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極限挑戰》為觀眾熟知的綜藝導演嚴敏,今年執導了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出品的說唱類綜藝《說唱新世代》。節目裡,以素人為主的40位說唱選手,在生存真人秀規則下,創作出了打破觀眾對說唱固有印象的作品,他們對現實社會話題的思考也引發了廣泛的共鳴。《說唱新世代》因此網上獲得了9.0的高分。
嚴敏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說唱新世代》裡的生存遊戲真人秀是他搭建的一個實驗框架,想逼出真正的說唱精神。嚴敏認為說唱本是極具包容性和多樣性的音樂形式,過往由於很多原因被嚴重窄化,他希望通過節目打破大眾對於說唱的刻板印象。
《說唱新世代》劇照
就是要看看歌手是不是真的real、peace&love
目前國內的說唱類綜藝,多採取選手競演形式,由導師或製作人決定晉級或淘汰。嚴敏把生存遊戲真人秀引入了《說唱新世代》——40位說唱選手聚集在孤立封閉的「說唱基地」生活創作和比賽,「黑膠唱片嗶特幣」成為了他們日常生活,乃至繼續在節目裡「生存」的重要保障。一旦「嗶特幣」用罄,等不到比賽就會被淘汰。節目裡,選手們可以通過比賽贏得「嗶特幣」,也可以找關係好的借,「嗶特幣」多的選手如姜雲升甚至搞了個「賽中賽」來決定借給誰,順便摸一把對手的實力。
《說唱新世代》海報
嚴敏表示,他引入生存遊戲真人秀的目的,是想逼出說唱精神真正的樣子。「搖滾的精神是on the road(在路上),說唱的精神是keep real(保持真實)、peace&love(和平與愛),有些說唱歌手喜歡把『keep real』掛在嘴邊,但一個真真正『real』的人,為什麼要一直說『keep real』呢?我們有句老話,人缺什麼才喊什麼。」嚴敏提到他很不喜歡的說唱圈的一些現象,比如有的說唱歌手先跟人產生beef(過節),然後發歌diss(踩、嘲諷),由此形成一個渦流,裹挾進來更多的人,造起了熱度,同時還高喊和平與愛。
《說唱新世代》的真人秀部分,是嚴敏打造的一個微縮版小社會,也是他搭建的一個實驗框架。「單純通過歌曲去找到的40個我認為最有思想、有特色的說唱歌手,把他們放在說唱基地幾個月。在節目的規則甚至是這些人之前約定俗成的規則裡面,其實形成了一個小的社會結構。在這個社會裡他們究竟如何表現,是真的real嗎?在有衝突時、在壓力下真的可以love&peace嗎?我想看看,也想給觀眾看看。」雖然節目還沒錄製結束,嚴敏對這個問題已經有了答案:「一個寫出能夠閃光的文字的人,他不一定是完美的,但大概率會是個可愛的人。」
《說唱新世代》海報
不再單純炫酷,而是關注社會話題
過往中國說唱音樂留給大眾的普遍印象,是節奏上比誰的嘴更快,歌詞裡寫平時自己多酷多牛,受眾範圍一直很小。《說唱新世代》目前播出了5期,《而立》《love paradise》《畫》《她和她和她》等多首歌曲已經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討論。這些歌曲,快嘴說唱的部分並不多,歌詞也很少自我炫耀,更多是關注性別公平、校園暴力等現實社會話題。自稱B站深度用戶的嚴敏表示:「說唱本來是一個極具包容性和多樣性的音樂形式,但之前由於很多原因被嚴重窄化,我們的節目是為了打破這些刻板印象。」
《說唱新世代》劇照
「很多國外音樂形式傳到中國之後,都進行了很好的本土化,比如搖滾、藍調、爵士等,唯獨說唱音樂是個例外。很長時間以來,許多說唱歌手覺得自己要像黑人一樣生活才夠real,要唱大金鍊子、香車美女,才是HIPPOP。最終中文說唱的形象一度變成了邯鄲學步。」此外,很多說唱歌曲的傳唱度是通過圈子裡的beef(過節)和diss(踩、嘲諷)、我最厲害我最real、渾身的潮牌酷玩這些符號實現的。在嚴敏看來,雖然這符合傳播邏輯——被高度符號化的東西才是可複製的,並通過可複製實現傳唱度,但他認為這是不對的。
《說唱新世代》劇照
一種技巧能否變成音樂形式,標誌是它能否成為表達的通用工具。比如在美國教堂裡的音樂,最早是最傳統的合唱形式,後來有了布魯斯,現在甚至可以聽到說唱了。「說唱在美國已經成為一種廣義上的音樂形式了。百老匯廣受歡迎的音樂劇《漢密爾頓》,講的是美國建國功勳之一的漢密爾頓的人生經歷,包括他的法庭辯論等等,用的就是說唱。」嚴敏說,《說唱新世代》恰恰是想抹去那些附加的、程序化、符號化的東西,把說唱還原成一種創作表達手段,只看詞和編曲。
《說唱新世代》劇照
網綜也要堅持敘事的邏輯
嚴敏擔任導演的電視臺真人秀綜藝《極限挑戰》前四季備受歡迎,《說唱新世代》是他第一次嘗試製作網絡綜藝。但他認為網綜和電視臺綜藝只是在播出平臺和盈利機制上有所差別,內容上、本質上並沒有任何不同。「電視上放的綜藝和在網絡上放的綜藝,如果說投資相同、團隊相同,我覺得本質沒有任何不同,所以我覺得我們的電視製作者不應該對於網綜和臺綜有任何區別的對待。」
《說唱新世代》海報
拍網綜之前,嚴敏也聽過一種觀點,說網綜就需要拍得碎片化一些,這樣能夠增加播放量和點擊率。由此催生了一種邏輯,認為網綜碎片化就是好的,越碎片化越容易上熱搜。他本人對此並不認同:「如果一個節目是由各種各樣熱搜點構成的話,那麼我們看到的網絡綜藝其實更像是抖音前100名短視頻精選,由無數碎片構成,彼此之間缺乏邏輯和關聯。這也是我之前看到的某些網絡綜藝所存在的情況。」
不管是臺綜還是網綜,嚴敏的觀點是都應該堅持敘事的價值和敘事的邏輯。「包括堅持把一件事情講清楚,堅持把故事講完整,我覺得這是一個基本要求。所以我不認為拍網綜和拍臺綜有什麼不同。」
新京報記者 楊蓮潔
編輯 佟娜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