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率先攻佔柏林的背後,隱含著蘇聯、盟國、德國三方的政治博弈

2020-12-16 老王頭說歷史

1945年1月到3月底,蘇軍在東部戰場、盟軍在西部戰場對德軍的進攻,都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戰績。

東線,蘇軍殲滅了柏林方向的德國重兵集團,包圍了柏林的東南和南面;部分軍隊已進抵距離柏林60公裡之處。西線,盟軍合圍了魯爾地區的德軍集團,進抵易北河,向漢堡、萊比錫、布拉格方向推進,距離柏林有100到120公裡。

進軍中的盟軍(劇照)

攻克柏林,就意味著納粹德國的滅亡,就意味著歐洲戰事的結束。這一目標,蘇軍和盟軍都想率先實現。一則,是極大的榮耀;二則,能增加戰後話語權的含金量。

為此,蘇聯最高統帥部早就開始擬訂攻佔柏林的計劃。除了朱可夫元帥指揮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外,科涅夫元帥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羅科索夫斯基將軍的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也都準備參加攻克柏林的戰役。

雖說成竹在胸,志在必得,但隨著戰局的發展,根據獲取的德軍、盟軍的有關情報信息,史達林在略感焦慮的同時,也越來越意識到:攻佔柏林,不僅僅是軍事上的衝殺,更是政治上的博弈。

深思中的史達林(圖像)

鑑於此,史達林不斷地與將帥們分析研討,以期儘快組織實施進攻柏林的戰役!

1945年3月29日,史達林把心腹愛將朱可夫元帥召到莫斯科,在自己的辦公室裡,與之就有關問題,進行了商談。

交談中,史達林深懷憂慮地說:德軍的西方戰線已經徹底崩潰,但希特勒並不打算阻止英、美聯軍的推進,卻在與我們作戰的各個重要區域,繼續加緊部署兵力。

朱可夫對此也有思考,也察覺到希特勒在刻意對付蘇軍。於是,朱可夫提醒史達林,應切實關注、防範德軍的舉動,並儘快發動對柏林的進攻,從而贏得最終的勝利。

史達林見朱可夫如此說,就問他:我軍什麼時候可以進攻柏林?

史達林與朱可夫(劇照)

朱可夫當即回道: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已基本就緒。但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因但澤和格丁尼亞的戰事,難以與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和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同時發起進攻。

史達林聽後斷然說道,那就不必再等待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說著,史達林把一封密信遞給了朱可夫元帥。信中說,納粹德國正與盟國的官方代表進行秘密會談。

會談的內容表明,德國人願意與盟軍單獨媾和,終止戰爭。還表明,盟國雖然拒絕了德國人的要求,但德國人可能會對盟軍開放通向柏林的要道。

事實確實如此。希特勒自知氣數將盡後,便千方百計地圖謀與盟軍的單獨媾和。他甚至認為,如有必要,寧願停止西線的抵抗,也不能把柏林交到蘇聯人手裡。

希特勒與將領們謀劃退路(圖像)

納粹德國的宣傳部長戈培爾視察德軍的東部陣線時,曾揚言:「我們要堅守對俄國的這道防線,直到英國人踢我們的屁股位置。」

同盟國方面,以美國的艾森豪將軍和英國的蒙哥馬利元帥為首的盟軍統帥部,也有在形勢有利之際,迅速佔領柏林的想法。

艾森豪認為,「進行戰爭是為了達到政治目的」,「如果盟國佔領柏林的意圖超出本戰場的純軍事考慮」,他將隨時修訂軍事行動計劃,以順應國家的政治需求。

深謀遠慮的英國首相邱吉爾及他的政府,更是在竭盡全力地爭取於蘇聯軍隊到達之前,搶先佔領柏林。

邱吉爾(圖像)

由於希特勒把主要兵力都調到了東線戰場,德軍西線的防禦就顯得更加薄弱,所以盟軍很容易地渡過了萊茵河,並隨即向易北河方向推進著。這令史達林十分不安!

於是,4月1日,史達林又把朱可夫元帥和科涅夫元帥從前線召到了莫斯科。當他們進入史達林的辦公室後,史達林即讓在場的什捷緬科上將宣讀了一份電報。

電報中說,英、美聯軍準備發動一次對德軍的戰役,以便率先攻佔柏林。而且,他們已經組建了由英軍元帥蒙哥馬利指揮的主要突擊部隊。他們計劃於魯爾區以北,在英軍最接近柏林的方位,突擊德軍。

當兩位遠道而來的元帥知悉了電報內容後,史達林深沉而嚴肅地問他們:現在,誰將首先攻克柏林?是我們還是同盟國?

科涅夫元帥搶先豪氣地回答說:請最高統帥放心,我們一定會搶先攻克柏林。

科涅夫(圖像)

朱可夫隨後亢聲道:我們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已經為攻克柏林做好了一切準備。而且,我們的部隊距離柏林最近。

聽到兩人底氣十足的回答,史達林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後說道:為了提高時效,我建議你們留在莫斯科,制訂出你們的詳細作戰計劃,然後呈報最高統帥部。在最高統帥部研究批准後,你們就帶上計劃,回到你們的部隊,迅速落實。

1945年4月3日,朱可夫元帥和科涅夫元帥,在史達林的一再諄諄囑託下,帶著最高統帥部批准的作戰行動計劃,馬不停蹄地奔赴各自的部隊。

不久,兩位元帥按照既定方案,開始進軍柏林。經過五天激戰後,朱可夫率先炮擊柏林市區。

4月22日,朱可夫和科涅夫的部隊遙相呼應,雙管齊下,開始閉合對法蘭克福和呂本附近德軍的包圍圈。

攻擊中的蘇軍(劇照)

4月25日,朱可夫的部隊進入了柏林市區,隨之與德軍展開了巷戰。這一天,蘇軍與盟軍會師於易北河西岸。盟軍沒能率先攻佔柏林!

4月30日清晨,朱可夫的部隊開始進攻德國國會大廈。為了爭奪這座象徵著第三帝國政權的龐大建築物,朱可夫的部隊與德國的守衛部隊展開了一場近距離的血戰。直到夜間,蘇軍才終於將蘇聯的旗幟升掛在大廈主樓的圓頂上。

4月30日下午三點半,希特勒自殺。5月1日中午時分,柏林守軍投降。至此,柏林戰役以蘇軍的大獲全勝而告終,史達林的願望得以實現!

主要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二戰政要巨頭密檔》

相關焦點

  • 蘇聯為什麼要獨自攻佔柏林?最終死傷30萬,帶來了什麼?
    二戰歷史上最大的一場戰役是什麼,毫無疑問是柏林戰役。對於這場戰役質疑卻非常多,在那個時候德國已然無力回天了,註定面臨失敗,可是這樣情況下蘇聯依然要對柏林發起總攻,也因此損失了8萬士兵,大家不理解為何當時只有蘇聯一國攻佔柏林,武器裝備更厲害的英美卻在一旁袖手旁觀。
  • 二戰最後的陰謀:英美為何將柏林拱手讓給了蘇聯
    當德國在二戰中的最後一搏「阿登森林反擊戰」在1944年的冬天破產後,所有人都不難看出希特勒的「第三帝國」已經行將崩潰,剩下的最大懸念變為了東線的蘇軍與西線的盟軍誰會攻克柏林,搶下歐洲戰場的頭功。在這項「競賽」中,盟軍本來有與蘇軍一較長短的可能。
  • 柏林戰役,蘇聯軍隊最後的惡夢!
    柏林戰役成為了蘇聯軍隊最後的惡夢!此刻對於的盟軍而言,攻佔柏林將會是一種無上的榮耀,無論是誰完成了這個使命,都將可以從中得到巨大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在由誰發起正面進攻的問題上,同盟國內部各國的將軍們早已按捺不住了,蘇聯也是志在必得,士氣高昂!
  • 歐洲戰場的最後一戰,蘇聯紅軍如何攻克納粹德國的首都柏林?
    歷經無數磨難的蘇聯紅軍,終於在1945年4月逼近了柏林,此時距離蘇德戰爭已經是第五年了,只要攻克了柏林,德國這個法西斯國家就會徹底滅亡。然而此時還不到勝利的時候,如果蘇軍要贏得最終的勝利,就必須攻克柏林這個納粹德國的黑色心臟,將勝利的旗幟插在德國統治象徵的國會大廈上。
  • 1945年4月30日,蘇聯紅軍攻佔柏林
    1945年4月,蘇聯紅軍三個方面軍共250萬人開始發動柏林戰役,對德軍進行最後的反擊。至四月底,紅軍已經逼近柏林城下。在戰役最後的數天,戰鬥的規模和策略已經變成爭奪每棟大樓的每一間房,柏林每一寸土地都成為極有價值的戰略目標,更誇張的是,有些德蘇雙方的軍隊前線相隔只有數間房遠,夜晚還聽到對方說話的聲音。圖為進入柏林市區的蘇聯紅軍。4月30日早晨,蘇軍已經推進至柏林中心,柏林城防司令黑爾姆特魏德林將軍報告彈藥用盡,最多只能堅守不足24小時。圖為廢墟前的德軍軍官。
  • 盟軍為什麼沒有在柏林戰役結束之後進攻蘇聯
    二戰是火炮的天下,蘇聯紅軍的炮兵更是無與倫比,他們詮釋了什麼是毀滅的力量 蘇軍先後突破奧得河、尼斯河防線,25日對柏林形成包圍,蘇軍在對柏林的強攻中採取多路向中心突擊
  • 二戰時如果是英美盟軍攻佔柏林,希特勒還會不會自殺?
    李三萬摘要:二戰最後階段,美英盟軍和蘇軍分別從東西兩線逼近德國首都柏林,而且美英盟軍一度比蘇軍更接近柏林,但艾森豪考慮到根據雙方協議,柏林戰後是由蘇軍控制,就沒有繼續向柏林推進。如果是美英盟軍攻佔柏林,希特勒還會不會自殺?
  • 發動柏林戰役前,德國敗局已定,蘇聯為何還要浪費30萬兵力?
    而德軍只有80萬左右的兵力,軍事武器上也跟蘇軍差不了多少。當天,蘇軍對德軍發起攻擊,先後突破了奧得河、尼斯河防線。到25日時,蘇軍已經包圍了柏林。蘇軍對柏林的強攻中,採取多路向中心突擊的戰術,雙方經過激烈的巷戰,於27日進入柏林中心。29日,蘇聯開始強攻國會大廈。次日,希特勒在總理府地下室自殺。
  • 柏林戰役前德國敗局已定,蘇聯為何放棄「圍而不攻」的戰略?
    1945年3月,英美盟軍向德國腹地挺進,最終抵達易北河,同時東線作戰的蘇聯開始實施攻佔柏林的戰役,並在託爾高地區兩軍會師,德國法西斯滅亡的時刻終於到來。1945年4月16日,蘇聯方面集中白俄羅斯第一、二方面軍,還有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等三個方面軍,總共270個師和騎兵師,20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14個空軍集團軍,總共約有250萬人,武器裝備堪稱豪華陣容。
  • 柏林戰役死傷達30萬,蘇聯軍隊單獨攻城,這不是一場簡單的收尾戰
    最終蘇聯集結250萬兵力,以傷亡30萬軍士為代價,將柏林攻陷。英、美沒有參與柏林戰役1945年初,蘇聯軍隊在匈牙利戰役中取得勝利,東線戰場的最終勝利近在咫尺。在雅爾達會議上,史達林與西線的英美盟軍最高司令官艾森豪商定,蘇軍和盟軍對於德國的佔領以易北河為界。
  •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紀錄——柏林巷戰
    蘇軍的意圖以3個方面軍的強大兵力,在寬大正面迅速突破奧德河、尼斯河防禦,合圍德軍柏林集團,予以分割殲滅攻佔柏林。 在這種情緒支配下,德軍有可能網開一面把柏林讓給隨後趕來的盟軍,邱吉爾甚至點透了這層意思。4月11日,美軍第9軍團先頭部隊到達馬格德堡附近的易北河並開闢了登陸場,美國人離柏林只有100公裡了。朱可夫徘徊在奧德河附近的森林中,他知道根據魁北克會議和雅爾達會議柏林被劃入蘇戰區,但這並不意味著柏林只能、蘇軍攻克。前不久,艾森豪曾通報史達林,盟軍的計劃是切斷德國南北聯繫,邱吉爾批評艾森豪不懂政治。
  • 為什麼蘇聯人要單槍匹馬攻佔柏林?30萬人的傷亡,換來了什麼
    在長期對抗中,因為蘇聯紅軍早就吃透了德軍的作戰模式,所以戰役一開始,德軍在柏林外建立起的防線就迅速瓦解,在德軍無法再集中作戰後,蘇聯紅軍便發起了衝鋒,迅速搗毀為德軍提供掩護的防禦工事,蘇聯紅軍經歷了激烈的巷戰後終於攻佔了柏林。4月30日,希特勒於總理府自盡,5月9日,德軍代表便在無條件投降協議書上簽字,歐洲戰場基本結束。
  • 蘇軍在攻陷柏林燒殺搶掠時,當時英美軍隊是否有克制仇恨?
    反攻後,同盟國也迅速取得了戰場優勢,但同盟軍進攻緩慢,蘇聯先發制人佔領柏林,最終結束了這場罪惡戰爭。 德軍在蘇聯境內的暴行,蘇軍進入蘇聯後一一還給了德國 由於蘇聯受到德國主要進攻的打擊,雙方在蘇聯境內進行了長期的拉鋸戰,給蘇方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因此在反攻後,蘇軍開始瘋狂地在德國本土進行報復。進入柏林後,蘇聯軍隊的紀律十分差。
  • 奧德河戰役打開柏林大門,蘇軍3萬火炮7000坦克,殲滅德軍15萬
    解放波蘭對於整個歐洲戰場來說具有的重大意義不言而喻,不論蘇聯還是德國都清楚的意識到這一點,對於奧德河的作戰目的就在於將波蘭的領土從德國的魔爪中解救出來,而且要徹底擊敗德軍A集團並且到達了奧德河沿岸,這對於日後進攻柏林是非常有利的。
  • 德國敗局已定,為何蘇聯還要強攻柏林,以至於讓30萬士兵送死
    1945年4月,蘇軍集中了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白俄羅斯第一、二方面軍,總計260萬部隊,向德國首都柏林發起了最後的戰役。這場戰役持續了近一個月,最終,蘇軍在付出30多萬人傷亡的慘痛代價之後,成功將蘇聯紅旗插上了德國國會大廈樓頂。
  • 二戰後期,德國敗局已定,為何仍要蘇聯傷亡30萬進攻柏林?
    4月16日,蘇聯紅軍集結了250萬人,共三個方面軍,在42000餘門火炮和火箭炮、6250輛坦克和7500架飛機的配合下,向德國法西斯最後的巢穴柏林發動了進攻。柏林戰役的勝利,自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角度來看,它標誌著德國法西斯的徹底滅亡,歐洲戰場也因此結束,以蘇聯紅軍的徹底勝利結束了蘇德戰爭!
  • 蘇聯在莫斯科擋住了德國進攻,為何德國在柏林擋不住蘇聯進攻
    二戰末期,希特勒對柏林實行了「克勞塞維茨計劃」。這個以普魯士著名軍事家克勞塞維茨命名的計劃,其實就是我們說的「焦土政策」。在蘇軍抵達柏林城前,德軍儘可能地毀壞了柏林城外所有的可用資源。而柏林城內保障人民基礎生活的設施,也被德軍毀滅了大半。
  • 兩德統一時,蘇聯為何不果斷制止?30多萬駐德蘇軍精銳在幹什麼?
    1945年二戰結束時,身為戰敗國的德國,被同盟國分區管制。其中,德國東部即為蘇聯控制區。二戰的硝煙剛剛散去,冷戰的序幕隨即拉開。1946~1949年,在蘇美對抗的政治格局下,蘇聯控制下的德國東部地區,逐漸形成了東德政權。
  • 德國敗局已定,為何蘇聯還要傷亡30萬人為代價,對柏林進行強攻?
    在這場戰役當中,德軍傷亡投降40萬人,而蘇軍的傷亡同樣不低,傷亡了將近30萬人,實際上,考慮到當時的情況,在阿登反擊戰失敗後,德國就已經是敗局已定,蘇軍完全可以等到西方盟軍的推進,再對柏林進行合圍,迫使德國投降,為何蘇聯人依然還是打算強攻柏林,以至於造成數十萬的傷亡呢?就讓我們來好好分析一下。
  • 蘇聯猛攻柏林,駐紮它國的數百萬德軍,為何僅「觀戰」而不回援?
    1945年,有人哭有人笑,對盟國人民來說是個值得慶祝的年份,可是對於德國納粹來說卻是一場噩夢。曾經席捲歐洲,所向披靡的日耳曼騎士——德國國防軍不但沒有讓德國再次偉大,反而被節節敗退逃回老家。盟國數百萬大軍浩浩蕩蕩踏上德國國土,曾經不可一世的納粹頭子希特勒,不得不蜷縮到柏林,當了縮頭烏龜,跟史達林交換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