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整本書閱讀教學,應抓好起點,激發興趣,做好整本書的推薦;明確整本書的閱讀教學目的,堅持「語文性」原則,結合閱讀實際,開發「語文性」課程資源;把握好整本書的閱讀訓練方向,努力做到以「活動性」推動整本書閱讀。教師針對不同的整本書,應以不同的閱讀方法為重心,收穫知識,提高閱讀能力。整本書閱讀教學應注重起點的深入挖掘,然後進行閱讀遷移。
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的起點要抓好兩個「一」。從教材中一篇文本內容入手,做好閱讀起點的深入挖掘,為閱讀遷移做鋪墊。從教材這一「整本書」著手,傳授整本書閱讀的方法。目前使用的統編教材,只有後記沒有前言,後記要先讀,因為這一部分介紹了這一整本書的來歷。然後,讀文章的目錄和各單元「單元導讀」,給學生明確教材雙線組元的結構,教讀精教、自讀自練、導讀自主,以及閱讀和寫作的共生關係。最後再關注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名著推薦、古詩詞補充等。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初步掌握整本書的閱讀方法。以此為起點,指導學生閱讀整本書,才會有據可依、有章可循。
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的原則要凸顯「語文性」,努力開發整本書閱讀課程。「語文性」的原則就是突出語文最核心的素養之一——語言的運用。為學習語文而開展的整本書閱讀應重點關注兩點:一是以掌握整本書閱讀方法為重心的發展性閱讀。二是為實現一定的目的和解決一定的問題而進行的功能性閱讀。
為了突出整本書閱讀的「語文性」原則,語文教師要努力開發整本書閱讀的「語文性」課程。教師在多讀書的基礎上,開發課程的角度有許多,如可以從文本結構中開發整本書閱讀課程。在閱讀小說時,會發現許多有意思的「數字」,比如《三國演義》中的「三顧茅廬」「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又如《西遊記》中的「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再如《駱駝祥子》中祥子命運的 「三起三落」等。每處都很精彩,精彩之處又處處不同。通過對共性的分析,能讓學生讀得有趣,學到寫作的方法。閱讀教學的本質不是讓學生知道和懂得,而是教會學生用方法能閱讀、會閱讀。
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要體現「活動性」。語文教師在閱讀不同整本書時,會有意識地調控自己的閱讀過程,根據閱讀目的、材料特點以及已有的閱讀經驗,選擇合理的閱讀方法,調整閱讀步驟,實現教師個體的高效閱讀。教師高效閱讀整本書,才能有效指導學生高效閱讀整本書。教師在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時,可以圍繞「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實踐和探究」等閱讀實踐活動展開。
為了更好地指導學生整本書閱讀,教師有必要對學生的閱讀進程做合理把握,可以通過設計閱讀過程量表、任務型閱讀卡等,指導學生記錄閱讀的天數和閱讀的進度,力求做到閱讀過程「可視化」。如果教學條件允許,也可以借用網絡實時互動:發表讀書發現、交流讀書心得、分享讀書樂趣,讓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過程變得更加高效。
(作者單位系山東省濟寧市第十三中學)
《中國教師報》2020年12月09日第4版
作者:孟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