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提亞帝國的末日:霍爾米茲達甘之戰

2021-02-13 冷炮歷史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帕提亞帝國?



帕提亞帝國是伊朗古代歷史中的一個由蠻族建立的國家,因其王族阿薩西斯家族之名而被中國古史稱為安息。這一王朝曾一度以打敗羅馬前三頭之一的克拉蘇而蜚聲國際,也曾在此後的歲月中逐漸遭到羅馬人的反制,日漸傾頹。

到了公元3世紀初,已立國四個半世紀之久的帕提亞終於因國力衰竭而被敵人打敗,走下了歷史舞臺。值得注意的是,消滅阿薩西斯王朝的敵人並非它的世仇羅馬人,而是其原來的附庸,此後成為伊朗地區霸主的波斯薩珊家族。

帝國後裔的第二春

波斯人的祖先曾經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跨三大洲的帝國

波斯人的祖先曾在公元前 550年建立過第一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波斯帝國。但帝國在2個世紀後,即被橫空出世的亞歷山大大帝攻滅。此後的波斯本土依次淪為外族的塞琉古王朝和阿薩西斯王朝統治下的附庸國,喪失了曾經的大國輝煌。

波斯人一定希望能夠重拾祖先的榮耀,但勢力強大的希臘人和帕提亞人先後阻止了上述企圖。一直到這些異族統治者因捲入與羅馬人的爭鬥無暇他顧,他們才又發現了新機會。

阿薩西斯王朝末年,帕提亞人的統治已陷入危機之中:

羅馬皇帝塞維魯及卡拉卡拉父子倆,先後在公元2世紀末和公元3世紀初,兩次入侵美索不達米亞和米底。羅馬大軍不僅讓帕提亞人在伊朗地區的威信掃地,更沉重打擊了以這兩處富庶地區為主要稅收的帕提亞國家經濟。

奮力對抗羅馬軍團的帕提亞重騎兵

曾因一度把控絲綢之路最大中介地位,使得財富滾滾而入的帕提亞國庫,此時已告枯竭。國王不得不發行劣質銅幣取代昔日含銀量十足的德拉克馬銀幣。

為了維系統治,帕提亞諸王加重了對各附庸國的剝削,進一步激起了地方勢力的離心傾向。

更糟糕的是,老國王沃洛吉西斯五世死後(公元 191-208年在位),他的兩個兒子阿爾塔巴努斯四世(公元 208-224年在位)和沃洛吉西斯六世(AD 208-228年在位)為爭奪王位展開了漫長而殘酷的內戰。此舉徹底斷送了帕提亞中興的最後希望。

阿爾塔巴努斯四世(上)與沃洛吉西斯六世(下)

乘著宗主國捲入內戰與羅馬人戰爭的良機,波斯人重新舉起了光復昔日榮耀的大旗。公元205年(也有說是208年),波西斯地區的原伊斯塔赫爾城安娜希塔神廟祭司帕佩克佔據小城奇爾自立。其子阿爾達希爾(公元224-240年在位)則在另一處名為達拉布格爾德的小城遙相呼應。此後數年,帕佩克去世,阿爾達希爾完全統一了四分五裂長達數個世紀之久的波西斯。

帕提亞帝國治下的中亞地區

波斯第二帝國的崛起

帕提亞的精銳力量在尼西比斯戰役中損失慘重

公元220年,阿爾達希爾借阿爾塔巴努斯尼西比斯慘勝,無法及時幹預東方事務之勢,公開向鄰近的克爾曼和埃勒邁斯地區擴張。他不僅打敗了上述地區的帕提亞附庸勢力,還在公元224年春向北進攻阿爾塔巴努斯四世根據地米底。

在米底的南方門戶伊斯法罕,阿爾達希爾大肆劫掠伊一番後,囂張地向其原宗主國王阿爾塔巴努斯發起挑戰:

我會在四月的最後三天,到一處稱為霍爾米茲達甘的平原等你前來!

顯然,無論是出於重振阿薩西斯家族威望的責任,還是解決波斯人威脅的現實考量,帕提亞國王都不得不接受這一嚴重挑釁。按照古典史料之載,他打開為數不多的國庫存餘,從米底全境招兵買馬。最終於約定時間進抵胡澤斯坦的霍爾米茲達甘平原,決定未來伊朗歸屬的霍爾米茲達甘決戰遂就此展開。

高舉軍旗的帕提亞重騎兵

一如其固有風格,帕提亞軍隊全部由騎兵組成。主要為武裝到牙齒的具裝鐵甲騎兵和機動性強的的弓騎兵。這些具裝騎兵仍然穿戴由環甲或鱗甲製成的相對笨重的舊式胸甲,以保持其一貫重視的衝擊力和防禦性。

高舉龍旗的帕提亞弓騎兵

波斯軍隊也以騎兵為主力,且同樣主打鐵甲騎兵和騎射手的配合戰術。但他們的重甲騎兵卻大多身披看似防禦性略遜一籌的鎖子甲。顯然,阿爾達希爾選擇鎖甲是為了更有效地保持騎兵在戰鬥中的靈活性。

由於史料沒有更為詳細的記載,我們不知道交戰雙方軍隊的具體規模。不過,由於受到尼西比斯戰役慘重的傷亡影響,以及諸如蘇倫、埃斯巴德巴赫等大貴族勢力對國王命令陽奉陰違的影響,阿爾塔巴努斯顯然不大可能徵召超過2萬人的帕提亞騎士。

相比之下,已坐擁一半伊朗高原地區的阿爾達希爾大軍規模可能與之相當甚至略有優勢。否則他絕無底氣向其原宗主國王尋釁滋事。

薩珊波斯人的軍隊

亞洲巔峰騎兵之戰

現代人復原的波斯與帕提亞重騎兵的廝殺

兩支作戰風格極其相似的軍隊就這樣開始了彼此之間的決戰。也因為他們兵種組織的相似性,兩支軍隊從戰鬥伊始即未採取守勢,而是選擇主動互相攻向對方。

雙方陣營中的弓騎兵首先向敵人發射弓箭以達到先期損耗對方精騎的目的。奮勇爭先的鐵甲騎兵則盡全力在遮天蔽日的箭雨中快速穿插,直至雙方接觸進入慘烈的肉搏戰模式。在看似鮮豔的軍旗飄揚的背景下,無數人頭和殘肢在冰冷的刀鋒和長槍過處滾滾而落,戰場上很快就屍骨堆積如山。

出土於敘利亞東部古城的帕提亞馬甲

最初,交戰雙方勢均力敵。雖然帕提亞人在數量上不佔上風,但他們旺盛的士氣暫時彌補了數量的劣勢。不過,隨著戰鬥的繼續進行,帕提亞騎士穿著舊式的笨重盔甲所帶來的靈活性不便的缺陷就暴露無遺了。考古學者曾在今日伊朗菲魯扎巴德地區附近發現許多薩珊時期的壁畫,其中有些描述了波斯騎士在飛馳的戰馬上用胳膊卡住帕提亞騎士的脖子、將其生俘的戰鬥場景。顯然這是雙方戰鬥經過的真實再現。

薩珊壁畫上的波斯騎兵生擒帕提亞人

於是,在戰鬥持續一段時間後,帕提亞軍隊損耗加劇,漸落下風。更嚴重的是,隨著己方損失的加大,帕提亞人的士氣逐漸氣餒。一些士兵甚至背叛了阿爾塔巴努斯而加入到阿爾達希爾陣營反戈一擊,導致阿爾達希爾軍力更加強大。

處於弱勢的阿爾塔巴努斯此時似乎希望通過武將之間的單挑來殺死對方主將,以此改變不利局面。但波斯人對此顯然也早有準備。

戰鬥爆發之初,阿爾達希爾之子,也就是後來的薩珊國王沙普爾一世就貼身護衛在父親旁側,一嗣有危險即可挺身而出。當阿爾塔巴努斯的書記官達德赫布恩達德赫奉命前來衝陣時,蓄有長鬚、身著鎖甲、腰配箭囊的沙普爾立即手持一桿長矛躍上一匹全副鎧甲的戰馬。這位波斯王子在面對面的單挑中將同樣全副武裝的達德赫布恩達德赫刺於馬下,顯示出極為出眾的武勇和膽略。

壁畫上的 沙普爾陣斬達德赫布恩達德赫

達德赫布恩達德赫的被殺對阿爾塔巴努斯陣營士氣的打擊幾乎是致命的。目睹此景的帕提亞人再無鬥志,全軍上下驚惶無措。與此同時,波斯軍隊則乘勢發起總攻,在己方弓騎兵發射的鋪天蓋地的箭雨中,阿爾達希爾一馬當先從中軍中衝出,率領鬥志激昂的波斯騎兵徹底擊垮了當面的帕提亞陣線。

勇武的沙普爾一世 後來曾經入侵印度 重創貴霜帝國


阿薩西斯王朝的終結

薩珊壁畫上的重騎兵形象

最終,帕提亞國王發現自己已經被波斯軍隊包圍,他與整個帕提亞帝國的最終命運也就此註定。按照一位古典晚期亞美尼亞作者的記載,阿爾達希爾試圖招降阿爾塔巴努斯,但帕提亞國王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卻表現出不願屈辱求生的骨氣:

阿爾達希爾告誡國王阿爾塔巴努斯不要再做徒勞的抵抗以讓帕提亞人和波斯人自相殘殺,因為這個王國已不再保持在阿爾塔巴努斯手中,而盡為阿爾達希爾所掌控。

他說道:「至於你,如果你順從我,盡可以生活得無憂無慮,因為我將會賜給你一塊土地,讓它足夠供應你生活所必需的一切物產。你決不應該再親信任何人挑唆你東山再起的蠱惑,並且要牢記你曾在王宮中對王后所說的預言。」

阿爾塔巴努斯回頭看了看他的親屬,說道:「女人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物!婚姻情愛與其說是愉快還不如說是傷害!」

說完後,他生氣地命令他的一個侍衛前去殺死王后,因為他認為後者已經背叛了忠於自己的誓言。隨即他轉向阿爾達希爾,回答道他寧願選擇去死也不會屈辱地把他的國家交給阿爾達希爾這個奴隸。說完這些話後,他仿佛醉漢和瘋子那樣突然衝向波斯人。

他打傷了其中很多人,被殺者則更多,並且徑直將長矛擲向阿爾達希爾。後者因為他極其擅長使用弓箭而且射中的成功率總是很高。所以假裝逃跑,卻乘追擊者不備向其胸膛射出一支箭。拜射手不可抗拒的力量所賜,這支箭不僅戳破了阿爾塔巴努斯的盔甲,還深深刺入胸膛,最後從背後穿透而出,於是立刻導致了阿爾塔巴努斯的死亡。

正在練習射箭的波斯貴族

以上敘述由於其作者來自薩珊王朝敵對的亞美尼亞,或多或少有醜化阿爾達希爾等波斯敵人,美化帕提亞國王之嫌。但無論如何,阿爾塔巴努斯四世死於此役是毋庸置疑的事實。另一些中世紀的阿拉伯史學家也提到他在與阿爾達希爾的單挑中被殺死。隨著帕提亞國王最終在戰鬥中隕落,少數仍然忠於國王的殘餘帕提亞人大部分都被殺死,只有際少數倖存者逃往各地。這場決定性的戰役遂以帕提亞人的慘敗告終。

戰鬥結束後,阿爾達希爾也從馬上跳下,走到阿爾塔巴努斯的屍體前,將後者頭顱踩在腳下。雖然這種粗暴行為並不值得肯定,但無疑具有重大的意義。因為它代表著新的王權已經正式取代了前朝的地位。

中世紀手抄本上的霍爾米茲達甘之戰

霍爾米茲達甘戰役的結局對伊朗乃至世界歷史的影響很大。對戰敗的阿薩西斯王朝而言,它在此戰中不僅損失了最後的精銳力量,而且失去了戰爭的主導權。更糟糕的是,此戰之後,極具戰略價值的米底地區門戶徹底洞開,再無抵擋波斯人入侵的能力。而逃脫此難的阿爾塔巴努斯四世之子阿薩西斯和此前一直與其爭奪王位的兄弟沃洛吉西斯六世只能憑藉巴比倫尼亞並不可靠的阿拉伯地方勢力的支持苟延殘喘。

相反,獲勝的阿爾達希爾不僅在戰略上獲得了主動。波斯人贏得了諸多原帕提亞附庸國,如阿狄亞貝尼、基爾庫克等和東方的蘇倫等大貴族勢力的效忠,蓬勃崛起之勢銳不可當。

大量帕提亞帝國的附庸部隊很快加入了波斯一方

其中就包括了當年打贏卡萊之戰的蘇倫家族


霍爾米茲達甘之戰結束後,阿爾達希爾就對米底發起攻勢。波斯軍隊迅速奪取了包括埃克巴塔納在內的諸多重鎮,完全隔絕了美索不達米亞的帕提亞殘餘勢力與其龍興之地、呼羅珊的原帕提亞行省之間的聯繫,迫使後者再無法從東方獲取能夠補充戰爭損失的優秀兵源。

兩年之後公元226年,阿爾達希爾又打敗沃洛吉西斯六世,入主帕提亞首都泰西封,正式建立起薩珊王朝。公元228年,逃往山區頑抗到底的阿薩西斯王子被俘,並和其他王族成員一起押往泰西封處死,此舉也代表了帕提亞王國的徹底滅亡。

泰西封遺址 該城在阿拉伯徵服後走向衰亡

笑傲伊朗400多年的阿薩西斯王朝就此煙消雲散於歷史舞臺。薩珊諸王們則在後者崩潰的廢墟上,通過不斷地東徵西討,擊敗了無數先前困擾帕提亞的敵人們,將昔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榮光重現於西亞的土地上。霍爾米茲達甘的勝利,則正是他們奠定霸業的關鍵基石。

尼西比斯之戰:帕提亞帝國的迴光返照


相關焦點

  • 崛起與繁榮——絲綢之路上的帝國興衰之帕提亞帝國
    公元前247年,位於伊朗高原東北部的一個驍勇善戰的遊牧部落帕提亞(Parthia)掙脫了最強大的希臘化國家——塞琉古(Seleucid)王朝的統治,進而將伊朗高原的全部及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一部分據為己有。由於這個王國的開創者被尊為安息大帝,因此漢文史籍遂將之稱為「安息」,這就是帕提亞帝國。
  • 為何帕提亞帝國不能用騎射騷擾戰勝羅馬?因為帕提亞真做不到
    帕提亞弓騎兵然而,在這場赫赫有名的卡萊之戰之後,帕提亞帝國卻少有戰勝羅馬軍團的戰役,不僅如此,如果熟悉帕提亞人和羅馬人的戰役的話,就會發現帕提亞連卡萊之戰中騎射襲擾步兵,長矛鐵騎圍攻對方冒進騎兵的戰術也不再使用了,反而大多和羅馬軍隊進行一五一十的正面作戰。有人可能會產生疑問了,難道帕提亞的軍事統帥們腦子都出了問題了嗎?非要和擅長貼身近戰的羅馬軍團正面作戰?
  • 帕提亞帝國即安息帝國
    在弗拉特斯一世的繼承人米特裡達梯一世的統治下,帕提亞帝國的疆域擴張至最大,卡圖贊將之與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居魯士二世作出比較。狄奧多特二世逝世後,帕提亞帝國與大夏王國(巴克特裡亞王國)的關係轉差,米特裡達梯一世攻佔了歐克拉提德斯一世(前170年~前145年在位)統治的大夏王國(巴克特裡亞王國)轄下的兩個都區。
  • 想徵服帕提亞,除非手心長出毛!傳說中的帕提亞帝國為何那麼強?
    帕提亞之名最早見於亞述文書,當時指科佩特山脈以南卡維爾鹽漠以北的地區,西鄰米底,東接馬爾吉安那。此地在波斯帝國阿黑門尼德王朝時期成為帕提亞行省,大流士一世在貝希斯敦銘文上誇耀自己徵伐帕提亞的偉業,「帕提亞及敘爾卡尼亞叛……賴阿胡拉馬茲達之恩寵,我軍大敗叛賊,維亞赫納月二日我軍敗帕提亞叛軍於維斯帕烏拉什提,擊殺六千三百四十六,生俘四千三百四十六……加爾馬帕達月一日,我軍破叛軍於帕提亞之帕提格拉巴納城,擊殺六千五百七十,生俘四千一百九十二……然後此行省復歸本王,此即本王於帕提亞之作為。」
  • 「緊急徵召」的帕提亞帝國軍隊,戰場上為何騎兵卻配合「默契」?
    帕提亞帝國是一個傳統的封建制度國家,實行的是公爵分封的方式,和我國春秋戰國時期一樣,帕提亞公爵封地林立。在帕提亞帝國存在的四百五十年中,卻從來沒有建立過常備的軍隊。因此帕提亞帝國在立國之初就是依靠著在馬背上勇敢無畏的戰鬥而得來的,所以騎兵是帕提亞帝國必不可少的軍事力量。帕提亞帝國雖然沒有常備的軍隊,但帝國只要在面對危險時仍然可以迅速聚集全國上下的兵力。這正是由於帕提亞帝國擁有強大的騎兵軍團。
  • 帕提亞步兵:騎兵光芒掩蓋下的生力軍
    作為公元前後的世界四大帝國之一,帕提亞人長期被認為只能靠自己的騎兵打仗。這種說法或許有很多依據,但終究經不起歷史的推敲。我們不妨撥開歷史的迷霧,搜尋下帕提亞帝國步兵的內容。不成功的早期嘗試確實,依靠兩者之間的經典配合,帕提亞人在卡萊之戰中能以絕對劣勢的兵力幾乎全殲看似不可一世的羅馬軍團,創造了不可複製的奇蹟。不過,也正因為帕提亞騎兵的功勳是如此輝煌,以至於其軍隊中同樣擔當重要角色的步兵完全被騎兵的光環掩蓋了。再加上同時代聲名遠揚的重步兵——羅馬軍團的對比,在世人眼中無關緊要的帕提亞步兵遂逐漸被邊緣化,甚至到了幾乎無人問津的程度。
  • 同為四大帝國,帕提亞為何總遭羅馬入侵?羅馬:我軍隊系統更先進
    那麼,帕提亞軍隊既然有著如此之多的限制,為何能在卡萊完勝克拉蘇的軍團呢?但是,帕提亞帝國卻沒有這樣的條件,帕提亞帝國依賴的騎兵們,在應對一支準備充足的羅馬軍隊時,可謂是無計可施。帕提亞帝國的輕騎兵無力襲擾有著大量輕步兵保護的重步兵集群,因為靠近便意味著遭到射程更遠的步弓打擊,一旦輕騎兵無法襲擾敵人,帕提亞的重裝騎兵們便會面臨一個尷尬的局面,是冒險朝著陣型齊備的重步兵陣線發動突擊,還是不斷後退直到對方出現破綻?
  • 《古羅馬千年史》羅馬帝國之帕提亞戰爭1
    羅馬帝國之帕提亞戰爭1 (1)第一次帕提亞戰爭(
  • 帕提亞王朝錢幣
    帕提亞王朝有一個中國人熟悉的名字——安息帕提亞王朝(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又名阿薩西斯王朝
  • 卡萊之戰,羅馬軍團為何敗於帕提亞騎兵?以前的分析只會兵種鬥獸
    編者按:在羅馬與帕提亞的數百年較量,要論起知名度卡萊之戰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但是這一戰的意義被過大的拉大,並且對這一戰最大的問題就是出現了很多曲解。本文詳細分析一下羅馬究竟如何兵敗卡萊。按照通說帕卡萊之戰的過程是,帕提亞憑藉弓騎兵和具裝騎兵的配合,擊敗了數倍與及的羅馬軍團,就此證明羅馬缺少投射力量和騎兵,很難與騎兵強國抗衡。之後又延伸出另一條言論,羅馬這一戰之後痛定思痛,開始不斷加強自己的騎兵和投射力量,最後平推了泰西封。但是,事實是否如此?首先我們先從羅馬是否在此戰之後增加騎兵與投射力量來入手。
  • 絲綢之路與帕提亞有關聯?其經濟高速發展,離不開絲綢之路的貢獻
    引言帕提亞帝國,又名安息國,是在亞歷山大大帝死後,由帕提亞依靠塞琉古而建立起的帝國。因為帕提亞帝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優越,是中國與羅馬進行商貿的必經之路,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所以帕提亞帝國的發展十分迅速,很快便成為了一個強大的帝國。
  • 希爾赫斯提卡大捷:羅馬諜戰大師對帕提亞騎兵的復仇
    在眾多羅馬軍事黑歷史上,卡萊之戰絕對能列入五重大慘敗。此戰也讓很多人產生了一種想當然的錯覺:東方遊牧式騎兵軍隊勝於西方古典步兵軍團。不過,在卡萊之戰結束的15年後,羅馬人同樣運用諜戰的妙招挫敗對手。這就是公元前38年,發生在敘利亞的希爾赫斯提卡之戰。卡萊戰役的餘波
  • 冷研說歷史|卡萊會戰後,帕提亞鐵騎對羅馬軍團再無大勝?這戰羅馬皇帝都做了逃兵
    帕提亞對羅馬固然敗多勝少,但是帕提亞除了卡萊之外還是有別的大勝的。其次就是帕提亞作為古代四大帝國之一,其本身軍事實力並不弱。從下表統計就可以看出。如果說哪一次交戰最能展示帕提亞軍事實力的話,筆者認為並不是卡萊而是雙方之間的最後一場較量——尼西比亞斯之戰,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尼西比亞斯之戰。
  • 《西洋古代軍事戰略》古羅馬篇 第八講 東方帝國(上)本都 帕提亞
    西洋古代軍事戰略第二章 古羅馬第八講 東方帝國(上)主講人: 米特拉達梯綺羅生整理人:米特拉達梯綺羅生
  • 又敗給帕提亞騎兵?
    最後,還是他輕率的領兵出徵,輸給了東方的帕提亞帝國。那麼,克拉蘇是依靠什麼去平定斯巴達克斯的?又為何會敗在帕提亞人之手?平定起義非一人之功帕提亞帝國的實力 遠強於起義軍公元前53年,克拉蘇為了提升個人榮譽而遠徵東方的帕提亞帝國。
  • 一個「中介商」的成長史:帕提亞如何通過絲綢之路來發家致富
    在第二次出使中,張騫一行人到達烏孫,同時他也派遣了副使前往了「安息」,即帕提亞,帕提亞迎接漢朝使團的陣仗也是十分大的。而這第二次西使中,張騫也早已了解到安息最為大國,給帕提亞帶去的金銀絲綢更是不少,自此,帕提亞和漢朝的友誼之花綻放開來。
  • 騎兵勇猛、方陣強大,塞琉古為何還被帕提亞「重拳出擊」痛失波斯?
    這樣看來,帕提亞的確是從塞琉古帝國中剝離出來的一部分,且當時歐洲文明擁有共同的起源,雖然隨著各個地區不同文明風俗有所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分分合合即使發生頻繁,百姓也容易接受,且帕提亞與塞琉古的緣分不僅於此,在之後的上百年內都牽扯不斷。
  • 末日之戰 等你來戰
    如果末日降臨上海你會做什麼?
  • 世界軍服百科:龐大波斯帝國領土上興起的各個族群
    帕提亞弓騎兵以「帕提亞射擊術」聞名,這種戰術被包括東羅馬人在內的其他東方軍隊模仿。帕提亞弓騎兵會在馬匹疾馳時,轉身向後方射箭。雖然看上去很簡單,但對騎手的騎術要求很高(此時還沒出現馬鐙)。另外,弓騎兵還必須是技藝高超的弓箭手,這樣才能命中目標。 帕提亞弓騎兵裝備輕型武器,不穿護甲。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帕提亞重騎兵穿著重甲,其坐騎也披甲。
  • 帝國的末日
    曾幾何時,這道海峽是帝國的財富之道,現在反倒成了卡住咽喉的絞索。君士坦丁堡,這座眾城之女皇,褪下託加便僅剩傷痕累累、骨瘦如柴的軀幹。曾經繁榮的市區化作農田,大教堂的金碧輝煌也無法掩蓋帝國的落日。當羅馬統治世界之時,城市的港口旁千帆競行,來往的車隊不斷穿梭著城門,沿大道而來,順大道而去,到達近東、義大利乃至高盧、阿非利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