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猜想之二:整本書閱讀——「讀後感」推介信」「書評

2020-12-14 文史教哲嚴究苑
lzbdmftplzbdmftp

【原創試題】

讀下面的書目,根據要求寫作。

「整本書閱讀」已經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個熱點,推動得如火如荼,並且學界已經取得了共識,皆認為是提高中學生人文素養的最佳方法。在倡導「整本書閱讀」的大環境下,請你寫一篇文章顯示你讀名著的收穫.

教育部推薦高中生必讀課外書有: 1.《論語》;2.《三國演義》(羅貫中);3.《紅樓夢》(曹雪芹);4.《吶喊》(魯迅);5.《女神》(郭沫若);6.《子夜》(茅盾) 7.《家》(巴金);8.《雷雨》(曹禺);9.《圍城》(錢鍾書);10.《談美書簡》(朱光潛);11.《哈姆萊特》(莎士比亞);12.《堂吉訶德》(塞萬提斯);13.《歌德談話錄》(艾克曼);14.《巴黎聖母院》(雨果);15.《歐也妮葛朗臺》(巴爾扎克);16.《匹克威克外傳》(狄更斯);17.《復活》(列夫託爾斯泰);18.《普希金詩選》(普希金);19.《老人與海》(海明威);20.《泰戈爾詩選》(泰戈爾)。

要求:選好名著,選好角度,明確文體(從「讀後感」「推介信」「書評」選定其一),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押題依據】

「整本書閱讀」已經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個熱點,推動得如火如荼,並且學界已經取得了共識,皆認為是提高中學生人文素養的最佳方法。在倡導「整本書閱讀」的大環境下,2020年高考極有可能會對這一語文教學熱點作出回應,表現在作文命題就可能是寫「讀後感」「推介信」「書評」。當然,其「整本書」的範圍應是眾所周知的名著,也應是教育部要求高中生必讀的名著。

應用文寫作已經是近年來高考命題的主要考查點。

【寫作指導】

全國卷的命題非常注重應用文的寫作,一般書信體、演講稿、慰問信、觀後感、家書等等已經密集亮相,這是一個現象級的導向。那麼,還有哪些文體可能會考到呢?

寫「讀後感」,最好要有主標題,並以「讀《xxx》有感」為副標題。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繫點,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要密切聯繫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推介信」就是向親友或同學推薦、介紹某一名著,希望對方去閱讀。著重從「這是一本怎樣的書」(簡要寫)、「作者是怎樣的人」(簡要寫)、「主要寫了什麼內容」(重點寫)、「就一些內容談我的感受、感動、感悟」(重點寫)、「這本書對人生方向的重要指引,在我生命中重要地位」(簡要寫)等等,著重寫自己推介給對方的理由。體裁就是書信體,注意書信體的一般格式<倡議書、建議信也是這種格式,其文體同樣值得重視)。

「書評」,是對一本書的綜合評價,是應用寫作的一種重要文體。書評的對象是書,寫書評的時候不要過多去寫作者,也不要寫太多自己的感悟,每個人的感悟不一樣,但可以在書評中適當穿插一些自己的感悟和觀點,是為了引起讀者的共鳴。任何不涉及對某本書進行評價的文字,都不能叫做書評。著重從思想性、藝術性兩大方面進行評論。

當今高考作文的命題趨勢有兩大點,一是從題材上來看,貼近校園生活;二是從文體上來看,應用文寫作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為應試2020年高考作文,這個題目極有必要著重訓練。

【高分範文】

品《論語》之味,悟人生之道

——《論語》讀後感

鄒佳彥

縱觀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學著作浩如煙海,有講述花妖狐媚的《聊齋志異》,有描寫山河鬼怪的《山海經》,更有將儒家精神傳承千百代而不止的《論語》。

品《論語》之味,悟人生之道。《論語》是根據孔子及其弟子平日言行而集成的一本語錄,其中語錄體現了孔子在為人處世,生命意義等方面的深刻思考。書中有體現孔子「與朋友交而不信乎?」的交友觀,有體現「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學習方法觀,還有「匹夫不可奪志也」的人生觀。通過讀《論語》,我們可以實現與古人聖賢的親密談話,和古人聖賢進行穿越時空的精神文化交流,學習為人處世應遵循的基本準則,了解提升自己應學習的人生態度。讀《論語》,開拓自己的知識視野只是基礎,提升自己的人格素養才是真諦。

作為課業繁重的高中學生,學習課內知識是我們重點要做的事情,而如何學習好課內知識呢?《論語》告訴了我們答案。「吾日三省吾身」中的第三省:「傳不習乎?」告訴中學生每日都要反思自己學到的知識有沒有得到鞏固;在「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誡我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效甚微。對於學習,孔子早在幾千年前就給出了明確的方向。讀《論語》,通方法,這便是《論語》其中學習方法的一味。

「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是孔子大教育家一生所奉行的條例。《師說》中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就有力地證明了孔子的學習態度。於孔子而言,人的一生都是不斷學習和糾正自身毛病的過程,人無完人,類似的,也就沒有人一無是處。一雙善於發現他人長處的眼睛與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一樣重要。「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正是這個道理。只有善於發現他人長處時積極請教學習,察覺他人行為不當時積極反思自己,人才會在不斷反思中進步,在不停發現中成長。讀《論語》,悟真諦。這正是其中為人處世的一味。

《論語》流傳千年而不衰,對儒家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構成的巨大作用不喻自明,《論語》對於當代中學生的好處更加明顯。在我們中學生的時間段,許多人生哲理還未曾知曉,若在此時,手持一本《論語》,細細品味其中短小而精煉的句子,既可以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提高,又對人格的塑造也大有裨益,何樂而不為呢?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以往的時光已經過去,未來的一切還可以著手改變。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學習《論語》吧!品《論語》之味,悟人生之道。

【點評】

讀後感,側重在「感」。本文從「讀」的角度簡要提煉出《論語》的精髓,隨即著重呈現了「感」:感受、感悟、感慨。言從文順,順理成章。

紅樓盡頭,夢醒時分

——《紅樓夢》書評

熊思齊

「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然呼吸而領會者,獨寶玉而已。」這是魯迅筆下對寶玉這塊「頑石」的評價。偏偏這塊五彩補天的頑石卻在人間目睹了各類人物和自己如夢一般的悲劇,而這亦是紅樓高處不勝寒的一場夢,更是曹雪芹自己的一場夢。紅樓盡頭,不過夢醒時分。

「剪不斷,理還亂。」《紅樓夢》裡的愛恨痴真,真善美,假惡醜,和人物交織在一起,便成了那紛飛複雜毛線團,永遠也不會有頭緒。溫順世故的襲人,出世孤高的妙玉,怯懦的迎春,忍氣吞聲的尤二姐,敢於反抗的尤三姐和晴雯,「心較比幹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的黛玉,通曉人事的寶玉…隨著那個封建社會的起起落落在人海裡浮沉,經歷大觀園的繁盛和衰弱,最後,如夢一場,塵埃落定。

這是《紅樓夢》裡人物的悲劇,是他們的夢醒時分。與他們骨肉相連的曹雪芹又何嘗不是和他們悲歡同在呢?

「生於繁華,終於淪落」的曹雪芹,和他的《紅樓夢》一樣,起落,也正是他的起落鑄就了他的紅樓,無非都是夢一場。他帶著對眾生陷於那個封建而無法自拔的社會的同情,而塑造了《紅樓夢》。而《紅樓夢》也替他書寫了內心日記,似夢非夢。飽含「一把辛酸淚」的著作,又恐後人無人知,故云:「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這是曹雪芹自己的一場夢,夢醒時分,一切皆空。才有「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自嘲。

《紅樓夢》運用了很有特色的象徵手法,更是把「石頭」給予多義性,讓它成石又成人,用雙線展開一個以石頭闡明的意象世界,另一個則是以人間故事為具象世界。以此呈現了一個封建,殘酷的社會。揭示了藏於「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緣」愛情悲劇,「金陵十二釵」的人生悲劇等故事後,榮辱、生死的主題。

這是《紅樓夢》的夢醒時分。「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痴」,不知是讓人把故事看淡點,開始把人看淡點,亦或者是作者也用此寬慰著自己?

矛盾的感情,真實的人生。何人又不是入世沉淪,而陷於人事時,渴望解脫,渴望救贖,對出世充滿了嚮往?《紅樓夢》盡頭真是夢醒時分嗎?非也。怕是作者戲說,才能讓人生輕輕掠過,不留痛楚。而《紅樓夢》又真實可觸嗎?非也。人生本如戲,最終不過是一樽還酹江月罷了,而這鏡中花,水中月的浮華人生,走到盡頭,又何嘗不是一場夢的夢醒時分?

紅樓盡頭,夢醒時分。我們啼哭周圍人歡笑,是我們來世。周圍人哭泣送別微笑的我們,是我們離世。人生一世不過春秋一季,經歷種種悲歡,立於人世外會迎來夢醒時分,落於塵俗中,也終有夢醒時分,其中人世悲觀盡現。

「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

本文從小說內容與藝術特色兩方面來評價《紅樓夢》,層次分明,文脈流暢,有較為深刻的洞察力和思想深度,緊緊聚焦於一個「夢」字來做文章,可謂「抓住了牛鼻子」。要在如此短短篇幅中評論這麼一部恢宏的小說,如果不能找到這麼一個關鍵點,是很難支撐起文章內容的。這體現了作者的聚合思維能力,使文章思維有了條理化、簡明化、邏輯化的品質。

來自中國的「聖經」

——向英國網友推介《論語》

莫子琪

親愛的Alice:

你好!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網際網路時代,即時通訊,你的電子郵件我已收到,獲悉你對中國文化有深厚的興趣,要我給你推介一本書。那麼,我決定推薦的是《論語》—— 一部三千年來一直盛放馨香的儒家經典。

相信你也知道《論語》。在中國,許多三四歲的孩童就開始學習這部國學經典,言談之中冷不丁迸出幾句論語裡的名句來。《論語》的地位就像貴國的《聖經》,婦孺皆知。但蘇格拉底有言:"沒有經過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同樣,沒有經過深刻思考,切心體悟的論語名句,即使背得滾瓜爛熟,聲情並茂,那又有何意義?

深挖《論語》,是一座大寶礦。湊熱鬧者探頭一看,"平平無奇,不過如此";應付考試的學生久久凝視,"內容枯燥,冗長乏味"。而那些沉醉震撼於千古聖人思想,滿懷虔誠探求人類真理的文化"淘金者",則在《論語》中俯拾起璀璨寶石——"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聖人無常師,只是對照著萬眾世人,把他們的閃光點收為己有,將黑暗面逐一祛除罷了。"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們審視自己,審視當下,試問又有幾個人能夠做到?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流傳千百載,某些語錄到了二十一世紀,仍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扔可折射孔子的思想光芒。寒風肅殺,群芳凋零,只有松柏長青。友誼也是如此,只有經得起考驗,友誼之樹才會長青。比如,在百愁莫展的貧困之際,有些個朋友,平時默默不語,到了你落魄之時,雪中送炭——此可謂"歲寒之松柏"。而那些爭奇鬥豔的「花木」都隱匿了蹤跡,更顯出「松柏」之可貴。再比如,當08年我國不幸遭遇汶川地震時,巴基斯坦發動了國內全部的救援飛機;啟用了90%的應急救援帳篷、乾糧;本國總理還隨救援隊伍前來救援……一個貧困的發展中國家,幾乎舉全國之力來幫助我們度過難關,切切實實印證了"歲寒松柏"之說。當"巴鐵兄弟"滿注真情來支援我國時,某些世界大國平日裡"人權""人道"主義聒噪不休,到了別國需要幫助之時,卻借"支援"的名義派遣救援隊去中國,以"幫助"之虛,行"考察情報"之實,做足表面功夫。 "高下立現"了。

中國有句古諺:「半部《論語》治天下。」說的是宋代宰相趙普憑藉著熟讀《論語》,將一個範文大國治理得井然有序的歷史故事。建議當今世界第一大國總統讀讀《論語》,尤其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孔子所言是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為為參照物來對待他人。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宏大量,寬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係,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於人。如果人人如此,天下必將和平。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其中絲絲入扣的哲理箴言如晨鐘暮鼓,於個人,國家而言,至今仍能振聾發聵。——這就我向你推介《論語》的理由。「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渴望與你交流學習《論語》的心得!

順頌文祺!

你的朋友:莫子琪

2020年2月 18日

以向英國網友推介《論語》來行文,情境設置巧妙,非常有創意。推介這樣一部耳熟能詳的書,其實很難寫出新意的,但有了這麼一個匠心獨運的角度,使「平凡」有了「韻」。 寫作就應如此,你無我有,你有我新,自可獨佔鰲頭。

相關焦點

  • 從新高考整本書閱讀出作文題形式到今年全國卷1卷作文點評
    原文標題:高考作文專題(學案) ——從新高考整本書閱讀出作文題形式到今年全國卷1卷作文點評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太陽城札記,ID:gh_30bb2b675f79】高考作文專題(學案)——從新高考整本書閱讀出作文題形式到今年全國卷
  • 2020高考語文作文透漏出的秘密
    每年的高考語文考試結束後,作文題都會榮登熱搜,其中一些作文題因其充滿了「文學性」和「哲理性」引發網友熱議。乍讀這些作文題,尤其是江蘇卷,覺得雲裡霧裡,不知所云,細細品味,才能找到立意。顯然,這道作文題光靠平時語文課本上的知識點顯然不能解。許多考生紛紛表示,要想寫好這篇作文,平時的閱讀積累是絕對少不了的。
  • 2020年山東高考語文作文題公布!(附歷年全國卷作文題)
    2020年高考已經正式拉開帷幕,11點30分,語文考試結束。今年山東高考語文科目使用全國新高考Ⅰ卷,2020山東高考作文題目為: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國家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斷採取防控措施,全國人民緊急行動。
  • 兒童整本書閱讀中教師的角色定位
    兒童整本書閱讀,教師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過於「精細化管理」,掌握指導之「度」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該成為兒童整本書閱讀中「具有協助能力的大人」,「助」兒童有效閱讀。教師是「推銷員」,助學生「想讀」作為「推銷員」,教師要試圖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把某一本書或一類書推介給學生,讓學生產生閱讀的興趣和動力。如何才能有效推介?形式上,講究「趣」味。
  • 整本書閱讀,讓我如何鍾情你
    整本書閱讀,讓我如何鍾情你祝貴春我的第一點感覺就是,就目前的教育環境而言對好多學校來說,讓學生「鍾情」整本書閱讀委實難矣!我在本文要說的則是,無論怎樣,整本書閱讀勢在必行,而且越早越好,我甚至提倡小學生都要進行整本書閱讀。我要說的是這種情況下,老師家長到底如何操作才能更好使學生鍾情於整本書閱讀,從而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反正,我家御賀是小學二、三年級就已經開始整本書閱讀了。而在大城市,幼兒早期閱讀包括整本書閱讀的確方興未艾。
  • 語文老師要求家長寫2000字以上讀後感,這樣的親子閱讀,令人反感
    「姐夫,幫我寫一篇讀後感吧,我實在是寫不出來了。」林老師頗感詫異,小舅子是個貨車司機,誰會給他布置讀後感啊?又是叮咚一響,小舅子的第二條信息說明了原因。原來這是孩子的班主任語文老師布置的任務,親子閱讀必須完成的「家長作業」。要求家長陪孩子共讀一本書,然後提交不少於2000字的讀後感。
  • 2020高考作文題目出爐!(附歷年高考作文題)
    2020年廣東高考作文題目:怎麼樣,看到這樣的作文題,你有什麼思路嗎?北京卷「二選一」:1、2020年6月23日,北鬥三號最後一顆衛星成功發射,整個系統55個衛星織成一張「天網」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以材料「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為話題,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2、當今時代,我們每天都會面對各種各樣的信息。
  • 18天讀了18本書,寫了11篇書評,高效閱讀,遇見更好的自己
    文/壹壹如果有人告訴你,60分鐘可以掌握一本書的核心脈絡,你會信嗎?大多數人不會信,信的人也會認為需要非常深厚的功底才能做到,曾經我也這樣認為,但是當我自己也做到了,我信了。有些事情我們覺得不可能,或許是我們不知道,沒見過,自己沒有做過。
  • 落實「整本書閱讀」 評價機制要跟上
    這樣的安排有很大的教學伸縮性和教學管理漏洞,可能會出現兩種現象,一是用必修的高一階段教學目標代替高中三個階段的「整本書閱讀與研討」教學目標;二是選修Ⅰ、選修Ⅱ淪為「選休」不安排課時。為防止兩種現象的出現,學校在教學安排上要做到「三個保證」:一要保證必修課18課時的落實,確保教師把18課時都用在讓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上;二要保證高二、高三選修Ⅰ、選修Ⅱ「整本書閱讀與研討」教學的課時數,不因為要應對各種考試而荒廢「整本書閱讀與研討」教學;三是在高中三年中都要規定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時間,保證其閱讀的「合法性」,以確保整個高中階段教學目標的達成。
  • 如何提升學生「整本書」的閱讀力
    後來,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主持編寫統編語文教材時,將整本書的閱讀編入教科書,設計了「和大人一起讀」(一年級)、「我愛閱讀」(二年級)、「快樂讀書吧」(一至六年級)等欄目,有序安排整本書的閱讀。那麼,「整本書」包括哪些書、怎麼指導和評價整本書的閱讀呢?
  • 河北2020高考作文題出爐!你會怎麼寫?(附歷屆高考作文題)
    今天,2020年高考開始了,我省高考語文卷的作文題目長這樣↓↓↓2020年高考作文題目全國 I 卷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佐他們。鮑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於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後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稱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
  • 整本書閱讀怎麼教?特級教師剖析,包括哪些書、怎麼指導和評價
    因此,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主持編寫統編語文教材時,將整本書的閱讀編入教科書,設計了「和大人一起讀」(一年級)、「我愛閱讀」(二年級)、「快樂讀書吧」(一至六年級)等欄目,有序安排整本書的閱讀。那麼,小學語文「整本書」包括哪些書、怎麼指導和評價整本書的閱讀呢?
  • 「2020高考滿分作文」高調開賣?別信
    高考還在錄取階段,「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竟已集結成冊,高調開賣。電商平臺上標榜「高考滿分作文」的書籍已有一批,最高定價達1400元。但據記者調查,所謂高考滿分作文,其實都是偽作。  有的「滿分作文」書宣稱:「本書由全國高考作文閱卷名師傾力打造,為全國30餘個考區考生滿分作文精粹。」
  • 2020昆明市模考作文分析+高考「關係類」作文指導
    二模作文原題四、寫作(60分)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高考作文走向分析:寫作不再是簡單的作文,而是一個考試項目,更是學習和思維的工具,是一個人必備的生活技能。本次考題很直觀的考察「關係」這一中心,泰戈爾說,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馬德說,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就是一個,態度選擇!
  • 孩子會寫讀後感,作文可以不用管
    我在對孩子的作文訓練中,特別注重讀後感的訓練。我認為,讀後感是一切作文的基礎,掌握了讀後感的寫法,任何文體,對孩子來說,都不再困難。讀後感,就是讀一篇文章或本一本書籍後的所思所感所想所悟。由此也可以引申到觀後感,如看總影片,或一個電視節目,道理都是相通的。
  • 雜誌|《作文通訊》(高中版)2021年徵稿
    【名校模擬考場作文】(3000字左右) 全國百強中學考場作文或模擬考試作文解析。 具體體例:題目+題目解析+運用素材事例+1-2篇考場文(旁批形式點評,根據高考判分標準給出得分和得分理由)。具體體例:指導+學生作文1-2篇(旁批點評)(名家文章不要是課本中的文章)。【社團巡禮】 每期精選一個學校的文學社進行展示。具體體例:學校簡介+社團簡介+社團負責人介紹+2篇社團文章。【整本書閱讀】 針對高中生需要閱讀的整本書進行深入的視頻解讀,給學生提供深入閱讀的思路、問題和技巧,幫助學生更順暢地整本閱讀。
  • 高考作文輔導49:2020年作文備考應用文寫作之讀(觀)後感
    讀後感與觀後感一、什麼是讀後感 、觀後感 ?讀(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或一部影視作品之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讀(觀)後感是一種常用的應用文體,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我們在平時讀書學習的過程中也會常寫。總之,讀(觀)後感是讀完書或是看完其他作品之後的感觸。
  • 高考作文輔導195(一線觀點):2020年高考作文命題的幾點思考
    關於2020年高考作文命題的幾點思考作者:寧朝華因為60分的分值而被稱作高考「第七科」的作文,對於高三的莘莘學子而言,有著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也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及持續的影響力,歷年來高考作文,基本上採用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這四種形式,而從2016年湖南省語數外重新採用的全國I卷作文命題形式來看,均為材料作文,除了2019年全國III卷及2016年全國I卷採用的是漫畫材料,其餘皆為文字材料。
  • 整本書閱讀,從老師愛上讀書開始——《紅星照耀中國》閱讀指導
    作為一名一線語文教師,筆者以為整本書閱讀的最大障礙有三個:障礙一:中高考指揮棒下,長期形成的應試語文教學觀根深蒂固,廣大教師群體在心理上尚難主動作為,誰都不願當「出頭鳥」。畢竟只要我按常規玩法教,無論考壞考差,都可以用一句「反正我是盡心盡力了!」故做沉痛的一語帶過。
  • 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起點和原則
    對於整本書閱讀教學,應抓好起點,激發興趣,做好整本書的推薦;明確整本書的閱讀教學目的,堅持「語文性」原則,結合閱讀實際,開發「語文性」課程資源;把握好整本書的閱讀訓練方向,努力做到以「活動性」推動整本書閱讀。教師針對不同的整本書,應以不同的閱讀方法為重心,收穫知識,提高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