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記者從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雲南省率先在全國開展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全省已實施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項目120多個,建成了30個保護小區(點)、13個近地和遷地基地(園)、5個物種回歸實驗基地,巧家五針松、華蓋木、滇桐、雲南金錢槭等67種野生植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
據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王衛斌介紹,2004年雲南在全國率先提出「極小種群」保護倡議,2005年啟動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行動。2010年,省政府批准實施《雲南省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規劃綱要》,明確了112個保護對象。目前,滇金絲猴從2000年的1400多隻增長到3000多隻,在雲南越冬黑頸鶴從1996年的1600多隻增長到3000多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亞洲象從上世紀80年代的150頭增長到300頭左右。為有效解決野生動物肇事造成的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等問題,1993年雲南在全國率先建立野生動物肇事補償制度。2010年率先啟動了野生動物公眾責任保險試點,引入商業保險模式,完善補償機制,並於2014年實現了省域全覆蓋。2014年以來,共核定野生動物肇事保險案件13萬餘件,兌付保險金2.97億元,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群眾損失。
責任編輯:楊文明
作者:楊文明 餘湘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