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推動懷化市電子信息產業迅速崛起 「懷化智造...

2020-12-23 騰訊網

已進隆冬,絲絲微風帶著寒意。然而,在位於麻陽的懷化建南機器廠生產車間內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3 條現代化生產線高速運轉,工人們正在對電錶的零配件進行組裝、檢測等操作,忙碌而有序。目前,該廠生產的智能電錶遠銷東南亞、非洲、南美等國家。2019 年,該廠完成產值1.6 億元,年度首次出口智能電錶2 萬臺。據悉,2020 年,該廠已經在手國內訂單2.5 億元、出口合同670 萬美元,預計全年可完成國內銷售額3 億元,安置就業人員超過300 人。

2019年8月,在印尼舉辦的國際計量產品展會上,懷化建南機器廠的研發人員與客商進行交流。(資料圖片)

建南機器廠產值持續增長,是我市電子信息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懷化電子信息產業主要包括電子元器件製造業、電線電纜製造業、智能儀器儀表製造業、LED 產業、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五大類。2019年,全市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16家)工業總產值31億元,佔全市規模工業比重為3.2%,同比增長21%。軟體與信息服務業(包括5家網際網路企業)營業收入完成2億元,同比增長10%。

去年以來,我市積極引進培育新能源、電子信息等企業,進一步構建了電子信息產業鏈,逐步實現電子產業專業化,加快推進我市電子信息產業迅速發展。

懷化華晨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線正在自動生產。該公司是從事電子零組件加工的重點規模企業,所生產電子元器件產品遠銷亞洲、歐美等地區。(記者 潘雨 攝)

我市通過鼓勵和引導向華電子、奇力新電子、華晨電子、金昇陽科技等龍頭企業,通過項目合作、相互參股、資本經營、兼併重組等方式,實行強強聯合,同時讓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的集成、創新、升級,支持龍頭企業往產業鏈上遊或下遊發展,努力形成「枝繁葉茂」的經濟發展新氣象;並鼓勵高新區、經開區、沅陵縣等有基礎的產業園區發展電子信息專業產業園區,重點發展智能終端配套、新型電子材料和元器件、電路板等領域。聚焦工程化能力、市場化能力、服務化能力建設,吸引國內外企業來園區設立研發中心或總部。

為做實做硬「軟環境」,進一步增強企業吸引力,我市制定電子信息產業專項政策,明確重點扶持方向,出臺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的實施意見,完善土地、平臺、融資、創新等方面優惠政策,構建電子信息項目用地優先保障、電子信息產業公共研發服務平臺獎勵制度等一系列保障機制。同時探索設立市級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引導基金,重點支持符合我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方向的重大項目和處於初創期、成長期的科技型、創新型企業;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我市電子信息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以風險補償金方式對銀行當年提供的增量貸款給予風險補助。

在懷化亞信電子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對電子產品的零配件進行組裝。(記者 楊玉捷 攝)

人才是創新發展的動力源泉。為讓人才「進得來,留得下」,我市完善「以培帶引」,優化產業人才環境,以電子信息製造業為載體,創建針對產業工人的培訓基地,鼓勵企業開展新招聘員工崗前培訓和一線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鼓勵企業聯合高校(中職)開展電子信息製造業技術人才定向委培、繼續教育和在職培訓,培育一大批有學歷、有技術的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工人。同時結合各區、縣產業發展特點,建設與之相配套的分布合理、層次不同的公寓住宅,並不斷完善相關生活配套設施,合理布局醫療機構、文體活動中心、賓館、酒店、大型商場、超市、飯店、銀行、公園等設施,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配套。

「今年,我市將加大推動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形成從上遊的基礎原材料、元器件,到中遊的整機製造和配套、下遊的應用拓展和信息服務全產業鏈聯動發展的產業體系,把我市打造成省內重要的電子信息技術應用及產業集聚地,讓懷化這座五省通衢城市在建設成『西南明珠』過程中閃耀出更奪目的光彩。」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至2024 年,全市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力爭達到100 億元,規模以上企業達到50 家以上。

維澤科技通信電子及智能終端設備製造展廳。(記者 潘雨 攝)

我市將以加快建設電子信息產業園區為載體,借著5G 啟動的機遇,著力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本地傳統行業的結合。以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為突破口和基礎,不斷鞏固和壯大電線、電纜、電子元器件、智能儀器儀表、LED 節能環保燈等原有產業發展規模,加快啟動多點觸控電容式觸控螢幕、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等重點項目建設;合理布局懷化市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和結構,不斷推進我市電子信息製造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本地傳統行業的結合,引進和培訓龍頭骨幹企業,重點發展先進儲能材料、智能終端製造及配套,提升發展新型電子材料和元器件、光電子應用,培育發展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拓展和延伸產業鏈條;依託「智慧懷化」項目建成的雲計算中心、大數據中心,建設懷化市大數據創客中心,推進高校培育人才向市場化實用化轉變,建立健全信息技術人才培訓體系,有計劃地對各類電子信息人才進行培訓,提升本地人才利用率,解決我市電子信息人才短缺的矛盾;加強對電子信息企業的幫扶,落實國家及省中小企業扶持政策,引導企業多渠道融資,強化戰略性新型產業、新型工業化資金等專項資金對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支持。

記者了解到,為全力推動電子信息產業取得突破性進展,我市於去年引進五夷芯視界生態科技城半導體產業園項目,該項目總投資306 億元,其中一期投資約82.8億元。目前項目已完成國土用地審批和規劃審批,環評正在開展中。2020年計劃投資50000萬元,並完成一期主體、封裝廠一樓的無塵室80%安裝、晶圓廠50%的無塵室安裝以及其餘功能區建設,並計劃投入使用。(記者 楊玉捷)

相關焦點

  • 以創新培育壯大首府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12月15日,《廣西日報》刊發中共南寧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理論文章《以創新培育壯大首府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文章展示了近年來南寧市牢牢堅持創新在發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紮實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讓創新成為引領首府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力引擎。創新是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
  • 山東最近決定,發展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新動能!
    其中提出:發展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新動能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等產業為重點,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先進位造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策源地,培育形成新動能主體力量。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重點突破高性能計算、人工智慧、傳感器、虛擬實境、基礎軟體等關鍵核心技術,強化示範應用。推進量子通信技術研發和產業化。
  • 發力動能轉換,「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加速崛起
    山東堅決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在新舊動能轉換中,將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5大新興產業和高端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遊、現代金融服務5大優勢產業作為突破點和發展方向,堅持存量變革和增量崛起「雙輪驅動」,推動傳統產業提層次強實力,推動新興產業快成長上規模,初步建立以「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
  • 發力動能轉換,「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加速崛起——山東加力產業...
    山東堅決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在新舊動能轉換中,將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5大新興產業和高端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遊、現代金融服務5大優勢產業作為突破點和發展方向,堅持存量變革和增量崛起「雙輪驅動」,推動傳統產業提層次強實力,推動新興產業快成長上規模,初步建立以「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
  • 山東發力動能轉換,「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加速崛起
    山東堅決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在新舊動能轉換中,將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5大新興產業和高端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遊、現代金融服務5大優勢產業作為突破點和發展方向,堅持存量變革和增量崛起「雙輪驅動」,推動傳統產業提層次強實力,推動新興產業快成長上規模,初步建立以「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
  • 驅動產業數位化 培育發展新動能
    平臺賦能、協同行動、精準對接——驅動產業數位化 培育發展新動能(政策解讀)  雲端互動、數據拼單、工業網際網路轉產……今年以來,線下經濟遭遇挑戰,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為支撐的新業態新模式迅速「補位」,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 人民日報:驅動產業數位化 培育發展新動能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驅動產業數位化 培育發展新動能(政策解讀)雲端互動、數據拼單、工業網際網路轉產……今年以來,線下經濟遭遇挑戰,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為支撐的新業態新模式迅速「補位」,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 黃欽主持召開市現代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會議:加快培育壯大新經濟...
    會議指出,發展「三大經濟」既是帶動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也是涉及城市能級提升、惠及社會民生改善的戰略舉措。全市上下要把握髮展趨向,把「三大經濟」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驅動力、治理能力提升的基礎性工程、區域競爭合作的關鍵勝負手,做到抓早抓緊、抓實抓好,真正掌握髮展主動權、增創發展新優勢。
  • 太陽鳥時評:培育壯大新產業新業態
    太陽鳥時評:培育壯大新產業新業態 2020-04-20 20:21:07 一方面,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異常艱苦卓絕;另一方面,是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前所未有。從「危」和「機」並存的角度看,戰「疫」也催生並推動了許多新產業新業態快速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強調,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隨著境外疫情加速擴散蔓延,國際經貿活動受到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同時也給我國加快科技發展、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帶來新的機遇。
  • 突破萬億看動能丨濟南新興產業加速崛起!這家企業服務機器人入選國家重大工程
    近年來,濟南市掀起淘汰落後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培育壯大新動能的高潮。在政府部門的支持和引導下,很多企業主動擁抱技術迭代發展的大趨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神思電子就是其中的典型。神思電子只是濟南市積極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一個縮影。濟南新舊動能轉換的成效,體現在新興產業集群的加速崛起。
  • 牛角寨鎮:培育壯大龍頭企業 產業扶貧匯聚「新動能」
    牛角寨鎮:培育壯大龍頭企業 產業扶貧匯聚「新動能」 2020-12-15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銳意進取 奮發有為 推動「三高四新」戰略在懷化落地生根結出碩果...
    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懷化市委關於制定懷化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國共產黨懷化市第五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公報》,擘畫了懷化未來5年以及15年的發展新藍圖,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全會精神在與會代表中引發強烈反響。
  • 山西打造14個標誌性引領性產業集群 激發轉型新動能
    圍繞2025年轉型出雛形的總體要求,以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為核心,緊扣既要支持鋼鐵、有色、焦化等傳統優勢產業加快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也要補齊產業短板,為實現產業結構由「一煤獨大」到「八柱擎天」提供硬支撐的總體發展思路,全力打造信創、大數據、半導體等14個具有標誌性引領性的產業集群,培育壯大5個千億和4個有望突破千億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 平臺賦能、協同行動、精準對接——驅動產業數位化 培育發展新動能...
    原標題:平臺賦能、協同行動、精準對接——驅動產業數位化 培育發展新動能(政策解讀)雲端互動、數據拼單、工業網際網路轉產……今年以來,線下經濟遭遇挑戰,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為支撐的新業態新模式迅速「補位」,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 海寧尖山:灣心崛起智造新城
    如今,一座現代化的工業新區在昔日錢潮滾滾的尖山海灘矗立,新材料、新能源、裝備製造、高端廚電四大產業迅速崛起,一批龍頭企業競相落地,成為錢塘江以北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現場,聽取項目推進和招商引資工作匯報,並現場觀摩恆逸新材料產業項目建設進展。爭先創優的「發令槍」已打響,這場互學互比互賽中不斷閃現尖山精彩。走進尖山新區(黃灣鎮)恆逸新材料產業項目車間,全自動設備正開足馬力生產,機械手臂操作精準,無人駕駛車負責運送,電子屏顯示著各種生產數據信息。
  •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培育壯大主導產業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培育壯大主導產業——訪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管委會主任馬桂榮
  • 雲聚產業智贏未來 懷化與京東集團共建數字經濟產業園
    (記者 武娉娉 攝)懷化新聞網訊(記者 劉田)12 月27 日, 懷化舉行2018 懷化數字經濟發展促進大會暨京東雲(懷化)數字經濟產業園開園儀式,有關專家、學者齊聚懷化,圍繞「網際網路+新經濟」、懷化園區產業和數字經濟發展等
  • 培育新動能 劍指新經濟新產業策源地
    作為國際製造名城,東莞立足於加快形成高水平產業集群、築牢製造業優勢,正大力實施「製造業+軟體」行動。而松山湖作為東莞創新發展火車頭,迎著5G、大數據、雲計算、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基建」風口,正上演著發力新經濟、新產業,並以此為抓手統籌資源、賦能製造轉型升級新發展的「好戲」。
  • 濟南章丘區聖井街道:動能轉換隆起產業高地
    今年以來,聖井街道搶抓濟南市「東強」發展機遇,以「持續加快產業高地新城聖井建設,爭當濟東新區強勢崛起的先行軍」的發展定位,抓住新舊動能轉換「牛鼻子」,堅定不移扛好實體經濟大旗,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正以創新驅動、數字經濟、總部經濟為引擎,實體經濟為支撐,疾馳在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上。
  • 張掖智能製造產業新品競出「中國智造」再添「張掖力量」——張掖...
    >12月18日,科技·生態·智造·未來——張掖智能製造產業園新產品下線暨推介活動舉行。、新產業、新路子、新未來,張掖智能製造產業園新產品成功下線,標誌著甘肅張掖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已經從產品製造向產業鏈集成邁進,必將對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動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