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形象下滑?瑞士媒體:中國人為什麼不怨恨他們的政府

2020-12-12 騰訊網

中國形象下滑?瑞士媒體:中國人為什麼不怨恨他們的政府

在新冠疫情的重啟下,幾乎全球都陷入了停滯狀態。在西方媒體紛紛炒作「武漢是新冠源頭」、「中國搞脅迫外交」等負面的新聞下。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已經因為受到了影響,外國媒體甚至認為,中國的國際形象已經因為香港等問題下滑,中國人應該「怨恨」政府的時候,民意調查結果卻打了這些媒體一個響亮的耳光。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人對政府的支持度反而在增加,甚至成為對政府最樂觀的國家之一。

瑞士《時報》也就此事發表了觀點文章,文章中表示中國的年輕人之所以不怨恨他們的政府,主要有4點原因。首先是經濟原因,由於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大力進行脫貧攻堅工作,中國大部分年輕人的生活十分富足。在貧困幾乎被消除的時代,年輕人生活得更加富足,也更加幸福。但美國年輕人在出生之後,卻面臨經濟危機、收入減少等局面。在這種情況下誰會怨恨政府一目了然。

其次是中國政府的管控能力,很難想像這個僅成立71年的國家,在抵禦外部勢力的打擊下,不斷的發展自己勢力。用25年的時間建立了龐大的運輸網絡以及數位化基礎設施。農業、生產製造、科技研發等行業都在大力推進。中國人民生活的富足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賴政府的宏觀經濟管控能力。第三個原因是中國近代的歷史,中國人很清楚地知道中國之所以遭受「百年屈辱」,最大的原因都是「西方民主」,因為帝國主義的入侵。所以中國人才能一致向外,國家保護人民,而人民也在維護國家。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教育,在中國政府的推行下,大部分的孩子都能接受教育,學習儒家思想。在這種主張犧牲小我換取大我的精神下,中國人都願意接受放棄一些西方國家所謂的「人權自由」來讓中國變得更繁榮。

免責聲明: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部分信息來源:央視網

相關焦點

  • 瑞士媒體:中國形象「下滑」,中國人為什麼不怨恨中國政府?
    瑞士《時報》12月6日文章,原題:中國人為什麼不怨恨他們的政府?仍有待溯源的新冠病毒一年前開始衝擊中國,並讓世界進入了曠日持久的封閉。歐美國家至今仍處於「癱瘓」狀態,中國已經顯示出對疫情的良好控制。即便一些國家頗有微詞,在中國人眼中,政府應對疫情的表現值得肯定。就在外國人認為,中國的國際形象因為香港、新疆、南海等問題出現「下滑」、中國人應該怨恨政府的時候,民意調查結果卻顯示,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對政府的支持度有所提高,中國是民眾對政府最為樂觀的國家之一。首先,從經濟上看,中國GDP的增長有目共睹。
  • 瑞士媒體靈魂發問:中國人為什麼支持他們的政府,而不是怨恨?
    據環球網報導,近來瑞士《時報》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中國人為什麼不怨恨他們的政府?單就這個標題來說,著實讓人不知其所以然。文章開頭稱,截至目前還未完成溯源的新冠病毒在一年前開始衝擊中國,之後世界各國陷入了曠日持久的封閉,諸如英法德等歐洲國家經歷了二次封國,整個美國至今仍處於「癱瘓」狀態,而疫情最初肆虐的中國已經顯示出對疫情的良好控制。即便在國際輿論場上,一些國家仍頗有微詞,但在中國人眼中,政府應對疫情的表現毫無疑問值得肯定。
  • 瑞士媒體:為什麼中國人更愛國家政府,一直都很克制
    瑞士媒體稱,在某些外國人的眼中,中國政府因為一些問題而導致形象有所下滑,按理說,中國人民對於中國政府應該是怨恨的才對,可是,根據一項民意調查顯示,中國卻是民眾對於政府最有樂觀態度的國家之一。事實上,生活在中國的我們,從來都不會去怨恨自己的國家,畢竟,在我們的心中,為什麼要去怨恨自己的父母?
  • 中國國際形象大幅下滑?西方戴有色眼鏡看中國人,會讓我們更團結
    這些在中國人看來淺顯易懂的基本道理,到了西方人眼中反而成為了一種「不可思議」的社會現象,以至於瑞士的媒體都在12月6日撰寫專題文章對此大發感慨。瑞士媒體稱,中國國際形象「遭遇大幅下滑」。西方從外面看中國,得出這樣的結論並不意外,因為他們往往帶有有色眼鏡,而且沒有深入中國社會。
  • 中國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中?胡扯!是什麼力量讓國人越來越愛國?
    他們需要被『拯救』嗎?這樣的想法簡直是胡扯。」據了解,這段視頻於11月初拍攝於西安一旅遊景點,馬特在11月30日將其上傳到社交媒體YouTube上。其他國家不能一味地將自己對『完美社會』的定義強加於中國,你不覺得這種想法是錯的嗎?為什麼要讓中國變得更像美國?中國人也沒想讓美國變得更像中國啊!」馬特的這段視頻引發很多網友的熱議。有網友說,「有些國家一直告訴世界要拯救世界,拯救其他國家的人,結果到頭來他們連自己都救不了。他們一直待在井底。」
  • 瑞士未來幾周將出臺「中國戰略」,我大使回應
    據「中國駐瑞士大使館」公眾號12月4日消息,12月2日,瑞最有影響力法文媒體《時報》以近兩整版的篇幅刊發了對駐瑞士大使王世廷的專訪。部分問答如下:Q:中瑞建交迎來70周年紀念,為什麼這個日子如此重要?我注意到瑞士有些非政府組織以人權為由呼籲聯邦政府重新審核該協議。對於這一點我想強調,這些對於中國人權的指控是毫無根據的。Q:瑞士未來幾周將出臺「中國戰略」,您會對此產生擔憂嗎?A:只要該文件是基於70年來中瑞合作的成果,摒棄意識形態上的偏見,並致力於改善雙邊關係,就沒有什麼好擔憂的。
  • 【中國故事】打入瑞士鐘錶業「心臟」的中國人
    他認為,是祖國的改革開放為他們這代人搭就了逐夢的舞臺,是對夢想的執著讓他們這代人在這個舞臺上大放異彩。他們個人的命運變化,正是這個國家創造時代奇蹟的生動寫照。楊玉明到瑞士留學基本上是從零開始,大學期間學的那點外語出國後基本用不上,剛開始時甚至同文盲一樣。楊玉明生於黃浦江畔,長在北京城裡。1968年,中學畢業後,楊玉明同其他「老三屆畢業生」一起,來到廣闊天地裡接受「再教育」。
  • 瑞士小夥表示: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人在半夜依然精力充沛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如今我國的綜合國力越來越高,世界各國也看到了如今中國的發展。所以近些年來有很多外國人都喜歡到中國來旅遊,也有很多外國人是直接到中國工作和生活,還有很多外國學生來中國讀書。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近些年來發展的非常迅速,中國的發展速度讓很多歐美國家都有了危機感,很多國家都表示中國太可怕了,在短短時間內竟然取得了這麼大的成就。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瑞士小夥表示: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人在半夜依然精力充沛。前面說了近些年來有很多外國遊客喜歡到中國來旅遊,其中就有很多歐美的遊客。
  • 為什麼中國人無條件信任政府?外國人對此百思不解
    引言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我國的國家之所以繁榮與和平,完全是取決於這個國家的政府能夠讓國家人民無條件的信任和國家的長治久安。也有數不清楚的國家建立也是數不清的國家永遠的消失在歷史之中。
  • 瑞士名表-成也中國、敗也中國
    2008年金融風暴席捲全球、歐美市場全面頹靡之際,內需逐漸復甦的中國(香港地區除外)異軍突起,2009年以高達43.1%的銷售增長率一路飆升至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位。瑞士各大名表品牌由此紛紛將市場戰略重心從北美轉移至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市場。隨後的3年,瑞士鐘錶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尤其是在亞洲地區的銷售出口額呈現出井噴之勢。20
  • 瑞士雖好,為何留不住中國人?
    在瑞士生活,到底是種怎樣的體驗?那些曾造訪瑞士、在此謀得穩定工作、甚至落地生根的中國人,緣何一一離開? 沒有"帝都"北京歷經風霜的磅礴大氣,沒有"魔都"上海商業通衢的蓬勃新機,也沒有"夢都"深圳包羅萬象的海納百川-但蘇黎世、日內瓦、巴塞爾等瑞士城市卻憑藉全球最佳生活質量,讓這個國家成為各國人心目中的"桃花源"。但為什麼曾在瑞士定居的中國人,其中80%最終離開了這片神奇的土地?
  • 2017瑞士海外形象調查:山川影響瑞士形象
    央廣網北京1月10日消息(記者 王宗英)瑞士國家形象委員會關於2017年瑞士海外形象調查報告近日正式發布。報告顯示,由於一系列與氣候變化相關的自然事件,瑞士標誌性的山川在2017年引起了國際上的特別關注。
  • 奈及利亞媒體竟挑撥民眾:反對政府邀請中國醫療隊?!
    比如說,該協會正在惡劣的條件下不畏艱險努力抗疫,此時政府不通知他們就找「外援」,是對他們的羞辱;當地很多醫療從業者正處於「失業」或「未充分就業」狀態,政府不去管他們,卻硬要把不熟悉當地文化、地形和所面臨挑戰的中國人帶進來;無論中國人有什麼經驗,都可以用視頻會議的方式分享,所以這個邀請既不不合時宜
  • 加入外國籍的中國明星,不知道的網友,還以為他們是中國人!
    在吳京的電影《戰狼2》中,看到中國軍隊火速撤僑的時候,不少國人都看得熱淚盈眶。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抵制不住外國籍的誘惑,從而拋棄了中國籍。今天就給大家盤點幾位外國籍的明星,很多不知情的網友,還以為他們是中國人呢!
  • 為什麼春秋戰國是中國人形象最好的時代?
    本文是《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的作者張宏傑的訪談。  那時候的中國人,個個都強悍好戰,連吳越地區,也就是今天江浙上海地區,都是非常尚武的土地。那時不論男女,皆以高大健碩為美。當時的貴族,都能下馬能文,上馬能武,俠客遍地,武士橫行,一言不合,就拔劍相鬥。  從春秋,到唐宋,再到明清,中國人的形象落差之大,讓人不敢相信。
  • 中國駐瑞士大使王世廷:美個別政客倒行逆施不得人心,也不可能持久
    我印象非常深刻,它熠熠發光,質量非常好,也很漂亮,但對於當時的普通中國人來說價格非常昂貴,多數人是無力購買的。四十年後的今天,中國和中國人的生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的中國人購買這樣一把軍刀早已是輕而易舉的事情。疫情暴發前,中國每年約有150萬遊客來到瑞士。他們不僅會購買瑞士軍刀,還會購買瑞士的其他知名品牌產品,是瑞士旅遊市場上的主要消費群體之一,助力了瑞士旅遊業的發展。
  • 中國人最熟悉的瑞士手錶品牌是哪三個?
    >如果有人問中國人最熟悉的瑞士手錶品牌是哪三個?中國人最熟悉的三個瑞士腕錶品牌的標誌。這三個牌子都擁有上百年的歷史,浪琴創立於1832年,歐米茄創立於1848年,最年輕的勞力士創立於1905年。從左至右分別為浪琴著名的索伊米亞系列、歐米茄的星座系列和勞力士的蠔式日誌型36腕錶。為什麼它們在中國如此知名?
  • 在瑞士,一年四季不無聊
    裴雅珍非常高興看到很多中國人喜歡去瑞士旅遊,現在,中國是繼德國、英國、美國後瑞士第四大旅遊客源國,而1年前中國還排在第五位,位於法國之後,這對瑞士政府來說是個好消息。瑞士使館將通過各種努力簡化中國公民赴瑞士旅遊的手續,48小時籤證審批就是其中之一。
  • 他們分不清「日本人」、「中國人」
    當年他們可以把中國人看成日本人,今天他們也能把日本人看成中國人。所以,這個時候你搞身份切割、說自己不是「中國人」 ,都沒用,他們不會去翻你的護照,他們只認你這張臉。懂王一口一個China,似乎美國的所有災難,都怪China……我們覺得這種甩鍋可笑愚蠢荒唐無恥,但在北美紅脖子們看來,這就是聖訓神諭,他們並不知道China在哪裡,也不需要知道,紅脖子也沒有本事越過太平洋來找我打架,他們只能找自己身邊的「亞洲人」的麻煩。「治不了東方蠻子,還治不了你?」
  • 誰都動不了瑞士人的奶酪
    美麗、安寧、繁榮與和平,是瑞士展示給世人的形象。但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瑞士的奶酪文化。在日常生活中,奶酪即是我們俗稱的芝士(Cheese),只有在吃披薩的時候才會變態的想要再加雙倍芝士,但也有些人對奶酪這種東西持若即若離的態度,但說起在戈的故鄉瑞士,小夥伴們對於奶酪的喜愛程度,簡直超出你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