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君|「冬至大如年」

2021-02-27 南湖雅集

「冬至大如年」

文/陳茂君

冬至是我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第二十二個,冬至又稱冬節、長至節、賀冬節、亞歲等。在古代,冬至節,上起百官朝賀,吉服放假,紅箋互拜;下至百業停工,相互宴請,饋贈禮品。明人認為冬至「一如元旦」(見明代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因此,俗諺有「冬至大如年」之說。

冬至那天,百業休息,學校放假,家家敬神祀祖,或相互宴請,謂之賀冬,或闔家聚飲,謂之添歲。又以糯米粉團、餛飩等為節令食品。學生要向老師贈送禮品,謂之拜冬。有的地區流行嫁女人家給婿家送木炭等冬令用品的習俗,謂之送冬。有的地區有冬至第二天到野外摘桑葉存貯以備止咳清熱。還有數九計時(即冬九九歌)、畫九計時(即九九消寒圖)、辦消寒會等習俗。

現在的冬至,民間仍有做節、祭祖、食補、送冬至盤、吃湯圓餛飩之習俗,有的地區有冬至第二天到野外摘桑葉存貯以備止咳清熱等習俗,也稱為「過小年」。

 

 「冬至大如年」緣自古人崇「陽」心態

 

為什麼說冬至「大如年」或僅次於年呢?古人認為,晝為陽,夜為陰;男為陽,女為陰;陽盈則陰弱,陽盛陰衰,自然與社會方能井然有序。冬至正值陰極而陽始,從此白晝漸長,陽氣升發,所以在推崇「陽」的社會心態下,這一天便格外受到人們的青睞與重視,有「一陽嘉節」之美譽(見曹植《冬至獻襪頌表》)。

冬至賀儀如元旦之俗大約始於漢代,漢代蔡邕的《獨斷》中就有「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句。漢代崔駰在《冬至襪銘》中寫到:「陽升於下,日永於天,長履景福,至千億年。」可見「冬至大如年」的傳統,正是冬至與陽氣相連的觀念使然。人們從冬至起開始「數九」盼春的生產習俗,從冬至起開始食療進補的養生習俗等,也是這種觀念的透示。

《禮記•月令》載,冬至的月份叫「暢月」,政府明令嚴禁動土、啟封,不許大開房門,不得勞民動眾,不許做過於精巧的女紅。甚至天子也要齋戒,閉藏居處,養氣安神,摒棄聲色娛樂,派專人遍祭山川林澤。為什麼呢?因為在古人的觀念中,冬季是一個神譴鬼擾,充滿兇險的季節,人會動輒獲咎,因此禁忌特別多。這與北方天寒地凍,冰雪封山的惡劣氣候有關。在冬至這天祈求保佑、趨吉闢兇的祭祀活動,就顯得特別重要,自先秦迄近世,冬至祭祀祖神一直是最基本的民俗事象。

《周禮》有「祀昊天上帝於圜丘」之說,注謂:「冬至日祀五方帝及日月星辰於郊壇。」《淮南子》裡也說:「冬至日,天子率三公九卿迎歲。」宋代,《武林舊事》云:「冬至,朝廷大朝會,慶賀排當,並如元正儀。而都人最重一陽,賀冬車馬,皆華整鮮好,五鼓已填,擁雜還於九街,婦人小兒,服飾華炫,往來如雲。嶽祠、城隍諸廟炷香者尤甚。三日之內,店肆皆罷市,垂簾飲博,謂之做節。享先則以餛飩,有冬餛飩年餿炮之諺。貴家求奇,一器幾十餘色,謂之百味餛飩。」

到清代,過冬至就比過年更重視了。清顧祿《清嘉錄》載:「郡人最重冬至節,先日親朋各以食物相饋遺,提籃擔盒,充斥道路,俗呼冬至盤。節前一夕,俗呼冬至夜。是夜人家更速燕飲,謂之節酒。女嫁而歸寧在室者,到是必歸婿家。家無大小,必市食物以享先。間有懸掛祖先遺容者。諸凡儀文加於常節,故有『冬至大如年』之諺。蔡雲《吳歙》云:『有幾家人掛喜神,匆匆拜節趁清晨。冬肥年瘦生分別,尚襲姬有建子春。』至日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鮮衣以相揖,為之拜冬。」

祭祖在冬至日的前一晚進行,稱「冬除」,與新年之前一夜叫「歲除」相應,儀式也相仿。冬至正日後才相互「賀冬」,表示全賴祖神保佑,得以平安過關,互相祝賀。

冬至習俗

 

《荊楚歲時記》載有,冬至節作赤豆粥以禳厲鬼的風俗,也是先民敬畏冬至厲鬼作祟的心理反映。魏晉時,冬至日還要舉行給耆老尊長敬獻鞋襪的禮儀,稱為「讓履」。現在北方一些鄉村還有冬至節媳婦向公婆贈送鞋襪賀長壽的習俗,謂之「添歲」。 

進履襪乃「履長」之意,後世遂為冬至婦女進舅姑的一種節物。至於吃赤豆粥,見於粱代宗懍《荊楚歲時記》,書中載:「共工氏有不才子七人,以冬至日死,為人厲,畏赤豆,故作赤豆粥以禳之。」後來無此風俗了。

漢代崔實《四民月令》中載:「冬至薦黍糕於祖禰。」到清代就是「冬至團」了。《清嘉錄》載:「比戶磨粉為團,以糖肉菜果豇豆沙蘆菔絲等餡,為祀先祭灶之品,並以饋遺,名曰冬至團。」    

冬至吃餛飩的習俗,據陸遊《劍南詩稿•歲時書事》可知,至遲南宋時就流行了。

傳說東漢末年某年冬天,名醫張仲景家鄉南陽氣候奇寒,連日陰雪,許多人都凍爛了耳朵,無錢醫治。張仲景帶領學生在南陽城關搭起大棚,於冬至起免費為鄉親們施藥醫治凍傷。張仲景配有劑「祛寒悵餛湯」,就是將羊肉、辣椒、雞血藤、桂枝等活血祛寒之物放在大鍋裡煎熬。然後取出切成餡,用薄麵皮包成耳朵狀,仍以原湯煮熟,「悵餛」即耳朵的意思。每個求醫者,各食兩個「悵餛」,再喝一大碗「祛寒湯」,頓覺周身發暖,兩耳起熱。傷情較輕的,第二天便開始痊癒。較重的繼續服食。

張仲景解釋說,冬至日正值陰極而陽始,正是藉助陽氣祛寒化凍的有利時機。冬至吃補藥效果好,也是因了此理論。至於面裹藥物以湯吞服的方法,則取其「原湯化原食」之義,更利於發揮療效。後來人們就養成了冬至吃「悵餛」習俗。「悵餛」後來轉化為「餛飩」,我們四川又稱「抄手」,廣東一帶稱「雲吞」。現在,有些地方還有哄小孩,「冬至不吃餛飩就會凍掉耳朵」之說。

自貢地區「辦冬至會」

 

自貢地區民間非常重視冬至節,大姓宗祠要「辦冬至會」,召集全族子孫進行祀祖活動,同時處理族中大事和宴飲。普通人家要吃羊肉、狗肉燉的補藥湯,驅寒祛病,補益身體。農村開始殺年豬,人們開始醃製臘肉,為過年做準備。

清末自貢鹽場首富王三畏堂,每年春節、清明、盂蘭節、冬至,都要在王家祠堂玉川公祠舉行祭祀活動,規模宏大。衰敗後,仍然每年冬至都要舉行祭祀活動。據族人王群華編著的《王三畏堂與李陶淑堂家族史》中回憶,每年冬至在玉川公祠舉行祭祀活動,各家各戶都來得很早。進得祠堂大門,就看見兩條宰殺後去淨豬毛的全豬、兩隻剝了皮的全羊,頭朝大門外安放在長凳上,豬左羊右,中間放有一條大鯉魚。祭祀活動開始,先是上香燭、獻全豬全羊祭品。然後按輩份祭拜祖宗,有人主持,行跪拜禮,四禮八拜。禮畢,大人、小孩各自交流,大人要商量討論處理族中一些事情,小孩則各自玩耍,中午吃「九大碗」。下午離開祠堂時,每家都會分得祭獻後的豬肉、羊肉。

自貢鹽商山陝人居多,直到民國,他們每年冬至都要吃全羊席,講究的是從老家運來綿羊,派專人在遠離鹽場的三多寨山上飼養,到冬至吃燙皮全羊席。

燙皮全羊席有二三十道菜,如紅燒全羊頭、陳皮羊肉、八寶羊肉、五香燒羊肉、清蒸燙皮羊肉、佳味羊肉、雪花羊肉、榨板羊肉、粉蒸羊肉、烤羊肉串、叉燒羊羔、鮮熘羊胎、家常羊肝、八寶羊腦花、豆瓣羊肉、麻辣羊肉、炸羊尾、火鍋羊雜湯等。

我採訪眾多自貢鹽幫菜老廚師,初步整理出當年自貢鹽商全羊席菜單。

冷菜:單碟(四葷四素),羊羔、醬羊肉、花仁羊肉、滷羊舌、糖醋蘿蔔龍、麻辣青筍片、泡藠頭、衝辣菜;

熱菜:燒羊頭、羊腎白菜、五香燒羊肉、粉蒸羊肉、紅燒羊肉、烤羊肉串、炸羊尾、家常羊肝、鮮熘羊胎、火鍋羊雜湯;

小吃:羊肉水餃、擔擔麵、豆沙包子、開花白糕。

普通人家「辦冬至會」無非就是比平日吃好些,如粑粑肉、燒白、烘肘、回鍋肉、燉雞湯之類。富足人家除了以上食物外,再用秦歸、黃芪、沙參、附片、紅棗、枸杞、雪豆等燉老母雞,做補藥湯。耐得補的還要加人參、鹿茸。而今,冬至之習俗,除進補吃補藥湯外,大多已經遠去,並且冬至節吃補藥意識也逐漸淡化。

「冬至大如年」的原義是養生送死,慎終追遠,託庇祖神,賜福子孫。而今,人們除記得冬至節吃「補藥湯」,記得冬至後過了小寒、大寒就該立春了外,對冬至節的其他活動是越來越模糊了。

圖片:源於網絡

 

【版權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傳播而發,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會第一時間處理,文中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相關焦點

  • 冬至大如年
    孩子必須了解的冬至知識,今日冬至,夜與思念長!2019年今(2019年12月22日)日12時19分,迎來冬至節氣。中國古代非常重視冬至節氣,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冬至是一年裡黑夜最長的一天,此後,白天慢慢變長。「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冬至這天,《易經》有"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之說,意思是說這一天黑夜最長,最好是休養生息。
  • 冬至大如年.
    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就像今天的元旦一樣;《清嘉錄》則直言:「冬至大如年」,漢人自古冬至需拜天祭祖,而今國內只有潮汕地區、浙江部分地區仍延續此習。年糕年糕,年高年高。吃年糕,就是討一個「一年更比一年高」的彩頭。從清末民初起,杭州人到了冬至這一天,都要吃年糕。
  • 今日冬至|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定出的。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
  • 冬至大如年,全方位介紹冬至習俗!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 今日冬至: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
    冬至作為一個傳統節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又被稱為「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賀冬《後漢書禮儀》:「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
  • 冬至大如年!台州人的冬至圓「七十二變」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俗稱「冬節」、「亞歲」等,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台州市氣象臺2020年12月21日9時台州人特別重視冬至過冬至像過小年一樣隆重傳承700多年的祭冬大典在台州三門,「冬至大如年」尤為明顯。
  • 冬至大如年 人間小團圓
    「冬至大如年」有一種說法叫「冬至大於年」。其一是歷代都重視冬至。從周朝開始,冬至是正月新年,因而備受重視。漢代時,冬至是大節。歷代經常將冬至節與年節相提並論。《清嘉錄》則直言:「冬至大如年」。其二是冬至離年近了。冬至是新年前的最後一個大節,冬至到了,預示著新年也快到了。至今,廣東等地依舊流傳著「冬大過年」的說法。目的在於祈求與消除國中的疫疾,減少荒年與人民的飢餓與死亡。
  • 冬至丨金石美如畫 冬至大如年
    冬至為「冬節」,所以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 冬已至,春未遠。 在冬日守望春暉, 在冬至企盼春歸。
  • 明日冬至|民間有「冬至大如年」之說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豐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民間有「冬至大如年」之說,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之首,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 冬至大如年,陽生春又來
    古人認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天地陽氣開始興做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作為一個傳統節日,冬至已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民間更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民間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意思是說,冬至的禮俗和過新年是相差無幾的。古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古代冬至日百官放假,皇家祭天,民間祭祖,相互拜訪。
  • 中國節令:冬至大如年
    一、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 陰陽五行學說認為,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在十二闢卦中,此時為地雷復卦。卦象上面五個陰爻,下面一個陽爻,象徵陽氣初生,故稱「冬至一陽生」。 古人還曾把冬至定為一年的開始。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冬至已經是年了。易曰: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
  • 「冬至大如年」,搞點湯圓778!
    「冬至大如年」,搞點湯圓778!除了冷冷冷還要迎來一個大的辯論賽冬至吃啥不管吃什麼都是代表老百姓內心對於至親對於團圓的一份期許冬至大如年中午時分,記者來到豫園著名的老字號寧波湯糰店,排隊買湯糰的市民一直從櫃檯排到大門口
  • 冬至大如年,溫暖小團圓.
    冬至,又名「一陽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氣。天地陽氣日漸興盛,意味著下一個時間循環的開始。所以,冬至的地位不亞於新年,自古就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意味著進入數九天,最寒冷的天氣來臨。《易經》中即有「冬至陽生」的說法。這是因為中醫認為只有人體內陽氣充足,才會祛病延年。
  • 冬至大如年,蘇州人過冬至要喝冬釀酒!
    在許多老蘇州人看來,冬至不是冬天到了,而是冬天到了極致,因為這一天過後,陽氣上升,萬物開始慢慢復甦,因此就有了「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蘇州人過冬至,在吃上面倒不是很拘泥,羊羔、冬至團、蛋餃、醬肉卻也少不了……重要的是一家人團圓。但是,有一件事是必須做的,那就是喝冬釀酒!
  • 今天冬至,冬至大如年!漳州天氣有什麼變化?
    冬至作為一個傳統節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又被稱為「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賀冬《後漢書禮儀》:「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
  • 雲遊二十四節氣——冬至大如年
    尤其是冬至這一天,那必須是吃餃子的 " 正日子 "。所以,諺語有云 "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吃了這麼多年的餃子,也要了解一下餃子的來歷。原來餃子原名 " 嬌耳 ",是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東漢末年,各地災害嚴重,很多人身患疾病。
  • 一分鐘趣畫節氣|「冬至大如年」從何而來?
    一分鐘趣畫節氣|「冬至大如年」從何而來?冬至,又稱「冬節」、「賀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我國古代,很重視冬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意思是說,冬至的禮俗和過新年是相差無幾的。這種說法有何依據?
  • 農村俗語「冬至大如年,唔返無祖宗」是啥意思?為何冬至大過年?
    明天是公曆的12月21日,農曆的十一月初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節氣,冬至節氣一過,距離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春節才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在春節到來前,遠在外地打工的人都會回到家中和家人團聚,但是在過去,冬至卻是最重要的節日,古代有「冬至大如年,唔返無祖宗」的說法
  • 過去「冬至大如年」,如今怎麼樣?為何現在人們不重視冬至了呢?
    冬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重要節氣,同時也是我國民間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過去講究四時八節,裡面的冬至,就是整個冬季過年以前最重要的一個節日。過去有一句俗語叫做冬至大如年,為什麼這麼說呢?為什麼現在人不重視冬至了呢?今天我們一起聊聊這個話題。
  • 冬至大如年 人間小團圓 | 西山幼兒園2020冬至活動溫情紀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我們中國傳統的民間節日,冬至之後日照時間漸長,它告訴人們:冬至到,春將臨。在我國古代,人們對冬至十分重視,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