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糖尿病之友
作者: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住院醫師 凌雪唯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醫師 江鍾立
「糖友」A每天運動三次,分別於三餐後30分鐘開始,每次20分鐘,每天共60分鐘,理由是:三餐後血糖都會高,所以三餐後都要運動;「糖友」B每天運動一次,選擇某一餐後1小時運動30分鐘或更長,每天至少30分鐘,理由是:每天1次達到30分鐘以上中等運動強度,對控制血糖有利。而糖尿病相關指南均推薦: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堅持中等強度運動150分鐘,每周至少運動5天。「糖友」A和「糖友」B誰的做法更好呢?
運動次數並非越多越好
糖尿病患者並不是每天運動次數越多越好,而是應在恰當 的時間以合適的運動方式完成一定的運動量。運動開始的時間、運動方式、運動量三者都要配合好,才能達到收益最大化。其中,運動持續時間和運動強度決 定運動量的大小。 「糖友A」的運動時間選擇在三餐後30分鐘,此時,食物未消化吸收,且運動持續時間較短。相對於「糖友」A,從運動時間和運動強度的角度看,「糖友」B的運動方案較為合理。糖尿病相關指南推薦的是一周運動的總時間,按一周5天計算,每天為30分鐘,旨在督促糖尿病患者應該多運動。但需要注意每次運動間隔的時間不宜超過兩天,因為有文獻報導,一次運動所產生的胰島素改善效應可以維持48小時。這點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牢記,不能連續兩天不運動。
餐後何時運動最好
運動療法是中老年2型糖尿病 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因為運動鍛鍊可改善糖耐量水平。有研究對患者餐後不同時間進行中等量負荷運動的觀察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中等運動負荷的降糖作用與餐後進行運動的時間有關,降糖作用最好為餐後90分鐘,餐後60分鐘次之,而餐後30分鐘進行運動,其降糖作用最差。可見,餐後30分鐘運動,降糖效果並不理想。需要特別提醒的是,「糖友」不宜在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 作用最強的時候運動,因為這時運動可能導致低血糖。尤其應避免晨起服藥後出去運動而後再回家吃早餐的不良運動習慣。
運動強度和頻率
運動療法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改善生物學指標,降低糖尿病危險因素水平,一定程度上抑制或延緩糖尿病併發症。推薦糖尿病患者採取中等強度運動。「糖友」可以通過自己的呼吸簡單判斷是否達到中等運動強度:如果在運動過程中微微氣喘,還能與同伴正常交談,這就是合適的中等運動強度;如果一點都不氣喘,說明運動強度太低;如果上氣不接下氣,不能與同伴正常交談說明運動強度過大。建議糖尿 病患者每次運動 30~40分鐘,熱身運動和整理運動各5~10分鐘即可,每周運動 3~5次。
運動方式需因人而異
身體條件較好、無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採用運動強度中等偏高的運動如健身跑。糖尿病患者年齡較大、體質較差時宜採用強度小的運動方式,如散步。同時,糖尿病患者也可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適宜的運動方式包括步行、慢跑、遊泳、阻力自行車、有氧體操等。
運動方案合理性評估
糖尿病患者應定期檢測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血脂等血液指標,及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發展情況來評價自己的運動方案是否合理。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的身體狀況不一樣,因此,建議糖尿病患者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個性化的運動方案。讓自己可以通過運動來提高身體素質,從而更好地控制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