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本聖經,為什麼有「神」和「上帝」兩種翻譯?

2021-03-01 微讀聖經

和合本聖經中,凡是前面有一個空格的「神」字,也可以翻譯為「上帝」。同一個詞,為什麼會有兩種不同的翻譯?背後各有哪些考慮呢?

不知你是否留意過,有些和合本聖經,「神」字前面常常有一個空格。翻開版權頁,會發現上方寫著兩行字:

同一本聖經,為什麼使用「神」和「上帝」兩種稱呼呢?這要從和合本的翻譯歷史說起。

漢語聖經翻譯有很長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七、八世紀,景教(聶斯託留派的天主教)傳入中國唐朝。在公元781年建立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上,有景教經典《尊經》翻譯成中文的記載。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頂部),現收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館

新教方面的漢語聖經翻譯,則要到19世紀初才真正開始。100年內,漢語聖經譯本可謂百花齊放,如馬禮遜(Robert Morrison)翻譯的《神天聖書》、麥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等人修訂的《新遺詔書》和《舊遺詔書》、試圖統一譯名的《委辦譯本》、較通俗的各種淺文理譯本和官話譯本等等。

馬禮遜肖像畫 by John Robert Wildman

到19世紀後半葉,越來越多人呼籲出版一本統一的標準聖經譯本。其實,對比較成熟的教會來說,不同的聖經譯本,有助於信徒更全面地了解原文。但對一個剛剛起步的教會來說,太多譯本恐怕弊大於利。

1890年,各國宣教士在上海舉辦合譯大會。大會決議成立三個不同的翻譯委員會,分別負責深文理、淺文理與官話三種譯本,以達到「聖經唯一,譯本則三」(One Bible in Three Versions)的目的。

翻譯的時候,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一些重要神學用詞如何翻譯?

比如「神」或「上帝」的翻譯,是從希伯來文Elohim而來。早期宣教士翻譯聖經時,有人主張用「神」來翻譯,有人則主張用「上帝」。其實兩個詞都可以使用,關鍵是:對使用者來說,哪個譯名比較能表達這位創造主、救贖主?

新教不像天主教,有教宗或主教可作最後裁定的權威。眾多宣教士對這個問題,無法形成一致的意見,所以交由聖經公會來解決。當時英國聖經公會決定採用「上帝」的譯名,美國聖經公會則採用「神」。

討論許久,各有堅持,後來的協議就是各自印刷不同譯名的聖經。但「神」這個字的前面加上一個空格,好讓兩個版本的版面、頁數能夠統一,便於排版。

兩種譯名的選擇,有各自神學上的理由和地方性的理由。

神學上的理由

支持翻譯為「神」的理由,是希伯來文中Elohim這個詞,可用來單指創造宇宙的那一位,也可泛指一般所謂的「神明」(偶像);可用於單數,也可用於複數。中文的「神」這個名詞,剛好符合Elohim的兩個意思。

支持翻譯為「上帝」的理由,則是翻譯為「神」容易和一般的神明混淆。而且在中國古籍中,「昊天上帝」被視為宇宙最高的主宰。所以用「上帝」來翻譯,才能夠表達獨一崇高的意味。當然,遇到Elohim指一般神明時,還是翻譯成「神」以示區別。

地方性的理由

有些地區,有自己的語言習慣或宗教文化背景,一講到「神」,就會聯想到眾多神明,容易混淆。對這樣的人來說,翻譯成「上帝」,才能表達獨一崇高的意味。對於沒有這種背景的人,翻譯為「神」則是很自然的。

對今天的我們來說,選擇「神」還是「上帝」的翻譯,並沒有原則問題,可以依使用習慣而定。

更重要的問題是:無論我們稱呼他「神」還是「上帝」,我們是否真正認識自己所呼求的、三位一體的創造主、救贖主?

陶恕牧師(A. W. Tozer)在《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裡寫下這樣的禱告,盼望也成為我們的禱告——

不可言說的至高君王,我的心渴望見到你!我從灰塵中向你呼籲。然而當我詳細考究你的名字時,我發現它是奧秘的。你隱藏在人所不能靠近的光中。你的存在的真相不可思議,也無法談論,因為你的榮耀是難以述說的。

然而,先知和詩人、使徒和聖徒激勵我相信,我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認識你。因此,我禱告祈求:凡你按你自己所喜悅的旨意,向我們啟示的關於你自己的真理,求你幫助我尋找出來,如同尋找比寶石和精金更加珍貴的寶藏。因為我要與你同在,直到黃昏的星辰消失,諸天也不再存有,只有你仍然存留。阿們。

附錄:中文聖經譯本流源

781年景教碑

13世紀末、14世紀初《若望孟高維諾譯本》:詩篇、新約全書(蒙古文)

16世紀末利瑪竇譯「祖傳天主十誡」

1636年陽瑪諾的《聖經直解》

約1700年《巴設譯本》

18世紀末賀清泰《古新聖經》,未有印刷發行

1822年《馬殊曼譯本》

1823年馬禮遜《神天聖書》

1837年麥都思、郭實臘、裨治文、馬儒漢《新遺詔書》

1840年麥都思、郭實臘、裨治文、馬儒漢《舊遺詔書》 郭實臘修訂的《救世主耶穌新遺詔書》

十九世紀末太平天國刪印《舊遺詔書》為《舊遺詔聖書》、刪改《救世主耶穌新遺詔書》為《新遺詔聖書》

1850年《委辦本四福音》

1852年《委辦譯本新約全書》

1853年高德修譯的《新約全書》

1854年《委辦譯本》

1857年麥都思、施敦力改寫《委辦譯本》的新約官話譯本

1859年《裨治文譯本》的新約

1862年《裨治文譯本》

1866年《北京官話新約全書》

1868年高德、羅爾悌、迪因修譯的《舊約全書》

1872年《北京官話新約全書》(改訂本)

1875年施約瑟的《北京官話舊約全書》 王多默的《宗徒大事錄》

1878年《北京官話新舊約全書》

1885年楊格非的《新約淺文理譯本》

1889年揚格非的《新約淺文理譯本》(修訂版)、包約翰、白漢理合譯的淺文理新約全書《楊格非官話譯本》

1892年德雅的《四史聖經譯註》

1897年李問漁的《新約全書》

1902年施約瑟的《二指版》

1905年楊格非的《舊約淺文理譯本》(至雅歌)

1904年《淺文理和合新約聖經》

1906年《深文理和合新約聖經》、《官話和合譯本新約全書》

1919年《文理和合本》《國語和合譯本》

1946年吳經熊的《聖詠譯義》

1949年吳經熊的《新約全集》

1954年徐匯修院的《新譯福音》

1955年狄守仁的《簡易聖經讀本》

1956年蕭靜山的《新經全集》

1967年蕭鐵笛的《新約全書》

1968年《思高聖經譯本》

1970年《呂振中譯本》

1974年《當代福音》

1976年《新約全書新譯本》

1979年《當代聖經》《現代中文譯本》

1993年《聖經新譯本》

1997年《聖經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

2001年凸桑《簡明聖經》

2001年《聖經新世界譯本》(漢語版)

2005年《聖經恢復本》(含註解版)

2005年《聖經標準本》,臺灣浸宣出版社修訂和合本

2006年-2010年《聖經和合本修訂版》

2010年《新約全書·新漢語譯本》

2010年《當代譯本》

2011年《中文英皇欽定本》

2011年《中文標準譯本(新約)》

2011-2012 年NET聖經(中譯本)

2012年 NLT聖經(中譯本)

2013年聖經和合本根據拜佔庭多數文本更新版

*微讀聖經APP已有版權方正版授權的13種中英文聖經供大家免費使用、對照閱讀。在讀經界面點擊上方版本名稱,即可更換不同譯本。詳細教程請點☞如何更換不同譯本?

1890年,各國宣教士在上海舉辦合譯大會,商議出版統一的標準聖經譯本。翻譯過程中,對Elohim翻譯成「上帝」還是「神」,宣教士們意見不一。當時英國聖經公會決定採用「上帝」的譯名,美國聖經公會則採用「神」。

兩種譯名的選擇,有各自神學上的理由和地方性的理由。翻譯為「神」,符合Elohim這個詞的兩個意思;翻譯為「上帝」,則體現主的獨一崇高,不與一般神明混淆。今天的我們選擇何種翻譯,沒有原則問題,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否真正認識自己所呼求的、三位一體的創造主、救贖主。

資料來源

CHIA-HSING, PI:《中文聖經譯經史》,http://www.fhl.net/main/eternal_qa/eternal_qa541510.html

臺灣聖經公會:《上帝與神》,http://www.biblesociety-tw.org/bmag/bmag17/God%20and%20god.htm

維基百科:和合本聖經

紮根聖經,建造生命。

你可能還喜歡

聖經中文譯本這麼多,我該如何選擇?

將聖經融入自己的生命 ——美國聖經博物館背後的故事

微讀聖經發布新版本!研讀經文更便捷

👇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下載「微讀聖經」APP

相關焦點

  • 究竟什麼是「唯獨聖經」?‖孫宏廣
    而究其原因不外乎就是其過度神化「和合本聖經」而已。他認為,這個版本就是神親自默示的版本,而其他一切有別於此版本的都不正確。正是出於這種執念,他越熟悉和合本,則越對其他版本吹毛求疵。在這類人的「聖經觀」中,和合本乾脆成了底板,一切譯本都得以它為參照(也有人認為KJV譯本完全無誤)。老實講,和合本確實是上帝特別賜予國人的偉大版本,但無論其多麼美好與偉大,其也不過是各譯本之一。
  • 【基督教新聞】「上帝的配音員」念聖經,你聽過了嗎? 金鐘廣播主持閆大偉:38年廣播生涯,唯90小時有價值
    閆大偉踏入廣播38年,錄製上萬小時的節目,但他說,唯有朗讀聖經90小時是人生最有價值的作品。(圖/閆大偉提供)你聽過「有聲聖經」,但你一定沒聽過「上帝」念聖經!資深廣播人、「金鐘最佳播音獎」閆大衛弟兄,過去他的聲音陪伴一代人渡過無數早晨時光。他的聲音富有磁性,曾在福音影片中錄製上帝發聲的旁白,深獲觀賞者喜愛被贊為「上帝的配音員」。
  • 異端「全能神教會」的「中文聖經網」
    「中文聖經網」這個網站設計得很不錯,但卻是在傳異端的!它的內容總括來說,就是說「聖經不都是神的話,更多是人的話」,所以它極力貶低聖經的地位,抬高人的自我感受和經歷,到最後誰是屬靈權威呢?就是那些傳異端「全能神教會」的人啦!所以,千萬不要上當了!
  • 【基督教新聞】丹麥聖經公會聖經新譯本引起辯論 譯本中刪除「以色列、罪、恩典…」詞句
    以色列學者表示,在希臘新約聖經中,「以色列」一詞共出現了60次以上,而在這本新丹麥語版本中只出現一次,幾乎抹去了《新約》中的「以色列」一詞。同時,譯本中將「以色列人民」替換為「猶太人」,將「以色列土地」更改為「猶太人的土地」,也把詩篇121:4「保護以色列的,也不打盹也 不睡覺。」的「以色列」改成「我們」。
  • 「我的上帝比我所受的傷還要大?」還是「我所受的傷比上帝大?」——負面的境遇,上帝帶你改變
    《羅馬書》第一章17節說我們是「本於信,以致於信」,也就是我們根據聖經所說的去相信上帝,先有一點點的信心,然後再多一點點,然後再多一點的信心…… 我常會聽到人這麼說:「如果你是個好基督徒,就不應該有這樣的感受。」又或者,常常有人說:「如果我是你,我就不會有這樣的感受。」但你就是確實有負面的感受;那該怎麼辦呢? 你有看過這個火車圖表嗎?
  • 「聖經」基督的軟弱與神的大能
    #主導經文:哥林多後書第13章回顧昨天我給大家分享的是,哥林多後書第12章的內容「聖經」基督徒前進的方向。⒈不同的選擇,會有不同的結果。,應該選擇去學習聖經的教導和真理。⒈那些選擇抵擋聖經的教導和真理的基督徒,難免會使自己陷入罪惡之中的結局。⒉那些選擇學習聖經的教導和真理的基督徒,會明白:①哪些是神所喜悅的善行?②哪些是神所厭惡的惡行?
  • 「聖經」不要遵守人的遺傳勝過遵守神的話語和神的誡命
    有些人所講的道理明顯與聖經的教導相反,還是有許多基督徒如同加拉太教會的一些基督徒一樣,選擇跟隨他們(講虛假道理和人的遺傳之人)的腳步與他們一同行事。至於有一些猶太人所講割禮和摩西律法是進入教會的條件是不正確的。我們(基督徒)的得救不是因為我們(基督徒)行的好,做的對,而是因為我們(基督徒)願意真心相信神和耶穌基督。使徒保羅對加拉太教會的基督徒說,那些傳講另一個福音的人,不過是為了攪擾你們的心靈讓你們離棄基督罷了。
  • 聖經的中文翻譯
    一九一九年,第一本白話文聖經,「官話和合本」發行,逐漸淘汰文言譯本,成為最通行的中文聖經譯本。(官話和合本)此後,仍有許多個人及團體在譯經工作上多所貢獻,因此有六○年代的思高譯本,七○年代的呂振中譯本、當代聖經、現代中文譯本,九○年代的聖經新譯本相繼推出。二○○七年,則有新舊約聖經恢復本的出版。
  • 「以馬內利」的由來:戰爭年代的得勝確據
    歷史上,神曾多次用證據顯明他的旨意。他用彩虹顯明他的恩典(創9:12),用災禍向埃及法老顯明他的能力(出7:3)。在這裡,神特別用一個孩子的名字作為「兆頭」,顯明他和以色列民同在。神用這些兆頭的時候,並不需要和人商量。他之所以要亞哈斯求證據,是要堅定他的信心。其實,在神豈有難成的事嗎(創18:14)?為什麼亞哈斯不求呢?
  • 錯了,並不是「逼迫教會的掃羅」變成了「使徒保羅」
    這種觀點符合聖經嗎?同一個人為何有兩個不同的名字呢?我不斷地見到一種對聖經的誤解,這一誤解如同「牛皮膏藥」一般反覆出現:有人認為神(尤其是耶穌)改變了一個重要人物的名字,即現在我們稱其為「聖保羅」的這位。在最近的一場講道中,我聽到傳道人這樣說:「就像迫害者掃羅可以變成使徒保羅,神對我們也是有恩慈的。」
  • 認識「明明上帝」
    明明,兩個明有不同的含意,上明為不易,下明為變易。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的,可是卻有一項永遠不變的,祂看不見,是無形無相的大能(靈),這大能強名曰「道」,祂生天地,成萬物。衪是無上清虛,極至的真空,但有個不可見的偉大能量,能生萬物。就是能生育萬物、萬象,那不變真常的「道」,是永恆存在的。宗教家叫它是「上帝」、是「神」、是「主宰」、是「佛」、是「菩薩」。哲學家稱它是「本體」。科學家說它是「能」。
  • 「聖經」使徒保羅的自我辯護
    「聖經」順從聖靈的西門彼得,靠主得勝,丟棄了過去膽小與害怕使徒保羅說他依靠神的大能粉碎了敵人的詭計其實,使徒保羅不是在威嚇他們(哥林多教會的眾人),而是在勸勉他們(哥林多教會的眾人)順服基督的權柄遵守神的話語。那些傳虛假教訓的人,並不會遵守神的誡命和律例,他們(傳虛假教訓的人)偏離聖經的教導和神的話語,以自己的標準來評判自己,是不正確的。
  • 為什麼「聖經現代中文譯本」不能用?
    有些「外行人」號稱要回到聖經原文(聖經原文是指希伯來文、希臘文、少量亞蘭文)來核查,但為什麼我們可以指認出這個翻譯版本確實不對呢?有標準嗎?有。(以下資料直接複製自聖經網站上的簡介)1、聖經和合本 (UNV)介紹:《聖經和合本》又名《和合本》,由來自不同基督教派的成員聯合翻譯而成,翻譯工作以聖經英文欽定譯本的修訂本(Revised Version)為基礎,並輔以聖經原文作為核驗。整個過程始於1890年,當時的計劃中包含三個版本的和合本聖經——兩本文言文譯本和一本白話文譯本。
  • 「聖經」人生的方向、目標、經過
    「聖經」殘疾的瞎子聽命順服,健壯的法利賽人拒絕抵擋「聖經」你心中所顧念的是什麼真正愛神的人一定會遵守神的話語和命令。反之,那些假冒偽善的人卻不會遵守神的話語和神的命令,他們只會把自己的愛神停留在言語上和口頭上,他們的行為也只會順從自己的私慾任意而行。真正愛神敬畏神的人是知行合一的人。假冒偽善的人對於神的愛與敬畏,大多都停留在口頭上與言語上。
  • 都翻譯成「為什麼」,「どうして」「なんで」「なぜ」的區別是什麼?
    今天老師將帶領大家一起學習一下日語當中表示原因的表達方式,它們分別是「どうして」「なんで」「なぜ」。「どうして」「なんで」「なぜ」這三種表達方式都用來表示原因、理由,中文翻譯成「為什麼」、從中文意思來看,它們幾乎是相同的。
  • 理解「反同婚基督徒」的恐懼和屬靈爭戰
    根據我們的觀察與研究,會養育出堅定反同的教徒是因為教會有一套完整、嚴明的培育體系,以及從威權時代流傳下來對於同質合一的強烈想像和欲望。當許多論者將焦點放在「恐懼同性戀」(homophobia)的「同性戀」本體,或狹隘地僅看到同性性行為時,我們反倒認為,應把重點放在「恐懼」,探究並揭露這種深層的心靈情結是如何透過宗教體系傳給信徒,擴散到其他教會,成功發動文化戰爭,並促成大規模動員。
  • 「聖經」耶穌被捕,門徒絕望
    「聖經」在耶穌的眼中,基督徒應該是個怎樣的人呢「聖經」人生的方向、目標、經過「聖經」基督徒的性情與遭遇「聖經」人生,有時也需要堅持和等候讓神的百姓和子民得以靠著耶穌基督的寶血,得蒙神的赦免,得以脫離罪惡的轄制,進入神的光明之中。因此,當加略人猶大帶著兵丁和祭司長並法利賽人,來捉拿耶穌的時候,耶穌並沒有躲避。但是,暴躁的西門彼得,憤怒的用大刀砍去了,大祭司僕人的一隻耳朵。耶穌看見西門彼得的行為之後,卻讓西門彼得收刀如竅——不要動武。
  • 「浮気」和「不倫」,兩種「出軌」到底有啥區別
    從網紅情侶阿沁和劉陽,半藏森林,到lu一絲,葛成,家暴出軌離婚一個接一個,小吃瓜群眾,在關注八卦的同時還思考了一個問題:出軌的行為如果用日語該翻譯成什麼
  • 聖經名詞「人祭」
    」是謂以人當作祭品祭神,這種惡習在古代民族中頗為盛行;在客納罕和其附近一帶的古代民族中,就有殺人為祭之事(智12:3-7)。摩阿布和阿孟民族常將自己的童男童女投入火中,祭祀革摩士和摩肋客神;摩阿布王默沙就燔祭了自己的長子(列下3:4-27)。一八六八年在狄朋發現了他約在公元前八三五年建立的石碑,石碑上明刻載他在阿塔洛特(戶32:34),如何祭殺了加得人,使革摩士神醉享了鮮血,又如何在乃波屠城(戶32:34),祭殺了以色列所有的男女和幼童,實行「毀滅」,作為對革摩士配偶阿巿塔爾女神的獻儀。
  • 尼希米記8章-《陪你讀聖經》你就是上帝的最佳翻譯員!
    「他們清清楚楚地念神的律法書,講明意思,使百姓明白所念的。」【安靜默想】感謝神!當百姓聽見律法書的內容,就忍不住的敬拜、流淚,並且向神認罪悔改...相信是因為神的話語大有能力,深深觸摸了百姓的心。在當時,大多數被擄歸回的人,都是使用「亞蘭文」這個通用的語言,幾乎已經聽不懂希伯來文了。所以經文中也特別提到,利未人把希伯來文律法「講明」,也就是翻譯成亞蘭文,才終於「使百姓明白」。百姓們也沒有因為遵守律法而憂愁,反而是因為明白了律法而喜樂喔!今天想特別鼓勵大家,當你身邊有家人朋友想認識神,向你詢問關於信仰的事情時,你也可以勇敢起來擔任「翻譯」的角色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