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下一代電子信息器件,材料、應用、產業一個不能少 - 推薦...

2020-12-14 中國高新網

  「一代材料、一代器件,一代技術、一代裝備。當前,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可穿戴柔性電子等領域的高速發展,我國正處在新一代電子信息材料與器件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對超小尺寸、超高速、超高效率、超低功耗電子技術的戰略需求日益迫切,對電子信息材料與器件的性能也提出更高要求。」12月6日,在「下一代電子信息材料與器件高峰論壇暨第三屆低維材料應用與標準研討會」中,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校長張廣軍開宗明義,指出電子信息材料與器件領域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時代需求。

  大會期間,12位院士就如何打通集成電路及半導體行業的新材料研發、 應用和產業升級建言獻策。同時,由無錫市政府與東南大學共建的微納系統國際創新中心揭牌,該中心將為集成電路、MEMS傳感器等領域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產業服務進行自主創新和技術升級。

  碳材料家族一直是「新興」產業的搖籃,從石墨產業、活性炭產業、金剛石產業到碳纖維產業都印證了這一觀點,在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忠範看來,下一個風口屬於石墨烯產業。目前,中國石墨烯產業主要應用於電池、防腐塗料、大健康等領域,但該產業還缺乏「殺手鐧」級別的應用。

  「『殺手鐧』級別的應用需要多學科的交叉合作和協同創新,既需要原創性的基礎研究,也需要精益求精的研發和持續不斷的投入,更需要耐心和堅持。」劉忠範在大會報告中指出,裝備研發能力是新材料生產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材料製造必須拋棄「物美價廉」的傳統思維模式和商業模式。

  「材料研發需要工匠精神,絕非短期突擊所能為。沒有紮實的基礎研究,就沒有核心競爭力。而漫無邊際的、沒有針對性的基礎研究也很難帶來材料製備上的真正突破。規模化製備是材料產品化的起點,這需要工程思維和產業思維,需要科學家和工程師協同作戰。」

  學界與產業界的「握手」融合,讓在場的院士們心有戚戚。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邢定鈺在分享其研究歷程時表示,上世紀七十年代他大學畢業時,國內集成電路企業遍地開花,無錫、徐州等地曾聚集許多企業生產半導體晶片。改革開放後,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產品湧入,國內諸多缺乏技術優勢的企業生存維艱、紛紛下馬。「雖然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但大部分企業做不成華為,他們難以投入大的研發力量做基礎應用研究,所以建議考慮在集成電路領域成立一定規模的研究院或者國家實驗室,面向市場需求聯合科學家和企業聯合攻關。」

  近年來,華為與學界的合作,為其推進研發進程提供不竭動力。華為公司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表示,華為通過「系統架構+晶片」協同創新,與高校科研合作以及場景牽引、共同規劃,推動半導體新技術導入,助力產業創新。「關鍵技術只是一顆顆珍珠,關鍵要怎麼串起來。長期來看,想做一流產品,還需要在新材料、新器件、新架構等關鍵領域有所突破。」

  學界和產業界如何聯姻,將學術成果寫在大地上,解決市場需求,在此次大會上有了新探索。會議期間,微納系統國際創新中心揭牌。東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微電子學院院長孫立濤介紹,中心以東南大學微電子學院為主體,覆蓋集成電路、MEMS傳感器、柔性電子、新材料、分析表徵等領域的共性研發需求,旨在打造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產業服務於一體的「政產學研」綜合基地,提升微電子人才培養質量,促進產業自主化技術儲備,支持微電子領域中小企業的研發需求、推動自主創新和技術升級。

  「我們將聚焦『卡脖子』技術和前沿技術,在矽基製造、非矽製造、測試表徵等領域,進行人才培養、服務產業, 希望能為中國晶片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責任編輯:韓夢晨)

相關焦點

  • 促進電子信息材料發展 學界與產業界該如何「握手」
    在12月6日舉行的「下一代電子信息材料與器件高峰論壇暨第三屆低維材料應用與標準研討會」中,12位院士就如何打通集成電路及半導體行業的新材料研發、 應用和產業升級建言獻策。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忠範在大會報告中指出:「材料研發需要工匠精神,絕非短期突擊所能為。沒有紮實的基礎研究,就沒有核心競爭力。而漫無邊際的、沒有針對性的基礎研究也很難帶來材料製備上的真正突破。規模化製備是材料產品化的起點,這需要工程思維和產業思維,需要科學家和工程師協同作戰。」
  • 築牢電子信息技術的「底座」
    12月6日,下一代電子信息材料與器件高峰論壇暨第三屆低維材料應用與標準研討會在江蘇無錫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由無錫市政府、東南大學共建的科研公共平臺——微納系統國際創新中心正式揭牌,項目   10多位院士組成最強「智囊團」   據介紹,微納系統國際創新中心將以東南大學微電子學院為主體,發揮無錫集成電路產業優勢,覆蓋集成電路、傳感器、柔性電子、新材料、分析表徵等領域的共性技術
  • 梁平電子信息產業從「無中生有」到補鏈成群
    該負責人表示,從「無中生有」到補鏈成群,梁平正加快推動川渝東北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發展,共建電子信息產業示範帶。「無中生有」引來龍頭企業2007年,平偉實業落戶梁平工業園區,在此之前,梁平電子信息產業幾乎是空白。平偉實業的前身叫重慶泉灣半導體有限公司。
  • 光電子器件在光纖通信中的應用及相關企業介紹
    重點支持人工智慧、網絡協同製造、3D列印和雷射製造、重點基礎材料、先進電子材料、結構與功能材料、製造技術與關鍵部件、雲計算和大數據、高性能計算、寬帶通信和新型網絡、地球觀測與導航、光電子器件及集成、生物育種、高端醫療器械、集成電路和微波器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等重大領域,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光電子器件是什麼?為何如此重要?
  • ...半導體產業|揚傑科技|華潤微電子有限公司|功率半導體器件|...
    眾所周知,揚傑科技是國內領先半導體分立器件專家。日前,他們發布了一個報告在報告中他們對這個市場進行了一個解讀。我們摘取如下,以饗讀者:半導體分立器件的技術涉及了微電子、半導體物理、材料學、電子線路等諸多學科、多領域,不同學科、領域知識的結合促進行業交叉邊緣新技術的不斷發展。
  • 黎子蘭:緊跟半導體產業發展趨勢 加快新型材料創新研究
    黎子蘭博士接受專訪(記者何雅柔 攝)  談半導體材料:向更多功能方向發展,成為現代信息社會基石  半導體材料的特性使其可以被製作成為不同類型的電子器件  黎子蘭:半導體是一種材料,它的導電能力可以通過引入合適的雜質被調控。同時,半導體中的導電電荷既包括帶負電的電子,也包括帶有效正電荷的空穴。正是因為這些特性,半導體材料可以被用來製作成不同類型的電子器件。半導體的電學性能與其他物理機制如光電效應、力學效應等相結合,還可以製作光電器件和微機電器件等。  半導體材料對現代社會非常重要,它可以說是現代信息社會的一個基石。
  • 四川電子信息產業(含信息安全)投資促進分析報告
    (二)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現狀  我國已成為一個電子產業大國,電子信息產業已成為重點支柱產業,在通信、高性能計算機、數位電視等領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技術突破,形成一批國際知名的信息技術企業,如聯想、華為、阿里巴巴等。但電子產業仍處於代工和勞動力密集的生產加工階段,還未成為電子信息產業的強國,產業轉型升級、研發創新能力急需提高。
  • 綜述:基於二維材料光電子學信息功能器件的新發展
    近日,電子科技大學姚佰承教授和深圳大學張晗教授團隊合作,在Advanced Science發表文章,綜述了基於二維材料光電子學信息功能器件的新發展。 該文章圍繞材料種類和光電子器件類型進行了深入討論,總結了石墨烯、過渡金屬硫化物、黑磷、MXenes、範德華異質結等主流二維材料的光電子特性,進而分類介紹了基於二維新材料的雷射器、調製器、光電探測器、信號發生器、傳感器等光電信息新器件。
  • 廈門大學邱宇峰教授:碳化矽功率半導體器件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
    近日,由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與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辦,南方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與北京麥肯橋新材料生產力促進中心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2020國際第三代半導體論壇(IFWS 2020)在深圳會展中心召開。
  • 產業縱深|新材料產業:「死亡谷」上如何架起鐵索橋?
    基礎研究在科研成果轉化過程中,有一個薄弱地帶,被稱為「死亡谷」,如何在「死亡谷」上搭建一座鐵索橋是我一直在探索思考的。我們實驗室就是想補上這個缺口。」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理事長王恩哥曾如此說。事實上,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已經規劃出一條「前沿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產業技術研究→產業轉化」的轉化路線,首先就在材料實驗室內部選擇合適項目進行孵化。
  • 價值投資——石墨烯之應用
    、導熱材料與器件、生物探針、隱身材料、耐摩擦塗料、橡塑彈性體補強材料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所以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組成的二維晶體,其強度最大,導電性最強的材料,在半導體產業、光伏產業、航天軍工、新能源等領域應用廣泛,被稱為有望引發現代電子科技新革命。我國粉體石墨烯製備產能已達每年5000多噸。在薄膜石墨烯製備方面,年產能達650萬平方米左右,居全球首位。
  • 電子產業新材料之PI行業深度研究:半導體、5G、顯示等
    用於電子信息產品中的電子級 PI 薄膜作為特種工程材料,被稱為「黃 金薄膜」。電子級 PI 薄膜具有廣泛的應用場景。由於聚醯亞胺 PI 在性能和合成方面的突出優點,電 子級 PI 薄膜的主要應用包括:柔性基板和蓋板材料、COF 柔性基板、FPC 基板和覆蓋層材 料、石墨散熱片的原膜材料和 5G 應用的 MPI 等。
  • 多鐵性材料及原型器件研究取得新進展
    多鐵性材料同時具有鐵電、(反)鐵磁等多種鐵性有序,由於其獨特的磁電耦合效應,在新型磁電傳感、高性能信息存儲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利用多重序量子材料中各種序的共存、競爭和耦合作用,對材料的電磁學行為進行量子調控是一種不同於傳統半導體微電子學的全新方案,是後摩爾時代新型電子技術的發展方向之一。
  • 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推動懷化市電子信息產業迅速崛起 「懷化智造...
    (資料圖片) 建南機器廠產值持續增長,是我市電子信息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懷化電子信息產業主要包括電子元器件製造業、電線電纜製造業、智能儀器儀表製造業、LED 產業、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五大類。2019年,全市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16家)工業總產值31億元,佔全市規模工業比重為3.2%,同比增長21%。
  • 瑞薩電子與中國一汽成立聯合實驗室 加速面向中國市場的下一代智能...
    一汽致力於開發符合未來網聯化、自動化、服務化、電動化需求的下一代智能網聯車型,以車規級中央計算單元為基礎,打造智能駕駛開發平臺,不斷提升自主研發能力。瑞薩電子不僅在半導體的性能和可靠性方面值得信賴,而且在如今備受關注的智能出行解決方案方面也擁有行業前瞻力和雄厚技術實力。
  • 成都高新區以賽助創打造柔性電子產業高地
    經過前期項目徵集,大賽組委會共收到135個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和德、日等國外符合參賽標準的項目,涉及新材料、柔性傳感器、晶片、顯示、新能源、終端應用等柔性電子產業鏈相關環節。決賽現場,20個入選項目經過激烈角逐,誕生出一二三等獎各兩名。其中,廈門派恩傑科技有限公司「柔性透明導電膜研發生產項目」等4個參賽項目與成都高新區籤署「意向投資合作協議」。
  • 濟寧高新區海富電子有望形成百億級消費電子新材料產業集群
    本報訊  近日獲悉,位於濟寧高新區的海富電子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已獲得近10億元訂單,預計2021年可增長至30億元以上,計劃2021年在主板上市。
  • 成都下周將迎西部最大電子信息產業展會,參會指南來啦!
    一年一度,中國西部規模最大的電子信息產業盛會又來啦! 2020年中國(西部)電子信息博覽會,將在8月25日至27日於成都世紀城會展中心舉行,屆時,該博覽會上將迎來省內外600家參展企業、論壇與活動20餘場。
  • 《液晶與顯示》專刊:液晶先進材料與器件
    從事液晶態功能材料與微納光學器件研究。2009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光學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先後在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美國肯特先進材料與液晶研究所從事學術研究工作。在液晶微結構光學材料、三維液晶光子晶體軟材料、功能光學薄膜、大尺寸可調諧液晶光學器件的結構設計、微加工與工程化應用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創新成果。
  • 濟南鋼城區小山溝裡的高精尖電子信息企業「技術芯」應用蘋果...
    12月5日,記者來到山東金鼎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共同了解這個在群山環繞的小山溝裡藏著的高精尖電子信息企業。金鼎電子成立於2007年,位於濟南市鋼城區高新技術開發區,是一家專門從事撓性覆銅箔(FCCL)、導電膠、ITO膜等電子材料研發、生產、銷售的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電子行業裡流傳這樣一句話:技術儲備三代,市場才領先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