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背後的故事」《私人戰爭》揭秘離上帝最近的職業:戰地記者

2020-12-16 影視小彩虹

2018年馬修·海涅曼指導由裴淳華主演的影片《私人戰爭》大放異彩,不僅獲得了第76屆金球獎電影類劇情片最佳女主角(提名) 、第71屆美國導演工會獎 最佳新人導演獎(提名) 、第23屆金衛星獎電影部門劇情片最佳女主角(提名)等多項大獎,更向普通觀眾展現了戰場的真實、悲情和殘酷。

該片是在《名利場》撰寫的戰地女記者瑪麗·科爾文生平事跡文章基礎之上進行創作的,帶我們窺探了科爾文每篇報導背後的狀況,其或許只是報紙上的一欄,只是一些文字和幾張照片,但電影還原了現場的衝擊真相,也為普通大眾揭開了戰地記者這個離上帝最近職業的神秘面紗。

戰地記者又稱「隨軍記者」,是新聞工作者中的一種職業分工。他們根據親身經歷和見聞所採寫的戰地現場新聞或目擊新聞就是戰地報導。19世紀初誕生於歐洲,其貫穿了整個近現代新聞史,也貫穿了200年來的戰爭史。

2014年8月19日,極端組織公開了一段震驚全世界的血腥視頻,視頻的主角是失蹤長達21個月的美國戰地記者詹姆斯·福萊,他在念出生命中的最後聲明之後被極端分子殘忍地斬首殺害。僅僅在兩個星期之後,「伊斯蘭國」又在視頻中公開殺害了美國和以色列雙重國籍戰地記者史蒂芬·索特洛夫。兩位戰地記者的連續遇害再次引發了人們對戰地記者這一高危職業的關注和討論。

請點擊輸入圖片

根據國際新聞協會和保護記者協會提供的資料顯示,從1987年至今,已有超過700名的戰地記者在報導戰爭和武裝衝突的過程中喪生,僅2014年就有16名戰地記者在敘利亞、伊拉克、巴以衝突和烏克蘭危機中殉職。戰地記者的死亡率遠遠超過了交戰士兵的死亡率!正如美國一檔電視節目所列舉的那樣,戰地記者是世界上繼阿拉斯加捕蟹人、煤礦工人、伐木工之後第四種最危險的職業,其危險程度大於排雷工兵、航空母艦甲板工作人員、戰鬥機試飛員等軍人職業。為此,很多保險公司都將戰地記者列入高危人群,甚至拒絕承保。

這些像個士兵卻沒有槍的踐行者,為我們帶來了許多離炮火足夠近的第一手資料,讓人肅然起敬。帶著無比的敬意也讓我們來盤點戰地記者中的那些「第一」。

第一個職業戰地記者:威廉·拉塞爾

威廉·拉塞爾(1821-1907)是世界第一位到前線去專門報導戰爭的職業戰地記者,在此之前戰爭消息是靠軍隊來傳遞的。《泰晤士報》上發表了他那篇不朽的戰地通訊名篇:《輕騎兵旅衝鋒》,首次把戰爭和士兵待遇等情況公諸與眾。拉塞爾爵士獲得了眾多的榮譽:鐵十字勳章、奧地利弗朗茨·約瑟夫騎士勳章、皇家維多利亞勳章、土耳其戰爭獎章、印度戰爭獎章、南非戰爭獎章等。自此之後哪裡又戰爭哪裡就有戰地通訊記者的身影。

採訪朝鮮戰場第一人:李莊

19506月25日,韓戰爆發,受《人民日報》組織委派,李莊同志擔任中英法三國記者組成的朝鮮戰地國際記者團領隊,深入朝鮮戰場第一線。多次出入漢城和朝鮮半島南部採訪,是中國新聞工作者抗美援朝戰地採訪第一人。先後發表了《漢江南岸的日日夜夜》、《被人們歡呼「萬歲」的部隊》、《復仇的火焰》等大量新聞和通訊作品,為光大讀者提供了極為寶貴的戰場信息。

中國最早的戰地記者:黎秀石

一九四五年一月,正當世界反法西斯盟軍與德意日法西斯軍隊大決戰的時刻,三十一歲黎秀石吻別愛妻和未滿周歲的兒子,遠離祖國,赴緬甸、印度洋、太平洋等戰區採訪盟軍反擊日軍的戰況。黎秀石與一些英美記者冒著被日本人殺害的危險,於八月二十七日乘盟軍艦隊的小摩託艇在日本東京登陸,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戰勝者的姿態踏上日本國土的第一位中國人。九月二日,黎秀石與世界其他二十年個國家二百八十名記者一起,在東京變「密蘇裡號」軍艦上採訪日本投降籤字儀式。

最美獨眼鬥士:瑪麗·科爾文

瑪麗·科爾文(Marie Colvin;1956年1月12日—2012年2月22日),生前供職於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是該報資深戰地記者。1986到2012年的26年間,她的身影幾乎出現在地球上所有戰區,從東帝汶、利比亞、科索沃、伊朗、車臣到伊拉克,從菲律賓到斯裡蘭卡,從埃及到敘利亞,在亞歐大陸南端的廣大地區,她為英美主流媒體提供了無數條戰爭報導,也因此與諸多政治人物成為朋友。記錄了包括艾哈邁迪內賈德的選舉、塔利班的興起、阿拉伯之春、卡扎菲被抓以及敘利亞衝突等政治事件。2001年,在斯裡蘭卡榴彈爆炸中,失去左眼,她的獨眼形象成為新聞界的一面招牌。2012年2月22日,瑪麗·科爾文在敘利亞對敘反對派採訪報導時遭炮擊身亡。遇襲前一天科爾文在Facebook的個人主頁上說「我感到很無助。天氣也很冷!但我會繼續跟蹤報導(敘利亞動亂)」。

離上帝最近的女記者:周軼君

周軼君,1998年畢業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系,隨後進入新華社工作。2002年6月,出任新華社駐巴以地區記者,成為常駐加沙的國際記。記錄她在中東的所見所聞。2006年進入香港鳳凰衛視任職。曾多次採訪過阿拉法特,阿巴斯,亞辛等中東關鍵人物。第二屆 CCTV「中國記者風雲榜」得主。她的《在埃及數駱駝》一文被編進了九年義務教育六年級第二學期課本。代表作《離上帝最近——女記者的中東故事》。

最具生命的勇氣:羅伯特·卡帕

羅伯特·卡帕是匈牙利人,看卡帕的照片,不會讓人覺得技巧的重要性,而是顯露出一股用生命才能換取的勇氣。他是用生命在拍照,而不是用機器。「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離炮火不夠近。」這是他最著名的一句話。他所拍攝的「共和國戰士之死」,捕捉到一個戰士中槍倒下的瞬間狀態,被稱為有史以來最具戲劇性的戰爭照片,一副不朽之作。1954年,卡帕來到越南戰場。他用照相機反映了《越南的悲劇》(卡帕的最後一幅作品題名),不幸誤踏地雷身亡,時年四十一歲。

「抬起一隻腳,邁出去,每一步都有可能踩到地雷。很多人可能會問,到底值不值得付出這麼大代價?我們能不能帶來變化?在我眼睛受傷的時候,我也被問過這樣的問題,我那時候的回答是『值得』,我現在也會這麼回答。我們的任務就是說出真相。」——科爾文

相信這也是每一位戰地記者的人生信條

相關焦點

  • 《痛苦的醫務兵》背後的青史丹心:女戰地記者凱薩琳.勒羅伊
    越南戰爭期間女性戰地記者數量激增雖然瑪麗·科爾文的身亡讓所有人都感到惋惜,但是她並不是第一個在戰場身亡的女戰地記者。羅伯特·卡帕(Robert Capa)曾說過:「如果你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靠得不夠近」,這句話被譽為戰地記者行業的至理名言。
  • 戰地記者:心向戰地行 長報導
    已知36名遇難者中,三分之二遇害於中東的敘利亞、加薩走廊、利比亞、巴勒斯坦、黎巴嫩等戰亂區。上一年,全球則有70名記者死於非命。自1775年美國記者艾塞亞·託馬斯第一次記錄下列剋星敦和康科德之戰後,人類歷史上的歷次戰爭都有戰地記者的身影。
  • 《戰地5》太平洋戰爭中文版預告 官方壁紙來了
    《戰地5》太平洋戰爭中文版預告 官方壁紙來了 時間:2019-10-25 20:28:40 來源:3DM整理 作者:
  • 《巨浪》來襲——講述戰地記者的那些事兒
    這是一群經常與死神擦肩而過的人,充滿責任感,他們的工作就是用文字、聲音或圖像將戰爭記錄下來,向世界傳遞戰爭的殘酷。他們就是戰地記者!,與日本侵略者展開頑強鬥爭的感人故事。《巨浪》將視野投向以往抗戰劇中較少涉及的戰地攝影記者群體力圖講述他們與國家同沐風雨 共同成長的故事和心路歷程01
  • 戰地記者出身,曾深入前線報導波赫戰爭
    中國第一個戰地記者,曾深入前線報導波赫戰爭關注時事的朋友們,對胡錫進必然不會陌生。胡錫進的口頭禪就是「老胡」如何如何,緊接著就是各種犀利的觀點。儘管胡錫進發表的內容沒有華麗的辭藻,可是絕對不會無病呻吟。他的評論角度,總是能夠切中要害。他的行文風格,總有一絲快意恩仇的豪爽,也有絲毫不拖泥帶水的幹練。人們不禁感嘆,胡錫進究竟是什麼來頭?
  • 戰地玫瑰——「我們是女人,也是戰爭的記錄者」
    「我並不是典型的戰地記者,因為我注重的是戰爭中的人性……幾個世紀過去了,戰爭並未發生明顯的變化。戰場上依舊炮聲隆隆,血肉橫飛;戰場外妻離子散;交戰雙方都不肯公開真相。所以,我的工作就是做一名戰爭證人。」2012年,科爾文逝世於敘利亞,享年56歲。
  • 《號角與戰鼓——晉察冀戰地記者》:為戰地記者紀言立行
    戰地記者是個神聖的字眼。 人們之所以對他們充滿敬意,不僅在於他們揭開了戰爭真相,發出了正義和進步的呼聲,更重要的是,在他們身上,集中體現了優秀新聞工作者的理想追求、職業精神、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 作為抗戰時期對日作戰的主戰場之一,晉察冀一帶曾活躍著《新華日報·華北版》《勝利報》《晉察冀日報》《晉察冀畫報》《冀中導報》《救國報》《冀南日報》和新華社華北總分社、新華社晉察冀總分社等眾多抗日媒體,在艱苦卓絕的鬥爭中,湧現出了一大批傑出的戰地記者。他們以對黨的新聞事業的無限忠誠,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和令人敬仰的高尚情操,創造了戰爭環境下的新聞奇蹟,鑄就了新聞史上不朽的豐碑。
  • 「揭秘」阿富汗戰爭:美軍學中國遊擊戰術,奧斯卡影片不保真!
    期間,美軍還積極學習中國遊擊戰術,駐地記者也披露:奧斯卡影片不保真! 一場苦苦支撐的戰爭! 奧斯卡獎影片不保真!
  • 朱莉·德爾佩加盟新片《太陽之女》 出演戰地記者
    朱莉·德爾佩加盟新片《太陽之女》 出演戰地記者 時間:2017.05.1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良小涼 分享到:
  • 記者節叩問:戰地記者的初心
    2016年,第17個中國記者節到來之際,習近平主席會見中國記協第九屆理事會全體代表和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獲獎者代表;2017年,第18個記者節到來之際,
  • 了不起的匠人 | 總導演為您揭秘手藝人背後的故事
    了不起的匠人 | 總導演為您揭秘手藝人背後的故事 2020-02-22 13: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戰地記者的政治素質與專業能力
    關鍵詞:戰地記者;政治素質;心理素質;專業能力隨著1853年克裡米亞戰爭的爆發,威廉·拉塞爾被《泰晤士報》派往戰場前線進行採訪報導,由於拉塞爾在戰爭中的出色表現,隨之出現了戰地記者這一詞。戰地記者的英文表述是war correspondent,有學者根據「戰爭」和「記者」的含義,以及戰地記者的實踐活動,對「戰地記者」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定義:「戰地記者就是在一場戰爭期間,被新聞媒體派到戰場、敵後或交戰某一方的指揮中心,以便掌握第一手材料,進行採訪、報導與戰爭有關的見聞、事件、話題等內容的記者。」
  • 俄國首位戰地新聞記者託爾斯泰筆下的克裡米亞戰爭
    列夫•託爾斯泰是享譽世界的俄羅斯大文豪,作品《戰爭與和平》等膾炙人口,其中對戰爭場面的逼真描寫也廣受稱讚,這跟他在克裡米亞戰爭(1853-1856年)中的經歷是分不開的。克裡米亞戰爭期間,在軍中服役的託爾斯泰曾積極籌辦戰地報紙,並於1855年發表了頗有影響的戰地手記《12月的塞瓦斯託波爾》,堪稱嚴格意義上的俄首位戰地記者。
  • ...Kim總監解析《紅色沙漠》預告片揭秘影片_網路遊戲新聞_17173...
    : 預告片揭秘影片。  Daeil Kim 總監在預告片揭秘影片」與「探險」這兩個關鍵字。    」 影片也一同公開。刻畫出廣闊的帕伊沃大陸中為了生存各自戰鬥的傭兵們的故事以寫實的角色及故事。
  • 淺析現代戰地記者需具備的素養
    這些觀念和認識,主要是基於常規戰爭和傳統戰爭,對傳統戰地記者進行的定義。傳統戰地記者的核心關鍵:一是記者身份,即必須是某一新聞機構所僱用的專職人員;二是置身戰場,即該記者必須被派駐到戰場或有戰爭的環境中;三是在戰地開展戰地採訪報導活動,即其消息、新聞必須是該記者親臨現場獲得的第一手材料。(二)傳統戰地記者工作特點危險性。戰地記者的工作毫無疑問是非常危險的。
  • 【基督教新聞】「上帝的配音員」念聖經,你聽過了嗎? 金鐘廣播主持閆大偉:38年廣播生涯,唯90小時有價值
    (圖/閆大偉提供)你聽過「有聲聖經」,但你一定沒聽過「上帝」念聖經!資深廣播人、「金鐘最佳播音獎」閆大衛弟兄,過去他的聲音陪伴一代人渡過無數早晨時光。他的聲音富有磁性,曾在福音影片中錄製上帝發聲的旁白,深獲觀賞者喜愛被贊為「上帝的配音員」。這次他為主大發熱心,花半年錄製和合本聖經新舊約全書,無償提供給教會弟兄姊妹使用,造成一股風潮。
  • 同一本聖經,為什麼有「神」和「上帝」兩種翻譯?
    和合本聖經中,凡是前面有一個空格的「神」字,也可以翻譯為「上帝」。同一個詞,為什麼會有兩種不同的翻譯?背後各有哪些考慮呢?
  • 《五十度灰》男星詹米·多南加盟戰地玫瑰傳記片
    《五十度灰》男星詹米·多南加盟戰地玫瑰傳記片 時間:2017.10.27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良小涼 分享到:
  • 「我的上帝比我所受的傷還要大?」還是「我所受的傷比上帝大?」——負面的境遇,上帝帶你改變
    我們可以看到,他被釘十字架之前,在客西馬尼園裡並沒有說:「我是上帝的兒子,不應該有這樣的感覺。」他也沒說:「如果我信靠上帝的話,我就不應該有這樣的感覺。」耶穌沒有隱藏他的感受。聖經清楚記述耶穌感覺到很痛苦、很苦惱,也感受極大的壓力,耶穌這麼說:「我的心靈痛苦得快要死了……」[6] 。但耶穌在苦難當中,仍然選擇相信天父,和天父說:「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旨意。」
  • ...故事」「戰地」記者的兩百多個日夜 丨沿河縣土地坳鎮沙灣村駐...
    我叫周迪,從事記者工作已有八年的時間。今年年初,受組織委派到沿河縣土地坳鎮沙灣村開展村級督戰工作,成為沙灣村脫貧攻堅指揮部的一員,兩百多個日日夜夜我用鏡頭記錄基層最真實的扶貧故事。拆房現場、田間地頭、修房修路……哪裡有脫貧攻堅隊,哪裡就有我這個「戰地」記者。在拍攝拆除一處老舊危房時,為了讓畫面更加有衝擊力,我儘可能地將手機鏡頭靠近拆除物,伴隨著「轟」的一聲,牆體就倒塌在離我不到十釐米的地方,現在想想都感到後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