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 英軍在北非發動「羅盤行動」義大利軍隊一觸即潰淪為笑柄

2020-12-11 hawk26講武堂

80年前,即1940年12月9日,英軍在北非發動「羅盤行動」。

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反法西斯盟國方面第一次發起的反攻。阿奇博爾德·韋維爾將軍率領的「沙漠大軍」襲擊了,從利比亞入侵埃及的魯道夫·格拉齊亞尼元帥率領的義大利軍隊。

儘管韋維爾將軍只有36000名士兵,120門火炮和275輛坦克,卻主動發起了進攻,這讓義大利軍隊始料未及。圖為1940~1941年英軍軍服。

義大利軍隊共有15萬人,1600門火炮,600輛坦克,卻被英軍擊潰。英軍在一個半月時間裡,推進了500多千米。圖為義大利軍隊制服,頂部是菲亞特CR.42戰鬥機,在「羅盤行動」中,英軍擊毀和繳獲了不少這種戰鬥機。

義大利軍隊潰不成軍,5500人喪生,1萬多人受傷,13.3萬人被俘。英軍摧毀和繳獲了420輛坦克、845門火炮和迫擊炮、249架飛機,以及大量的軍事裝備。圖為英國軍隊裝備的維克斯Mk.II中型坦克,勞斯萊斯Mk.I裝甲車。

與之相比,英軍方面損失輕微,500人喪生,55人失蹤,1373人受傷,損失60輛坦克和26架飛機。圖為英軍裝備的馬蒙·赫靈頓Mk.II裝甲車Mk.III(A13)巡洋坦克。

英國方面完全沒有想到會取得如此輝煌的勝利,而輕微的損失讓他們信心十足。最初他們認為自己面對的是一支現代化的歐洲軍隊,而且都是瘋狂的法西斯主義者,又擁有絕對的數量優勢,戰鬥過程將會是非常艱難的。但是,當英國軍隊第一天突破義大利軍隊的防線之後,義大利軍隊就崩潰了。圖為澳大利亞軍隊裝備的越野卡車,該車是在美國雪佛蘭卡車的基礎上改裝而成。

義大利軍隊沿著地中海沿岸快速退卻,一次又一次被英軍包圍,這些士兵根本無心作戰,只要被包圍就立刻投降。在兩次迂迴作戰中,英軍都俘虜了超過3600名義大利官兵。圖為「羅盤行動」的雙方行軍路線,英軍為藍色,意軍為紅色。

英國軍隊本可以在勝利的基礎上,繼續進軍將義大利軍隊從北非徹底趕出去。但在1941年2月,倫敦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立刻停止進攻,並將大部分軍隊轉移到希臘。顯然英國方面樂觀地認為將北非的義大利軍隊完全擊潰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認為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不會構成絲毫的威脅。圖為一輛菲亞特-安薩爾多坦克的遺骸,已經變成了零件狀態,推測是被航空炸彈或重型炮彈直接命中,或者是義大利軍隊撤退時自行炸毀。

令英國方面始料未及的是,1月11日,正在策劃對蘇聯發動進攻的希特勒決定支援他的盟友義大利。結果,德國國防軍最出色的軍隊之一,隆美爾率領的坦克部隊被派往了利比亞,而非原計劃的波蘭。

很快,隆美爾就向英國人展示了自己出色的指揮藝術,以及德軍恐怖的戰鬥力,將英軍打回了埃及,並贏得「沙漠之狐」的綽號。隆美爾出兵北非,從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德軍進攻蘇聯的力量,如果隆美爾帶到北非的兩個坦克師(34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幾個反坦克炮和高射炮營,三個特種兵營等)為主的精銳裝甲兵出現在東線,那麼蘇聯在1941年的日子就更艱難了。

在「羅盤行動」中,英軍俘虜的大批義大利戰俘成為此後幾十年間,世界各國軍迷嘲笑義大利軍隊戰鬥力低下的證據。當時英美主流媒體火力全開,通過大量報導將義大利軍隊貶損得一無是處。這場輿論戰的效果,至今還能看到。

相關焦點

  • 二戰三千英軍的神奇勝利,貝達富姆之戰一戰擊潰數萬義大利軍隊
    在一部分人看來,二戰時期論軍事實力的排名,能拿得上檯面的只有美軍、德軍、蘇軍,而對其他國家的軍隊都嗤之以鼻。其實這種想法未免過於武斷,有一些部隊也曾經上演過以少勝多和絕地反擊的精彩之戰。而今天文章的主角就是挺近北非的英軍,1941年2月英軍曾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之中,上演了一處以少勝多的精彩戰役——貝達富姆之戰,而這背後的故事也十分的精彩生動。一、"羅盤行動"的收尾1940年12月8日,駐紮北非的英軍對義大利法西斯發動了代號為"羅盤"的軍事行動。
  • 靠著這種機動性超強的裝甲車 英軍曾在北非戰場上狂虐義大利軍隊
    雖然在歐洲戰場上,面對裝備精良素養過硬的德軍,英軍的戰績並沒有什麼太過驚人的地方,不過在非洲的戰場上,對手換了義大利軍隊,英軍第7裝甲師第11輕騎兵團卻創造了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意軍的戰例
  • 二戰中的那些事兒 義大利進攻北非的原因,原來是被德國坑了
    這個時候遙遠的北非也不平靜,義大利在佔領了阿爾巴尼亞取得小勝之後,進攻法國,進攻希臘都是鎩羽而歸。所以義大利的墨索裡尼也深感歐洲是強敵林立,真心打不過,於是把目光投向了地中海對岸的北非沙漠。但是他沒有想到義大利的軍隊到北非照樣不靈。他命令義大利駐非洲軍入侵埃及,去挑釁英國人。非洲在二戰當中是一個次要戰場,對於戰爭的最終結局沒有太大影響。但是墨索裡尼還是想欺負一下感覺很菜的希臘。
  • 「二戰風雲137」喋血北非·三——一場出人意料的勝利
    9月13日,義大利率先發難。8萬意軍越過邊界,向英軍發動進攻。在各方面都處於劣勢的英軍是邊戰邊退。義大利花了兩天的時間,順利的佔領了埃及的西迪巴拉尼。格拉齊亞尼下令在西迪巴拉尼鞏固陣地,並且開始集中軍隊,完成這一次入侵作戰。
  • 義大利人一敗再敗,英軍為何放棄進攻?邱吉爾的決定幫了一個倒忙
    但就在隆美爾嚴陣以待的時候,英軍卻突然放棄了進攻。那麼到底是發生了什麼,穩操勝券的英軍會突然放棄進攻呢? 一、輸的底朝天的義大利人 義大利人在北非戰役爆發前於北非的利比亞有第5集團軍和第10集團軍兩個單位,兵力多達20萬人之多,如果再加上利比亞的僕從軍則有50萬之眾,隨時可以入侵埃及 。
  • 北非戰場首秀打得英軍沒了脾氣
    1941年2月6日,英軍在貝達富姆全殲了義大利元帥格拉齊亞尼所率的第10集團軍,基本掌控了整個北非的形勢。德國最高統帥部意識到想光憑義大利軍隊守住非洲顯然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於是便任命隆美爾為德國非洲軍的軍長,由他率領德軍第五輕裝師和第十五裝甲師前往非洲馳援盟友義大利。值得一提的是,第五輕裝師要在四月中旬才能運送至北非戰場,第十五裝甲師則要遲至5月底。2月中旬,隆美爾飛抵義大利人在北非的最後根據地的黎波裡。
  • 二戰義大利真不能打?一個師拖住英軍整個攻勢,隆美爾都被驚到
    但是在二戰中,義大利軍人也的確有雄起的時候,在北非的古比井之戰,意軍就曾經擊退了優勢的英軍裝甲部隊的猛攻,最後居然成功地迫使英軍的整個進攻戰役陷入停頓,其戰績甚至震驚了隆美爾,堪稱是奇蹟。▲德意「非洲軍團」在北非沙漠裡與英軍作戰1941年底,為了摧毀給大英帝國造成了很大麻煩的軸心國「非洲軍團」,英軍決心發起一場大規模進攻戰役,一勞永逸地解決北非的德意軍隊,這次行動的代號是「十字軍」行動。英軍以戰鬥力最強的第7裝甲師打頭,兵分數路直撲德意軍隊的防線。
  • 德國名將常施狡計,屢次讓英軍大敗而逃,世人稱他為「沙漠之狐」
    1941年,義大利在北非戰場是節節敗退,兩個月中就被英軍殲滅了十個師,這讓法西斯陣營在北非的地盤幾乎喪失殆盡。極端被動的局面震驚了柏林,於是,德國最高統帥部按元首指示,派隆美爾擔任非洲軍團軍長,前往援救岌岌可危的義大利軍隊。這真是「你方唱罷他登場」,北非這塊戰場上,即將換上新的主角。
  • 二戰北非戰役義大利一言難盡的卡爾卡諾M1891式步槍
    ,但說到地面戰場,義大利北非戰役完完全全得依靠隆美爾的北非軍團作為進攻支點。M1891式步槍在北非的沙漠戰場還存在潔癖問題,就是啞火率極高,彈膛之中容不下一粒沙子,而當時隆美爾的德軍部隊裝備的98K步槍卻一點問題都沒有,這樣的步槍性能起初義大利軍隊還能在北非戰場出其不意的贏下一兩場勝仗,到了1941年英軍主力部隊抵達北非戰場後,能守得住防線就謝天謝地了。
  • 義大利軍隊有多奇葩?開戰前投降遭拒絕,一怒之下2小時幹掉對手
    雖然最後德國淪為戰敗國,但在二戰期間,德國的侵略計劃可以說是布置得相當好。更何況還有一名「盟友」跟在德國的身後,這位「盟友」就是義大利。義大利雖然當時被調侃是德國的「豬隊友」,這一點讓人覺得義大利非常的搞笑。主要是因為義大利士兵在戰場上很喜歡投降,但並不是每一回都如此,有一次卻表現得十分的不同了。
  • 崩了隆美爾門牙的託布魯克圍城戰,英軍是如何守住託布魯克的?
    隨著隆美爾在1941年初的「昔蘭尼加」的突擊,英軍和大英國協部隊算是被打的一敗塗地,大部分部隊被打回了昔蘭尼加,只能在韋維爾的帶領下堅守戰線。但是更多的英軍和大英國協部隊卻沒有那麼好運氣,他們直接被隆美爾趕進了利比亞的港口城市——託布魯克。在這裡他們必須依靠託布魯克原有的防禦和隆美爾周旋,直至韋維爾的解圍攻勢發動為止。
  • 二戰中的義大利:坑隊友更坑自己
    1940年,德國入侵法國,義大利先是以「沒有做好準備」為由,拒絕參戰,之後又想趁火打劫,便急忙發動了對法國的進攻。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義大利精心拼湊的「王牌部隊」竟被法國潰兵打的抱頭鼠竄。如果不是德國搶先一步佔領法國的話,估計義大利早就倒戈了。 這次的趁火打劫讓義大利人顏面盡失,墨索裡尼於是不顧德國的勸阻,對小國希臘宣戰。
  • 義大利軍隊到底多搞笑?投降卻遭拒,一怒之下將對方打的哭爹喊娘
    ,不僅讓義大利人成了一盤散沙,也讓義大利人成為了所有人的笑柄。有這樣一個說法,納粹德國失敗的一大主因,就是挑選了義大利這個豬隊友,隆美爾曾評價義大利軍人:如果是敵人,用10個師就能徵服義大利,然而成了隊友,卻要用50個師去給他們擦屁股。二戰期間,義大利軍人是出了名的怕死,只要碰上了義大利軍人,再弱的軍隊都會虎軀一震,主動出擊。
  • 輸光義大利十幾萬大軍的義大利元帥——魯道夫·格拉齊亞尼
    起初這場戰爭僅僅爆發於西歐,對於義大利的意義並不是很大。但是墨索裡尼這個愛慕虛榮的大胖子,決心趁機一展宏圖,完成他夢想中的新羅馬帝國。按照墨索裡尼的想法, 此時英國在埃及的部隊十分薄弱,並不能與義大利的「精銳之師」相抗衡,尤其是在北非的義大利軍隊有足足十幾萬人,如果再加上利比亞的僕從軍,那麼兵力可以上升至數十萬人,這絕對英國人抵抗不了的。
  • 歷史百科:二戰時,義大利軍隊真的只負責搞笑嗎?
    在二戰中,義大利作為法西斯歐洲策源地和三大軸心國之一,沒有像德國和日本一樣,橫掃多個國家,使上千萬人流離失所,犯下了滔天罪行。義大利在二戰期間的主要戰場是北非和蘇聯,存在感很低。在人們的眼中,其存在似乎就是負責搞笑的。那麼真實的義大利軍力到底如何呢?
  • 探尋二戰戰場上真實的義大利軍隊,揭秘背後的歷史真相
    想必大多數國人對二戰中義大利軍隊的印象,大多會感覺就像是德國人的偽軍,感覺義大利人戰鬥力非常差勁。其實,這完全是一定程度上誤解了意軍。關於義大利在北非以及蘇聯戰場上一敗塗地的說法在歷史上並沒有明確的依據。本文現加以全部更正,希望能讓各位讀者認識二戰中真實的義大利軍隊。
  • 【闢謠】二戰中被嚴重誤解的義大利軍隊的戰鬥力
    這就是為何國內眾多德粉編造出嘲笑義大利人的戰鬥力的網上笑話。關於義大利在北非,在蘇聯一敗塗地的說法在歷史上並沒有準確的依據。現加以全部更正: 謠言一:義大利人是德軍的累贅和包袱。 在1941年11月18日北非戰場的古比井戰鬥中發起的"十字軍"行動中,義大利的阿里埃特(「公羊座」)裝甲師迎戰英軍第22裝甲旅,英軍兵力並不是劣勢,而且阿里埃特在此戰鬥中也並不是滿員參戰的,此戰阿里埃特師共有12名軍官和193名士兵死亡/負傷和失蹤,並損失了49輛坦克,4門75/27和8門47/32火炮。英國第22裝甲旅有79輛坦克被擊毀或重創。
  • 此戰是希特勒衰敗的開端,英國雖獲勝利,軍隊卻幾乎全軍覆沒
    阿拉曼戰役,處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北非戰場,位於埃及阿拉曼,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著名戰役,交戰方有納粹德國、義大利、以英國為首的盟軍這幾大軍團,英軍為首的同盟國對於世界和平而言屬於正義之師,而納粹德國、義大利屬於反方。在阿拉曼地區,英國同盟軍對納粹德國的非洲軍團進行反攻,最終打敗非洲軍團,因此稱之為「阿拉曼」戰役。
  • 地中海被稱為義大利內海,為何二戰中義大利海軍卻沒什麼作為?
    ,卻選擇了向盟軍開戰,原本英軍許諾只要義大利不參戰,就白送的義大利殖民地,非得要自己拿槍去搶過來,出兵北非一事讓海軍措手不及,因為它們根本就沒有準備好挑戰英軍地中海艦隊。北非的義大利軍隊大戰爆發後意海軍的主要任務就是保證從義大利到北非的運輸通道,這可關係到北非大軍的日常彈藥消耗、食品、藥品等一系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