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戰役,蘇聯軍隊最後的惡夢!

2020-12-14 看客sir

柏林戰役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最後一場大戰,可以說,這一戰役已經沒有什麼軍事上的意義了,因為德軍的戰敗早就已經成了定局,唯有的是希特勒最後的倔強。然而面對已經窮途末路的德軍,為何這最後一戰蘇聯依舊付出高達30萬人的代價,才取得了這最後的勝利?柏林戰役成為了蘇聯軍隊最後的惡夢!

此刻對於的盟軍而言,攻佔柏林將會是一種無上的榮耀,無論是誰完成了這個使命,都將可以從中得到巨大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在由誰發起正面進攻的問題上,同盟國內部各國的將軍們早已按捺不住了,蘇聯也是志在必得,士氣高昂!其實這個時候受到阻攔較少的盟國是可以趁機先攻進柏林的,不少前線將領也都在打著這個主意,不過作為軍人,他們需要以服從命令為天職,讓蘇聯去啃這塊最後的硬骨頭。想要拿下柏林,需要付出的代價政治家們都心知肚明,而這個時候蘇聯人復仇的火焰燃燒的正旺,不讓他他們去還能讓誰去。

為什麼已經陷入絕境的德軍依舊擁有強大的戰鬥力以至於給蘇軍造成重創?

1、德軍抵抗的非常頑強,希特勒知道自己即將迎來人生的末日,但他並不想乖乖束手就擒,他決定德軍統帥部撤離柏林,他本人則堅決與柏林共存亡。他下令軍事機關的所有參謀和文職人員都必須參加戰鬥,將如果有退卻的官兵則立刻處死。德國方面包括義大利,最後一共拼湊了80餘萬軍隊,一直到蘇軍攻入國會大廈,才最終放棄抵抗,他們的困獸之鬥給蘇軍造成了很大的傷亡。

2、雖然戰爭進入到最後階段,德軍軍官的指揮能力和士兵的戰鬥素養還是非常高的,很多都是經歷了重重戰火洗禮的老兵,德軍在柏林方向的防禦是密集的縱深防禦。柏林是德軍精心設防的城市,防禦體系完整,工事異常堅固。越是接近市中心,蘇軍越是舉步維艱。堅固的樓房、隱蔽的地下室、地下鐵道、甚至是排水溝都成為德軍堅守的據點。

因此,蘇軍不得不逐棟樓房爭奪,逐條街道攻取,巷戰的慘烈程度遠超常人的想像。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曾有蘇軍士兵回憶,德國軍隊的炮火及其稀少,但是德軍的槍法很準而且一旦步兵接近德軍的陣地,德軍就會不要命的衝出來白刃戰,德軍的白刃戰能力也很強經常需要兩三個戰友一起才能抵擋住一個德軍的進攻。

最終,蘇聯以30萬人的代價才取得了這最後的勝利!

相關焦點

  • 柏林戰役死傷達30萬,蘇聯軍隊單獨攻城,這不是一場簡單的收尾戰
    1944年,德國東普魯士的內梅爾斯多夫村被蘇聯紅軍攻陷。這場戰役之後,德國敗局已定,失去了兩線作戰的實力,只能轉入防守階段。而面臨英美聯軍和蘇聯紅軍這樣強大的對手,防守戰只不過是拖緩失敗的腳步而已。在柏林戰役發起之前,蘇聯有兩個選擇:「圍而不攻」或者直接進攻。
  • 盟軍為什麼沒有在柏林戰役結束之後進攻蘇聯
    柏林戰役中進攻的蘇聯紅軍,遇到了德軍拼死抵抗,紅軍傷亡超過三十萬。 柏林戰役紅軍傷亡三十萬,如果盟軍在一場戰役中傷亡三十萬,那麼對盟軍可以說是毀滅性的。
  • 柏林戰役時,德國敗局已定,為什麼蘇聯仍要犧牲30萬人選擇進攻?
    柏林戰役爆發的時候,德國還有數百萬軍隊能夠調動,如果蘇聯不抓緊時間攻克柏林,那麼希特勒可能會調動更多的部隊來到柏林,到時候蘇聯再想要攻克柏林,需要付出的代價就不止是30萬人這麼簡單了。況且在蘇聯圍攻柏林的時候,英美兩國也在積極調兵遣將,蘇聯不加緊攻克柏林,攻克柏林的功勞就可能被英美兩國奪走。柏林戰役時期,德軍還有很強的實力蘇聯軍隊包圍柏林的時候,柏林並不是一座孤城,希特勒仍然可以調動數百萬軍隊作戰,只是這些部隊都被牽制在其他地方,無法快速支援柏林。
  • 柏林戰役前德國敗局已定,蘇聯為何放棄「圍而不攻」的戰略?
    其實在1944年10月,蘇聯紅軍攻下德國東普魯士的內梅爾斯多夫村後,就已經標誌德國法西斯的敗局已定,因為從當時的局勢來看,德軍已經沒有實力兩線作戰,更何況主要以防守戰為主。既然法西斯敗局已定,蘇聯軍隊在柏林戰役中為何不選擇「圍困德軍」的戰略戰術,反而以傷亡近30萬人的代價贏得最終勝利呢?
  • 蘇聯紅軍在柏林戰役之後的照片,戰役發生於1945年4月尾至5月初
    柏林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歐洲戰場上的最後一場重大戰役。大量蘇聯紅軍在東方進攻柏林,這場戰役發生於1945年4月尾至5月初。在這場戰役終結前,阿道夫·希特勒自殺。納粹德國在這場戰役結束後,5月8日籤署無條件投降協議,宣示第三帝國正式覆亡,象徵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歐洲戰事的結束1945年開始由於蘇聯於1944年8月發動巴格拉基昂行動,所以歐洲德蘇戰爭相對地平穩。
  • 二戰德國「柏林戰役」真的無法發動反擊?外圍部隊為什麼沒來支援
    ,最後在美英聯軍66萬的兵力反攻下,啊登戰役,最終以德國傷亡10萬餘人的代價全面撤退。「澤洛高地」戰役蘇聯用了一天時間就徹底把德軍的右翼切割包圍。德國第25裝甲師,的一名4號H型號的坦克乘員,在戰鬥中失去一隻左眼後來蘇聯官兵捕獲,在查檔案時蘇聯軍隊,得知這名下士坦克炮手,是「澤落高地」戰役的前三天,臨時被德國人應徵入伍的,隨後在1946年被蘇聯釋放回國。
  • 什麼原因導致了德軍在柏林戰役中慘敗
    自從二戰開始了之後,有很多的著名戰役就此產生了,他們也是對當時的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世界勢力的轉折之戰柏林之戰,今天一起來看一下。我們的疑惑就是,德國屬於本地作戰,為什麼最後還輸了。德國一方面是輸給了蘇聯,另一方面可以說是這次輸的也是十分的徹底。
  • 柏林戰役德國百萬大軍 為何打不過蘇聯:德軍不都是超人嗎?
    有網友問二戰柏林戰役德軍一百萬為什麼打不過蘇聯?其實這主要是因為大家以為德軍在素質、武器、戰術上都遠遠超過蘇軍。其實從1944年開始,基本上就是蘇軍在橫掃德軍了。從1944年以後那些大戰役,蘇軍的勝率早就超過了9成,橫掃式的戰鬥比比皆是。
  • 蘇聯在莫斯科擋住了德國進攻,為何德國在柏林擋不住蘇聯進攻
    在戰爭最初的幾個月裡,德國軍隊連續攻克基輔、明斯克等重鎮,迅速深入了蘇聯國境上千公裡。而蘇聯軍隊則節節敗退,軍心渙散。不久後,德軍各個方面的部隊都開始朝莫斯科進發,蘇聯的形勢已經岌岌可危。對於蘇聯來說,莫斯科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為了捍衛國都,史達林下令實行了「堅壁清野」戰術。
  • 柏林戰役,二戰中規模空前的一次,德軍在這次戰役得面對多少敵人
    這樣壯大的戰役,看一下一定會對你有影響的。1945年,蘇聯最後一次發動進攻戰就這樣的開始了。蘇聯為了勝利,也是對戰役準備了十分長的時間,所以德國方面也是危機重重。德國不知道的是,蘇聯抱著必勝的決心消滅自己,準備一定是十分的到位。蘇聯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投入了騎兵師還有三個集團軍,可謂是準備十分的充足。由於蘇聯國內武器發展先進,所以為了這次戰役的勝利他們也是投入了坦克等很多的武器。
  • 柏林戰役蘇軍優勢明顯卻傷亡慘重!原因何在?
    眾所周知,柏林會戰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德戰爭中,與蘇聯發起進攻的最後一次戰略性戰役。按當時的兵力來說,蘇軍有250萬人的兵力,6000餘輛坦克,7000多架飛機,甚至大炮高達4萬多門,而德軍卻只有不到100萬人,坦克數量是蘇聯的六分之一,飛機數量也不到蘇聯飛機數量的三分之一,大炮也達不到1萬門,無論從哪方面對比看來,蘇軍的優勢都非常明顯,但為什麼到最後,佔優勢的蘇軍傷亡還是高達30萬人呢?有關軍事專家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 1945年4月30日,蘇聯紅軍攻佔柏林
    1945年4月,蘇聯紅軍三個方面軍共250萬人開始發動柏林戰役,對德軍進行最後的反擊。至四月底,紅軍已經逼近柏林城下。城內由德軍和武裝黨衛軍殘存部隊、青年團和國民突擊隊防禦,國民突擊隊由一些一戰老兵和曾經參軍的人所組成,為了有效率地指揮尚餘的軍隊,海裡因希把平民和突擊隊員,以及自願參軍的青年組成戰鬥力等同民兵水準的帝國第5集團軍,作為防守柏林內防衛圈的主要力量。圖為德軍緊急指導青年學習使用武器。柏林攻城戰異常激烈,雙方展開寸土必爭的巷戰。
  • 柏林戰役的德軍如何布防?戰鬥最後幾天,蘇軍老兵稱戰後不敢回憶
    文/商學野1944年冬季,已被盟軍和蘇軍兩面夾擊的德國做出了最後的反擊,20萬德軍在西線朝著盟軍突進,史稱阿登反擊戰。阿登反擊戰是納粹德國的困獸之鬥,雖然德軍一開始佔據上風,但因為蘇軍提前發動維斯瓦河戰役,德軍只能分兵回防,阿登戰役終以德軍撤退結束。
  • 蘇聯畫家筆下的柏林戰役 親臨戰場目睹慘烈戰鬥 準確展現歷史瞬間
    這是蘇聯畫家弗拉基米爾·博加特金(VladimirBogatkin)創作的一系列繪畫作品「柏林風暴」。畫家用鉛筆畫的形式,展示了柏林戰役的場景,從細膩的細節和準確的表現,可以看出這位畫家確實到過柏林,甚至直接參加過柏林戰役。
  • 歐洲戰場的最後一戰,蘇聯紅軍如何攻克納粹德國的首都柏林?
    一、戰爭的背景柏林會戰的戰爭背景是在1945年的春季,當時德國潰敗的局勢已成定局,盟軍的部隊已經踏上了德國本土,德國向外擴張的領土幾乎已經全部被攻佔,納粹德國最後所剩的軍隊在做著困獸之鬥,蘇聯紅軍據德國首都柏林只有區區100公裡了,而盟軍的部隊也不迫在眉睫,對比蘇軍和盟軍的距離和行軍難易程度來說還是蘇軍更快一些
  • 為什麼蘇聯人要單槍匹馬攻佔柏林?30萬人的傷亡,換來了什麼
    讓我們把目光投向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蘇聯紅軍在柏林對德發起了最後一次戰略反攻,史稱柏林會戰。在整個柏林會戰中,蘇聯總共集結了3個方面軍,先後投入了250餘萬兵力,並為其配備了2450架飛機、14200門火炮、1500輛坦克等武器。
  • 德國敗局已定,為何蘇聯還要強攻柏林,以至於讓30萬士兵送死
    1945年4月,蘇軍集中了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白俄羅斯第一、二方面軍,總計260萬部隊,向德國首都柏林發起了最後的戰役。這場戰役持續了近一個月,最終,蘇軍在付出30多萬人傷亡的慘痛代價之後,成功將蘇聯紅旗插上了德國國會大廈樓頂。
  • 二戰後期,德國敗局已定,為何仍要蘇聯傷亡30萬進攻柏林?
    1945年,德國的敗局一定,但蘇聯仍組織了大批部隊準備進攻柏林,這又是為何呢?4月16日,蘇聯紅軍集結了250萬人,共三個方面軍,在42000餘門火炮和火箭炮、6250輛坦克和7500架飛機的配合下,向德國法西斯最後的巢穴柏林發動了進攻。
  • 發動柏林戰役前,德國敗局已定,蘇聯為何還要浪費30萬兵力?
    柏林會戰,亦稱柏林戰役,是二戰中蘇德戰場,蘇聯實施的最後以此戰略性進攻的戰役。1945年4月16日,蘇聯集中了白俄羅斯第1、2方面軍、烏克蘭第1方面軍等三個方面軍270個師和騎兵師,20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14個空軍集團軍,共250萬兵力。
  • 最後的戰役柏林戰役
    不過,支撐德軍士氣的唯一因素只有柏林了。如果柏林失守,那麼德軍的士氣將轉眼間土崩瓦解,同時也意味著戰爭的結束。深知德國軍心民心殘存希望所在的盟軍和蘇軍,從東西兩面逐步往柏林壓進,最後大決戰即將到來。 或許是阿道夫·希特勒也看到了柏林是維繫「抗戰」的最後一絲希望,因此他力主包括自己在內死守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