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極小種群物種保護取得顯著成效

2020-12-22 雲南新聞網

  記者近日從省林草局了解到,經過多年的持續努力,雲南省極小種群物種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多個瀕臨滅絕的野生動植物種類得到有效保護,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種群呈現穩定增長趨勢。

  經過探索實踐,雲南省在極小種群野生動物物種保護措施和保護管理模式方面取得很大突破,亞洲象數量從150頭增長到300頭左右,滇金絲猴數量從1400隻增長至2600隻左右,西黑冠長臂猿、黑頸鶴等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種群呈現穩定增長趨勢,旗艦動物拯救保護成效顯著。

  截至2019年底,全省已實施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物種拯救保護項目120多個,建設30個保護小區(保護點)、18個遷地和4個近地保護基地(園)、20個物種回歸實驗基地,受保護對象物種達52個。華蓋木、漾濞槭、巧家五針松等20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繁育人工種群10萬餘株,回歸3000多株,遷地保護的壯麗含笑、華蓋木、滇桐、雲南金錢槭、萼翅藤、富民枳、漾濞槭等已開花,部分種類能正常結實。

  極小種群物種,是指分布地域狹窄或呈間斷分布,長期受到外界因素脅迫幹擾,呈現出種群退化和數量持續減少,種群及個體數量已經低於穩定存活界限的最小生存種群,隨時瀕臨滅絕的野生動植物種類。為保護極小種群物種及其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拯救現存物種資源。2004年,雲南省在全國率先提出和倡議「極小種群」保護,2005年又率先在全國啟動了62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優先保護行動,2009年「生物多樣性保護小額贈款項目——極小種群物種保護行動」在全國率先啟動,成為雲南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的重點和亮點。

  為積極拯救保護瀕臨滅絕野生植物物種,雲南省編制《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規劃(2007—2020年)》《雲南省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規劃綱要》《雲南省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緊急行動計劃》《雲南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工程實施方案》等,明確了保護重點、目標和拯救保護措施。近15年來,雲南省投入野生植物保護資金達1.4億元,平均每年近1000萬元。為拯救保護極小種群野生動物物種,雲南省借鑑國內外保護生物多樣性經驗,依靠各有關單位的科技力量,通過《雲南省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和《雲南省瀕危野生動物救護繁育項目實施方案》等相關方案的編制出臺,以及動物回歸典型案例研究及群落重建的系統研究工作的開展,為極小種群野生動物拯救保護行動的實施奠定了基礎。並相繼實施了亞洲象、滇金絲猴、長臂猿、綠孔雀等20多個物種的就地保護和研究、監測項目。(記者 胡曉蓉)

相關焦點

  • 雲南率先保護極小種群物種 亞洲象數量翻番
    雲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昆明召開新聞發布會,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二級巡視員王哲在會上表示,雲南省率先在全國啟動開展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經過多年連續努力,多個瀕臨滅絕的野生動植物種類得到有效保護,其中,亞洲象數量從150頭增長到300頭左右。
  • 雲南建成30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小區 67種野生植物種群得到保護...
    12月28日記者從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近年來雲南持續開展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截至目前已實施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項目120多個建成了30個保護小區(點)13個近地和遷地基地(園)5個物種回歸實驗基地巧家五針松、華蓋木滇桐、雲南金錢槭等67種野生植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極小種群物種,是指分布地域狹窄或呈間斷分布,長期受到外界因素脅迫幹擾,呈現出種群退化和數量持續減少,種群及個體數量已經低於穩定存活界限的最小生存種群,隨時瀕臨滅絕的野生動植物種類。
  • 「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概念適用於動物物種嗎?
    2018年,雲南省政府頒布了《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將極小種群野生物種(包括動物和植物)及其遺傳資源的保護作為優先考慮的內容(Sun等,2019a;Yang等,2020)。目前,已經對60餘種植物進行了就地保護、80種植物進行了遷地保護。
  • 雲南建成30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小區
    本報昆明12月14日電  (楊文明、餘湘珺)近年來,雲南省持續開展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全省已實施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項目120
  • 雲南建成30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小區(點)
    新華社昆明12月5日電(記者浦超)據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消息,近年來,雲南省持續開展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目前已實施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項目120多個,建成了30個保護小區(點)。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王衛斌介紹,雲南省於2004年在全國率先提出「極小種群」保護倡議,2005年啟動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行動。2010年,雲南省政府批准實施《雲南省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規劃綱要》,明確了112個保護對象。
  • 雲南已建成30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小區
    12月6日,記者從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雲南省率先在全國開展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全省已實施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項目120多個,建成了30個保護小區(點)、13個近地和遷地基地(園)、5個物種回歸實驗基地,巧家五針松、華蓋木、滇桐、雲南金錢槭等67種野生植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
  • 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保護團隊開展滇西地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目標物種的調查與種質採集工作
    7月22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保護團隊由刀志靈博士帶領,在大理市蒼山保護管理局、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瀘水管護分局、龍陵縣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騰衝分局、騰衝市林業局、保山市林業局等部門的協助下,對滇西地區的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開展了項目目標物種調查與種質採集工作。
  • 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現 怒江金絲猴種群數量明顯增加
    怒江金絲猴 供圖近日,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瀘水管護分局聯合相關科研機構開展科研調查,首次摸清了高黎貢山西坡片馬轄區的珍稀瀕危物種怒江金絲猴種群數量。調查顯示該猴群擁有至少149隻個體,數量較之前的粗略調查有明顯增加。
  • 海南風吹楠:極小種群 綠色金礦
    這一屬於肉豆蔻科風吹楠屬的熱帶高大喬木,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被列為珍稀瀕危物種。海南風吹楠的果實。  小眾之美  鏽色的星狀絨毛密布在棕褐色的幼小枝條上,大面積的花團映入眼帘,原來是雞蛋黃顏色的密集小花簇擁在一起。和高大濃綠的樹形不同,海南風吹楠的枝頭甚至可以稱得上秀美可愛。
  • 兩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在昆明植物園首次開花
    新華社發  新華社昆明7月15日電(記者嶽冉冉)近日,兩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首次開花,標誌著顯脈木蘭和廣西火桐的遷地保護獲得初步成功。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孫衛邦介紹,顯脈木蘭是木蘭科木蘭屬植物,生長於熱帶和亞熱帶。從標本採集記錄看,歷史上曾分布於海南、廣西、雲南、廣東。
  • 名錄一目了然,這些美麗的物種如何保護,你有發言權!
    攝影/自然超話讀者ZK由於近年來保護成效顯著,種群數量不斷增加的野生動物,部分或將才能夠國家一級降級為國家二級,包括熊猴、藏野驢、藏羚、北山羊、蟒蛇5種。以《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對我國脊椎動物的評估等級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分類與標準為重要參考,包括種群結構、數量和棲息地面積、範圍、質量及其變化速率等因子,重點關注野外種群有滅絕危險的「極危」物種、分布區狹窄、野外種群數量稀少的「瀕危」物種和野外種群數量下降明顯或持續下降、生存受到嚴重威脅的「易危」物種。
  • 自然保護地: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核心基礎
    近年來,我國制定實施了一系列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措施,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得到各方面廣泛認可。各地區、各相關部門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著力健全法規制度,大力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紮實做好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推動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 雲南這種動物的種群數量首次被摸清
    近日,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瀘水管護分局聯合相關科研機構,首次摸清了高黎貢山西坡片馬轄區的珍稀瀕危物種怒江金絲猴的種群數量。調查顯示,該猴群擁有至少149隻個體,數量較之前的粗略調查有明顯增加。此次調查進一步明確了這一極度瀕危物種在我國的種群現狀,也為長期監測和科學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同時表明近年來強化保護區巡護、嚴厲打擊涉野生動植物違法行為等保護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下一步,保護區將繼續聯合相關科研院所加強監測、擴大管護隊伍規模,不斷填補人類對怒江金絲猴認知的空白。
  • 中國球蘭屬植物家族添「新丁」 雲南龍陵發現新物種高黎貢球蘭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近日,在雲南省龍陵縣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林草局昆明勘察設計院專家組,在開展野生動植物本底資源調查時,發現了夾竹桃科球蘭屬植物新物種,並將其命名為高黎貢球蘭。至此,中國球蘭屬物種增至48種和1變種。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走進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生物多樣性體驗園按照「一宮一線多園」的規划進行建設,展現雲南省豐富的物種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傳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理念。雲南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地形複雜,氣候多樣,擁有從熱帶到寒帶的不同生態系統類型。在雲南分布的1000種高等植物中,包括大量的珍稀瀕危和特有植物。
  • 昆明市瀕危動植物收容拯救中心完成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富民枳近地...
    下一步技術人員將定期採集富民枳的相關監測數據,認真做好項目實施的各項工作,為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富民枳近地保護研究積累經驗。生長較好的一株富民枳,生長50cm《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富民枳近地保護研究項目》是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昆明市林業和草原局支持,昆明市瀕危動植物收容拯救中心負責實施的科技項目。
  • 雲南修復6100畝廊道 保護滇金絲猴棲息地
    據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消息,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作為雲南首次嘗試建立多方參與的聯合保護機制,自成立一年多來,以加強滇金絲猴種群及其棲息地保護為目標,引進社會公益組織支持,投資1000餘萬元,為滇金絲猴棲息地實施6100畝廊道修復造林,共種植雲杉、華山松、冷杉等樹木63萬棵。
  • 世界犀牛日,先從認識這個「萌獸」開始 | 共護瀕臨物種
    9月22日是世界犀牛日(World Rhino Day),是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南非在2010為了在國際層面提升公眾對這一瀕危物種的認識於2010年設立的紀念日。今天世界犀牛日之際,綠會小編邀您一同關注這一瀕危物種。
  • 【中國新聞網】雲南發現植物新種金平奇柱苣苔 為極小種群---中國...
    【中國新聞網】雲南發現植物新種金平奇柱苣苔 為極小種群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童婭妮 馮燕 【字體:大 中 小】
  • 動植物保護丨雲南省啟動野生動物保護和候鳥護飛接力活動
    動植物保護丨雲南省啟動野生動物保護和候鳥護飛接力活動 2020-12-18 16: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