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門坎戰役蘇軍到底是大勝還是慘敗?關東軍瞞報戰損證明日本戰敗

2020-12-22 東北行營


其實題目中的這兩個結論都不準確,蘇軍在1939年的這場戰役中最恰如其分的結果描述應該是「慘勝」,之所以承認蘇軍最終獲勝,是因為首先提出停火的確實是日本人:1939年9月9日,日本駐蘇大使東鄉向蘇聯提出了在諾門坎停戰的要求,莫斯科就坡下驢,一周後雙方籤訂停戰協議。很明顯,如果日本人在戰場上佔據著優勢,那麼以他們的瘋狂性格不可能厚著臉皮求和。


諾門坎戰役有一個特殊性,就是雙方的前線將領都不太甘心,而政府高層卻又同時不想再打下去了。日本方面,關東軍在8月底曾經又調集第2師團、第4師團和第7師團的二線部隊,以及一大批特種兵聯隊或者中隊,準備發動新的攻勢扭轉戰局;蘇聯方面,朱可夫亦有能力追殺甚至全殲被打殘了的第23師團,但最終分別被兩國統帥部所阻,某種意義上說,諾門坎戰役是一場「意猶未盡的戰爭」。

就兩軍損失來說,百科上關於日軍總計損失兵員19000人的數字肯定是不準確的,關東軍為了面子,以及不刺激日本軍部和國內民眾的情緒,很明顯地瞞報了傷亡情況。根據近年來那個什麼狗屁社逐漸暴露出來的信息,日軍在諾門坎戰場上拋屍不下18000具,如此按常理計算傷亡總數也將超過40000人。因為前期參戰主力第23師團和後期主力第六軍各部,在戰役進程中都進行了多次補充,是不能以其額定編制人數來統計損失的。





比如諾門坎戰役日軍主要參戰部隊第23師團,原本就是個三聯隊制的警備師團,滿編人數為15140人,而戰損高達11980人,紙面傷亡比例已經超過80%,如果不是期間經過多次補充,那麼這個警備師團幾乎就不復存在了。同時,關東軍另外幾個師團、第8國境守備隊、若干獨立守備隊、第一戰車團、獨立炮兵和高射炮部隊、陸航部隊均有不同程度的傷亡,還部包括偽「興安守備軍」被打殘的一個騎兵師,凡此種種,即便不計入戰時補充兵員,19000人的傷亡數字也對不上號。


其中第23師團的第64步兵聯隊,在8月27日一天的戰鬥中傷亡即達69%,配合其作戰的野炮第13聯隊情況也好不哪裡去,戰至29日下午4點,第64聯隊長山縣大佐眼見突圍無望,下令焚燒軍旗和電臺密碼本,隨後率殘餘軍官自殺,整個聯隊部只有一個傳令兵逃了出去。據說這是二戰時期日軍第一次「奉燒」聯隊旗,可見日軍步兵已達山窮水盡的地步,至於戰報裡的輕描淡寫則很容易理解,在關內戰場這種它們也沒少幹。





日本人傷亡慘重是必然的,蘇軍在戰役中僅炮彈就消耗了31000噸(日軍全部彈藥僅為2000餘噸),在一馬平川的滿蒙平原上,就算蘇軍的訓練水平較差,其飛機和火炮的射擊命中率也還是基本靠譜的,海拉爾的野戰醫院裡,日本傷兵已經是人滿為患。到1939年8月31日,小松原中將的第23師團被上萬噸炮彈已經整整轟擊了11天,師團部的命令是:突圍,足以說明日軍面臨的絕望形勢。

而蘇軍傷亡總數在25000人到26000人也是比較合理的,與日軍的傷亡比例1:1.6,並且損失了大量技術兵器,包括近700輛軍用汽車和近400輛裝甲車輛,200多架作戰飛機以及大口徑火炮80餘門。而日軍則損失戰車裝甲車30餘輛、30餘門重炮、作戰飛機180餘架,這個數字對比說明,一方面日本關東軍的裝備確實遠遜蘇軍,另一方面能夠在撐下來沒有崩盤,說明日本人只能拿人命去填,戰場上身綁炸藥去炸戰車的「肉彈」不在少數,否則以日軍的陸空火力水平,蘇軍不可能損失那麼多的技術兵器。





蘇軍之所以在7比1的裝甲優勢、6比1的火炮優勢、3比1的兵力優勢下損失慘重,跟蘇芬戰爭的情況差不許多,主要是「後大清洗時期」軍隊的戰鬥力還沒有恢復過來,拔苗助長的高級指揮員水平不濟,臨時提拔的基層軍官經驗生疏,以及普通戰士的缺乏訓練。若非有朱可夫這樣的優秀指揮官掌總,恐怕傷亡數量還要增大,但是要注意,絕不能拿1939年的蘇軍跟1944年的相比,部隊的戰鬥力那是在實戰中打出來的。


所以對日本來說,從「九一八事變」挑起戰爭開始,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大的虧,況且關內戰場正是如火如荼,實在無力跟蘇軍進行更大規模的戰爭,只能認栽,那就是敗了,這個沒什麼好爭論的。諾門坎戰後,關東軍司令植田謙吉、參謀長磯谷廉介雙雙下崗轉入預備役,陸軍參謀本部和關東軍參謀系統遭到徹底清洗,相當一批戰敗軍官和被俘釋放的士兵被逼自殺,這些足以說明日本陸軍對失敗的惱羞成怒,而蘇軍那邊,一口氣授予了70人以「蘇聯英雄」的稱號,這還有什麼可以懷疑的嗎?





但是在如此兵力兵器和後勤的巨大優勢下,蘇軍未能全殲日軍第23師團和徹底擊潰荻州立兵第六軍,並且付出了重大代價,贏得並不是那麼痛快淋漓,所以當然不能稱之為「大勝」,用「慘勝」來詮釋是比較準確的。


蘇日停戰後的第二天,蘇軍在歐洲方向開入波蘭,這也解釋了史達林為什麼也決定停火的原因,軍事上的情況大體如此。而從政治意義上看,此戰不僅沉重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二戰初期的囂張氣焰,而且使日本政府和軍部在「北進」的國策上明顯猶豫起來,很簡單,諾門坎戰場上被打疼了唄。




相關焦點

  • 諾門坎戰役的貓膩:蘇軍鋼鐵洪流傷亡比日軍大?日軍藏了多少數字
    那麼,諾門坎之戰到底發生了什麼,日軍和蘇軍到底傷亡幾何?為何蘇軍一戰就能擊垮日軍的銳氣呢?一、北上才是戰略,南進實屬無奈在20世紀30年代,德意日三國結成了「軸心國」,決意挑戰當時的世界秩序。三國以滅亡當時世界其他強國為目標,約定在戰爭勝利後分割世界。
  • 諾門坎戰役:日軍被蘇軍打的滿地找牙,喪膽諾門坎
    諾門坎這個地方在中蒙邊境線上,距離內蒙古海拉爾僅約200公裡,沒有什麼植被,從表面上看就是一片半草原半沙漠的荒地。而之所以會爆發諾門坎戰役,是當時的日軍和偽滿軍隊在與偽蒙軍隊和蘇軍爭奪諾門罕以西,到哈拉哈河這塊呈三角形地區的控制權,最終引發了大規模戰爭衝突。
  • 80年前,日本在諾門坎慘敗而歸,其實蘇軍是名副其實的慘勝
    說起蘇聯的對日戰爭,或許我們大家第一印象會想到的是1945年百萬蘇聯軍隊對日本關東軍的雷霆打擊。但事實上早在1939年,蘇聯和日本便爆發了世界上第1場大規模機械化戰爭,而這就是諾門坎戰爭了。80年前,日本在諾門坎慘敗而歸,然而戰爭勝利的一方蘇軍卻是傷亡更大,可真是名副其實的慘勝。事實上在戰爭初期,衝突爆發的雙方是由日本扶持下的偽滿洲國和蘇聯支持下的蒙古國之間的衝突。在隨後的衝突當中,則演變成了蘇日之間的直接對抗。當時由於戰爭初期日本整個國家的軍事實力都較為強大,因此當時的日本也將蘇聯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 諾門坎戰役——朱可夫元帥的怒火:蘇維埃的裝甲洪流!
    日本關東軍一九三九年五月,為試探蘇聯反應,在中國東北與外蒙古邊界一個名叫諾門坎的地方,日軍對蘇軍挑起了一場軍事衝突,史稱「諾門坎戰役」。隨著關東軍部隊兵力逐漸充實到近百萬,日本人對蘇聯的態度開始強硬起來。駐紮海拉爾的關東軍不斷在中蒙邊界上向蘇軍挑釁,藉以試探蘇軍和外蒙古的軍事實力,雙方的摩擦最終演變成「諾門坎事件」。
  • 諾門坎戰役日軍輸得很慘
    諾門坎戰役日軍輸得很慘。這場戰役一開始雙方都沒當回事,沒想到越打越大,日本把能用的兵力無乎用了個遍,最後,打光了關東軍的精銳,輸掉了戰役;這場戰役還有個弔詭的地方,就是雙方都沒有宣戰,但卻打得難解難分,讓美國人樂開了花、笑歪了嘴;也正是這場戰役,讓日本下決心調整戰略方向,轉過頭和美國人在太平洋上死磕,讓蘇聯人高興了許多年。
  • 諾門坎戰役日軍有多慘?第23師團五個聯隊長斃命,關東軍遭大清洗
    日本關東軍為了擴大諾門坎戰事而火線組建的第六軍,軍司令官是由第13師團長荻洲立兵中將升任的,這廝曾經在中國戰場橫行一時,結果流年不利,剛升官就趕上了倒黴的大敗。而這僅僅是日軍高層被大清洗的一部分,對蘇作戰的慘敗,讓裕仁大為丟臉和光火,上到負責作戰指揮的參謀本部、中到經常抗命不遵的關東軍、下到死去活來的前線軍官,通通遭到修理。
  • 諾門坎之戰:日軍被打的滿地找牙,喪膽諾門坎
    1939年5月11日,諾門坎戰役正式打響,這場戰役之所以爆發是因為偽滿洲國和蒙古國之間存在邊界糾紛,之後日本直接出兵,率先發起了這次戰爭,偽政權之間的邊界糾紛演變成了日蘇兩國之間的正面戰爭,諾門坎戰役持續了135天,雙方在這場戰鬥中投入的代價是超過20萬的兵力,500餘門大炮,900架飛機,超過四位數的坦克和裝甲車,諾門坎戰役的死亡總人數超過了六萬人
  • 諾門罕戰役舊影;日本陸軍史上最大的敗仗
    諾門罕戰役是二戰初期日本和蘇聯在遠東地區發生的一場戰役,它使東北關東軍向西侵略的企圖徹底落空,促使日軍選擇「南進政策」,進攻太平洋諸島,偷襲珍珠港,最終導致日本法西斯完全覆滅。日本史學家稱這場戰爭為「日本陸軍史上最大的一次敗仗」。圖中是參戰的蘇軍BT型號坦克。
  • 1939年諾門坎戰役,面對蘇聯紅軍鋼鐵洪流,日軍死傷遍野
    諾門坎位於現在的中蒙邊境地區,距海拉爾以南約有200公裡遠,除了雜草之外,基本沒有什麼植被,到是土地的沙化十分嚴重。而諾門坎戰役之所以爆發,是因為當時的偽滿洲國軍隊和當時偽蒙軍隊在爭奪諾門罕以西,到哈拉哈河的三角形地區的領土問題,而引發的武裝衝突。
  • 蘇軍為什麼只用十幾天,就把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打的落花流水?
    蘇軍為什麼只用十幾天,就把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打的落花流水? 日本本是島國,資源有限,無法支撐過於龐大的戰爭。
  • 二戰末期蘇軍為什麼只用十幾天的時間就把日本關東軍打得落花流水
    事實上如果當初沙俄不是因為複雜的內部問題也未必會敗於日本。日俄戰爭後日本沒從沙俄得到一分錢的賠款,這也從側面間接證明日本並沒能完全壓制沙俄的實力。日俄戰爭時期日本方面對此是心知肚明的,然而時過境遷之後日本已狂妄自大到目空一切的地步——日本根本沒嘗試真正去了解蘇聯的實力,而是先入為主以為蘇聯還像當年的沙俄一樣腐朽。
  • 日軍將諾門罕戰役中的損失進行縮水,所以日軍傷亡看上去少於蘇軍
    諾門罕戰役是日蘇兩國進行的一次衝突,也是日本為了對蘇聯進行試探進行的一次軍事行動。但是這次戰役中我們會發現,日軍的戰鬥損失好像要低於蘇聯。難道朱可夫在這次戰役中失敗了?其實原因並非如此,是日本將戰報進行了縮水處理,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數字。
  • 被稱作「童貞將軍」的關東軍司令,為何被撤職並逐出現役?
    幹岔子事件、張鼓峰事件,雙方為「邊界」之爭的武裝衝突越來越頻繁,終於在1939年5月爆發了一次雙方投入最多、規模最大、傷亡最大的戰爭,那就是諾門坎戰事。7年前的上海會戰,中日首次正面會戰,日本增兵3次,備受頓挫。此次諾門坎,是日本和蘇聯的一次最大規模的戰役。
  • 蒙古國軍諾門坎戰役的騎兵英雄,擊斃日軍中佐東八百藏
    1938年決定蘇日關係的一戰,諾門坎戰役中,表現出很多英雄人物,除了大家所熟知的蘇軍外,作為聯軍的蒙古國軍隊也在這場戰役中表現出色,其中最出彩的是蒙古國騎兵,讓日軍也心驚膽寒。其中最有名的一位就是下面的這位蒙古國軍的騎兵師長丹達爾。
  • 日本戰敗後,有日軍躲在東寧要塞不出來咋辦?蘇軍做法「絕了」
    日本承認戰敗後,日本天皇宣布日本將會無條件投降,但當時還有大量日軍沒有返回國內,例如駐紮在我國東北地區的日本關東軍。後來蘇聯決定派兵將其剷除,那些日軍打了敗仗,於是便躲在位於地下的東寧要塞中不願意出來,這要咋辦呢?只能說蘇聯的做法簡直絕了。
  • 日本王牌「關東軍」是如何被消滅的
    關東軍於是奉命南下。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戰爭。次年6月,日軍在中途島海戰中遭到慘敗,被迫停止了戰略進攻,轉而採取守勢。關東軍也不敢再主動挑起事端。1942年下半年,日本《陸軍綜合作戰方案》專門指示關東軍,要「防止對蘇發生戰爭,維持北方靜謐狀態」,但仍在繼續擴充關東軍力量。
  • 日本王牌部隊「關東軍」是如何滅亡的?
    太平洋戰場的炮灰眼看德國進攻蘇聯受挫,日本十分忌憚,不敢貿然進攻蘇聯。趁英法等國忙於歐洲的非洲戰事,無力東顧之機,日本人決定先發動太平洋戰爭。關東軍於是奉命南下。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戰爭。次年6月,日軍在中途島海戰中遭到慘敗,被迫停止了戰略進攻,轉而採取守勢。關東軍也不敢再主動挑起事端。
  • 二戰日軍的騎兵聯隊是什麼樣單位,97式輕型騎兵坦克在諾門坎戰場
    這種坦克諾門坎戰役中大顯神威事實證明,能有效對抗蘇聯的BT系列坦克,在同等目標上97式騎兵坦克太過小簡直像一輛小型汽車一樣大,能過在戰場上靈活的躲避炮彈襲擊,越小被炮彈命中的機率就更加的小,所以在日軍在諾門戰役中前期偷襲戰中屢屢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