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新華社報導了中國馳援義大利防疫物資運抵都靈的消息,有網友以《為何要捨命救義大利?看完就知道了》 為題,介紹了1988年義大利曾援助中國的故事。
故事中有一組圖片來自於義大利對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的援助,看著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開幕典禮、老式救護車等老照片,不少網友都感嘆「投之以桃,報之瓊瑤」。
這組照片背後有哪些故事?今天(16日)下午,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通過多方查找,終於從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去年編撰的《院志(1939-2019)》和《愛的奉獻(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八十周年紀念文集)》中找到了答案。
老照片大多攝於1988年
目前網上傳播的義大利援助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的圖片,大多來源於2018年慢新聞的報導,當時正是記者受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邀請,發布了一組老照片,用於建院80周年系列學術活動歷史資料徵集活動,希望藉此拋磚引玉,獲得更多的圖片、影像及有關歷史資料。
這次徵集活動效果不錯,最終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憑藉醫院存檔、社會各界提供的歷史資料,在2019年編撰了《院志》和《愛的奉獻》兩本紀念書籍。
按照《院志》的描述,2018年徵集活動發布有關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開幕典禮的照片,大多拍攝於1988年3月27日:「3月27日,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舉行了隆重的開幕典禮,義大利政府外交部長安德雷奧蒂、中國對外經濟貿易部部長鄭拓彬、四川省省長張皓若、重慶市市長肖秧為急救中心剪彩。」
值得一提的是,在剪彩儀式結束之後,義大利外長一行還專門參觀了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的手術室、檢驗室、重症監護部等義大利贈送的先進儀器設備和救護車。
對於當時救護車的性能,第一任車管部主任熊明源在《愛的奉獻》裡進行了回憶:「不久之後,義大利政府如約贈送19臺義大利救護車,這才讓車輛管理部初具規模,更讓熊主任欣喜不已的是,這些義大利的救護車車況好、性能佳,有了它們的加入,他所帶領的車管部立即煥然一新,成為了重慶市唯一。」
主動爭取到的援助
鮮為人知的是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能夠獲得義大利的300萬美元的援助,是前院長楊宗瑞大膽創新、多方爭取的結果,能夠爭取下來非常難得。
《愛的奉獻》書中曾詳細講述了當時剛從美國留學歸來的心血管內科專家楊宗瑞籌建新急救中心的過程,記者對這個過程概述如下:1983年,楊宗瑞從重慶市衛生局得到一個重要信息:義大利政府準備在中國捐建兩個急救站,其中一個基本定在北京,剩下一個指標,上海、武漢、南京、廣州等城市都在積極爭取。
重慶當時只是一個地級市,如何能夠和眾多省會城市和直轄市競爭?楊宗瑞做出了大膽嘗試——計劃將有著頻繁業務往來、建立了深厚友誼的重慶市急救站和重慶市第一工人醫院合併,創建一個有醫院為依託的急救機構,憑藉這種獨創的急救醫療體系去爭取義大利援助。
這個計劃很快得以實施,不僅得到了上級部門的肯定,也讓義大利評估團隊眼前一亮,書中的原文是:「義大利評估團來渝兩天考察時間,只花了大半天就定板選中重慶。而重慶脫穎而出,贏得了義大利政府的援助項目。」
義大利幫助巨大
按照《愛的奉獻》文中介紹,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在1983年爭取到義大利援助項目後,面臨了修建、考察、培訓、資金、招聘等一系列問題。
為了建立適應現代化的急救醫療體系,義大利政府邀請了重慶市到義大利考察,楊宗瑞作為重慶方面的代表,參觀了羅馬急救指揮系統和相關設施,他詳細了解了院前急救的規範和醫院ICU(重症監護室)。
為了提升醫療技術水平,楊宗瑞隨後又親自帶張鴻銘、李幫春、趙懋銘、陸國興等人前往義大利進修,重點學習當時國內醫院缺乏的ICU技術。
醫務人員學習了ICU技術之後,1986年,義大利方面的設備援助到了。按照《院志》記載:「1986年11月14日,義大利De Fabio等一行四人抵渝,11月16日開始在醫院安裝ICU及手術室設備,11月19日離渝去京。」
同時,《院志》還記載了1988年義大利又一批設備抵達重慶的盛況:「3月18日,義大利政府派專機(C-130型)將贈給急救中心的設備於下午4點20分抵達機場,共11件,重達3500kg。」
在1988年3月27日的開幕典禮結束之後,義大利政府對於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的幫助沒有結束,《院志》提到:「1989年2月19日,義大利Italo醫師和Roberto醫師來院,分別到ICU和神經外科指導工作。」
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前院長史若飛恰好接受了Italo醫師的指導,《愛的奉獻》一書中記錄了一件讓人印象深刻的事:Italo告訴史若飛鎖骨下靜脈通路是救命通路,可在此之前國內醫學大多從股靜脈和頸靜脈穿刺,Italo的教學顛覆了史若飛的傳統醫學思維。
重慶晚報·慢新聞爆料郵箱:3159339320@qq.com
——END——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趙映驥 文 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