯最後的巢穴柏林發動了進攻。
  • 柏林戰役,蘇聯軍隊最後的惡夢!
    柏林戰役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最後一場大戰,可以說,這一戰役已經沒有什麼軍事上的意義了,因為德軍的戰敗早就已經成了定局,唯有的是希特勒最後的倔強。然而面對已經窮途末路的德軍,為何這最後一戰蘇聯依舊付出高達30萬人的代價,才取得了這最後的勝利?
  • 德國敗局已定,為何蘇聯還要強攻柏林,以至於讓30萬士兵送死
    1945年4月,蘇軍集中了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白俄羅斯第一、二方面軍,總計260萬部隊,向德國首都柏林發起了最後的戰役。這場戰役持續了近一個月,最終,蘇軍在付出30多萬人傷亡的慘痛代價之後,成功將蘇聯紅旗插上了德國國會大廈樓頂。
  • 發動柏林戰役前,德國敗局已定,蘇聯為何還要浪費30萬兵力?
    到25日時,蘇軍已經包圍了柏林。蘇軍對柏林的強攻中,採取多路向中心突擊的戰術,雙方經過激烈的巷戰,於27日進入柏林中心。29日,蘇聯開始強攻國會大廈。次日,希特勒在總理府地下室自殺。德軍沒了主心骨,潰不成軍。5月2日,衛戍司令H.魏德林將軍率部投降,柏林會戰結束。它也標誌著德國法西斯的滅亡,以及歐洲戰事的結束。
  • 柏林戰役前德國敗局已定,蘇聯為何放棄「圍而不攻」的戰略?
    其實在1944年10月,蘇聯紅軍攻下德國東普魯士的內梅爾斯多夫村後,就已經標誌德國法西斯的敗局已定,因為從當時的局勢來看,德軍已經沒有實力兩線作戰,更何況主要以防守戰為主。既然法西斯敗局已定,蘇聯軍隊在柏林戰役中為何不選擇「圍困德軍」的戰略戰術,反而以傷亡近30萬人的代價贏得最終勝利呢?
  • 二戰時如果是英美盟軍攻佔柏林,希特勒還會不會自殺?
    在蘇聯秘密檔案當中,當年德國軍隊對蘇聯民眾所犯下的戰爭罪行的卷宗,堆起來達三十二公裡的長度,後來是因為冷戰開始,蘇聯需要拉攏東德,才沒有與德國好好清算這一筆帳。德國人在蘇聯犯下的事,硬生生把原本把他們當解放者一樣歡迎的烏克蘭人,給逼到婦女、老人、孩子都要拿起武器上陣打遊擊戰,等戰爭後期,蘇聯開始反殺過來,他們還會跟德國人講道理、講人權?
  • 柏林戰役死傷達30萬,蘇聯軍隊單獨攻城,這不是一場簡單的收尾戰
    最終蘇聯集結250萬兵力,以傷亡30萬軍士為代價,將柏林攻陷。英、美沒有參與柏林戰役1945年初,蘇聯軍隊在匈牙利戰役中取得勝利,東線戰場的最終勝利近在咫尺。在雅爾達會議上,史達林與西線的英美盟軍最高司令官艾森豪商定,蘇軍和盟軍對於德國的佔領以易北河為界。
  • 柏林戰役蘇軍優勢明顯卻傷亡慘重!原因何在?
    眾所周知,柏林會戰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德戰爭中,與蘇聯發起進攻的最後一次戰略性戰役。按當時的兵力來說,蘇軍有250萬人的兵力,6000餘輛坦克,7000多架飛機,甚至大炮高達4萬多門,而德軍卻只有不到100萬人,坦克數量是蘇聯的六分之一,飛機數量也不到蘇聯飛機數量的三分之一,大炮也達不到1萬門,無論從哪方面對比看來,蘇軍的優勢都非常明顯,但為什麼到最後,佔優勢的蘇軍傷亡還是高達30萬人呢?有關軍事專家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 二戰往事——當死傷慘重的蘇聯人終於攻破柏林,德國女人的災難來了
    至此蘇聯開始反擊,隨後的幾年裡蘇德兩國又展開了多次慘烈的戰役,直到1945年4月30日蘇聯紅軍的三名士兵將蘇維埃的紅旗插在了柏林國會大廈的樓頂,衛國戰爭期間蘇聯士兵戰死865.6萬、被俘446萬、傷殘1832萬。
  • 二戰最後的陰謀:英美為何將柏林拱手讓給了蘇聯
    事實上,當時的英軍統帥蒙哥馬利也有此打算,其所率的第二十一集團軍在1945年的3月對柏林展開了攻擊陣型,一副要搶先摘桃子的架勢。但就在此時,蒙哥馬利收到了一份令他目瞪口呆的電報,該電報是由盟軍歐洲戰區總司令艾森豪發出的,電文稱盟軍的作戰計劃已經變動,主攻方向由原來的柏林改為東南方向的慕尼黑和萊比錫。至於英國人念茲在茲的「攻克柏林」,艾森豪在信中灑脫地說:就「讓給」蘇聯人去完成吧。
  • 蘇軍率先攻佔柏林的背後,隱含著蘇聯、盟國、德國三方的政治博弈
    為此,蘇聯最高統帥部早就開始擬訂攻佔柏林的計劃。除了朱可夫元帥指揮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外,科涅夫元帥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羅科索夫斯基將軍的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也都準備參加攻克柏林的戰役。於是,朱可夫提醒史達林,應切實關注、防範德軍的舉動,並儘快發動對柏林的進攻,從而贏得最終的勝利。史達林見朱可夫如此說,就問他:我軍什麼時候可以進攻柏林?
  • 老照片 1945年的德國柏林 如狼似虎的蘇聯紅軍來了
    1945年4月,蘇聯紅軍攻入了德國首都柏林。4月30日,將整個德國拖入戰火的希特勒終於不想活了,和他的老相好愛娃一起在地堡中自殺身亡。5月8日,德國投降。
  • 歐洲戰場的最後一戰,蘇聯紅軍如何攻克納粹德國的首都柏林?
    歷經無數磨難的蘇聯紅軍,終於在1945年4月逼近了柏林,此時距離蘇德戰爭已經是第五年了,只要攻克了柏林,德國這個法西斯國家就會徹底滅亡。然而此時還不到勝利的時候,如果蘇軍要贏得最終的勝利,就必須攻克柏林這個納粹德國的黑色心臟,將勝利的旗幟插在德國統治象徵的國會大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