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武漢熱乾麵江湖:兩家蔡林記的交鋒,誰對誰錯?

2021-02-17 白糖書城免費小說

1.新老蔡林記的交鋒

再度變革後的蔡林記雖然開始恢復元氣,但還是當年的熱乾麵嗎?

蔡林記變了,蔡林記的熱乾麵也變了。

新蔡林記的熱乾麵以使用黑芝麻醬和滷水著稱,與老蔡林記的傳統熱乾麵的黃芝麻醬和絕不使用滷水,呈現涇渭分明態勢。

實際上,在蔡林記大變革的這一年,即2008年,蔡林記派經理王永中到蔡明瑋之子蔡漢文家中拜訪。蔡漢文聲稱,「王永中被我(蔡漢文)愛人趕出家門」。

根據蔡漢文提供的資料來看,雙方都有自己的謀劃:蔡林記只是想花點錢,讓蔡漢文不再公然抨擊蔡林記;而蔡漢文更看重聲譽,根據他當時開出的條件,一看便知。第一,嚴格按照其父的傳統配方做熱乾麵;第二,要在每個店鋪裡掛上其父的紀念像;第三,將創始人蔡氏兄弟的陵園修建一下就可以了。

自此,蔡林記「再也沒有人理我……」這讓蔡漢文百思不得其解。

在張向陽和王永中接手經營蔡林記兩年後,蔡漢文質疑蔡林記的黑醬滷水面並非正宗的蔡林記熱乾麵,並在報紙上公開蔡氏祖傳熱乾麵配方,並面向全國徵集傳承人。其這一批徵集的弟子,就有李亞娟(創立麥香園)和曾凡名(創立曽麻子)等。他夢想著還給武漢人一碗老蔡林記的熱乾麵的味道。

對於蔡漢文的反擊,張向陽很氣惱:從法律上說,目前蔡林記字號、商標使用權、所有權,以及蔡林記熱乾麵的配方,都屬於蔡林記麵館所有,蔡漢文無權公布蔡林記任何配方!

其理由是,「老蔡(蔡漢文)的老配方是50年前的,如今蔡林記熱乾麵經過不斷改良,與當年的配方有區別」。再者,蔡林記的商標權在自己手上,「老蔡無權進行與品牌相關的任何活動。」

對此,雙方展開了隔空對話。蔡漢文回應說:「我公布父親傳授的配方,屬於個人行為,是蔡家家務事!」

2.熱乾麵誕生於1928年,還是1945年?

兩個蔡林記交鋒之時,蔡漢文對蔡林記提出了幾條控訴和質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蔡林記所標榜的百年老店,完全是編造出來的。」其理由是,父親蔡明偉創辦蔡林記的時間是1945年,「何來百年歷史?」

但,時至今日,蔡林記官方主頁依然聲稱,「蔡林記字號始創於1928年。歷經幾代蔡林記人的創業拼搏,蔡林記由單一的麵館發展為生產多樣化特色小吃產品的餐飲品牌企業,成為武漢市及荊楚大地家喻戶曉的百年老字號小吃品牌。」

關於熱乾麵的由來,除開蔡明偉之外,還有「李包」版本:「漢口一個叫李包的食販因為擔心麵條變質而提前煮好晾涼,晚上一隻貓打翻了油壺,面和油混在一起造就了奇特的口感。」後來就發明了熱乾麵這種極具代表性的地方小吃……這是後來蔡林記將熱乾麵的誕生追溯到1928年的原因。

蔡漢文則強調,是其父在黃陂油麵的基礎上鑽研而成的。「之前叫麻醬麵,因為我父親滿臉麻子,不喜歡人家這樣叫,就改成了熱乾麵。」

實際上,以1928年的環境是根本產生不了熱乾麵的。本號熱乾麵專家姬圖米考證發現:

(1)蔡明緯提高了麵條製作技術

蔡明緯,1912年4月生,黃陂區蔡家榨街門前灣人,在賣擔挑面前,做過6年漢口天寶和藥鋪的夥計。他離開藥鋪後,開始做擔挑面的工作。這種擔挑面是將傳統油麵煮熟撈出後,淋上香油拌合著吃,在漢口以此為生的人不少,其中尤以黃陂東鄉蔡家榨人居多。

蔡明緯選擇在學校門口專做學生生意,為了快速出面,他提前把面煮成8分熟,淋水降溫、加油拌合、攤涼晾乾,完成一把待用,即「把子面」,買麵食,開水一燙,加入作料,即可食用,提高了速度。

其後,隨著日式扎面機的傳入,大大提高了制面效率,降低了成本。蔡明緯就用機制切面,替換手工油麵,後來更是自己軋面。為增加機制面的筋道,他又吸收油麵的做法,逐步加入食鹽和食用鹼。

我們從中可以看出,蔡明緯的麵條製作技術的發展軌跡是:

油麵——把子面——機制切面——預製熟機制撣面,這種對麵條製作工藝的改進延續到40年代中期才基本定型。

(2)蔡明緯完善了制面佐料配方

通過與楚劇名角關嘯彬的交往,蔡明瑋認識到胡椒對味覺的較強的刺激作用;藥鋪夥計的工作經歷,則使他認識到麻油的作用,從而嘗試將沒有潷出油的芝麻醬添加到麵條中,淋上香油、香醋和其他自製特色調料,香氣撲鼻、筋道爽滑、微辣回甘,形成了更受人們歡迎的麻醬麵。

後來的熱乾麵基本沿用麻醬麵的技術,成為了一種全新的富有回味的面。不僅如此,蔡明緯還將黃陂家鄉鄉下的紅蘿蔔,縱切成條,加鹽、醬油、五香粉等醃製,出水後,稍稍晾乾,這樣處理後的紅蘿蔔丁除了有股甜甜的醬香,還有一種天然的玫瑰香!

最後,再加上純芝麻醬(香)、胡椒粉(胡椒鹼的辣)、綿白糖(甜)按蔡式熱乾麵的比例配置,匯聚攪拌後,就會形成一種特殊的滋味,這種滋味類似某種上癮,這種上癮的回味一旦形成,就口齒留香,令人無法忘懷,這就是熱乾麵最獨一無二的特點,也是讓熱乾麵歷久不衰的味覺支撐。

(3)日式壓面機帶來的技術

20世紀30年代,機器壓面機由日本引入武漢,大幅度提高了麵條的生產效率,從而將水切面的成本降低到只有手工油麵的一半,使得水切面通過預成熟代替手工油麵成為可能。

(4)熱乾麵正式命名在1950年

1935年,蔡明緯在漢口滿春街擺麵攤,發明並不斷完善麻醬麵;1945年,抗戰勝利,蔡明緯、蔡明經兄弟共同開設滿春街蔡林記。

1950年新中國成立,蔡明緯到中山大道開設中山大道蔡林記,同年10月稅務部門為其辦理營業執照時需要登記經營麵條名稱,第一次將麻醬麵命名為熱乾麵。

因此,熱乾麵的發明是蔡明緯對制面技術和佐料配方長期不斷探索、改進與麵條加工機械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而更強有力的歷史證據是:請問在此之前沒有日式壓面機,低成本的機制水切面哪裡來?沒有低成本的水切面他的那個面就不存在低價競爭的空間,與當時遍布漢口的黃陂雞湯油麵競爭是會虧本的。

3.熱乾麵到底是黃色的還是黑色的?

新蔡林記誕生後,開始主推老配方「改良」後的蔡林記熱乾麵,即黑芝麻醬熱乾麵。

出身德華樓的特二級麵點師、後把關蔡林記技術的王永中曾作為武漢熱乾麵代表登上湖南衛視《天天向上》,主導德華樓年糕系列產品開發的他向世人展示了熱乾麵的做法。

除了在螢屏,王永中也多次來到學生群體。

2015年,王永中來到武漢商學院,他展示了黑芝麻醬熱乾麵。「好的熱乾麵,芝麻醬是關鍵。」王永中指出,現在市面上用花生醬代替純正的芝麻醬,完全失出了傳統風味的鮮香。他介紹了熱乾麵白芝麻醬與黑芝麻醬之分,表示蔡林記堅持使用純正黑芝麻醬,「雖然成本高,但營養價值更好。」

媒體報導稱,在現場,王永中製作了全料經典熱乾麵。將水切面撈水淋過香油晾乾的麵條抓一把,3兩左右,裝進一隻長柄圓錐形竹編小簍,放入燒開的一大鍋爐水中燙熟,倒入碗中,淋上芝麻醬、鹽、醬油、鹹辣蘿蔔丁、薑末、蔥末、油辣椒,胡椒、味精、白糖等。

王永中認為,拌麵也有講究,「三星高照九九長,熱乾麵五顏六色拌拌香。」上中下分三層攪拌,「轉、拌、挑」讓色澤分布均勻,這樣的一碗黑芝麻醬才香氣撲鼻。

對於芝麻醬如何調出更好的味道,王永中的建議是,加些麻油,2:8或3:7的麻油與芝麻醬,再根據個人喜好加辣椒油,各種調料喜歡就好。

王永中在不同場合聲稱,「為找回蔡林記熱乾麵的老味道,他尋訪了上世紀50年代的老蔡林記配方,現在採用的麵粉、蘿蔔等原料都來自其中記載的指定地方,以往拌麵用黃芝麻醬,現在則用香氣更濃鬱的黑芝麻醬。公司在武昌還建有配送中心,所有的麵粉、芝麻醬為公司自己生產,品質能得到保證。」

然而,蔡漢文指出,「現在的熱乾麵完全沒有按父親當年的工藝製作。」蔡漢文稱,如壓面、煮麵、淋油等工藝都不到位,配方沒有當年考究。

蔡漢文甚是惋惜,他嘗遍所有蔡林記連鎖店的面,但就是嘗不到當年父親做出來的味道,「面的勁道、作料的味道都無法相比。」

蔡漢文認為,熱乾麵必須是「黃色」的。

對於熱乾麵最關鍵的配料,「香麻油是要用純手工磨的,機器榨油的溫度太高,會損害原料的香味。」為了增強口感,其父蔡明偉在面中加入胡椒粉。

關於如今蔡林記調製的黑醬滷水面,蔡漢文聲稱蔡氏從未做過滷水面。「他們這種做法也不是自創的,是跟解放大道上『牛伢狗』學的。」三鎮西部牛伢狗麵館是一家經營滷味和粉面的本土餐飲連鎖,以黑醬熱乾麵最為出名。「王永中從德華酒樓做年糕轉做熱乾麵,還不到四五年時間。人家問他為什麼要賣黑芝麻醬熱乾麵,他當即指著染黑的頭髮,說這就是我幾十年吃熱乾麵的結果。」

至於蔡林記一心選擇黑芝麻醬,不選擇遵循蔡明瑋的老配方,李亞娟的觀點可供參考,且在理,「蔡老提供的老配方都是手工製作的,並不適合當今的工業化生產。況且他要求的純手工麻油成本太高,幾乎所有熱乾麵店都承受不了。」

實際上,據作者調查,武漢至今沒有一家熱乾麵完全遵循蔡明瑋的老配方,能夠最大程度地還原已經是不錯了。

除了蔡林記,還有不少商家選擇了黑芝麻醬。除了三鎮西部牛伢狗麵館,還有熊臘生熱乾麵、嚴氏燒麥的熱乾麵,其中熊臘生熱乾麵是純黑芝麻醬加一點醬油、辣椒和少許佐料,面是粗面,打在案板上邦邦作響。

在一碗熱乾麵基本上維持在五元(新冠肺炎期間一碗麵才漲價到六元,最高者加上打包等外賣約八元)的情況下,蔡老的熱乾麵得以原原本本的復原,其實是很難得以實現的。哪怕其弟子如李亞娟也沒有完全遵循老配方,而是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良,「我們的油,一半是麻油,一半是色拉油。而市面上的熱乾麵裡面只有鹽和鹼。」其實,就是降低一碗麵的成本。

就具體味道而言,蔡林記熱乾麵總體口感要遜色不少,拌麵久拌還是不開,黑芝麻醬糊嘴巴,吃相很不雅,胡蘿蔔丁鹹辣無玫瑰香甜。不少網友批評,蔡林記最大的創新實際上是最大的敗筆。

於是,儘管諸多質疑,2012年湖北省文化廳開展第三批省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評審工作,王永中依然以蔡林記熱乾麵製作技藝,被認定為蔡林記熱乾麵製作技藝傳承人。

(參考長江日報、新楚商、荊楚網、湖北日報等)

作者:舒懷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焦點

  • 武漢熱乾麵江湖:從蔡林記一家獨大,到群雄逐鹿
    1.兩屆熱乾麵大賽,街頭巷尾派登上舞臺儘管蔡林記順利實現了「改弦更張」,但其口味卻一直為武漢本地人詬病。在兩屆熱乾麵大賽中,蔡林記的表現要人看不懂。2013年9月15日,由武漢晚報和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旅遊局、市餐飲協會共同舉辦的「尋找武漢味道」首屆熱乾麵PK賽,經過專家評審團的評選,戶部巷蔡林記熱乾麵、歡豔熱乾麵、多福路李記熱乾麵、家上佳熱乾麵、胖姐早點店、熙隆麵館、李記傳承熱乾麵、戶部巷石記熱乾麵、鵬記熱乾麵江漢店、面媽媽熱乾麵獲得了十佳熱乾麵館的稱號。
  • 熱乾麵爆單!武漢熟悉的味道又回來了!
    【同期】武漢老字號蔡林記熱乾麵吉慶街店店長 周秋香:美團19有沒有【解說】武漢的復甦從舌尖開始。4月3日上午9點,武漢老字號蔡林記熱乾麵吉慶街店店長周秋香與4名店員忙得熱火朝天。從3月24日恢復營業,這家店所接到的訂單一天比一天多,將近600斤麵條,不到中午便可全部售罄。
  • 有蔡林記熱乾麵、精武鴨脖還有梁子湖大河蟹,武漢14區負責人10日...
    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榮海蔡林記熱乾麵、精武鴨脖子、梁子湖大河蟹、網紅零食……總有一樣適合你,等你下單。5月10日起至5月26日,武漢將開展「百星·百億助力武漢」直播公益活動。5月10日下午,武漢14區負責人將化身「主播」做客直播平臺帶貨。
  • 【史海鉤沉 】民建會員蔡明緯與蔡林記的前世今生
    「蔡林記」是一家把熱乾麵餐飲文化發揚光大的麵館,它的創始人是蔡明緯老先生,也是熱乾麵的主要發明人,他一生經歷坎坷,勤勞善良,精心經營的「蔡林記」熱乾麵館聞名遐邇、美名遠播,雖經歷史風雨洗禮變遷,「蔡林記」依然是武漢人心目中著名的老字號,人們期望它與時俱進,永葆活力,成為一塊享譽全國的金字招牌。
  • 必勝客聯名蔡林記賣熱乾麵,其他城市都「饞哭了」
    不知還有沒有人記得必勝客曾在武漢困難時期,發布過一張意式肉醬面為熱乾麵「加油」的海報,必勝客與熱乾麵也因此結緣。如今,這家賣著意面披薩的西餐品牌真的要賣武漢特產熱乾麵了,而且還是小龍蝦口味。必勝客為慶祝自己誕生30周年,除開放自助餐的活動外,他們還推出了一款創新產品——「幹煸風味焗小龍蝦熱乾麵」。聯合出品方為湖北老字號品牌蔡林記,特邀人文綜合類媒體三聯生活周刊。為了使熱乾麵擁有更多特色,必勝客在其中添加了小龍蝦作配料;同時,為了符合自己西餐品牌的身份,必勝客又在製作上使用「焗」的烹飪手法。
  • 西坡:熱乾麵與豆皮
    說到武漢,過去是長江大橋,現在則是熱乾麵,幾乎成了這座城市的代名詞。有槓精說,咦,武漢的鴨脖不是名氣最響嘛!對不起,據我所知,鴨脖的基因是四川的,武漢只是「發揚光大」。當外地人對鴨脖情有獨鍾時,武漢人也許正在嘲笑他們的「無知」。因為最能代表武漢性格、武漢排第一的小吃,是熱乾麵。
  • 必勝客賣熱乾麵了?!
    還記得疫情期間,各地美食為武漢熱乾麵打call的名場面嗎?有人記得!必勝客年初就以經典意式肉醬面之名為武漢熱乾麵加油,半年後,必勝客在30周年之際,聯合湖北老字號品牌蔡林記,特邀人文綜合類媒體三聯生活周刊,共同推出30周年創新產品——「幹煸風味焗小龍蝦熱乾麵」,限量2020份,獨寵武漢!
  • 熱乾麵創始人,推出「懶人面」
    說到熱乾麵,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作為知名的麵食,武漢熱乾麵和北京炸醬麵,山西刀削麵名列麵食的前三甲,每一個嘗過熱乾麵的朋友都會被它的美味徵服。熱乾麵是武漢人民過早的必點單品,可以說是幾天不吃就想念得緊,究竟熱乾麵有什麼魔力能讓武漢人這麼割捨不下?除了它的美味之外,就是獨屬於他們的情懷了。
  • 武漢熱乾麵英文名出爐!豆皮的翻譯也好有意思!(內含地道熱乾麵推薦)
    你知道武漢豆皮、熱乾麵的英文翻譯嗎?在軍運村餐飲中心的菜單翻譯審校修訂工作中一些武漢獨特美食有了官方的英文翻譯武漢熱乾麵的翻譯,考慮到芝麻醬雖是半流質,但比番茄醬、辣椒醬等蔬菜類調味汁明顯要稠一些,同時要體現武漢熱乾麵正宗口感,最終按意譯改為「Wuhan hot-dry noodles with sesame paste」,中文逐字解釋就是「武漢芝麻醬熱乾麵
  • 4月8日如約而至,武漢熱乾麵重新甦醒,武漢美食久等了!
    武漢重啟,萬物復甦,那久違的熱乾麵重新甦醒,那香辣的鴨脖子終於可以再次品嘗,這一天,這一刻,武漢我們回來了!武漢這座城市有著諸多城市名片,其中它的另一張名片也是讓人印象至深,流連忘返啊!那就是獨屬於武漢的美食,武漢美食中八大名吃可謂是天下聞名。
  • 吃熱乾麵、做包子……打卡吉慶街,留學生豎起大拇指
    長江日報-長江網12月4日訊(記者黃麗娟 通訊員趙婧)吃一碗正宗的熱乾麵,學習將包子捏出一道道褶兒……4日上午,在吉慶街,在武漢旅遊志願者的帶領下,留學生品武漢美食,紛紛豎起大拇指,「真是太好吃了!」留學生和武漢旅遊志願者們合影 記者黃麗娟攝4日10時,「唱響我和我的祖國 武漢旅遊志願者在行動」系列活動第二站走進吉慶街,旅遊志願者們帶領武漢地質大學絲綢學院的21名外籍留學生遊玩,用英文講解吉慶街的故事,講解武漢美食。旅遊志願者董繼武告訴留學生們,在這條全國著名的民俗文化一條街上,可以一次吃遍武漢老字號美食。
  • 當蘭州牛肉麵遇見武漢熱乾麵 會碰撞出什麼火花?
    當蘭州牛肉麵遇見武漢熱乾麵會碰撞出什麼火花?蘭州牛肉麵創始人馬保子的第四代傳人馬文斌(右)和武漢蔡林記熱乾麵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王永中握手(5月27日 攝)。武漢蔡林記熱乾麵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王永中現場展示武漢熱乾麵製作技藝(5月27日 攝)。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通過這個活動,不僅讓我品嘗到了地道的蘭州牛肉麵,也讓我對蘭州這座城市有了全新的了解。
  • 中國青少年作家杯夏季徵文大賽 武漢武鋼實驗學校704 王柔雲
    我熟練地夾起筷子,嫌棄地將熱乾麵裡放的辣蘿蔔挑到媽媽碗裡,「都說了,買面的時候跟師傅說一聲,不要放辣蘿蔔,你又忘記了!」蔡林記熱乾麵館裡傳來陣陣爭吵聲,沒錯,女主角就是我。我從小挑食,蔥姜蒜和我都不熟,就連吃武漢人最愛的吃熱乾麵,也總是挑來挑去。面·想2020年1月23日,武漢因新冠疫情封城了,一切仿佛被按下了暫停鍵,往日車水馬龍的街道,此時空無一人。
  • 聽非遺講故事|熱乾麵:魚米之鄉「搞」了一碗大名鼎鼎的面
    手抓二兩麵條,用長勺在開水裡抖動幾下,撈出倒入碗裡,澆上滷水,再依次加入胡蘿蔔丁、酸豆角、小蔥等十多種佐料,最後淋上一勺香濃的芝麻醬……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熱乾麵。在武漢「封城」的那段時間裡,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熱乾麵,是許多武漢市民的念想。疫情肆虐期間,各地的人們時刻惦念著荊楚大地。
  • 走起,吃一碗武漢熱乾麵
    但在這「過早江湖」中,最讓武漢人牽腸掛肚的還屬——「過早之魂」熱乾麵。作為「中國十大麵條之一」,它早已名聲在外,很多人到武漢第一件事便是嘗一口地道的熱乾麵。今天小編就帶來了「食辰到·大武漢熱乾麵」,它由一群吃貨掃遍武漢街頭巷尾的熱乾麵店,試吃了100多碗後才研發出來的。
  • 熱乾麵有哪些牌子值得回購?
    最近熱乾麵成了新晉網紅這次我們找了幾十個線上熱乾麵品牌挑選出以下13家按照3個標準:值得購買/可買可不買
  • 武漢戶部巷,漢味早點第一巷
    排長隊的是四季美湯包,四季美的湯包、蔡林記的熱乾麵,恐怕是戶部巷上最知名的兩家老字號。 隔壁是蔡林記的熱乾麵,雖然我每次來武漢都吃了熱乾麵,但來到蔡林記門口,不來碗熱乾麵確實也有些說不過去。擁擠的人潮,很多遊客只能站在門口吃著熱乾麵,好在熱乾麵在武漢,也是早晨邊走邊吃的角色。
  • 【技術分享】武漢熱乾麵(附自製滷湯、芝麻醬調製、特製麵條製法)
  • 抖音助力湖北復工復產首場直播:熱銷4萬份熱乾麵、14萬盒周黑鴨
    「希望通過抖音直播,幫助湖北的企業復工復產,提升武漢特色產品的知名度,也希望這次直播帶貨能夠起到蝴蝶效應,為湖北企業帶來更多更好的商機。」4月8日下午3點,「市長帶你看湖北」活動首場直播開始,武漢市政府黨組成員李強第一次走進抖音直播間,向網友介紹武漢經濟重啟和復工復產情況,並推介良品鋪子、蔡林記、仟吉西餅、周黑鴨、新農牛肉、揚子江糕點、東風風神等知名湖北企業產品。李強表示,受疫情影響,武漢市食品生產和汽車製造企業遭受嚴重損失。
  • 滄浪水:麵條的江湖(中)
    聽人說,河南境內有兩家燴麵館獨樹一幟,異於同行。一是開封尉氏燴麵,尉氏燴麵的,盛面的碗底一定要有芝麻醬,一定要有生蔥花。想來尉氏的店主對芝麻醬情有獨鍾,自信滿滿。二是南陽方城燴麵,方城的燴麵講究湯要濃白、面要筋道、肉要綿軟、菜要青翠、碗要大氣、片要扯勻、料要辣香,在當地居然能博得「眾口好調的燴麵」的諢號。等來日身臨開封、南陽,一定按圖索驥,上門各求一碗,嘗嘗味道,試試「威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