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節令:冬至大如年

2021-02-13 904交通之聲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一、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

陰陽五行學說認為,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在十二闢卦中,此時為地雷復卦。卦象上面五個陰爻,下面一個陽爻,象徵陽氣初生,故稱「冬至一陽生」。

古人還曾把冬至定為一年的開始。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冬至已經是年了。易曰: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


二、冬至是「數九」的開始

從冬至開始,就進入俗話說的「數九」寒天了。也就是說,冬至是「數九」的開始,這個,就是「年」所不具備的了。

「數九」又稱「冬九九」,俗稱「交九」,是我國北方舊時流行的一種雜節氣。數九寒天,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即為「出九」,「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了。

有的朋友也許會問,為什麼偏偏是數「九」,而不是數二、三、四、五、六、七、八呢?這應該是與陰陽消長,陽長陰消有關。九,是最大數,一九二九地數著最大數,意味著冬日的陰氣不斷消減,累至九次便到了頭,寒去春來,「春已深矣」。

舊時,民間流行填「九九消寒圖」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圖」也許形式有異,或是寒梅,或是九體對聯,又或者是雙鉤描紅書法,但意思卻都差不多,都是每天填一筆,或者是一朵花,直到九九之後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也就大功告成了。

三、冬至是祭祀的重要日子

相傳,冬至祭祀始於周朝。「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祈求神靈消除疫疾,減少荒年、飢餓、死亡。

據古籍記載:「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冬至過節,則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漢朝稱冬至為「冬節」,官府舉行「賀冬」儀式祝賀,並且形成例行假期。「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是故官府放假休息,軍隊待命,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

唐、宋時,冬至是祭祀天、祖先的日子,皇帝要率領大臣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普通庶民百姓則要祭拜逝去的祖先。

明、清時,皇帝要在冬至這天舉行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文武百官要向皇帝呈遞賀表,相互之間也要投刺祝賀。

所以,即便到了現在,南方的很多地方,外出的人,都要回家過冬至節,表示年終有所歸宿。閩臺民間對冬至更是重視,要在這一天祭拜祖先,不回家過冬至的人,會被視為不認祖宗的人。所以冬至也就成了合家團聚的日子。

紹興民間,不僅冬至要祭祀祖先,還要剪紙衣服,冬至日送到祖先墓前焚化,謂之「送寒衣」。祭祀之後,親朋好友聚飲「冬至酒」,懷念逝者的同時聯絡感情。


四、冬至是元始天尊誕辰

相傳,冬至還是元始天尊的誕辰。道教認為,元始天尊象徵混沌未分,道氣未顯的第一大世紀。元始天尊是道教中的最高尊神,位列三清,類似於民間傳說的盤古,是傳說中的創世之祖。

冬至這天,道觀舉行盛大法會,慶賀元始天尊誕辰。


五、冬至還被用來判斷來年的天氣

民間還以冬至日的天氣好壞、冬至節氣在一月中的位置,來預測往後的天氣。

比方說:「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這俗話說的是,如果冬至在一個月的開始幾天,年底就會冷;而如果冬至在月尾的話,正月就會很冷;但冬至在月中的話,就不會下雪也不會下霜。

再比如說:「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的意思則是說:冬至這天如果是陰天的話,過年那天就是晴天;而如果冬至那天是晴天的話,過年那天就有可能是陰天,甚至下雪。



相關焦點

  • 冬至大如年,茶山這份小團圓暖胃更暖心!
    冬至大如年,茶山這份小團圓暖胃更暖心!」冬至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冬至吃湯圓有著團圓的寓意在東莞,人們將冬至稱為「做冬」素有「冬大過年」之說每年冬至前後那必定是家家戶戶忙碌起來準備節令美食
  • 陳茂君|「冬至大如年」
    明人認為冬至「一如元旦」(見明代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因此,俗諺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冬至那天,百業休息,學校放假,家家敬神祀祖,或相互宴請,謂之賀冬,或闔家聚飲,謂之添歲。又以糯米粉團、餛飩等為節令食品。學生要向老師贈送禮品,謂之拜冬。有的地區流行嫁女人家給婿家送木炭等冬令用品的習俗,謂之送冬。有的地區有冬至第二天到野外摘桑葉存貯以備止咳清熱。
  • 冬至節令|請查收全優加「與娃共賀冬」指南!
    古有雲,「冬至大如年,數九過寒冬」。在這個年終歲尾的重要節氣裡,家有萌娃的各位家長們打算怎麼和寶寶度過呢?如果您還沒有明確想法,別擔心,全優加早教託育這就把早中晚一天的帶娃安排獻上早上:與寶寶一起認識冬至每年陽曆12月21日至23日其中一天即冬至節令,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而今年冬至日是12月21日。作為一個傳統節日,冬至承載著中國人上千年的傳統文化和美好寄願,人們在這一天祭祖賀冬,慶祝新一年的到來。
  • 明日冬至|民間有「冬至大如年」之說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豐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民間有「冬至大如年」之說,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之首,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 冬至大如年
    孩子必須了解的冬至知識,今日冬至,夜與思念長!2019年今(2019年12月22日)日12時19分,迎來冬至節氣。中國古代非常重視冬至節氣,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冬至是一年裡黑夜最長的一天,此後,白天慢慢變長。「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冬至這天,《易經》有"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之說,意思是說這一天黑夜最長,最好是休養生息。
  • 冬至大如年,來綿陽北川九皇山刨湯陪伴過暖冬
    春去秋來,立夏冬至周而復始,年年有餘冬至俗稱冬節、常至節等屬於中國二十四節氣兼具自然和人文兩大內涵因此冬至吃餃子和羊肉也屬於獨特的節令食文化雪至盛,飛漫天,萬物潛藏,禦寒正當時俗話說「冬至大如年」對於羌族人民來說在這天吃刨湯才是必不可少的在寒冷的冬天能夠喝上一碗用熱氣尚存的新鮮豬肉
  • 二十四節氣教案 | 冬至篇:幼兒園冬至課件,習俗詩歌、冬至節氣美食,冬至大如年
    二十四節氣教案 | 冬至篇:幼兒園冬至課件,習俗詩歌、冬至節氣美食,冬至大如年大多數西方節日多來自單純的人文紀念;而古老的華夏傳統節日,卻大都與天象曆法、歲時節令相關聯。我國在商周時代就已經知道太陽曆的周期,二十四節氣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冬至大如年,全方位介紹冬至習俗!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 冬至丨金石美如畫 冬至大如年
    冬至為「冬節」,所以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 冬已至,春未遠。 在冬日守望春暉, 在冬至企盼春歸。
  • 今日冬至|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定出的。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
  • 今日冬至: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
    視頻來源:中國氣象局今年的冬至時間為冬至又名「一陽生」,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冬至作為一個傳統節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又被稱為「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 冬至大如年!台州人的冬至圓「七十二變」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俗稱「冬節」、「亞歲」等,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台州市氣象臺2020年12月21日9時台州人特別重視冬至過冬至像過小年一樣隆重傳承700多年的祭冬大典在台州三門,「冬至大如年」尤為明顯。
  • 冬至大如年.
    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就像今天的元旦一樣;《清嘉錄》則直言:「冬至大如年」,漢人自古冬至需拜天祭祖,而今國內只有潮汕地區、浙江部分地區仍延續此習。年糕年糕,年高年高。吃年糕,就是討一個「一年更比一年高」的彩頭。從清末民初起,杭州人到了冬至這一天,都要吃年糕。
  • 冬至大如年 人間小團圓
    古人形容冬至: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是「數九寒天」的開始之日,從冬至這天起,就開始「進九」,天氣將越來越寒冷。中國古人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冬至大如年」有一種說法叫「冬至大於年」。其一是歷代都重視冬至。從周朝開始,冬至是正月新年,因而備受重視。
  • 冬至大如年 南京發出「過好中國傳統節日」倡議
    12月21日18時2分,將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12月18日,「我們的節日」南京工作室、南京餐飲商會聯合向商會會員單位發出「過好中國傳統節日」的倡議書,號召餐飲商會打出「冬至大如年」的標語營造濃厚氛圍,舉行向食客贈送餃子等冬至時令美食等活動,得到會員商家的積極響應。
  • 冬至大如年 人間小團圓 | 西山幼兒園2020冬至活動溫情紀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我們中國傳統的民間節日,冬至之後日照時間漸長,它告訴人們:冬至到,春將臨。在我國古代,人們對冬至十分重視,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石城客家傳統節令及文化內涵
    為了藉助一定的時機和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願,因此,石城客家人在春節、上元節、清明節、端午節、中原節、中秋節、冬至日、小年日、除夕等傳統節日中都要進行尊祖敬宗的儀式。如:除夕吃團圓飯前,首先必須到宗祠及家中廳堂祖宗神位前進行敬祖上供活動。
  • 為什麼說「冬至大如年」?「清爽冬至邋遢年」又是個什麼梗?
    ▲ 《東方雜誌》繪「冬至重祀」 在中國幾千年的農耕年代,人們年復一年地重複著春播、夏耘、秋收、冬藏。我記得自己童年時,我的祖母在冬至日「強迫」我們多吃一點東西,還會講:「冬節(老家稱冬至日為「冬節」)吃東西有補。」而稍富裕的人家則會請郎中開出一張補藥方子,根據方子中的藥材去熬製藥膏,在冬至日開始服用,這種習俗至今乃十分流行。 在冬至來臨之前,上海的許多商店備足了所謂的「冬令大補膏」,市民們爭購「冬令大補膏」也成了上海的一道風景線。
  • 冬至大如年,陽生春又來
    古人認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天地陽氣開始興做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作為一個傳統節日,冬至已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民間更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民間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意思是說,冬至的禮俗和過新年是相差無幾的。古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古代冬至日百官放假,皇家祭天,民間祭祖,相互拜訪。
  • 冬至大如年,那些快要失傳的冬至習俗,你還知道哪些?
    一分鐘的視頻,與您一起了解中國重要節日: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