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靠寫書評變現,可1個月只能讀1本書,怎麼辦?

2020-12-14 微星初現

很多人想靠寫書評變現,卻在閱讀階段就止步不前。如果你一個月只讀一本書,憑藉這個速度想要實現變現,真的很難。

你可能會說,讀書讀得快沒啥好處,它會影響我們對文本的吸收能力,也體驗不到閱讀所帶來的樂趣,再說了,我的閱讀能力已經定型了,不可能有很大的提升的。

其實,你在不知不覺中,已經為自己設置了界限。

事實上,閱讀能力的提升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有效地練習,讓自己從一個月1本書,到一周1本書,到三天1本書,在提升閱讀速度的同時,絲毫不影響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

關鍵要有正確的認知,和科學的閱讀方法。

關於如何提升閱讀速度,著名的腦力教練吉姆·奎克在他的《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後面稱《無限可能》)一書中,從自身經歷出發,給了很多可實操的建議。

一、快速閱讀,讓你的大腦動起來

吉姆·奎克小的時候大腦受過傷,一度被認為是「腦子壞掉的小孩」。這之後,做同樣一件事,他要付出數倍於別人的努力,就連讀書這件小事,他都舉步維艱。

很多時候,即使長時間面對一本書,他仍然完全看不懂書中的內容。

後來,他通過學習如何學習,掌握了一套快速閱讀的方法,甚至經歷過僅用幾個小時讀完一本書,並完成一次近乎完美的宣講的經歷。

快速閱讀給吉姆·奎克打開了新的世界,激發了他的大腦潛力,不僅提高了閱讀能力,還同步提升了記憶力、專注力等其他方面的能力。

哈斯金斯實驗室主席肯·普博士指出:「大腦的諸多部分進化出其他功能,比如視力、語言、聯想學習,它們會連接到因為閱讀而形成的神經迴路中,由此可見,閱讀是極具挑戰的。一個句子是大量信息的濃縮表達,所以大腦必須對大量信息進行推斷。」

當我們閱讀時,不單單是調動了眼睛來看書,也會因著書中的文字,通過聯想,在大腦中形成圖像,情到深處,甚至會把書中比較優美的句子朗讀出來。

單單閱讀這一件事,就動用了如此多的器官,讓他們統一行動在閱讀這個行為中,而多種能力的鍛鍊提升,勢必會加快大腦的神經發展,高速構建並不斷強化各個神經元,讓我們的大腦獲得全方位的提升。

也就是我們說的,腦子越用越靈活。

雖然,自媒體的發展,尤其是現在短視頻的快速崛起,會更容易吸引我們的注意力,但閱讀依然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當我們開始閱讀時,就意味著我們需要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沉浸其中,以獲得更好的閱讀體驗。

當你進入心流狀態,和書中的人物一同哭、一同笑,你的專注力就達到了頂點。

而通過科學的方法,以上的一切就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更有效地進行整合。

二、快速閱讀,你要避開這些坑

很多時候,我們有一個誤解,認為讀書讀得越慢,理解地就越透徹。曾經我也這樣以為。

結果就是,很多書看了十幾頁後,突然忘了之前說了啥,於是回過頭去重新開始看,結果一本書讀完,最開始忘記的地方還是忘記了。

吉姆·奎克在《無限可能》中說,很多人閱讀速度緩慢,主要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小學之後,大家的閱讀水平已基本定型,沒有後天的刻意訓練,閱讀技巧也難以提高;二是沒有在閱讀的時候集中注意力,總是被其他的瑣事打斷,無法準確理解自己正在閱讀的內容。

此外,他還說,影響我們閱讀效率的,主要有2個方面的障礙:

① 回讀。不斷重複地回讀已經看過的文字,會嚴重拉長我們的閱讀時間,而且也不能提升我們的理解力。

② 默讀。默讀其實是快速閱讀路上一隻巨大的攔路虎。在我們上小學時,為了分辨讀音的正誤,老師會要求我們進行朗讀。

後來,老師不要求出聲了,可經年累月的習慣卻改不了了,我們會在大腦中默念出文字來。

而默念的速度其實就是我們說話的速度,它遠低於思維的速度。

三、掌握科學的快速閱讀方法

閱讀是一種技能,用對了方法,能夠快速提高閱讀速度,同時不影響理解的程度。吉姆·奎克在《無限可能》中向我們介紹了幾種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非常值得一試。

1 視覺定速器:用手指輔助閱讀。

你可以試著用手指著一行文字,然後讓視線隨著手指的移動進行閱讀。

因為我們的視線很容易受到移動物體的吸引,所以指讀時,我們的視線會落在手指上,並隨之移動,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回讀的可能,極大地提升我們的閱讀速度。

2 拓展你的外圍視覺。

外圍視覺是指你的眼睛一眼就能看到的字詞的跨度,外圍視野越寬,一次進入你視線的文字就越多。

而且,相比於單純的文字,我們的大腦更容易記住圖像,所以我們應該盡力將書中的文字處理為大腦中的圖像。這就仿佛要求你的眼睛變為一臺相機,隨時將文字進行成像。

你可以試試,將書放在你的正前方,然後平視你的書本,看看你的視野一次能夠容納多大的範圍。隨著練習,進入你視野範圍的字數會變多,而你閱讀的速度也會變快。

3 數數。

數數是個非常有效的減少默讀的法寶。在閱讀時,當你覺察到自己已經開始默讀了,抓緊代替閱讀文字,在心裡默念12345,不得已,你的內心就無法完成默讀文字這個任務,久而久之,默讀的壞習慣就逐漸消失了。

吉姆·奎克在《無限可能》中,講述了閱讀帶給我們的種種好處,也讓我們發現,過去形成的一些壞習慣,阻礙了我們的閱讀效率。但也正如他所言,好的方法能夠彌補我們的缺憾。

閱讀是我們開始進行寫作的基礎,如果沒有正確的方法進行指引,我們就只能處在閱讀的焦慮中無法起步。

你的大腦具有無限的可能,你的閱讀能力的提升同樣具有無限的可能。

提高閱讀效率,從學會快速閱讀開始吧。

相關焦點

  • 如何寫書評①:我不靠寫作為生,為什麼讀書還要寫書評?
    #如何閱讀一本書#大家好,我是故事汪,很高興能在故事中與你相遇。書評,作為現在一種主要的寫作變現方式,為許多作者所熱衷。我自己也上過不少書評寫作課程,所以在接下去的幾天時間裡,我想分幾期內容,和大家來分享一下寫書評的方式方法。看到這裡,可能有小夥伴會說,我又不以寫作為生,那我就不用看下去了吧。
  • 我曾經1年讀100本書,卻越讀越困惑,直到掌握了這個秘密武器
    這兩個訓練營,讓我在一年不到的時間內,前前後後讀了將近100本書,在認知上得到的提升非常大。但是現在回頭再看,我在書評私教班2個月時間內,只讀了8本書的收穫,卻遠遠大於之前的100本。第一個訓練營期間,我按照要求,讀了50本書。這和前年一整年,自己只讀了7本書比起來,算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啦!這個訓練營結束之後,大家還相約,繼續再去簡書上日更100天,每三天讀一本書,每天輸出一篇文章,所以後面陸續又讀了30來本書。
  • 18天讀了18本書,寫了11篇書評,高效閱讀,遇見更好的自己
    一、18天我讀了18本書,我書讀快了還讀懂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參加了鏡姐的18天高效閱讀訓練營,在訓練營裡,我用鏡姐的60分鐘高效閱讀法,竟然18天一共讀了18本書,寫了11篇書評,這對過去一個月也讀不完一本書的我,真的是一個奇蹟。
  • 1年讀100本書,就是會閱讀嗎?
    聚會的時候,她也常說,自己每年都能讀100多本書,這個數據對讀1本書都犯愁的我們來說,簡直是神一般的存在。但那次我問她關於一本書的內容時,她卻支支吾吾說不出個所以然,我才意識到盲目地多讀書,卻沒有真正地「據為己有」,只會營造一種自己讀了很多書的假象,卻不會對自己的提升有絲毫的影響。
  • 皮囊,劉德華寫過書評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歌手寫的書評。可能更多是因為讀的書太少了。但是皮囊這本書確實引起了我很多的思考。和作者都屬於80後人,書中的語言,場景,話語好像是發生在自己身上一樣。兒時的一幕幕,長大後的心酸和無奈,對故鄉的回憶和思念,都縈繞在心頭。
  • 36氪領讀|《興趣變現》:如何打造有趣的個人IP?
    本書也提供了幾個可行的方案:1.亞馬遜新聞發布演練法:在研發新產品的時候,Amazon 會模擬產品已經成型的樣子,寫一份完整的產品發布新聞稿,構想產品的特點、可解決的問題、目標受眾以及用戶體驗。通過對產品的想像,我們能夠快速定位「翹點」。2. 百度指數、微信指數、谷歌趨勢等等:搜尋引擎依然是人們尋求信息的重要去處。
  • 先取悅自己,才能寫出爆款,人氣專欄作家教你寫自己想讀的文章
    所以第一次看到《寫你想讀的文章:改變人生的簡潔寫作法》這本書的書名時非常疑惑:寫自己想讀的文章很簡單,可是沒有人喜歡讀怎麼辦?讀完全書才發現,寫自己真正想讀的文章,沒有想像地那麼容易。書中介紹的寫作方法貌似簡單,而且和主流媒體倡導的截然不同,可是真正練習去做,卻能改變文章的內核,讓寫作能力有質的飛躍。
  • 收藏|小白如何寫出好書評?掌握這六要素,寫書評從此不再犯難
    今天的這篇文章是書評寫作變現專欄的第2篇,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用!02.學習書評寫作,很多人最常問我的一個問題就是:書評應該怎麼寫?有模版嗎?其實新媒體文也好,書評也好,只要你研究的範文足夠多,都能發現一點規律,總結出來就是它的寫作思路和基本結構,之後,無論它的形式再怎麼變,但基本內核還是固定的。
  • 看了就忘,怎麼辦——《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我的床頭通常都有很多本書,至少三本以上吧。在閱讀中,當我讀不下去時,就換另一本調劑。小說是斷不會有的,不能一口氣讀完的算不上好小說,就算艱難似《百年孤獨》,我也是囫圇吞棗,一氣呵成。至於想不起來的內容,反正書在呢,有空再翻唄。
  • 2019年我讀了上百本書,寫了近20萬字的書評,最好看就是這十本了
    然而,長大以後,非但沒有把自己讀過的書記錄下來,除了偶爾抄過一點讀書筆記之外,有時候連自己有讀過那本書都不是很記得了。直到今年,機緣巧合,學習了寫書評。剛剛翻了一下豆瓣的記錄,原來今年已經讀了50多本書,單純是書的評論,就已經寫了17萬多的字了。
  • 「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也可以變現
    01一、前期準備首先,讀書前要有目的的去了解這本書的作者。1、作者的生平、知識背景、學歷生活等。了解作者在寫這本書時的狀態和背景。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這本書的內容。例如:《小王子》-作者是一名飛行員,所以文中也多一飛行員的視角講述故事。
  • 想寫拆書稿,先看完這篇文章
    拆書稿又叫共讀稿,還有人叫拆解稿、拆讀稿,就是把一本書精讀了以後,拆解成5篇、7篇、或10篇文章,目前來說,平臺上都是100元一篇,拆解成7篇大概是700元這樣的收入。所以上面視頻中的那位朋友所說的一篇500元,到底是一本書還是一篇文章。除了拆書稿,還有其它的幾種讀書產品,比如說聽書稿、書評、讀後感、書單,都算是讀書產品。
  • 《閱讀7堂課》:想做知識變現,我建議先看看這本書
    最近幾年知識付費成了人們熱衷討論的新話題,有的人在知乎上回答問題月入過萬,有的人寫講書稿收入不菲,有的人利用自己的知識運營自媒體打造個人品牌收穫百萬粉絲,為什麼他們能夠源源不斷的輸出知識,而你卻連一篇書評都要想好久好久?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掌握了知識輸入的訣竅,換言之就是會閱讀,懂得如何將書上的內容轉化成自己的知識。
  • 《完全寫作指南》,書評應該怎樣寫?
    美國著名寫作培訓師蘿拉·布朗著書《完全寫作指南》,這本書告訴我們寫作並不是困難的事,只要你思路清晰、過程流暢以及好的辦法和習慣。我們寫書評的核心目標還是希望能夠賺錢,所以本書告訴我們需要從讀者的角度入手。這裡主要為大家總結一下寫作書評的知識梳理。寫作主要分為六步!
  • 2020高考作文猜想之二:整本書閱讀——「讀後感」推介信」「書評
    「整本書閱讀」已經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個熱點,推動得如火如荼,並且學界已經取得了共識,皆認為是提高中學生人文素養的最佳方法。在倡導「整本書閱讀」的大環境下,請你寫一篇文章顯示你讀名著的收穫.教育部推薦高中生必讀課外書有: 1.《論語》;2.《三國演義》(羅貫中);3.《紅樓夢》(曹雪芹);4.《吶喊》(魯迅);5.
  • 如何創作高質量書評?0基礎也能操作的寫作指南(8000字乾貨)
    潘國彥在《書評三十六計》中提到了這樣一個小故事:「外國一位不知名的作者寫了一本書,他想一舉成名,於是把書寄給總統請他評介。出於禮貌,總統寫了幾句讚譽的話。作者馬上在報上宣揚說,請看這本總統讚揚的書,於是這本書馬上引起了讀者的興趣。
  • 2020年讀了90+本書,強推若干
    1-2月已讀8-12月已讀特別挑出下面這些個人非常喜歡的,願它們被更多人讀到:1.阿城文集《棋王樹王孩子王》《遍地風流也不知道哪裡來的這種想法,耽誤我讀張愛玲好多年。讀這本書,仿佛看到一個活生生的張愛玲。因為這本書全部都是張愛玲寫給夏志清的信,真實極了。9.《蔡駿24堂寫作課》關於讀書和寫作的書,我每年都會讀幾本。因為我讀著讀著就跑偏,寫著寫著就下道,就不得不回過頭來去別人的經驗裡取經。
  • 不安的時候怎麼辦?靜下心讀一本書,再用3個訣竅分享精彩讀後感
    一、再微小的輸出,也會加強記憶,促進成長可能有人會抱怨,讀就讀了,還要寫什麼讀後感,沒事找事。是的,對不喜歡看書的人,不必談讀後感,對純粹娛樂打發時間的人,也無須談。我們的對象是,既喜歡讀書,又渴望從書中汲取知識和教益,從而改善、提升自己的人。1.
  • 寫出深度書評,也需要知識和邏輯的磨練
    大家都明白想寫出有深度的文章,你得有知識的積累,同時需要每天不斷地練筆。而讀書並寫書評,對一個寫作者來說是一個很好地平衡輸入與輸出的方法。學寫作碰到的第一位老師,記得她說自己堅持每天至少讀3小時的書,當時聽著覺得不可思議,每天哪有那麼多時間讀書?
  • 《8堂課,手把手教你讀書變現》快速閱讀是實現讀書變現的前提
    讀書變現,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快速閱讀#的問題,為什麼?假設同一本書,兩個人寫,第一個人15天寫出初稿,第二個人5天就寫出了初稿,誰的變現能力更強?有人說,幾個小時讀完一本書是騙人的,根本記不住書中要點,那反過來說,用一個月讀完一本書的人就記住書中要點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