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是我們做事的原則,義大利在我國疫情危機的情況下,雖然第一時間中斷雙方直航造成彼此誤解,但是仍然還是支持了我國最初的抗疫。其派遣軍機將華僑以及自己捐贈的20噸醫療物資運了過來。我們回饋的30噸醫療物資和3批醫療隊,當然這是官方,還有民間馬雲公益基金的50萬試劑盒和100萬隻口罩。這些幫助其實是非常大的。
(醫療隊)
然而義大利外長迪馬約本月11日接受美國福克斯電視新聞網採訪時表示:
「我們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和合作夥伴的國際團結是抵禦危機最艱難時刻的關鍵。美國首屈一指。」
這裡只提到了美國,而其他國家一筆帶過,難道我們給予義大利的幫助比不上美國麼?當然有人可能會理解,畢竟其接受的是美國福克斯的採訪,他這麼說也很正常。不過事實上來講,我們給予義大利的無償援助確實沒有美國,甚至沒有德法以及歐盟要多。美國在月初宣布了給予義大利1億美元的援助,這換算成為防疫物資確實是不少,而且還有大批的民間捐贈,其中就包括一個60人的野戰醫院和各種民間物資和財務支持。
(迪馬約)
進行道德比拼,其實沒有任何意義,事實上並不是這樣。國家之間的官方捐贈,其政治意義要大於實際意義。
我國的捐贈其實讓美國和歐洲各國產生很大警惕。這點其實都源於自身國內媒體「功勞」,對捐贈行為的過分宣傳,醫療隊去了義大利,然而全程報導的記者團隊甚至比醫療隊的人還要多,進行了鋪墊蓋地的報導,而且帶有明顯導向性。這在國內產生了放大效應,給人的感覺就是「我們幫助很大,西方拋棄了義大利」,甚至是「沒有我們義大利就要垮掉」的感覺。然而,實際情況就是德法歐盟對於義大利的幫助一直沒有停,其中德國不僅給予1百萬的口罩,甚至將很多義大利重症患者接到德國治療。這其實都被國內媒體忽略了,所以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當我內看到義大利誇美國首屈一指,讓人難接受,因為我們公眾接受的信息都是殘缺的。
(醫療隊)
事實上對於捐贈問題,西方國家之間彼此很正常的事件,並不是值得大肆宣傳事。當西方國家官方本身就對我們的捐助動機有懷疑,在注意到我們的「用力過猛」的報導後。他們很便立即不淡定了,其認定我們搞「口罩外交」,對外輸出影響力。這才有了美國的「乾坤一擲」,一次性向義大利捐助了1億美元,而且甚是高調,西方媒體也進行了跟進。義大利外長迪馬約本人也進行了配合,畢竟整個西方國家的價值觀念,文化淵源都完全相同,雖然彼此也有爭吵,但是就像是兄弟吵架。我們也應擺正心態,既然是捐贈和援助,就不要帶有「功利心」,目的性太強了反而不好。
(義大利)
至於媒體,想要在國際輿論上立足,新聞報導要儘可能貼近實際,力求客觀,不要為了宣傳而報導,這樣只能貽人口實,亂了陣腳。這一點國內媒體還要有很多路要走。那些跟著帶節奏,靠渲染「民族主義」情緒蹭流量的自媒體,不要懷疑公眾的判斷力,否則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本文圖片來自谷歌圖片,感謝提供,歡迎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