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戰役蘇軍優勢明顯卻傷亡慘重!原因何在?

2020-12-11 騰訊網

眾所周知,柏林會戰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德戰爭中,與蘇聯發起進攻的最後一次戰略性戰役。按當時的兵力來說,蘇軍有250萬人的兵力,6000餘輛坦克,7000多架飛機,甚至大炮高達4萬多門,而德軍卻只有不到100萬人,坦克數量是蘇聯的六分之一,飛機數量也不到蘇聯飛機數量的三分之一,大炮也達不到1萬門,無論從哪方面對比看來,蘇軍的優勢都非常明顯,但為什麼到最後,佔優勢的蘇軍傷亡還是高達30萬人呢?有關軍事專家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納粹的決心非常強大,思想決定行動,希特勒當時也對自己軍隊與蘇聯軍隊的軍事懸殊非常清楚,所以他本人就是抱著一種「與柏林共存亡」的思想在打這次戰爭了,在很多方面也是「豁出去」了。據說,他當時還讓德軍統帥部撤離柏林,本人則留下堅守陣地。在希特勒的玩命抵抗下,就算到最後階段希特勒的堅守,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德軍起到了提振士氣的作用,其實到了這個時候,為了保衛納粹最後的堡壘和精神象徵,德國的平民、甚至外籍黨衛軍也紛紛加入,並且有希特勒的指揮能力整體來說還是非常高的,所以蘇軍傷亡慘重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其次就是,德軍本身的實力還是非常高的。雖然,在沒有增援的情況下,最後的失敗只是時間問題。但這個時候,德軍也從不輕言放棄,他們採取的防禦方式是是重兵密集的縱深防禦,巧妙運用有利的地形,充分利用時間把城區劃分成為八個守備區和一個中心特別守備區,這在一定程度上極大的拖延了時間,造成了蘇軍的更多損失。另一方面來看,德軍的戰鬥素養還是非常高的。

再者,在西岸的奧德河戰役中,朱可夫表現失常。大家都知道,奧德河位於橫亙,是在蘇軍進入柏林的主要通道上。其中第二道築壘防線是德軍的重點防禦策略,這個地段設置了大量反坦克壕、雷區和鹿砦,而由於朱可夫眼看勝利在望,就開始得意忘形了,錯誤的評估了德軍的實力,主動提出將自己的兩個坦克集團軍繞到南方,結果長達五天才完成突破。如果按照勝敗雙方傷亡數量一比三來計算,蘇軍在這次戰役中至少白白損失了不必要損失的15萬人

不過相對比而言,整個柏林會戰期間,德軍傷亡超過40萬人,並且相對於這樣一個大規格的戰爭來說,蘇聯的傷亡也算是在可評估的範圍之內了。

相關焦點

  • 蘇軍砸爛「柏林之鎖」:柏林戰役中最慘烈的一場野戰
    1945年柏林戰役是蘇聯紅軍在二戰中實施的最後一場戰略性進攻戰役,它由一系列外圍攻堅戰和最後的城區巷戰組成。本文所講述的就是柏林外圍攻堅中最激烈的澤洛高地爭奪戰,它也是整個柏林戰役中最慘烈的一場野戰。蘇軍官兵以巨大傷亡為代價,打開了通向「第三帝國」老巢的通道。
  • 史達林下令攻佔柏林後,傷亡為何如此慘重?半個月就有30萬人傷亡
    蘇聯能在德國獲得利益最大化,計劃並實施提前發動戰爭,打他們個措手不及史稱柏林戰役,1945年4月15日凌晨5點這個令德國人終生難忘的時刻,蘇軍就開始了對柏林的強力攻擊,據不完全統計當時有一百多臺大炮一起對著德國攻擊。
  • 柏林戰役死傷達30萬,蘇聯軍隊單獨攻城,這不是一場簡單的收尾戰
    這場戰役之後,德國敗局已定,失去了兩線作戰的實力,只能轉入防守階段。而面臨英美聯軍和蘇聯紅軍這樣強大的對手,防守戰只不過是拖緩失敗的腳步而已。在柏林戰役發起之前,蘇聯有兩個選擇:「圍而不攻」或者直接進攻。最終蘇聯集結250萬兵力,以傷亡30萬軍士為代價,將柏林攻陷。
  • 德國敗局已定,為何蘇聯還要傷亡30萬人為代價,對柏林進行強攻?
    1945年4月16日,蘇軍發起了共計262萬的部隊,對拱衛首都柏林的80萬德軍發動了進攻,這也是歐洲戰場最後一場大規模戰爭,戰鬥進行的異常激烈,雙方投入了3萬門火炮和3000多輛坦克,將近6000多架飛機,雖然蘇軍憑藉著優勢潮水般的發動猛攻,然而不斷後退的德軍卻依然沒有放棄,在柏林的街巷中和蘇軍展開激烈的槍戰
  • 盟軍為什麼沒有在柏林戰役結束之後進攻蘇聯
    二戰是火炮的天下,蘇聯紅軍的炮兵更是無與倫比,他們詮釋了什麼是毀滅的力量 蘇軍先後突破奧得河、尼斯河防線,25日對柏林形成包圍,蘇軍在對柏林的強攻中採取多路向中心突擊
  • 柏林戰役前德國敗局已定,蘇聯為何放棄「圍而不攻」的戰略?
    1945年4月16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接近尾聲,在蘇德大戰中雙方已經損失過於慘重,蘇聯的衛國戰爭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仍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蘇德戰爭也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龐大、戰況最激烈、傷亡最慘重的戰爭。
  • 諾門坎戰役的貓膩:蘇軍鋼鐵洪流傷亡比日軍大?日軍藏了多少數字
    二、針尖對麥芒——日本踢到鐵板日本是20世紀30年代在東亞首屈一指的強國,在亞洲更是罕有敵手,日軍在中國攻城略地,難求一敗,但沒想到在諾門坎一戰被蘇軍打服。很多人以為這場戰役是一邊倒的屠殺,但其實諾門坎之戰的殘酷程度超過很多人想像,蘇聯和日軍都傷亡慘重,根據史料,「獲勝」的蘇軍傷亡甚至比日軍更加慘重!
  • 柏林戰役:第三帝國的終結之戰
    1945年4月16日至1945年5月2日,蘇聯紅軍進攻德國柏林,在這場戰役終結前,阿道夫·希特勒自殺。納粹德國在這場戰役結束後,5月8日,籤署無條件投降協議,宣示納粹德國正式覆亡,正式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歐洲戰事的結束。 那麼,柏林戰役的背景是什麼?
  • 柏林戰役的德軍如何布防?戰鬥最後幾天,蘇軍老兵稱戰後不敢回憶
    文/商學野1944年冬季,已被盟軍和蘇軍兩面夾擊的德國做出了最後的反擊,20萬德軍在西線朝著盟軍突進,史稱阿登反擊戰。阿登反擊戰是納粹德國的困獸之鬥,雖然德軍一開始佔據上風,但因為蘇軍提前發動維斯瓦河戰役,德軍只能分兵回防,阿登戰役終以德軍撤退結束。
  • 二戰時的柏林會戰究竟有多慘烈?攻克柏林的前夜,35萬蘇軍倒下
    面對蘇聯集體化的巨大優勢,希特勒毫無勝算。1944年9月,在柏林一線,納粹開始了瘋狂築城。德軍高層預感不妙,他們沒有反攻的本錢了。只能選擇堅守。一系列戰鬥的失敗,希特勒也擔憂極了。為了防禦德軍,柏林城內緊急徵兵。經歷了數年徵戰,德國國內本有就男人稀少。沒有辦法,女人也被召集了。搬運石頭,製造鋼鐵,構築工事。一點點的,他們為即將來臨的戰鬥做了準備。
  • 諾門坎戰役蘇軍到底是大勝還是慘敗?關東軍瞞報戰損證明日本戰敗
    很明顯,如果日本人在戰場上佔據著優勢,那麼以他們的瘋狂性格不可能厚著臉皮求和。就兩軍損失來說,百科上關於日軍總計損失兵員19000人的數字肯定是不準確的,關東軍為了面子,以及不刺激日本軍部和國內民眾的情緒,很明顯地瞞報了傷亡情況。根據近年來那個什麼狗屁社逐漸暴露出來的信息,日軍在諾門坎戰場上拋屍不下18000具,如此按常理計算傷亡總數也將超過40000人。
  • 柏林戰役,德軍擁有百萬大軍,為何沒守住柏林城?
    柏林戰役中,蘇軍共集中了白俄羅斯第1、2方面軍、烏克蘭第1方面軍等三個方面軍270個師和騎兵師,20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14個空軍集團軍,共約250萬部隊。德軍方面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總計有48個步兵師、9個摩託化師、6個裝甲師,共約80萬人。
  • 我們都知道蘇軍攻陷柏林後奸淫擄掠,那英美呢?有過之而無不及!
    1945年4月16日—5月8日,蘇聯方面對德國柏林展開最後一次戰役—柏林會戰。這是蘇聯對德國的最後一擊,因此戰役蘇軍打的異常艱辛,雙方僵持不下。最終以蘇軍殲滅德軍48萬人並攻克了法西斯德國的老巢柏林,柏林戰役標誌著法西斯德國的滅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終結,蘇軍為此也付出了30多萬人犧牲的慘重的代價。但,戰爭結束後,柏林人並沒有來得及享受一刻的安寧,迎接他們的是蘇軍滅絕人的奸淫擄掠殺。當然,這一切我們這不能怪蘇軍對德國狠。
  • 奧德河戰役打開柏林大門,蘇軍3萬火炮7000坦克,殲滅德軍15萬
    到了13日德軍派出了阻擊部隊但是被具有碾壓優勢的蘇軍迅速擊退,蘇軍還乘勢突破口擴大了60公裡,15日解放了凱爾採,17日解放了琴斯託瓦市,可以說一系列的作戰令德軍損失慘重,失去了多處此前攻佔的領地。而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派出了四個集團軍和兩個坦克軍發起了進攻,進攻方向集中在羅茲和華沙,同樣有一萬多門火炮和七百多輛坦克參與配合進攻,結果同樣是第一道防禦帶被迅速突破,16日和17日解放了拉多姆和華沙。
  • 死亡2700萬,傷亡6000萬,蘇聯在二戰中為何傷亡如此慘重?
    當然,這場戰爭最終也是以正義勝利而告終,不過,這場戰爭造成的傷亡也是歷史之最。從中國在抗日戰爭中的傷亡情況就能看出,傷亡高達3500萬,要知道,當時中國人口也就才四萬萬,接近中國總人口十分之一的傷亡,可見勝利的代價有多慘重。然而,在同盟國中,中國的傷亡人數並不是排在第一的,傷亡最慘重是數量。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後的塹壕戰,讓蘇軍損失慘重的施勞弗高地戰役
    1945年4月的德國已經是奄奄一息,蘇軍和盟軍自東西兩面殺來,缺槍少彈的德國幾乎無力阻擋。但凡只要還有點清醒的意識,都不會認為德國還有翻盤的機會,甚至於是德軍內部都已經快放棄希望了。但是戰爭此時尚未結束,蘇德雙方圍繞著柏林還將進行血戰。可在柏林戰役爆發前,蘇軍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就將面對一場塹壕戰式的血戰——施勞弗高地戰役。
  • 日軍將諾門罕戰役中的損失進行縮水,所以日軍傷亡看上去少於蘇軍
    諾門罕戰役是日蘇兩國進行的一次衝突,也是日本為了對蘇聯進行試探進行的一次軍事行動。但是這次戰役中我們會發現,日軍的戰鬥損失好像要低於蘇聯。難道朱可夫在這次戰役中失敗了?其實原因並非如此,是日本將戰報進行了縮水處理,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數字。
  • 德軍老兵回憶錄:1944年華沙起義後 阻擋蘇軍攻勢付出慘重代價
    1944年夏,蘇軍終於回到了他們三年前離開的邊境地帶。現在,他們面前的就是第三帝國的領土,而波蘭是通往柏林最短的路線。蘇軍要想拿下第三帝國的首都,必須首先佔領波蘭首都華沙。此時華沙爆發了大規模起義,德軍趕忙調集龐大的坦克部隊進行鎮壓,同時也為了保衛這座城市,阻擋蘇軍前進的步伐。據參加過這次戰役的德國黨衛軍第3「骷髏」裝甲師老兵介紹,他們幾乎每天都在戰鬥。他們不得不抓緊一切時間為自己的坦克裝滿汽油和炮彈,因為蘇軍大炮一響,坦克部隊和步兵很快就會發起新一輪進攻。
  • 柏林會戰德軍有多拼?35萬蘇軍倒下,士兵說:元首,我們已經盡力了
    在前期,德軍憑藉著突如其來的進攻打得蘇軍節節潰敗,蘇軍都是幾十萬的被俘,後來,隨著時間的推進,蘇聯逐漸清醒,並在此後的史達林格勒戰役中
  • 發動柏林戰役前,德國敗局已定,蘇聯為何還要浪費30萬兵力?
    柏林會戰,亦稱柏林戰役,是二戰中蘇德戰場,蘇聯實施的最後以此戰略性進攻的戰役。1945年4月16日,蘇聯集中了白俄羅斯第1、2方面軍、烏克蘭第1方面軍等三個方面軍270個師和騎兵師,20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14個空軍集團軍,共250萬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