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進步,國人也越來越開始關注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一些心理學概念時聞於耳,對於大多數還處在家庭糾葛與情感矛盾中的人或多或少是一種療愈,更是一種幫助。
對比二十年前,大家對待親情關係、人際關係的看法越來越包容,也越來越接受個性的多元化。這要感謝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成果以及信息爆炸給人們帶來的互通互鑑,很大程序上幫助人們用更加舒緩的心態來看待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事情。比如,二十年前教育孩子還會提倡」棍棒底下出孝子「,而今更傾向於與孩子建立一種朋友式的迭代關係。過去,結婚回男方家過年是責無旁貸的事情,甚至有正月回娘家過年不吉利的說法。現在,獨生子女家庭一起過年,到女方家過年,出國、旅遊過年各種形式都打破了原有單一的傳統方式。時代的進步讓生活的選擇更回多元化了。
網絡的發達讓人們對自己心理問題的了解與關注也愈來愈清晰化了,也有更多的人通過網絡習對自已身邊出現的問題尋求解答方案,這在很大程度上都緩解了人們心理上的壓迫感,疏導了生活環境造成的壓力,從而保障身心健康,這是關注內心成長和生活品質提升的表現。
最近,有一位朋友果斷表達了自己在經歷二十多年家庭關係的蹂躪之後終於不想再回那個讓人精神壓抑的婆家過年的決定。其實這在當下並不算上一個艱難的決定,甚或要等到二十年才決定,而悲催的是,她是一個七十年代出生的人。骨子裡既有傳統觀念的束縛,又經歷開放年代的洗禮對自我被尊重有強烈的認同和渴望。所以,就在這種矛盾的心態中度過了身心疲憊的二十年。好在她是一個愛讀書的人,沒有被糟糕的生活擊垮,而是慢慢的找回了自我和自信。直到最近她讀到了一篇關於精神虐待的文章,才果斷的有了改變過去對自己壓抑的生活方式的想法。
說起這個朋友,是個苦命人,3歲父母離異,在七十年代是很少的。從小就被別人用不一樣的眼光看待,好在有一雙善良的爺爺奶奶給了她無微不至的童年關愛,使得她在後來遭受那麼多冷漠和欺侮都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堅強的獨立扛起照顧家庭的責任,什麼喪偶式育兒,刁難人的婆婆小姑子都一一嘗過了,因為沒有娘家做退路,只能咬牙自己忍著,唯一的信念就是不能讓自己的孩子也生活在一個不完整的家庭裡。不得不說,爺爺奶奶對她的教育是成功的,除了曾經自卑,把做人的一些好的品質都教給她了。
因為自己的經歷,她對家庭的渴望是極度強烈的,也對自己的婚姻充滿了期待,但是令自己沒有想到的是,表面上看似開明的婆婆卻有著一顆想把她調教成舊社會小媳婦的心。按照上文關於精神虐待的說法,她婆婆是對她實施了二十年的精神虐待,諸如在親戚面前故意說她的不是,有的並不存在;輕視她的存在,雖然她很能幹,家裡的錢和房子基本上都是她打並下來的,但是婆婆去她家從來不和她說,在她的家裡也只當不存在,甚至當著親戚的面說我們家有沒有兒媳婦兒日子都一樣過。她給婆婆、公公、小姑子買衣服、做飯,不但不說感謝,還總是挑三撿四,在外人面前更是說盡她的壞話。貶低成就,無論她做了多少努力,在家庭裡尤其是在她孩子面前仍舊不尊重她。不尊重她的家人,在她父親重病住院時,以要去親戚家打麻將為由不想去探望。利用她們在同一單位的關係,告訴同事、朋友說她不好,不孝敬老人。二十多年,讓她的內心苦不堪言。
但由於她骨子裡受的傳統教育,在受到這些欺侮後仍舊保持著表面上家庭的和諧,不敢吵,不敢跟這樣的婆家決裂,惟恐背有不孝的罪名。令她覺醒的不是上面提到的精神虐待的文章,而是公公的去世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棵稻草。按說她的家庭應該是幸福和諧的,因為公公婆婆都是國企裡的領導,經濟條件不差。但是上輩子的老人都經歷了苦日子,捨不得錢是正常的,何況家裡還有一個條件差的小姑子,年齡比她還要大上一歲。但就因為她比小姑子工作好這一點點差距,就成了婆家盤剝她的強大理由。經濟上不說了,都是一邊倒的照顧姑子家了。兩個孩子相差幾個月出生,更是全力幫助姑娘,她的孩子從月子裡都是自己帶。不僅如此,為了更方便照顧姑子一家,刁鑽的姑子和有心機的婆婆即使從來沒有管過孫子,但是對外孫呵護有加,但是對外人那是絕不承認,永遠都是說自己有多照顧兒子,媳婦和孫子。無論多少毒雞湯都化不開她心裡的苦悶。索性她敞開了想,你們家的財產我一分不要,你們對女兒好天經地義,將來你們女兒給你們養老也順理成章。隨後,她每每都教育孩子買了吃的要先給爺爺奶奶送去,終於換回了爺爺奶奶一點點善待孩子的心,雖然好東西還是背著給外孫,至少臉上有好臉色了。後來,要強的她來到省會城市工作,以為終於可以擺脫壓抑的環境了。可是沒想到,善妒的姑子和婆婆如影隨形,看到她裝修漂亮的家,帶著一幫親戚上門直言,「這個房子就是她的,她想怎麼來就怎麼來,她想怎麼住就怎麼住」,全然忘了,她們夫妻為了買房向她們借錢,沒人幫忙時的無情。孩子上初中,老公在外地,她一個人帶孩子,單位遠,自己工作累,得了病住進醫院,婆婆說是來看她,每天打麻將到半夜,她白天去醫院打針,晚上還得自己給孩子以及小姑子的孩子做飯,或者點餐。
回想起來,在自己人生最艱難的幾個階段,婆婆不但沒有幫忙,還像旁人一樣袖手旁觀,跟親戚還說,她可能幹了,啥也不用我。呵呵,是啊,都住院了,還得自己管孩子。又過了幾年,公公腦出血住進了醫院,他們夫妻二人常常是一放假就直接開車回來,進門就做飯,要麼就是在醫院,三口人輪流伺候。這個時候,曾經信誓旦旦說自己最孝順的姑子兩口子早跑沒影了。就是這樣,整整三年,她老公風雨無阻,在省會和老家之間奔波幫助照料父親,有滑膜炎的雙腿彎曲變形。彼時,公公當成兒子一樣的女婿早就不再上門,登門也不再說好聽的話。直到一次住院,已經有些糊塗的公公見到男的就當成女婿喊名字,臨床的陪護恰好是他女婿的同事,就說了實話「大爺,你女婿他沒來」。沒想到,老人聽後竟從此再也沒有叫過這個名字。站在旁邊的姑子和婆婆扭著臉轉到一邊去了,家裡最有骨氣的要算老爺子了。即便這樣,婆婆在醫院裡在家裡仍舊說不停的誇女兒女婿,她仍是不存在的。終於,公公久病去世了,這時從未露面的姑爺出現了,姑子兩口子天天粘著老太太說好聽的,果然,事出反常必有妖。按常理,老人去世,辦完後事會把家產跟子女交待一下,即使不分家,也會說清楚,但是這個婆婆沒有。一直不肯交待,但是姑子兩人卻在爸爸去世不到一周在省城全款買了房子。想起自己買房四處借錢的遭遇,想到自己和丈夫三年來風雨無阻的伺候公公,沒工作的姑子能在省城全款買房,內心徹底涼了。在婆婆眼裡,她和沒主見的老公就是這個家的提款機。即使退休金5k多,婆婆到了省城他們連公交卡都給準備還是換不來婆婆一絲重視。
事情如果到這裡也就罷了,家裡的錢既然給了姑子,還有老家的大房,他們不回去,姑子也住上了。但是只剩這一個老媽做女兒的應該心疼,接來一起住吧。厲害的是,人家不僅沒有,從來老太太就沒讓進過自己曾經的家門一次,更別提省城的房子,一次都沒讓去過。要說奇葩呢,不然也不會拿到這裡來寫了。因為心疼婆婆孤單,她們夫妻在公公去世後基本上讓婆婆來家住,直到姑子的孩子放寒假,婆婆接到命令立刻讓她開車送她老家待命。一來二去,不知不覺過了差不多大半年,忽然一天,婆婆跟老公要戶口本,要把自己的戶口遷來。這意思再明白不過了,錢和房子給了小姑子,現在老太太要到兒子家享受被伺候的待遇。跟誰也沒說,也不商量,老太太自己就要把這個主給做了。姑子這是要名利雙收啊!按常理老人歸誰養老錢就是給誰家了,婆婆這是輕描淡寫的就把人生大事替她們做主了,錢即給了姑娘,名聲也保住了,兒子接盤唄。這一次,她沒有逆來順受,因為二十年的受教,她已經不是那個怎麼擺布怎麼是的小媳婦了。委婉的告訴婆婆,戶口遷到其他城市去了,因為善於投資的她在外地買了房。
經此一事,她心裡再也沒有和婆婆親近的打算。轉眼快到過年了,想想每年過年都是她們夫妻二人幹活,包好的蝦仁餡餃子都是放在姑子一家三口面前的,她偶爾能吃到一個,兒子也是。想到這些,感到非常無趣。那天早上,她看到了關於「精神虐待」的這篇文章,雖然沒有百分之百的吻合,但也大部分現象都有。她決定自我救贖,遠離這個牢籠。當婆婆說要讓她準備東西,來她家過年時,她斷然拒絕了,並且對老公說,你們回去孝敬你媽,花多少錢我不攔著,但今年我想自己過年,我只想過一個真正開心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