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戰役:第三帝國的終結之戰

2020-12-11 騰訊網

1945年4月16日至1945年5月2日,蘇聯紅軍進攻德國柏林,在這場戰役終結前,阿道夫·希特勒自殺。納粹德國在這場戰役結束後,5月8日,籤署無條件投降協議,宣示納粹德國正式覆亡,正式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歐洲戰事的結束。

那麼,柏林戰役的背景是什麼?

希特勒的獨裁帝國瀕臨崩潰。從1944年開始,納粹德國的失敗已經無法避免,諾曼第登陸打開了歐洲的第二戰場,並且殲滅了德軍最後一支強大的裝甲集群。蘇軍同期發起了「巴格拉季昂攻勢」,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幾乎全軍覆沒,波羅的海三國失守,截止到攻勢結束,蘇軍一直推進至維斯瓦河一線,距離柏林只有百餘公裡;在1945年春天,蘇軍攻陷華沙並繼續向前推進,距離柏林已經不足70公裡,在南部也於4月13日奪取了維也納。德軍雖然在一系列的反擊中給蘇軍造成了極大的損失,但對整體局勢已經無力回天。

1944年在東線作戰的德軍黑豹坦克

蘇軍從1945年3月就開始準備進攻柏林,陸續掃清包括要塞城市屈斯特林在內的諸多德軍城市據點,打通道路的同時也在消耗德軍的有生力量,在德國本土南部,德軍最後一次解圍布雷斯勞的努力也以失敗告終,雖然能夠取得勞班戰役這樣的戰術勝利,但是這已經是德軍在1945年的極限了。

1945年4月9日,東普魯士首府柯尼斯堡向蘇軍投降。隨後,蘇軍得以將羅科索夫斯基指揮的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調動到柏林前線,並且配合朱可夫指揮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和更南邊由科涅夫指揮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共同做好了向柏林發起進攻的最後準備。這三支蘇聯方面軍無疑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的打擊力量,總計擁有250萬名士兵、近7000輛坦克和裝甲車、45000門身管火炮和火箭炮,他們還得到了7500架各型飛機組成的強大航空兵團的支援。他們對於接下來對柏林的進攻充滿信心。

勢在必得的蘇軍集結了龐大的兵力

德軍也為了自己保衛首都的最後一戰拼盡了全力,儘管物資、兵員嚴重不足,西線還在魯爾地區和英美盟軍持續作戰,德軍仍然為保衛柏林集結了一百萬士兵,1500輛坦克和突擊炮、9000門身管火炮和火箭炮,並竭盡全力的拼湊了2000多架各型戰機。但是,這一組數據之中充滿了水分,由老弱病殘拼湊而成的「人民衝鋒隊」難堪重任,他們裝備低劣且士氣低迷,很明顯,德軍自己對於這些老弱殘兵,幾乎不抱有什麼期望,從未將他們放在第一線上。真正被寄予厚望的,仍然是那些久經沙場的步兵師和裝甲師,這些部隊儘管也在承受著建制不整且重裝備不足的折磨,但是士氣高昂且作戰經驗豐富。不過油料不足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嚴重限制裝甲部隊和空軍的發揮。

比起讓人感到絕望的兵力、兵器的情況,兩支承擔著守衛柏林的重任的德軍集團軍群的指揮官,還是多少讓人心裏面有些信心的。3月20日,海因裡希大將接替了希姆萊,擔任維斯瓦河集團軍群司令一職,他是德軍中最出色的指揮官之一。在他的部署下,維斯瓦河集團軍群於四月完成了防禦準備,直面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中央集團軍群由舍爾納大將指揮也做好了戰鬥準備,這位以嚴厲而著稱的德國將軍剛剛在勞班給科涅夫留下了慘痛回憶。雙方劍拔弩張,為最後一戰蓄勢待發。

那麼,戰爭的具體經過如何呢?

第一階段,打開柏林之鎖——突破奧得河與澤勞高地的戰鬥

朱可夫選擇了最近的一條進攻路線,就是突破奧得河防線,沿著帝國一號高速路直取柏林,從地圖上看起來非常簡單;但實際上卻並不容易通過。這裡除了奧得河天險,還有澤勞高地,這座高地高出奧得河西岸幾十米,駐守著布塞指揮的第九集團軍,佔據了高地的德軍居高臨下,防線易守難攻。而在高地的北面駐守著曼陀菲爾指揮的第三裝甲集團軍,同樣沿著奧得河一線布防,抵禦羅科索夫斯基的進攻。

1945年4月16日凌晨,朱可夫親臨前沿指揮所,準備看著他醞釀了數個月的好戲在今天開場,凌晨四點整,伴隨著三發紅色信號彈的升起,143部大口徑探照燈的燈光照亮前線,與此同時,數千門蘇軍火炮的轟鳴劃破夜空,蘇軍開始了進攻前的火力準備,柏林戰役正式打響。朱可夫在第一輪炮擊就竭盡全力,力圖以強大的炮火徹底摧毀當面的德軍。然而,布塞的部隊已經提前撤退到了第二道防線,躲開了蘇軍這輪致命的炮火。隨後發起衝鋒的蘇軍步兵卻發現,探照燈的燈光被炮擊激起的煙塵反射了回來,不僅無法看清前方,反倒暴露了自己的目標,已經返回了防禦工事的德軍猛烈開火,蘇軍進攻部隊傷亡慘重,澤勞高地前的開闊地上轉眼之間就留下了無數燃燒的坦克殘骸和蘇軍士兵的屍體,截止到中午蘇軍竟然僅僅推進了兩公裡不到,德軍在個別地段甚至使用裝甲預備隊發動了反擊。進攻的一再受阻令朱可夫萬分焦急,他只能請示史達林,提前投入兩個坦克集團軍,而為了刺激自己的這名愛將,史達林「恰到好處」的向他通告了科涅夫已經由南向北對柏林發起進攻的消息,此舉更是加劇了朱可夫的急躁。

佔據地利的德國守軍在戰役初期給蘇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

16日下午四點半,蘇聯的兩個坦克集團軍投入了突擊,但是前線的道路已經被之前留下的坦克殘骸堵死,蘇軍坦克只能沿著幾條有限的道路緩慢前進,速度並不比步兵快多少,德軍使用了手中的所有武器瘋狂招呼這些坦克,從步兵手中的鐵拳反坦克火箭筒,到掩體裡面部署的88毫米炮,再到黑豹坦克和突擊炮。越來越多的殘骸堵住了後續部隊前進的道路,蘇軍只能一次次的使用炮擊轟開道路,但是收效甚微,還給自己人製造了更多的混亂,澤勞高地已經完全淪為了一片混亂的戰場。對於蘇軍來說,4月16日的開局是極其令人沮喪的,前線部隊僅僅推進了四五公裡,頂進了德軍的第一道防禦陣地,但是完全沒有將德軍的防線摧毀,可以說,第一天的戰鬥,蘇軍的縱深作戰完全失敗。第二天蘇軍繼續進攻,海因裡希也為第九集團軍調來了支援部隊,其中包括了裝甲兵,這些部隊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蘇軍在持續了一上午的進攻中終於勉強撕開了高地南部德軍的防線,但是卻馬上遭到了預備隊的反擊,其中甚至還包括了黨衛軍第502重裝甲營的虎王重型坦克,缺口被馬上堵了起來。比起南部的僵局,北部的進展稍好一些,昨日已經遭到較大損失的第9傘兵師的防線被撕開,蘇軍在部分地段突破了14公裡左右。但是從整體來看,蘇軍仍然只推進了10公裡不到,只部分的撕開了德軍的第二道防線,並未能夠瓦解澤勞高地的防禦。直到第四天,蘇軍才完全的擊潰了第九集團軍,佔領了澤勞高地並且打通了高速公路,此時的柏林城已經失去了屏障,完全陷落只是時間問題。

第二階段,帝國落日——柏林市內的戰鬥與德軍的投降

在澤勞高地和高速公路相繼失守,以及奧得河防線被全面突破之後,柏林外圍守不住了,德軍只能退入柏林城內準備展開巷戰,城市籠罩在絕望的氣氛之中。4月20日,希特勒度過了其人生的最後一個生日,五天之後,蘇軍完成了對柏林的包圍並開始攻城。

防禦柏林的德國軍隊成分極其複雜,包括國防軍、黨衛軍和警察,還有大量的人民衝鋒隊,其中最具戰鬥力的無疑是國防軍的「明謝貝格」裝甲師和黨衛軍第11「北歐」裝甲擲彈兵師,前者為守軍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坦克支援,後者的頑抗在城市戰中給蘇軍留下深刻印象。

雙方在每一條街巷中都展開了血腥的逐屋爭奪,蘇軍一步一步的向著國會大廈和布蘭登堡門等重要的象徵性建築物推進,德軍頑強抵抗,蘇軍在巷戰中蒙受了慘重的損失,之後統計,柏林戰役期間,蘇軍每日平均都要付出15000人傷亡的代價;但是因為實力上的絕對差距,德軍的防禦逐漸瓦解,4月29日的時候,德軍已經丟失了大部分城區,退守到圍繞著元首地堡和國會大廈等幾個重要據點為核心的街區,當晚在元首地堡中,希特勒與愛娃·布勞恩結婚。4月30日,蘇軍猛攻國會大廈和布蘭登堡門,「明謝貝格」裝甲師在布蘭登堡門前損失了最後一輛坦克,剩餘人員作為步兵繼續作戰。納粹抵抗無望,希特勒與愛娃在下午自殺。與此同時,國會大廈的戰鬥仍然在激烈進行,幾乎在每個房間都爆發了激烈的爭奪戰,蘇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直到晚上才攻上了國會大廈的樓頂,但是底層仍然有德國守軍在持續抵抗,不過他們已經無力回天。當日深夜,彈盡糧絕的德軍發出了談判請求,並且在5月2日在柏林城防司令魏德林帶領之下投降,柏林戰役結束。

影視作品中對國會大廈發起進攻的蘇軍

蘇軍將紅旗插上柏林國會大廈

1945年4月16日至5月2日的柏林戰役,是德軍與蘇軍的最後一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最後一戰。 1945年5月7日,德國最高統帥部作戰處處長約德爾將軍向盟軍遞交了投降書,德國戰敗,納粹德國政權迎來了自己的終結,歐洲在經歷了七年的戰火之後,再次迎來了和平。曾經的軸心國集團,已經只有日本帝國依然在太平洋苦苦掙扎,試圖拖延自己的末日來臨。

(素材源於:https://www.allhistory.com/article/5ec4de59d47fa20001ce1bb2;侵權必刪。)

相關焦點

  • 蘇聯紅軍在柏林戰役之後的照片,戰役發生於1945年4月尾至5月初
    柏林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歐洲戰場上的最後一場重大戰役。大量蘇聯紅軍在東方進攻柏林,這場戰役發生於1945年4月尾至5月初。在這場戰役終結前,阿道夫·希特勒自殺。納粹德國在這場戰役結束後,5月8日籤署無條件投降協議,宣示第三帝國正式覆亡,象徵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歐洲戰事的結束1945年開始由於蘇聯於1944年8月發動巴格拉基昂行動,所以歐洲德蘇戰爭相對地平穩。
  • 什麼原因導致了德軍在柏林戰役中慘敗
    自從二戰開始了之後,有很多的著名戰役就此產生了,他們也是對當時的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世界勢力的轉折之戰柏林之戰,今天一起來看一下。我們的疑惑就是,德國屬於本地作戰,為什麼最後還輸了。德國一方面是輸給了蘇聯,另一方面可以說是這次輸的也是十分的徹底。
  • 帝國興亡——德意志第三帝國(納粹德國)
    「第三帝國」一詞源於義大利末世神學家、佛羅倫斯教派創始人尤阿興姆·菲奧雷斯(JoachimvonFiores)與其他中古世紀神學家對聖經經文的解釋,原初意義是指「聖父之國」(ReichdesVaters)、「聖子之國」(ReichdesSohnes)之後的「聖靈之國」(ReichdesheiligenGeistes),即上帝拯救世界後,完美、無盡止、由聖父、聖子、聖靈統治、以基督為王的第三階段神國
  • 蘇軍砸爛「柏林之鎖」:柏林戰役中最慘烈的一場野戰
    1945年柏林戰役是蘇聯紅軍在二戰中實施的最後一場戰略性進攻戰役,它由一系列外圍攻堅戰和最後的城區巷戰組成。本文所講述的就是柏林外圍攻堅中最激烈的澤洛高地爭奪戰,它也是整個柏林戰役中最慘烈的一場野戰。蘇軍官兵以巨大傷亡為代價,打開了通向「第三帝國」老巢的通道。
  • 最後的戰役柏林戰役
    柏林之戰,是柏林總部的各個黨衛隊機構普通職員第一次、當然也是最後一次,拿起槍枝投入真正的戰鬥。 從某種軍事角度來說,柏林之戰早就開始了。五年前,從英國皇家空軍出動81架轟炸機在不列顛戰役期間報復性轟炸柏林開始,柏林就成為了空中轟炸和防空力量相互較量的主戰場。從1941年秋季到1945年戰爭結束前,柏林城幾乎每夜都要沐浴在皇家空軍的彈雨洗禮下。
  • 柏林戰役,二戰中規模空前的一次,德軍在這次戰役得面對多少敵人
    1939年以來,出現了眾多的著名戰役,它們的出現也是產生了很深的影響,改變了當時的格局。眾多戰役之中,我們今天了解的是一場影響十分巨大的戰役,他就是柏林之戰,也是一個轉折點。這場戰役我們也是有一個疑惑,德國屬於本地作戰,優勢很多呀。
  • 世界史上著名的十大戰役,中國兩大戰役上榜,第一實至名歸
    第八,現代戰爭的立體魔方——馬島海空戰。馬島戰爭創造了一個新的世紀。當時日不落帝國已大不如從前,只能算一個二流強國。長平之戰由於趙國領導者趙王的決策失誤。過於求急求勝,中了秦國的反間計。把經驗老道的廉頗大將從戰前換了下來。只用了紙上談兵的趙括,致使趙軍大敗。秦將白起坑殺趙軍40萬降兵,致使趙國從此國力驟減,從此不可翻身。
  • 拜佔庭帝國歷史的終結之戰:曼西克特戰役
    曼西克特會戰之時,軍區軍隊已經在八任政府官僚的打擊下極其衰弱,他們早已沒有成建制的具裝鐵甲聖騎兵。因此,亞爾斯蘭在正面戰場對打贏享有「軍隊之花」美譽的拜佔庭軍隊並沒有信心,他甚至做好了自己陣亡的準備。但他並未想到,面對已經成為徒有其表空殼的拜佔庭軍隊,命運將送他一個決定性的意外大禮。
  • 柏林戰役的德軍如何布防?戰鬥最後幾天,蘇軍老兵稱戰後不敢回憶
    阿登反擊戰是納粹德國的困獸之鬥,雖然德軍一開始佔據上風,但因為蘇軍提前發動維斯瓦河戰役,德軍只能分兵回防,阿登戰役終以德軍撤退結束。1945年的1月,德軍指揮部下令西線德軍撤退,阿登戰役結束。德軍在這場冬季反攻裡傷亡12萬人,而且消耗了大量寶貴的燃油,很多坦克和裝甲車被遺棄。至此,德國在軍事上已經徹底宣告失敗。
  • 二戰柏林保衛戰到底有多慘,1500軍官全軍覆沒,沒人投降
    史達林格勒戰役結束後,戰爭天平開始向蘇聯傾斜,1943年,德國軍隊在庫爾斯克戰役中失敗,蘇軍集結百萬兵力,對德軍發動了10次反擊,將德軍驅逐出蘇聯境內,1944年6月,數十萬盟軍登陸諾曼第,希特勒不得不從已經緊張的東部戰場調遣部隊,此後,數以百萬計的紅軍開始大規模反擊,部隊直指德國首都柏林。
  • 柏林戰役,德軍擁有百萬大軍,為何沒守住柏林城?
    二戰後期德軍全部兵力加起來差不多有三百萬(包括200萬德國國防軍,100萬德國黨衛軍)兵力多寡是由其軍工能力所決定的,但是在柏林戰役中卻組織不起來那麼多的人,因為德國深陷戰爭的泥潭,兵力無法集中在首都柏林。
  • 俄解密二戰柏林戰役檔案文件
    俄羅斯國防部本周末在網上公布的這些文件將提供有關持續數周的柏林戰役的細節,其中包括時任蘇聯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司令朱可夫的報告。其中一份報告寫道:「敵人正在對每一條街道、每一個區、每一幢樓房公寓、每一個房間和每一個地下室展開奮力捍衛。」
  • 柏林戰役,蘇聯軍隊最後的惡夢!
    柏林戰役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最後一場大戰,可以說,這一戰役已經沒有什麼軍事上的意義了,因為德軍的戰敗早就已經成了定局,唯有的是希特勒最後的倔強。然而面對已經窮途末路的德軍,為何這最後一戰蘇聯依舊付出高達30萬人的代價,才取得了這最後的勝利?
  • 帕提亞帝國的末日:霍爾米茲達甘之戰
    勇武的沙普爾一世 後來曾經入侵印度 重創貴霜帝國阿薩西斯王朝的終結中世紀手抄本上的霍爾米茲達甘之戰霍爾米茲達甘戰役的結局對伊朗乃至世界歷史的影響很大。對戰敗的阿薩西斯王朝而言,它在此戰中不僅損失了最後的精銳力量,而且失去了戰爭的主導權。更糟糕的是,此戰之後,極具戰略價值的米底地區門戶徹底洞開,再無抵擋波斯人入侵的能力。而逃脫此難的阿爾塔巴努斯四世之子阿薩西斯和此前一直與其爭奪王位的兄弟沃洛吉西斯六世只能憑藉巴比倫尼亞並不可靠的阿拉伯地方勢力的支持苟延殘喘。
  • 難以置信:1945歐戰柏林戰役結束,德國還保有百萬大軍
    二戰開戰時,即德軍攻擊波蘭時兵力120萬,(有的說160萬),德軍攻擊法國時,兵力335萬,德軍進軍蘇聯巴巴羅薩行動時,兵力550萬,德國最強的1941年.全歐洲的納粹軍隊有1020萬,那麼二戰中即柏林之戰結束後,德國宣布投降時?德軍還保留有多少兵力呢?小編通俗歸類給大家數一數。
  • 柏林戰役時,蘇軍為何不直接把帝國大廈轟平,而是派士兵攻進去?
    德國國會大廈是蘇軍在柏林戰役中所遇到的最後一個硬茬子,是一個不得不拿下來的硬茬子!1945年4月30日上午,蘇軍對法西斯德國的國會大廈發動了強攻!此時此刻,希特勒的總理府已經被攻克,這座象徵德國最高權力的大廈國會大廈,是德軍最後的防線!第三帝國國會大廈,這座著名的建築物見證了希特勒奪取了政權,更是國會縱火案的事發地。
  • 浣洋訣2.7.4第二帝國三大戰役之二:「獨尊」---普奧之戰
    2.7.4第二帝國三大戰役之二:「獨尊」---普奧之戰 八角微笑道:「在立威之戰勝利以後,普魯士王國喚醒了北德意志一些邦的獨立意識
  • 最後的反擊,陷入絕地的苦鬥:柏林戰役中的海因裡希大將(上)
    1945年1月,蘇軍發起維斯瓦—奧得河攻勢 1945年1月,正當德軍在西線的阿登陷入停滯之時,蘇軍發起了規模宏大的維斯瓦—奧得河進攻戰役和桑多梅日—西裡西亞進攻戰役
  • 第三帝國的思想根源
    1807年,普魯士在耶拿屈辱地被拿破崙擊敗以後,約翰·戈特 利布·費希特開始在他擔任哲學教授職位的柏林大學的講壇上發表他著名的《告日耳曼民族書》。這些演講深深地激動了和鼓舞了一個陷於四分五裂的戰敗國家的人民,它們的響亮回聲即使到了第三帝國時代仍舊隱約可聞。對於戰敗國的意氣沮喪的人民來說,費希特的教導是一種醉人的烈酒。在他看來,拉丁民族——特別是法國人——和猶太人都是腐朽種族。
  • 二戰東線戰場德軍最後的勝利,殲滅蘇軍52個師,第三帝國的續命之戰
    發生了著名的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 1943年2月中至3月中,德軍南方集團軍群以出人意料的機動戰術,在哈爾科夫地區對蘇軍絕地反擊,以傷亡2萬人的代價殲滅蘇軍10多萬人,重新奪回了哈爾科夫和別爾哥羅德。 這場戰役是時任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官的曼施坦因元帥巔峰之作,也被希特勒寄予了扭轉戰局的重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